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工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0991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3D打印工作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对于3D打印,传统方式是将作品打印在硬板上,取下作品时需要使用工具将作品撬起,费事费力,还容易损坏作品。且传统方式中,工作平台不可分离,取作品时需在打印机内部进行操作,较为麻烦。

目前,多在基板上设置一层美纹纸,将作品打印在美纹纸上,当需要取下作品时,则撕下美纹纸,但每次打印都需重新在基板上附上一层美纹纸,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3D打印工作平台,便于取下作品,且可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3D打印工作平台,包括基板、第一磁性板和第二磁性板,所述第一磁性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磁性板磁性吸附在所述第一磁性板上,所述第二磁性板的材质为柔性材料。

进一步地,还包括胶层,所述第一磁性板通过所述胶层黏贴在所述基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胶层为背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背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板的厚度为0.5-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磁性板的厚度为0.5-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基板上设置两个磁性板,3D打印机工作时,打印作品粘结于第二磁性板上,第二磁性板可折、可撕起,便于取下作品;当作品打印完成后,可将带有作品的第二磁性板从工作平台上取出,放于 打印机外部,获得更大的操作空间,再将作品与第二磁性板分离,第二磁性板可再通过磁性吸附在第一磁性板上,实现重复利用,有效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二。

标号说明:

1、基板;2、第一磁性板;3、第二磁性板;4、胶层;5、作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采用具有磁性的两个磁性板,实现可分离式磁性工作平台。

请参阅图1,一种3D打印工作平台,包括基板、第一磁性板和第二磁性板,所述第一磁性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磁性板磁性吸附在所述第一磁性板上,所述第二磁性板的材质为柔性材料。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便于取下作品,且可实现重复利用,有效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还包括胶层,所述第一磁性板通过所述胶层黏贴在所述基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胶层为背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背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性板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胶层粘接基板和第一磁性板,提高第一磁性板与基板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撕起第二磁性板时同时撕起第一磁性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板的厚度为0.5-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磁性板的厚度为0.5-5mm。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合适的厚度,减小工作平台厚度的同时保证两个磁性板的磁性。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3D打印工作平台,包括基板1、第一磁性板2和第二磁性板3,所述第一磁性板2设置在所述基板1上,所述第二磁性板3磁性吸附在所述第一磁性板2上,所述第二磁性板3的材质为柔性材料。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材料为具有好的弯折性能的材料,例如棉布、纸或塑料等。原则上现有技术中的具有柔性的材料均可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材料。

还包括胶层4,所述第一磁性板2通过所述胶层4黏贴在所述基板1上。

优选地,所述胶层4为背胶层;所述背胶层4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性板2上。

所述第一磁性板2的厚度为0.5-5mm,优选1mm。

所述第二磁性板3的厚度为0.5-5mm,优选2mm。

如图2所述,3D打印机工作时,将作品5打印于第二磁性板3上;当作品5打印完成时,将第二磁性板3从第一磁性板2上撕起分离,连同作品5一起取出,之后再将第二磁性板3与作品5分离,便可取下作品5。

本实施例采用可分离式磁性工作平台,便于取出作品;作品打印完成后,可将带有作品的第二磁性板从工作平台上取出,放于打印机外部,获得更大的操作空间,再将作品与第二磁性板分离,第二磁性板可再通过磁性吸附在第一磁性板上,实现重复利用,有效节约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3D打印工作平台,通过在基板上设置两个磁性板,3D打印机工作时,打印作品粘结于第二磁性板上,第二磁性板可折、可撕起,便于取下作品;当作品打印完成后,可将带有作品的第二磁性板从工作平台上取出,放于打印机外部,获得更大的操作空间,再将作品与第二磁性板分离,第二磁性板可再通过磁性吸附在第一磁性板上,实现重复利用,有效节约成本。通过设置胶层粘接基板和第一磁性板,提高第一磁性板与基板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撕起第二磁性板时同时撕起第一磁性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