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品上有深筋位的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7539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品上有深筋位的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品上有深筋位的顶出结构,其使得制品脱模时,筋位和顶出结构间不会粘连,分离方便,确保了模具的生产效率。其包括前模、后模,所述前模、后模之间为型腔,所述型腔内为制品,所述制品带有向下凸的深筋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深筋位的一侧紧贴所述后模,所述后模的下侧开有斜向导柱腔,所述后模的上部开有和斜向导柱腔连通的斜顶安装腔,合模状态下斜顶的上部位于所述斜顶安装腔内、斜顶的上部一侧紧贴所述深筋位的另一侧,所述斜顶的上部另一侧为斜面,其斜度和该侧的所述斜向导柱腔的侧面的斜度相等,所述斜顶的上端面紧贴所述制品的水平下端面,所述斜顶的下部斜导柱位于所述斜向导柱腔内。
【专利说明】一种制品上有深筋位的顶出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模具的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制品上有深筋位的顶出结构。
[0002]【背景技术】
[0003]模具中制品脱模时,需要通过顶针将制品和后模脱离,现有结构中,对于制品上有很深的垂直筋位时,均采用直顶结构,但是由于其垂直筋位很深,使得筋位的和直顶的接触侧产生很大的粘力,筋位和直顶产生粘连,制品取下需要额外采用人工干预,使得模具的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品上有很深筋位的顶出结构,其使得制品脱模时,筋位和顶出结构间不会粘连,分离方便,确保了模具的生产效率。
[0005]一种制品上有深筋位的顶出结构,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前模、后模,所述前模、后模之间为型腔,所述型腔内为制品,所述制品带有向下凸的深筋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深筋位的一侧紧贴所述后模,所述后模的下侧开有斜向导柱腔,所述后模的上部开有和斜向导柱腔连通的斜顶安装腔,合模状态下斜顶的上部位于所述斜顶安装腔内、斜顶的上部一侧紧贴所述深筋位的另一侧,所述斜顶的上部另一侧为斜面,其斜度和该侧的所述斜向导柱腔的侧面的斜度相等,所述斜顶的上端面紧贴所述制品的水平下端面,所述斜顶的下部斜导柱位于所述斜向导柱腔内,所述斜顶的底部紧固于面针板、底针板的整体结构内。
[0006]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斜顶的上部一侧的下部带有外凸结构,所述外凸结构的上端面紧贴所述深筋位的下端面,所述外凸结构的侧端面紧贴所述后模。
[0007]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脱模时,前模、后模分离后,斜顶在面针板、底针板的带动下上升,其顺着后模的斜向导柱腔做斜向上运动,其在顶出制品的同时,斜顶的上部一侧和深筋位的另一侧产生水平向的位置,进而形成分离,制品也顺利被斜顶顶出,使得制品脱模时,筋位和顶出结构间不会粘连,分离方便,确保了模具的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见图1,其包括前模1、后模2,前模1、后模2之间为型腔,型腔内为制品3,制品3带有向下凸的深筋位4,深筋位4的一侧紧贴后模2,后模2的下侧开有斜向导柱腔5,后模2的上部开有和斜向导柱腔连通的斜顶安装腔6,合模状态下斜顶7的上部位于斜顶安装腔6内、斜顶7的上部一侧紧贴深筋位4的另一侧,斜顶7的上部另一侧为斜面,其斜度和该侧的斜向导柱腔5的侧面的斜度相等,斜顶7的上端面紧贴制品3的水平下端面,斜顶7的下部斜导柱8位于斜向导柱腔5内,斜顶7的底部紧固于面针板9、底针板10的整体结构内。斜顶7的上部一侧的下部带有外凸结构11,外凸结构11的上端面紧贴深筋位3的下端面,外凸结构11的侧端面紧贴后模2。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品上有深筋位的顶出结构,其包括前模、后模,所述前模、后模之间为型腔,所述型腔内为制品,所述制品带有向下凸的深筋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深筋位的一侧紧贴所述后模,所述后模的下侧开有斜向导柱腔,所述后模的上部开有和斜向导柱腔连通的斜顶安装腔,合模状态下斜顶的上部位于所述斜顶安装腔内、斜顶的上部一侧紧贴所述深筋位的另一侧,所述斜顶的上部另一侧为斜面,其斜度和该侧的所述斜向导柱腔的侧面的斜度相等,所述斜顶的上端面紧贴所述制品的水平下端面,所述斜顶的下部斜导柱位于所述斜向导柱腔内,所述斜顶的底部紧固于面针板、底针板的整体结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品上有深筋位的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的上部一侧的下部带有外凸结构,所述外凸结构的上端面紧贴所述深筋位的下端面,所述外凸结构的侧端面紧贴所述后模。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3567117SQ201320589637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4日
【发明者】许东良 申请人:凡嘉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