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塑料粒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498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塑料粒加热器。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缓解环境压力,塑料产品通常会被回收,并对其进行再加工。为了方便后续再加工流程,回收来的塑料通过会被粉碎成再生塑料颗粒,然后再送入下一道工序。在对塑料颗粒进行再加工前,通常需要对塑料颗粒进行预热。常用的预热方法是利用风机把加热器的热量通过管道直接送入一堆再生塑料颗粒中,通过热量从内至外的传递对再生塑料颗粒进行预热。但是这样的加热方式,热量从内至外传递,预热效率低。同时一堆再生塑料颗粒中,内部温度容易过高,有可能导致内部的再生塑料颗粒熔化或起火,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立式塑料粒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立式塑料粒加热器,包括集料箱、送料筒、加热管、保温筒、上波纹管、下波纹管、转盘和电机;

所述保温筒竖直布置,所述保温筒上端开放下端封闭;所述集料箱固定在所述保温筒的上端,所述集料箱的底部封闭所述保温筒的上端开口处;所述集料箱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围绕所述保温筒的轴线均匀布置的上通孔;多个所述上通孔排列成环状;所述保温筒的下端开设有多个围绕所述保温筒的轴线均匀布置的下通孔;多个所述下通孔排列成环状;所述上通孔和所述下通孔一一同轴的对应;所述上波纹管设置在所述保温筒内;所述上波纹管与所述上通孔连通;所述下波纹管设置在所述保温筒内;所述下波纹管与所述下通孔连通;多个所述送料筒设置在所述保温筒内;所述送料筒的一端与所述上波纹管连接;所述送料筒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波纹管连接;多个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保温筒内;

所述电机位于所述送料筒的下方;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与所述送料筒同轴;所述电机的转动轴贯穿所述保温筒的底部延伸至所述保温筒内;所述转盘设置在所述保温筒内,并与所述电机的转动轴同轴的连接;所述转盘的外周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延伸至相邻的两个所述送料筒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集料箱中的塑料颗粒逐渐落入送料筒中,塑料颗粒在送料筒中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对塑料颗粒进行加热,实现了塑料颗粒的预热。本实用新型将塑料颗粒分布至多个送料筒中进行预热,避免了大量塑料颗粒堆积在一起带来的预热效率低,且加热不均导致的具备温度过高的问题。在加热过程中,电机带动转盘转动。由于送料筒的两端连接有上波纹管和下波纹管,因而在转动过程中,转盘上的凸起与送料筒间歇地接触,从而使送料筒发生振动;得送料筒中的塑料颗粒发生相对运动,高温塑料颗粒和低温塑料颗粒能够得到充分混合,提高了加热均匀性和热传递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为半球形。

凸起为半球形,能够减轻凸起与送料筒之间的摩擦,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送料筒内从上至下设置有多个交错的倾斜板。

设置倾斜板,延长塑料颗粒在送料筒中的滞留时间,从而实现更加充分的预热。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竖直布置,且与所述集料箱的底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加热管围绕所述送料筒的轴线均匀布置形成环状。

加热管围绕所述送料筒的轴线均匀布置形成环状,能够使保温筒中的热量分布更加平均,使得不同位置的塑料颗粒的预热温度能够更加趋于一致。

进一步的,多个加热管位于多个所述送料筒围合形成的空间中。

加热管位于多个所述送料筒围合形成的空间中,这样充分利用了热辐射向外扩散的特点,使得热量能够最大程度上辐射至送料筒,提升预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集料箱中的塑料颗粒逐渐落入送料筒中,塑料颗粒在送料筒中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对塑料颗粒进行加热,实现了塑料颗粒的预热。本实用新型将塑料颗粒分布至多个送料筒中进行预热,避免了大量塑料颗粒堆积在一起带来的预热效率低,且加热不均导致的具备温度过高的问题。在加热过程中,电机带动转盘转动。由于送料筒的两端连接有上波纹管和下波纹管,因而在转动过程中,转盘上的凸起与送料筒间歇地接触,从而使送料筒发生振动;得送料筒中的塑料颗粒发生相对运动,高温塑料颗粒和低温塑料颗粒能够得到充分混合,提高了加热均匀性和热传递效率。

2.凸起为半球形,能够减轻凸起与送料筒之间的摩擦,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3.设置倾斜板,延长塑料颗粒在送料筒中的滞留时间,从而实现更加充分的预热。

4.加热管围绕所述送料筒的轴线均匀布置形成环状,能够使保温筒中的热量分布更加平均,使得不同位置的塑料颗粒的预热温度能够更加趋于一致。

5.加热管位于多个所述送料筒围合形成的空间中,这样充分利用了热辐射向外扩散的特点,使得热量能够最大程度上辐射至送料筒,提升预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

10-集料箱,11-上通孔,20-送料筒,21-倾斜板,30-加热管,40-保温筒,41-下通孔,51-上波纹管,52-下波纹管,60-转盘,61-凸起,7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立式塑料粒加热器,包括集料箱10、送料筒20、加热管30、保温筒40、上波纹管51、下波纹管52、转盘60和电机70;

所述保温筒40竖直布置,所述保温筒40上端开放下端封闭;所述集料箱10固定在所述保温筒40的上端,所述集料箱10的底部封闭所述保温筒40的上端开口处;所述集料箱10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围绕所述保温筒40的轴线均匀布置的上通孔11;多个所述上通孔11排列成环状;所述保温筒40的下端开设有多个围绕所述保温筒40的轴线均匀布置的下通孔41;多个所述下通孔41排列成环状;所述上通孔11和所述下通孔41一一同轴的对应;所述上波纹管51设置在所述保温筒40内;所述上波纹管51与所述上通孔11连通;所述下波纹管52设置在所述保温筒40内;所述下波纹管52与所述下通孔11连通;多个所述送料筒20设置在所述保温筒40内;所述送料筒20的一端与所述上波纹管51连接;所述送料筒20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波纹管52连接;多个所述加热管30设置在所述保温筒40内;

所述电机70位于所述送料筒20的下方;所述电机70的转动轴与所述送料筒20同轴;所述电机70的转动轴贯穿所述保温筒40的底部延伸至所述保温筒40内;所述转盘60设置在所述保温筒40内,并与所述电机70的转动轴同轴的连接;所述转盘60的外周面设置有凸起61;所述凸起61延伸至相邻的两个所述送料筒2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集料箱10中的塑料颗粒逐渐落入送料筒20中,塑料颗粒在送料筒20中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加热管30产生的热量对塑料颗粒进行加热,实现了塑料颗粒的预热。本实用新型将塑料颗粒分布至多个送料筒20中进行预热,避免了大量塑料颗粒堆积在一起带来的预热效率低,且加热不均导致的具备温度过高的问题。在加热过程中,电机70带动转盘60转动。由于送料筒20的两端连接有上波纹管51和下波纹管52,因而在转动过程中,转盘60上的凸起61与送料筒20间歇地接触,从而使送料筒20发生振动;得送料筒20中的塑料颗粒发生相对运动,高温塑料颗粒和低温塑料颗粒能够得到充分混合,提高了加热均匀性和热传递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61为半球形。

凸起61为半球形,能够减轻凸起61与送料筒20之间的摩擦,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如图1和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送料筒20内从上至下设置有多个交错的倾斜板21。

设置倾斜板21,延长塑料颗粒在送料筒20中的滞留时间,从而实现更加充分的预热。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管30竖直布置,且与所述集料箱10的底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加热管30围绕所述送料筒20的轴线均匀布置形成环状。

加热管30围绕所述送料筒20的轴线均匀布置形成环状,能够使保温筒40中的热量分布更加平均,使得不同位置的塑料颗粒的预热温度能够更加趋于一致。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加热管30位于多个所述送料筒20围合形成的空间中。

加热管30位于多个所述送料筒20围合形成的空间中,这样充分利用了热辐射向外扩散的特点,使得热量能够最大程度上辐射至送料筒20,提升预热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