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4001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例如公告号为CN20132515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内自动切断侧浇水口的结构,包括前模芯、用于固定所述前模芯的前模板、后模芯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后模芯的后模板,所述前模芯与后模芯配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模腔以及用于成型流道水口的流道腔,所述后模板下方设有将产品及流道水口顶出的顶出装置,所述模腔与流道腔之间设有一侧浇口镶件,所述侧浇口镶件上开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模腔与流道腔的侧浇口;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模内自动切断侧浇水口的结构的注塑模具。通过侧浇口镶件、扁顶针及推杆三者的共同作用来切断侧浇水口,使产品在侧浇水口切断处的痕迹淡化,且产品在侧浇水口切断处不会产生疲劳强度,还避免了人工去除侧浇水口,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但是其原料是直接注入到模腔中,由于注塑枪的枪头处原料通常没有进行很好的加热便注入到模腔内成型,会导致成型出来的产品会存在质量瑕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具有提高成型产品质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定模座、定模板、动模板、支撑块以及动模座,所述动模板内设有凸模,所述定模板内设有凹模,所述凸模与凹模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定模座上开设有连通型腔的注料口,所述凸模上对应注料口处开设有引流道,所述引流道的端部拐弯形成存料道,所述存料道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型腔的通道,所述通道的深度小于存料道深度。

通过在凸模上开设引流道、存料道以及通道的设置,从注料口进入的原料会依次流经引流道、存料道,由于通道的深度小于存料道,故一开始的原料无法通过通道的原料会在流至存料道的尽头并被存积,直至存料道的原料满至通道时才会流入型腔中,从而使得注塑枪枪头上未充分加热的原料存积在存料道中而不会直接流到型腔中,有效提高成型产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通道、引流道以及存料道的底面均为下凹的弧面。

将通道、引流道以及存料道一方面原料更加能够流畅的流动,另一方面其不存在尖锐的拐角,从而后续该废料在被顶出时更加彻底,不易出现部分废料残留在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存料道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连接于引流道的两端且朝向相反。

存料道设置有两个能够加大原料流至型腔的流量,加快产品的成型效率,且两个存料道的朝向相反,这样使得对称的两边原料流入型腔中时更加均匀,使得产品能够更好的成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引流道底壁设有第一顶针,所述存料道底壁设有第二顶针。

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的设置,便于在后续顶出成型产品时,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能够将成型在引流道以及存料道内的废料也顶出,避免顶出产品时由于断裂出现废料残留在凸模上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顶针位于引流道中部,所述第二顶针位于存料道中部。

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分别位于中部,这样在顶出废料时平衡性更好不易出现倾倒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凸模对应型腔处设有第三顶针,所述第三顶针环绕型腔周边设置。

环绕型腔周边设置的第三顶针增加成型产品被顶的位置,使得成型产品被顶出时更具稳定性,便于产品的脱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凸模和凹模内均设有冷却流道,所述定模板和动模板上开设有与冷却流道连通的进口。

通过冷却流道的设置,在模具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从进口处往冷却流道内注入冷却液,借助冷却液来降低凸模和凹模的温度,从而使得型腔内的产品冷却凝固更快,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块之间设有推动板,所述第一顶针、第二顶针、第三顶针均固定在推动板上,所述推动板一侧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抵接在推动板上,另一端抵接在动模板上。

通过推动板的设置,在油缸推动推动板移动时能够同时推动第一顶针、第二顶针、第三顶针一起上顶,同时将成型的产品以及废料顶出,而且借助弹簧的设置,在推动推动板移动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油缸缩回时,推动板会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恢复原位,起到良好的复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推动板上凸设有凸柱,所述弹簧套接在凸柱上且内圈与其抵接。

通过凸柱的设置,凸柱能够对弹簧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弹簧在形变过程中保持轴向形变,形变过程中更加稳定,避免出现弹簧弯曲变形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引流道的两端设置存料道,并在存料道设置连通型腔且深度低于存料道深度的通道,这样前面流入的原料会先存积在存料道,在存积一定原料后,后面的原料才能满至通道并进入型腔中,从而解决注塑枪枪头处的原料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有效提高成型产品的质量,另外在引流道和存料道内分别设置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能够将成型在引流道和存料道内的废料顶出,便于下次的成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凸模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动模板和定模板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1、定模座;2、定模板;3、支撑块;4、动模座;5、凹模;6、凸模;7、型腔;8、注料口;91、第一顶针;92、第二顶针;93、第三顶针;10、推动板;11、弹簧;12、通孔;13、引流道;14、存料道;15、通道;16、冷却流道;17、进口;18、凸柱;19、动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注塑模具,如图1-图2所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定模座1、定模板2、动模板19、支撑块3以及动模座4,在定模座1内设有凹模5,在动模座4内设有凸模6,凸模6与凹模5之间形成用于产品成型的型腔7,并在定模座1上开设有注料口8,该注料口8与型腔7连通,在支撑块3之间设置有推动板10,推动板10上固定有顶杆,该顶杆延伸至型腔7处用于顶出成型的产品,在动模座4上开设有供油缸穿入的通孔12,并且在推动板10与动模板19之间设置有弹簧11,弹簧11一端抵接在推动板10上,另一端抵接在动模板19,从而通过往注料口8中注入原料,该原料流至型腔7内成型并冷却凝固后,驱动动模板19与定模板2分离,然后借助油缸推动推动板10上移,推动板10上的顶针会将成型好的产品顶出,完成产品的成型过程,在油缸缩回时推动板10会在弹簧11的回复力下恢复原位,便于下次的顶出操作。

如图3-图4所示,在动模板19中嵌设的凸模6上开设有与注料口8对应的引流道13,并且引流道13的两端弯折形成存料道14,该存料道14设置有两个且朝向相反,在存料道1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型腔7连通的通道15,该通道15的深度小于存料道14的深度;从注料口8进入的原料会依次流经引流道13、存料道14,由于通道15的深度小于存料道14,故一开始的原料无法通过通道15,原料会在流至存料道14的尽头并被存积,直至存料道14的原料满至通道15时才会流入型腔7中,从而使得注塑枪枪头上未充分加热的原料存积在存料道14中而不会直接流到型腔7中,有效提高成型产品的品质。

其中引流道13、存料道14和通道15的底壁均为内凹的弧面,这样便于原料的流动也便于后续成型于此的废料顶出,减少废料残留的情况,顶针包括第一顶针91、第二顶针92和第三顶针93,其中第一顶针91位于引流道13中部,第二顶针92位于存料道14中部,第三顶针93环绕成型腔7周边设置;第一顶针91和第二顶针92的设置,便于在后续顶出成型产品时,第一顶针91和第二顶针92能够将成型在引流道13以及存料道14内的废料也顶出,避免顶出产品时由于断裂出现废料残留在凸模6上的情况,环绕型腔7周边设置的第三顶针93使得成型产品被顶出时更具稳定性,从而在顶出过程中废料以及成型好的产品能够同步稳定的被顶出。

如图5所示,凸模6和凹模5内均设有冷却流道16,定模板2和动模板19上开设有与冷却流道16连通的进口17,通过冷却流道16的设置,在模具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从进口17处往冷却流道16内注入冷却液,借助冷却液来同时降低凸模6和凹模5的温度,从而使得型腔7内的产品冷却凝固更快,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另外在推动板10上凸设有凸柱18,该凸柱18穿设在弹簧11内部且与弹簧11内壁抵接,凸柱18能够对弹簧11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弹簧11在形变过程中保持轴向形变,形变过程中更加稳定,避免出现弹簧11弯曲变形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