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片冷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3921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片冷却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助剂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片的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软片是一种常用的纺织助剂,通常是由硬脂酸、脂肪酸、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冰醋酸等组分在120℃左右的高温下进行反应,出料时制成温度为80℃左右软片溶液,然后进行冷却成型形成固体状的软片。现有的冷却设备通常是采用冷筒冷却机,是利用制冷器制成冷却液并注入冷筒中进行循环,同时将软片溶液置入冷筒下的物料槽中,随着冷筒的转动软片溶液附着在冷筒外壁上并逐渐冷却成型,然后将冷却成型后的软片从冷筒外壁上刮取,如专利CN203778053U一种转筒冷却机。

但是该冷却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多问题,包括:

1、效率低,要将80℃左右软片溶液冷却成型需要使其温度降低至常温,而冷筒外壁的接触面积通常较小,需要保证充分的冷却时间,且冷筒体积较大转动速度受限制,因此其转动的线速度最高通常在2~3米/秒,因此软片溶液的冷却成型效率低,软片生产效率在1~2吨/小时。

2、耗能高,为降低冷却时间,冷筒中注入的冷却液温度通常在-5℃以下,因此制冷器需要消耗大量电能。

3、软片厚度不一致,因为是从冷筒壁上刮取,而软片溶液在冷却成型前在冷筒壁上仍有流动性,容易导致冷却成型时软片厚度不一致。

4、软片粘度不一致,由于冷筒转动速度慢,因此软片溶液在物料槽中会留存较长时间,且附着在冷筒时也会产生流动,因此软片溶液中和粘度有直接关系的冰醋酸会不断挥发,导致料头和料尾的软片粘度由稠变稀,冰醋酸在软片溶液中的重量比例通常为0.5~0.6%。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片冷却设备包括钢带、设于钢带出口端的第一钢带滚筒、设于钢带入口端的第二钢带滚筒、设于钢带入口端上方的进料装置、设于钢带入口端下方的喷淋装置,所述第一钢带滚筒上设有驱动电机,进料装置入口设有流量阀;还包括与喷淋装置连通的制冷器、分别与流量阀和驱动电机连接以控制软片溶液进入进料装置的速度和钢带速度的控制柜、安装在钢带中部上方的冷却风机。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钢带的长度,利用钢带表面较大的接触面先后通过水冷、风冷和自然降温过程对软片溶液进行冷却降温,冷却效率较高,且钢带的运输速度较快,软片的出料速度也较快,因此生产效率可以显著提高,且由于软片溶液在钢带上运输时不会产生流动,冰醋酸的挥发较少,因此软片的厚度和粘度一致性也会得到改善。

优选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积水槽,安装在积水槽内部的喷头;所述喷头朝向钢带内侧,所述积水槽底部设有出水口,积水槽上部设有与喷头连通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制冷器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分料装置和进料槽,所述分料装置与流量阀连通,进料槽设于分料装置的下方。

优选的,钢带宽度为1.8~2米。

进一步的,进料槽的宽度为1.5~1.8米。

优选的,钢带入口端和出口端之间的距离为16~18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片冷却设备及冷却工艺可以有效的提高软片冷却成型的效率,同时也可降低制冷所耗费的电能,并改善软片产品的厚度和粘度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片冷却设备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片冷却设备实施例中进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软片冷却设备, 包括钢带1、设于钢带1出口端的第一钢带滚筒11、设于钢带1入口端的第二钢带滚筒12、设于钢带1入口端上方的进料装置2、设于钢带1入口端下方的喷淋装置3、设于钢带1中部上方的冷却风机4、控制柜5、制冷器6。钢带1入口端和出口端之间的距离为18米,钢带1宽度为1.8米;第一钢带滚筒11上设有驱动电机13,进料装置2入口设有流量阀21,控制柜5分别与流量阀21和驱动电机13连接以控制软片溶液进入进料装置2的进料速度和钢带的运输速度。喷淋装置3包括积水槽31,安装在积水槽内部的喷头32;喷头32朝向钢带1内侧,积水槽31底部设有出水口33,积水槽上部设有与喷头连通的进水口34,出水口33和进水口34分别与制冷器6连接,形成冷却水的循环。

如图1、2所示,进料装置2包括分料装置22和进料槽23,分料装置22与流量阀21连通,进料槽设于分料装置的下方,宽度为1.5米,软片溶液经由分料装置22均匀的流入进料槽,随后铺在钢带1上。

本实施例中,利用钢带1表面较大的接触面先后通过水冷、风冷和自然降温过程对软片溶液进行冷却降温,冷却效率较高,且对制冷器6的制冷量需求较小,可以节省大量电能,且钢带1的运输速度较快,软片的出料速度也较快,生产效率可以显著提高,且由于软片溶液在钢带1上运输时不会产生流动,其中冰醋酸的挥发较少,因此软片的厚度和粘度一致性也会得到改善。

利用该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软片冷却设备,在实践的冷却工艺中可控制钢带1的输送速度为16米/秒,软片溶液进入进料装置2的速度设置为4吨/小时,软片溶液中冰醋酸的重量比例为0.3%,制冷器6的出水温度也即喷淋装置喷出的水的温度设为15℃,保证软片溶液在钢带1出口端时温度已降至常温20℃且已成型。

也可在实践中控制钢带1的输送速度为10米/秒,软片溶液进入进料装置2的速度设置为2吨/小时,软片溶液中冰醋酸的重量比例为0.35%,制冷器6的出水温度也即喷淋装置喷出的水的温度设为20℃,由于输送速度较慢,有较多时间自然降温,因此可适当调高制冷器6的出水温度以节省制冷器6的耗电量。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