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机用加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4760阅读:1132来源:国知局
硫化机用加热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板,特别涉及一种硫化机用电加热板。



背景技术:

电加热板是在一块基板,如不锈钢钢板、陶瓷、玻璃或铝板上采用厚膜丝网印刷工艺,先后在基板上印刷绝缘介质、加热电阻、导体和玻璃保护釉等绝缘保护层,经高温烧结而成的加热器件。目前电加热印刷技术已逐渐成熟,具有导热性能佳、散热面积大和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采用以上技术的电加热板可应用于液体加热领域。利用其加热快、表面易清洁、外观美观等优点,将厚膜加热器作为电热水壶、热水器的生产组件,已成为新一代加热产品。

该类型的加热器件具有高效节能、工艺成熟稳定、设计灵活、易于清洗等诸多优点,所以应用场合越来越广泛。在实践应用中,对于如何安排电加热板是一个技术难点,因为电加热板相对易于损坏。

目前在硫化机装置中也引入了电加热板工艺,如中国专利CN102497682公开了一种聚能板。

其设计所针对的问题是现有硫化机的加热板体积大,内置于加热板中的加热部件采用的传统的电阻丝加热管,耗能大。最重要的其固有的内部构造导致其热能传递方式呈四周立体扩散,不能使能量聚集高效的应用在机台工作面给模具加热,因此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其缺陷所表现在以下几点:

1、电阻丝发热管发热的加热功率大,用电量大,耗费能源,其升温慢,预热时间过长,电阻丝发热管寿命短,在使用过程中带来很大的能源耗费,不够环保的同时,也导致了生产过程中成本支出居高不下。

2、加热板自身聚热效果较差,其非功用面(即非发热面,例如加热板的顶面和加热板的四周)的隔热效果不好,导致热量流失过大,造成硫化机的机台温度过高,不但使机械零件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损坏,而且热能散发到操作室内会升高操作室内温度,给操作者带来了不便,而且更重要的是未能使热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能源极大的浪费。

3、加热装置在导热方面效果差强人意,在工作面上,未能使热量最大化的传导给工作面上的模具加热,导致模具温度不易达到工艺要求,实际使用效果较差,热能传导率低下。

其设计的具体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框架,设于所述支撑框架底部的电极发热板装置,所述电极发热板装置与一电源接头电性相连,所述电极发热板装置的底部还连接一传热板;所述电极发热板装置与支撑框架之间还设有一个隔热装置和高分子隔热层,该高分子隔热层位于该隔热装置上方;所述传热板的面积和隔热装置的面积均与电极发热板装置的底面积相匹配,所述支撑座框架、隔热装置、电极发热板装置和传热板四者通过螺栓装置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目前现有技术的硫化机一般分为平板硫化机和轮胎硫化机,现以平板硫化机为例,目前现有技术的平板硫化机如附图2所示,包括硫化机本体,所述硫化机本体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加热板;所述硫化机本体一侧设有与所述加热板电连接的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上设有加热启停开关、自动温度控制仪以及声光型硫化计时报警器。

在工作过程中,平行设置的加热板会相互压合,对橡胶模型制品进行成型操作,其中平行设置的加热板需要提供相当大的压力;将电加热板技术引入到硫化机工艺中,其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抗压性。

原因在于前面提到的电加热板是在一块基板,如不锈钢钢板、陶瓷、玻璃或铝板上采用厚膜丝网印刷工艺,先后在基板上印刷绝缘介质、加热电阻、导体和玻璃保护釉等绝缘保护层,经高温烧结而成的加热器件,其在于电加热板相对易于损坏。

聚能板的设计中采用的是通过电极发热装置上连接传热板,所述电极发热板装置与支撑框架之间还设有一个隔热装置和高分子隔热层,且传热板的面积和隔热装置的面积均与电极发热板装置的底面积相匹配,这样的设计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该结构无法运用在硫化机中,或者即便运用在硫化机中,其寿命极短,报废率极高。

原因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材料本身的限制导致电极发热板本身具有一定的翘曲度,而传热板自身也具有一定的翘曲度,再有通过板板相叠的方式使得整个聚能板在承受压力时,其受力无法做到均匀受力,再由于其本身加热后,整个聚能板会发生形变,虽然其行变量极小,但其整个聚能板上每处受到的压力就会出现不均匀,由于电加热板不能出现任何的损坏,一旦电加热板被压坏,其整个聚能板就会无法再继续工作,导致直接报废,需要进行维修更换。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目前现有技术中由于硫化机中电加热板的设计存在难以抗压的缺陷导致使用寿命极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做到受力均匀且抗压性能高从而极大提高其使用寿命的硫化机用电加热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硫化机用加热板,包括加热层、导热层、导热板和固定螺丝,所述导热层设在加热层上且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在导热板上构成加热装置,还包括整体固定螺丝和底托层,所述的加热装置通过整体固定螺丝固定在底托层上。

作为改进,所述加热层由一个加热板构成,加热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螺丝穿过的螺孔和多个中空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加热层由多个加热板构成,每个加热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中空结构,所述加热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螺丝穿过的螺孔。

作为改进,所述导热板或底托层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的高度至少等于导热板与底托层之间的距离。

作为改进,所述的凸起设在导热板上且与导热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的凸起设在底托层上且与底托层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改进,所述导热层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印刷层,所述的印刷层直接印刷在加热层上。

作为改进,所述的凸起穿过中空结构且凸起的横截面积与该中空结构的横截面积相同。

作为改进,所述加热层由纳米钯合金。

作为改进,所述底托层为平板结构或四周设有翻边且与导热板相连。

根据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将导热层设在加热层上且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在导热板上构成加热装置,使得硫化机工作过程中压力先由导热板承受,之后由于导热层直接通过印刷层的方式印刷在加热层上,所以只要加热层不坏,即便导热层出现断裂也可以继续使用,再由于导热板或底托层上设有凸起,该凸起的高度至少等于导热板与底托层之间的距离,使得整个导热板受到的压力将传导至底托层上,不会让加热层和导热层收到压力,这样的结构即便硫化机用加热板在正常使用的范围内收到再高的压力,也不会影响到加热板的正常使用,同时加热层和导热层在生产中存在的翘曲度的问题对于整个加热板的使用问题中可以忽略不计,对于硫化机的加热板来说其受力更加均匀且抗压性能大大高从而极大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聚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平板硫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硫化机用电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硫化机用电加热板的加热装置4 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硫化机用电加热板的加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硫化机用电加热板的加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硫化机用电加热板底托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硫化机用电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硫化机用电加热板的加热装置4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硫化机用电加热板的加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加热层,2、导热层,3、导热板,4、固定螺丝,5、加热装置,6、整体固定螺丝,7、底托层,8、加热板,8.1、中空结构,8.2、螺孔,9、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硫化机用加热板,包括加热层1、导热层2、导热板3和固定螺丝4,所述导热层2设在加热层1上且通过固定螺丝4固定在导热板3上构成加热装置5,还包括整体固定螺丝6和底托层7,所述的加热装置5通过整体固定螺丝6固定在底托层7上;所述加热层1由一个加热板8构成,加热板8上设有用于固定螺丝4穿过的螺孔8.2和多个中空结构8.1;所述导热板3上设有凸起9且与导热板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凸起9的高度至少等于导热板3与底托层7之间的距离;所述导热层2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印刷层,所述的印刷层直接印刷在加热层1上;所述的凸起9穿过中空结构8.1且凸起9的横截面积与该中空结构8.1的横截面积相同;所述底托层7四周设有翻边且与导热板3相连;所述加热层1由纳米钯合金制成。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一种硫化机用加热板,包括加热层1、导热层2、导热板3和固定螺丝4,所述导热层2设在加热层1上且通过固定螺丝4固定在导热板3上构成加热装置5,还包括整体固定螺丝6和底托层7,所述的加热装置5通过整体固定螺丝6固定在底托层7上;所述加热层1由多个加热板8构成,每个加热板8上设有至少一个中空结构8.1,所述加热板8上设有用于固定螺丝4穿过的螺孔8.2;所述导热板3上设有凸起9且与导热板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凸起9的高度至少等于导热板3与底托层7之间的距离;所述导热层2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印刷层,所述的印刷层直接印刷在加热层1上;所述的凸起9穿过中空结构8.1且凸起9的横截面积与该中空结构8.1的横截面积相同;所述底托层7四周设有翻边且与导热板3相连;所述加热层1由纳米钯合金制成。

实施例三:如图4、6、7和10所示,一种硫化机用加热板,包括加热层1、导热层2、导热板3和固定螺丝4,所述导热层2设在加热层1上且通过固定螺丝4固定在导热板3上构成加热装置5,还包括整体固定螺丝6和底托层7,所述的加热装置5通过整体固定螺丝6固定在底托层7上;所述加热层1由多个加热板8构成,每个加热板8上设有至少一个中空结构8.1,所述加热板8上设有用于固定螺丝4穿过的螺孔8.2;所述底托层7上设有凸起9且与底托层7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凸起9的高度至少等于导热板3与底托层7之间的距离;所述导热层2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印刷层,所述的印刷层直接印刷在加热层1上;所述的凸起9穿过中空结构8.1且凸起9的横截面积与该中空结构8.1的横截面积相同;所述加热层1由纳米钯合金;所述底托层7为平板结构且与导热板3相连。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