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439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承座(6),该支承座(6)具有一推板升降腔(61),并且在该支承座(6)的上部以腾空于支承座(6)的状态通过导套座连接螺柱(621)连接有一导套座(62),该导套座(62)在使用状态下与吹塑机的机架横梁(30)固定,并且该导套座(62)具有一导套座腔(622),在导套座(62)的前侧和后侧各设置有导柱滑动套(623),在导柱滑动套(623)上各滑动配设有导柱(6231);一下吹座(7)和一下吹座升降驱动机构(8),下吹座(7)具有一下吹座腔(71),下吹座(7)的前侧下部和后侧下部与所述导柱(6231)的顶部连接并且在该下吹座(7)的前侧中部以及后侧中部各固定有一下吹座挂脚(72),下吹座升降驱动机构(8)在对应于所述推板升降腔(61)的位置与所述导套座(62)的底部连接并且还与所述导柱(6231)的底部固定;一左吹针机构(40)和一右吹针机构(50),该左吹针机构(40)以及右吹针机构(50)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下吹座(7)的下吹座腔(71)内并且随下吹座(7)的升降而升降;用于使所述的左吹针机构(40)以及右吹针机构(50)在所述下吹座腔(71)内左右平移的一第一作用缸(60)和一第二作用缸(70),第一作用缸(60)以卧置状态设置在所述下吹座(7)的右侧下部,该第一作用缸(60)的第一作用缸柱(601)朝向所述左吹针机构(40)并且与左吹针机构(40)连接,第二作用缸(70)以卧置状态设置在下吹座(7)的左侧下部,该第二作用缸(70)的第二作用缸柱(701)朝向所述右吹针机构(50)并且与右吹针机构(5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吹针机构(50)的结构是与所述的左吹针机构(40)的结构相同的,该左吹针机构(40)包括一齿轮箱(1),该齿轮箱(1)配有一用于对齿轮箱(1)的齿轮箱腔(11)封闭的齿轮箱盖(12),在齿轮箱腔(11)内转动地设置有一小齿轮(111)和一大齿轮(112),小齿轮(111)与大齿轮(112)相啮合,在齿轮箱(1)上开设有一第一进回油油道(13)和一第二进回油油道(14),并且在齿轮箱(1)的前端开设有一齿轮箱前导杆孔(15),而在齿轮箱(1)的后端开设有一齿轮箱后导杆孔(16),该齿轮箱前导杆孔(15)以及齿轮箱后导杆孔(16)均自齿轮箱(1)的左侧贯通至右侧,在齿轮箱前导杆孔(15)内插设有一齿轮箱前导杆(151),而在齿轮箱后导杆孔(16)内插设有一齿轮箱后导杆(161),齿轮箱前导杆(151)以及上相后导杆(161)的左端均与所述下吹座腔(71)的左腔壁固定,而右端均与下吹座腔(71)的右腔壁固定,所述的右吹针机构(50)位于齿轮箱(1)的右侧并且同时设置在所述齿轮箱前导杆(151)以及齿轮箱后导杆(161)上;一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2),该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2)对应于所述齿轮箱腔(11)设置在所述齿轮箱(1)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同时与所述的第一进回油油道(13)以及第二进回油油道(14)相通;一吹针体(3),该吹针体(3)与所述的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2)连接,并且吹针体(3)的上端探出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2),而吹针体(3)的下端依次途经齿轮箱腔(11)以及齿轮箱盖(12)伸展到齿轮箱盖(12)的下方,并且在该吹针体(3)的下端设置有一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和一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套固在吹针体(3)上,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在对应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的下方的位置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固定,在吹针体(3)的下端并且围绕吹针体(3)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凹陷于吹针体(3)的表面的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以及一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位于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的下方,在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内并且围绕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出孔(331),而在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内并且围绕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入孔(341),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以及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与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相通,所述的大齿轮(112)套固在吹针体(3)的中部;一吹针头(4),在该吹针头(4)的上端的外壁上具有对塑料中空制品的口部成形出口部内螺纹的吹针头外螺纹(41),而在吹针头(4)的吹针头腔的顶部设置有一气口螺母(42),该气口螺母(42)的气口螺母中心孔作为吹气口(421),吹针头(4)的下端与所述吹针体(3)的上端连接;设置在吹针体(3)的吹针体腔内的一吹气管(10)和一隔套管(20),吹气管(10)的上端伸展到所述的吹气口(421),而下端伸展到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的底部并且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的底部固定连接,隔套管(20)套置在吹气管(10)外,该隔套管(20)的内壁与吹气管(10)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冷却介质引入隔腔(201),而隔套管(20)的外壁与所述吹针头(4)的内壁以及吹针体腔的腔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冷却介质引出隔腔(202),冷却介质引入隔腔(201)与所述的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入孔(341)相通,而冷却介质引出隔腔(202)与所述的吹针体冷却介质引出孔(331)相通,冷却介质引入隔腔(201)以及冷却介质引出隔腔(202)由开设在隔套管(20)的上端的介质腔贯通孔(203)贯通,该介质腔贯通孔(203)的数量有一组并且围绕隔套管(20)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一用于使所述吹针头(4)顺逆旋转的吹针头驱动机构(5),该吹针头驱动机构(5)包括一电机(51)和一减速箱(52),电机(51)与减速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52)连同电机(51)固定在所述齿轮箱盖(12)朝向下的一侧,减速箱(52)的减速箱输出轴(521)与所述的小齿轮(111)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齿轮(111)具有一小齿轮轴(1111),该小齿轮轴(1111)的上端通过小齿轮轴轴承(1111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齿轮箱腔(11)的腔顶壁上,而小齿轮轴(1111)的下端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减速箱输出轴传动连接孔(11112),所述的减速箱输出轴(521)穿过所述的齿轮箱盖(12)并且在对应于减速箱输出轴传动连接孔(11112)的位置通过减速箱输出轴(521)上的减速箱输出轴键(5211)与小齿轮(111)传动连接;所述的大齿轮(112)具有一大齿轮轴(1121),该大齿轮轴(1121)的上端通过大齿轮轴上轴承(11211)转动地支承在齿轮箱腔(11)的腔顶壁上,而大齿轮轴(1121)的下端通过大齿轮轴下轴承(11212)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齿轮箱盖(12)朝向齿轮箱腔(1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针头压料驱动机构(2)包括活塞缸体(21)、活塞缸体导向套(22)和活塞(23),在活塞缸体导向套(22)的上部具有一活塞缸体导向套腔(221),下部构成有一活塞行程腔(223),在活塞缸体导向套腔(221)内设置有一导向套导套(2211),该导向套导套(2211)与所述吹针体(3)的外壁滑动配合,在活塞缸体导向套(22)的底部的外壁上具有一活塞缸体导向套法兰(222),在该活塞缸体导向套法兰(222)上并且围绕活塞缸体导向套法兰(222)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导向套法兰固定螺孔(2221),在导向套法兰固定螺孔(2221)内配设有导向套法兰固定螺钉(22211),在活塞缸体(21)上并且在对应于导向套法兰固定螺孔(2221)的位置开设有活塞缸体螺孔(211),该活塞缸体螺孔(211)自活塞缸体(21)朝向上的一侧贯通至朝向下的一侧,所述的导向套法兰固定螺钉(22211)穿过活塞缸体螺孔(211)与所述的齿轮箱(1)固定,活塞(23)设置在活塞缸体(21)内并且与所述的吹针体(3)螺纹连接,活塞(23)的上部对应于所述活塞行程腔(223),活塞(23)的外壁同时与活塞行程腔(223)的腔壁以及活塞缸体(21)的内壁密封配合,并且在活塞(23)的中部的外壁上具有一凸起于外壁表面的活塞隔盘(231),该活塞隔盘(231)与活塞缸体导向套(22)的底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活塞缸体(21)的活塞缸体上缸腔(212),该活塞缸体上缸腔(212)与开设在活塞缸体(21)上的活塞缸体油道(213)相通,而该活塞缸体油道(213)与所述第一进回油油道(13)相通,活塞(23)的底表面与所述齿轮箱(1)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活塞缸体(21)的活塞缸体下缸腔(214),该活塞缸体下缸腔(214)与所述的第二进回油油道(14)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缸体导向套(22)的活塞行程腔(223)的活塞行程腔腔壁上嵌设有一活塞行程腔密封圈(2231),在所述的活塞缸体(21)的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活塞隔盘(231)的下方的位置嵌设有一活塞缸体密封圈(215)和一挡圈(216),挡圈(216)对应于活塞缸体密封圈(215)的下方,在活塞隔盘(231)上嵌设有一活塞隔盘密封圈(2311),活塞(23)的外壁同时与活塞行程腔密封圈(2231)以及活塞缸体密封圈(215)密封配合并且活塞缸体(21)的内壁与活塞隔盘密封圈(2311)密封配合;在所述吹针体(3)的中部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活塞(23)的位置加工有活塞连接外螺纹(35),而在活塞(23)上并且在对应于活塞连接外螺纹(35)的位置加工有活塞连接内螺纹(232),该活塞连接内螺纹(232)与活塞连接外螺纹(35)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吹针体(3)的上端的外壁上加工有吹针头连接外螺纹(36),而在所述吹针头(4)的下端的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吹针头外螺纹(36)的位置加工有吹针头连接内螺纹(43),该吹针头连接内螺纹(43)与吹针头连接外螺纹(36)螺纹连接并且在吹针头(4)的下端还设置有吹针头定位销(44),该吹针头定位销(44)探入所述的吹针体(3);在所述的吹针体(3)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大齿轮(112)的位置构成有一大齿轮固定键(37),而在大齿轮(112)上并且在对应于大齿轮固定键(37)的位置构成有大齿轮键槽(1122),该大齿轮键槽(1122)与大齿轮固定键(37)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齿轮箱盖(12)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支架(121),在该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支架(121)上设置有一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1211);在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上并且在对应于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1211)的位置固定有一限位块(311),在该限位块(311)上并且朝向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1211)的一侧构成有一信号上触发凸缘(3111)和一信号下触发凸缘(3112);所述的吹针体升降信号采集器(1211)为光电开关、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通过一组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螺杆(322)与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接头固定座(31)固定,在该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的高度方向的中央构成有一吹针体容纳腔(321),在该吹针体容纳腔(321)的吹针体容纳腔腔壁的上部嵌设有吹针体容纳腔第一密封圈(3211),中部嵌设有吹针体容纳腔第二密封圈(3212),而下部嵌设有吹针体容纳腔第三密封圈(3213),吹针体容纳腔第一密封圈(3211)与吹针体容纳腔第二密封圈(32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冷却介质引出腔(3214),而吹针体容纳腔第二密封圈(3212)与吹针体容纳腔第三密封圈(32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冷却介质引入腔(3215),在吹针体容纳腔(321)的底部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吹气管连接螺纹孔(3216),在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上并且在对应于冷却介质引出腔(3214)的位置开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出孔(323),该冷却介质引出孔(323)与冷却介质引出腔(3214)相通,并且由管路与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连接,在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上并且在对应于冷却介质引入腔(3215)的位置开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入孔(324),该冷却介质引入孔(324)与冷却介质引入腔(3215)相通并且同样由管路与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连接,所述吹针体(3)的下端置入于吹针体容纳腔(321)内,并且所述的冷却介质引出凹槽(33)与所述的冷却介质引出腔(3214)相对应,而所述的冷却介质引入凹槽(34)与所述的冷却介质引入腔(3215)相对应,所述吹气管(10)的下端在对应于所述吹气管连接螺纹孔(3216)的位置与冷却介质供给接头(32)螺纹连接,所述的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一密封圈(3211)、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二密封圈(3212)以及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三密封圈(3213)与吹针体(3)密封配合并且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一密封圈(3211)以及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三密封圈(3213)的数量各为一对,而冷却介质容纳腔第二密封圈(3212)的数量为一个或一对;所述电机(5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交流伺服电机,所述的减速箱(52)为行星齿轮减速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套座(62)的左侧以及右侧各固定有一固定条(624),该固定条(624)的前端和后端与所述吹塑机的机架横梁(30)固定,并且在固定条(624)与所述的支承座(6)之间连接有一组间隔分布的固定条支撑柱(6241);所述的第一作用缸(60)以及第二作用缸(70)为气缸或油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机的塑料中空容器下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吹座升降驱动机构(8)包括下吹座升降作用缸(81)、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固定板前支撑杆(83)、固定板后支撑杆(84)和推板(85),推板(85)对应于所述的推板升降腔(61),该推板(85)的前端以及后端均与所述的导柱(6231)的下部固定,固定板前支撑杆(83)的上端与所述导套座(62)的前侧底部固定连接,而固定板后支撑杆(84)的上端与导套座(62)的后侧底部固定连接,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的前端与固定板前支撑杆(83)的下端固定连接,而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的后端与固定板后支撑杆(84)的下端固定连接,下吹座升降作用缸(81)在对应于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位置以纵向悬臂状态与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朝向下的一侧固定,该下吹座升降作用缸(81)的下吹座升降作用缸柱(811)穿过开设在升降作用缸固定板(82)上的作用缸柱让位孔(821)并且在该下吹升降作用缸柱(811)的末端固定有一用于推动所述推板(85)的推板顶推帽(8111),所述的固定板前支撑杆(83)穿过开设在推板(85)的前端的前支撑杆让位孔(851),而所述的固定板后支撑杆(84)穿过开设在推板(85)的后端的后支撑杆让位孔(852);所述的下吹座升降作用缸(81)为油缸或气缸。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