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1657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及其制造方法。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通过注塑整体形成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地,需要燃料和空气从而操作车辆的发动机。此外,发动机通过进气系统从车辆外部接收所需的新的冷却空气。进气系统过滤从车辆外部流入的空气的外来物质,如灰尘和沙。此外,在进气系统中应用连接空气过滤器和发动机的进气软管,从而减少由发动机的操作产生的振动。应用于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进气软管由橡胶、热塑性弹性体(TPE)、聚丙烯(PP)等的混合物制成。在这些材料中,TPE比橡胶更轻并且具有出色的耐用性的优点。同时,可通过联接两个部分形成进气软管,其中一个部分由注塑形成而另一个部分由吹塑形成。注塑是通过使用注塑机将熔化的材料注入注塑模具而形成进气软管的方法。此外,在注塑完成之后,将进气软管和注塑模具分离。注塑模具包括上方模具和下方模具,所述上方模具和下方模具彼此联接从而形成对应于进气软管的外部形状的空腔,并且还包括主要芯部,所述主要芯部与上方模具和下方模具隔开设置在空腔中,从而形成进气软管的内部形状。吹塑是将熔化的材料插入模具之后通过空气鼓吹熔化的材料从而制造中空产品的方法。同时,通过使用夹具或融合物(其中联接部分通过热或超声波融合)使由注塑形成的一个部分和由吹塑形成的另一个部分联接。然而,所述联接方法可能会增加进气软管的成本。此外,如果使用夹具会破坏进气软管的美学特征。此外,在通过热或超声波融合的情况下,根据分别用于注塑和吹塑的材料的各个极性,联接力会变弱。公开于本发明的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及其制造方法,其优点在于在由注塑形成的一个部分和由吹塑形成的另一部分之间具有强联接力,同时改进了美学特征。此外,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吸气软管及其制造方法,其优点在于简化了制造过程并降低了制造成本。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可包括:吹塑部分,所述吹塑部分通过吹塑以中空软管形状形成;注塑部分,所述注塑部分通过注塑以中空软管形状形成;和联接部分,所述联接部分在所述吹塑部分的一个端部处形成,其中在所述联接部分插入注塑模具的状态下,通过将形成所述注塑部分的材料注入所述注塑模具使得所述吹塑部分和所述注塑部分彼此联接。在所述注塑部分的一部分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波纹管。所述注塑部分与所述吹塑部分联接,从而形成所述吹塑部分的延伸的形状。所述联接部分插入所述注塑部分中,使得所述联接部分的外圆周接触所述注塑部分的内圆周。在所述联接部分的一个端部处形成联接表面,和在所述注塑部分处形成与所述联接表面联接的注塑联接部分。从所述联接表面突出多个突出部,和所述注塑联接部分与所述联接表面联接的一个表面根据所述联接表面的形状形成。所述突出部沿着突出方向而逐步变宽。所述吹塑部分和所述注塑部分的材料为具有相同极性的热塑性塑料。所述吹塑部分的材料为聚丙烯。所述吹塑部分的材料为尼龙。所述注塑部分的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所述注塑部分可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注塑部分;和所述吹塑部分可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管,其中所述第二和第三管从所述第一管分支从而形成Y形状,和其中所述第一注塑部分联接至所述第一管的一个端部,所述第二注塑部分联接至所述第二管的一个端部,和所述第三注塑部分联接至所述第三管的一个端部。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注塑部分的一部分处分别形成第一、第二和第三波纹管。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制造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的方法,所述进气软管具有通过吹塑以中空软管形状形成的吹塑部分和通过注塑以中空软管形状形成的注塑部分,所述方法可包括:准备所述吹塑和注塑部分的材料和用于注塑的注塑模具;形成所述吹塑部分;穿过所述注塑模具的一个端部将所述吹塑部分的一部分插入所述注塑模具中;通过所述注塑模具的另一个端部将所述注塑部分的材料注入所述注塑模具中;和分离和移除所述注塑模具。插入所述注塑模具的所述吹塑部分与注入所述注塑模具的所述注塑部分的材料联接,使得所述吹塑部分和所述注塑部分彼此整体地形成。从所述吹塑部分与所述注塑部分的材料联接的联接表面突出多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沿着突出方向而逐步变宽。在所述突出部之间注入所述注塑部分的材料从而得到强联接力。使用具有相同极性的热塑性材料用于形成所述吹塑部分和所述注塑部分。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的分解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和注塑模具的横截面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绘制,显示了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涉及本发明的同样的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这些具体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具体实施方案。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的立体图。如图1中所示,进气软管10包括吹塑部分100和注塑部分150、160和170。吹塑部分100以如下形状形成,使得一个管被分成两个分离的管。换言之,吹塑部分100包括第一管110、第二管120和第三管130,并且第二管120和第三管130从第一管110中分出来。因此,吹塑部分100为以“Y”形状形成的三向软管。同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改变吹塑部分100的形状,从而改进进气软管10的性能。同时,吹塑部分100由通过合成聚丙烯(PP)和滑石而制成的材料形成,或者由通过合成尼龙和玻璃纤维而制成的材料形成。注塑部分150、160和170是与吹塑部分100联接的软管,并且包括第一注塑部分150、第二注塑部分160和第三注塑部分170。第一注塑部分150与吹塑部分100联接从而从第一管110延伸。此外,第一波纹管152在第一注塑部分150的一部分处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在此,波纹管为软管的连续折叠形状,用于改善拉伸。换言之,具有第一波纹管152的进气软管10能够减少由发动机的操作而产生的振动噪音。第二注塑部分160与吹塑部分100联接从而从第二管120延伸。此外,第二波纹管162在第二注塑部分160的一部分处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
第三注塑部分170与吹塑部分100联接从而从第三管130延伸。此外,第三波纹管172在第三注塑部分170的一部分处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第二波纹管162和第三波纹管172的形状和功能几乎与第一波纹管152相同,并且第一、第二和第三波纹管152、162和172可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形成从而具有不同的形状。同时,注塑部分150、160和170可由热塑性弹性体(TPE)形成。此外,根据吹塑部分100的材料形成TPE从而具有与吹塑部分100相同的极性,所述吹塑部分100选择性地使用不具有极性的PP和滑石的合成材料或者具有极性的尼龙和玻璃纤维的合成材料。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进气软管10由热塑性材料如PP和TPE形成,从而减少振动和减小重量。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的分解图。如图2中所示,吹塑部分100还包括第一联接部分112、第二联接部分122和第三联接部分132。第一联接部分112在第一管110的一个端部处形成,所述第一管110与第一注塑部分150联接。此外,通过将第一联接部分112插入第一注塑部分150的一个端部内使得第一管110和第一注塑部分150彼此联接。第二联接部分122在第二管120的一个端部处形成,所述第二管120与第二注塑部分160联接。此外,通过将第二联接部分122插入第二注塑部分160的一个端部内使得第二管120和第二注塑部分160彼此联接。第三联接部分132在第三管130的一个端部处形成,所述第三管130与第三注塑部分170联接。此外,通过将第三联接部分132插入第三注塑部分170的一个端部内使得第三管130和第三注塑部分170彼此联接。第一联接部分112、第二联接部分122和第三联接部分132的形状和功能几乎相同,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形成第一、第二和第三联接部分112、122和132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形状。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和注塑模具的横截面图。此外,图3显示了通过在注塑模具200中注塑所述注塑部分150、160和170而使得吹塑部分100和注塑部分150、160和170彼此联接。同时,即使图3中仅显示第一注塑部分150和第一联接部分112的联接,第二和第三注塑部分160和170分别与第二和第三联接部分122和132的联接与图3中所示相同。如图3中所示,注塑模具200包括上方模具202、下方模具204、芯部206、滑动构件220、腔室210和连接通道212。通过联接上方模具202和下方模具204而形成注塑模具200的空腔。此外,上方模具202和下方模具204的内表面以分别对应于注塑部分150、160和170的外圆周的形状形成。芯部206与上方模具202和下方模具204隔开设置在空腔中。换言之,上方模具202和下方模具204分别与芯部206隔开设置从而在空腔中形成注塑空间208。此外,芯部206的外表面以分别对应于注塑部分150、160和170的内圆周的形状形成。滑动构件220安装在注塑模具200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上。此外,吹塑部分100穿过注塑模具200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而插入注塑空间208。在此,设置滑动构件220用于容易地将吹塑部分100插入。通过注塑模具20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将注塑部分150、160和170的材料注入注塑空间208。此外,根据注塑空间208的形状形成注塑部分150、160和170,并且将吹塑部分100的联接部分112、122和132插入注塑空间208,从而分别联接注塑部分150、160和 170。腔室210为在下方模具204的外圆周处形成的空间。换言之,下方模具204的部分外圆周突出从而形成腔室210。此外,连接通道212使注塑空间208与腔室210相通。换言之,当材料(TPE)注入注塑空间208时,在填充注塑空间208之后,注塑部分150、160和170的材料(TPE)流入腔室210中。因此,可以防止在注塑中发生由气体产生的空隙,并且可以最大化模塑的完整性。此外,即使在测量材料(TPE)中发生错误,由于通过考虑腔室210的体积而确定材料(TPE)的量,可以防止注塑部分150、160和170的缺陷制造。图3显示了 “A”的放大图,其中联接部分112、122和132和注塑部分150、160和170分别彼此联接。如在“A”部分的放大图中所示,注塑部分150、160和170通过覆盖联接部分112、122和132的外圆周而与联接部分112、122和132联接。亦即,联接表面114在联接部分112、122和132处形成,并且与联接部分112、122和132的长度相同。联接表面114形成多个突出部116,并且突出部116沿着突出方向而逐步变宽。同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改变联接表面114的形状从而获得强联接力。此外,注塑部分150、160和170形成靠近联接部分112、122和132的联接表面114的注塑联接部分154。此外,通过在联接表面114的突出部116之间注入TPE从而使得注塑联接部分154的一侧以对应于联接表面114的形状形成并且与联接部分112、122和132联接。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中所示,在步骤SlOO中,准备材料用于形成进气软管10的吹塑部分100和注塑部分150、160和170,并且在步骤SllO中,通过吹塑形成吹塑部分100。在此,吹塑是模塑的一种,其中在将材料置于模具中之后,通过将空气吹入材料而制成中空产品。吹塑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在步骤SllO中形成吹塑部分100之后,在步骤S120中,穿过注塑模具200的一个端部将吹塑部分100插入注塑空间208。此外,在步骤S120中将联接部分112、122和132插入注塑空间208。在步骤S120中插入吹塑部分100之后,在步骤S130中,通过注塑模具200的另一个端部将注塑部分150、160和170的材料(TPE)注入注塑空间208。在此,在步骤S130中,注入的材料(TPE)形成注塑部分150、160和170,使得联接部分112、122和132和注塑联接部分154彼此联接。在步骤S130中通过TPE的注塑将注塑部分150、160和170和吹塑部分100彼此联接之后,在步骤S140中,使注塑模具200与进气软管10分离。因此,通过移除注塑模具200而完成进气软管10的制造。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的具体实施方案,可改善注塑部分150、160和170和吹塑部分100的联接力。此外,由于省略了用于联接注塑部分150、160和170和吹塑部分100的夹具,可以改进美学特征。此外,由于通过注塑部分150、160和170的注塑使得注塑部分150、160和170和吹塑部分100整体地结合,可以简化制造过程并且降低制造成本。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方”、“下方”、“内部”和“外部”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特征。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旨在成为穷举的,也并不旨在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包括: 吹塑部分,所述吹塑部分通过吹塑以中空软管形状形成; 注塑部分,所述注塑部分通过注塑以中空软管形状形成;和 联接部分,所述联接部分在所述吹塑部分的一个端部处形成, 其中在所述联接部分插入注塑模具的状态下,通过将形成所述注塑部分的材料注入所述注塑模具使得所述吹塑部分和所述注塑部分彼此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其中在所述注塑部分的一部分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波纹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其中所述注塑部分与所述吹塑部分联接,从而形成所述吹塑部分的延伸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其中所述联接部分插入所述注塑部分中,使得所述联接部分的外圆周接触所述注塑部分的内圆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其中在所述联接部分的一个端部处形成联接表面,和 在所述注塑部分处形 成与所述联接表面联接的注塑联接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其中从所述联接表面突出多个突出部,和 所述注塑联接部分与所述联接表面联接的一个表面根据所述联接表面的形状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其中所述突出部沿着突出方向而逐步变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其中所述吹塑部分和所述注塑部分的材料为具有相同极性的热塑性塑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其中所述吹塑部分的材料为聚丙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其中所述吹塑部分的材料为尼龙。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其中所述注塑部分的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其中: 所述注塑部分包括第一注塑部分、第二注塑部分和第三注塑部分;和 所述吹塑部分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第三管, 其中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从所述第一管分支从而形成Y形状,和 其中所述第一注塑部分联接至所述第一管的一个端部,所述第二注塑部分联接至所述第二管的一个端部,和所述第三注塑部分联接至所述第三管的一个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其中在所述第一注塑部分、第二注塑部分和第三注塑部分的一部分处分别形成第一波纹管、第二波纹管和第三波纹管。
14.一种制造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的方法,所述进气软管具有通过吹塑以中空软管形状形成的吹塑部分和通过注塑以中空软管形状形成的注塑部分,所述方法包括: 准备所述吹塑和注塑部分的材料和用于注塑的注塑模具; 形成所述吹塑部分; 穿过所述注塑模具的一个端部将所述吹塑部分的一部分插入所述注塑模具中;通过所述注塑模具的另一个端部将所述注塑部分的材料注入所述注塑模具中;和 分离和移除所述注塑模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的方法,其中插入所述注塑模具的所述吹塑部分与注入所述注塑模具的所述注塑部分的材料联接,使得所述吹塑部分和所述注塑部分彼此整体地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的方法,其中从所述吹塑部分与所述注塑部分的材料联接的联接表面突出多个突出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的方法,其中所述突出部沿着突出方向而逐步变宽。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突出部之间注入所述注塑部分的材料从而得到强联接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的方法,其中使用具有相同极性的热塑性材料用于 形成所述吹塑部分和所述注塑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进气软管及其制造方法,该进气软管可包括吹塑部分,所述吹塑部分通过吹塑以中空软管形状形成;注塑部分,所述注塑部分通过注塑以中空软管形状形成;和联接部分,所述联接部分在所述吹塑部分的一个端部处形成,其中在所述联接部分可插入注塑模具的状态下,通过将形成所述注塑部分的材料注入所述注塑模具使得所述吹塑部分和所述注塑部分可彼此联接。
文档编号B29C69/00GK103147888SQ20121027044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7日
发明者张永学, 全栽希, 辛镇雄 申请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阿克龙全球株式会社,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