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用升降式双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3898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机用升降式双喷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D打印机用升降式双喷头。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3D打印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也出现多元化,对打印速度、精度上要求也不同,还有目前市场上大多数3D打印机都存在打印时刮料、堵料、不易更换喷嘴的问题。根据这些我们设计了快拆式升降喷头。它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快速更换,可以提供不同喷嘴直径和喷头单元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D打印机用升降式双喷头,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刮料、堵料、不易更换喷嘴的问题。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D打印机用升降式双喷头,包括喷头装置、安装板、电机、导风装置、齿轮、导轨、滑块和升降基座;所述电机固定在安装板的背面,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安装板与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导轨、滑块、升降基座、喷头装置和导风装置均设置两组;所述两条导轨平行固定在安装板上,两块滑块分别与两条导轨滑动连接,两块升降基座分别与两块滑块固定连接,两个喷头装置分别固定在两块升降基座上;所述两块升降基座分别位于齿轮的两侧,两块升降基座与齿轮相邻的一侧均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所述两个导风装置分别固定在两块升降基座上,并且两个导风装置的出风口分别对准两个喷头装置的喷嘴。

所述喷头装置包括喷头壳体,分别安装在喷头壳体上下两端的进料嘴和喷嘴,以及设置在喷头壳体内部的加热模块和送料模块;所述喷嘴位于进料嘴的正下方;所述加热模块位于送料模块下方;所述加热模块与喷嘴连接;所述送料模块设置在进料嘴的出口处。

所述喷头装置的喷头壳体包括相互卡接的前盖和后壳;所述喷嘴的中部卡在前盖和后壳之间。

所述喷头装置的加热模块包括喉管、加热块、隔热板、定位板和散热片;所述喉管的底部连接喷嘴的顶部;所述加热块固定在喉管与喷嘴的连接处;所述隔热板设置在加热块的顶部;所述定位板和散热片均固定在喉管上,定位板设置在隔热板上,散热片设置在定位板上;所述喷头壳体的正面对应散热片的位置设有散热通孔。

所述喷头装置的加热模块的喉管由聚醚醚酮材料制成。

所述喷头装置的加热模块还包括聚四氟乙烯管;所述聚四氟乙烯管的一端设置在喉管内,聚四氟乙烯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喷嘴内。

所述喷头装置的加热模块还包括温控单元;所述温控单元与加热块通过弹簧针接触。

所述喷头装置的送料模块包括支架、活动手柄、弹簧、固定手柄、挡杆、压料杆、槽轮、送料齿轮和送料电机;所述支架的一侧固定在喷头壳体内,支架的中部固定在喉管上,支架的底部支撑在定位板上;所述活动手柄的底部与支架转动连接,活动手柄的一侧通过弹簧与固定手柄连接,活动手柄的另一侧通过挡杆限位;所述喷头壳体上设有操作孔,活动手柄的上端从操作孔中伸出喷头壳体外部,固定手柄固定在喷头壳体的操作孔处,并位于喷头壳体外部;所述挡杆固定在喷头壳体内;所述压料杆安装在活动手柄的中部,槽轮安装在压料杆上;所述送料齿轮设置在喷头壳体内,送料齿轮的轴与喷头壳体转动连接并贯穿喷头壳体的背面;所述送料齿轮与槽轮的间隙位于进料嘴的正下方,以及喉管的正上方;所述送料电机固定在升降基座的背面,升降基座上设有通孔,送料电机的输出轴位于升降基座上的通孔内;所述送料齿轮的轴插入升降基座上的通孔内与送料电机的输出轴联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导风装置的出风口对准喷头装置的喷嘴,导风装置对喷嘴出丝快速冷却,加速料丝冷却成型,加快成型速度和提高成型精度,有效解决刮料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喷头装置的喷嘴的中部卡在前盖和后壳之间,便于快速更换不同直径的喷嘴。

(3)本实用新型的喷头装置的加热模块的喉管由聚醚醚酮材料制成,具有隔热保温效果,便于保持稳定的温度。

(4)本实用新型的喷头装置的加热模块还包括聚四氟乙烯管,聚四氟乙烯管的一端设置在喉管内,聚四氟乙烯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喷嘴内,从而使喉管与喷嘴无缝连接,保证料丝进入后的通畅,减少堵料的概率。

(5)本实用新型的喷头装置的送料模块的槽轮对料丝起到导向和压紧作用;活动手柄通过弹簧与固定手柄连接能实现弹性送料,保证平稳送料;挡杆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保证平稳送料。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基座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喷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立体图。

图6为图4去掉前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喷头装置的加热模块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喷头装置1、喷头壳体1-1、前盖1-1-1、后壳1-1-2、进料嘴1-2、喷嘴1-3、加热模块1-4、喉管1-4-1、加热块1-4-2、隔热板1-4-3、定位板1-4-4、散热片1-4-5、聚四氟乙烯管1-4-6、送料模块1-5、支架1-5-1、活动手柄1-5-2、弹簧1-5-3、固定手柄1-5-4、挡杆1-5-5、压料杆1-5-6、槽轮1-5-7、送料齿轮1-5-8、送料电机1-5-9、安装板2、导风装置3、齿轮4、导轨5、滑块6、升降基座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8,本实施例的3D打印机用升降式双喷头,包括喷头装置1、安装板2、电机、导风装置3、齿轮4、导轨5、滑块6和升降基座7。

电机固定在安装板2的背面,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安装板2与齿轮4固定连接。导轨5、滑块6、升降基座7、喷头装置1和导风装置3均设置两组。两条导轨5平行固定在安装板2上,两块滑块6分别与两条导轨5滑动连接,两块升降基座7分别与两块滑块6固定连接,两个喷头装置1分别固定在两块升降基座7上。两块升降基座7分别位于齿轮4的两侧,两块升降基座7与齿轮4相邻的一侧均设有与齿轮4啮合的齿。两个导风装置3分别固定在两块升降基座7上,并且两个导风装置3的出风口分别对准两个喷头装置1的喷嘴1-3。

喷头装置1包括喷头壳体1-1,分别安装在喷头壳体1-1上下两端的进料嘴1-2和喷嘴1-3,以及设置在喷头壳体1-1内部的加热模块1-4和送料模块1-5。喷嘴1-3位于进料嘴1-2的正下方。加热模块1-4位于送料模块1-5下方。加热模块1-4与喷嘴1-3连接。送料模块1-5设置在进料嘴1-2的出口处。

喷头壳体1-1包括相互卡接的前盖1-1-1和后壳1-1-2。喷嘴1-3的中部卡在前盖1-1-1和后壳1-1-2之间。

加热模块1-4包括喉管1-4-1、加热块1-4-2、隔热板1-4-3、定位板1-4-4、散热片1-4-5、聚四氟乙烯管1-4-6和温控单元。喉管1-4-1的底部连接喷嘴1-3的顶部。加热块1-4-2固定在喉管1-4-1与喷嘴1-3的连接处。隔热板1-4-3设置在加热块1-4-2的顶部。定位板1-4-4和散热片1-4-5均固定在喉管1-4-1上,定位板1-4-4设置在隔热板1-4-3上,散热片1-4-5设置在定位板1-4-4上。喷头壳体1-1的正面对应散热片1-4-5的位置设有散热通孔。加热模块1-4的喉管1-4-1由聚醚醚酮材料制成。聚四氟乙烯管1-4-6的一端设置在喉管1-4-1内,聚四氟乙烯管1-4-6的另一端设置在喷嘴1-3内。温控单元与加热块1-4-2通过弹簧针接触。

送料模块1-5包括支架1-5-1、活动手柄1-5-2、弹簧1-5-3、固定手柄1-5-4、挡杆1-5-5、压料杆1-5-6、槽轮1-5-7、送料齿轮1-5-8和送料电机1-5-9。支架1-5-1的一侧固定在喷头壳体1-1内,支架1-5-1的中部固定在喉管1-4-1上,支架1-5-1的底部支撑在定位板1-4-4上。活动手柄1-5-2的底部与支架1-5-1转动连接,活动手柄1-5-2的一侧通过弹簧1-5-3与固定手柄1-5-4连接,活动手柄1-5-2的另一侧通过挡杆1-5-5限位。喷头壳体1-1上设有操作孔,活动手柄1-5-2的上端从操作孔中伸出喷头壳体1-1外部,固定手柄1-5-4固定在喷头壳体1-1的操作孔处,并位于喷头壳体1-1外部。挡杆1-5-5固定在喷头壳体1-1内。压料杆1-5-6安装在活动手柄1-5-2的中部,槽轮1-5-7安装在压料杆1-5-6上。送料齿轮1-5-8设置在喷头壳体1-1内,送料齿轮1-5-8的轴与喷头壳体1-1转动连接并贯穿喷头壳体1-1的背面。送料齿轮1-5-8与槽轮1-5-7的间隙位于进料嘴1-2的正下方,以及喉管1-4-1的正上方。送料电机1-5-9固定在升降基座7的背面,升降基座7上设有通孔,送料电机1-5-9的输出轴位于升降基座7上的通孔内。送料齿轮1-5-8的轴插入升降基座7上的通孔内与送料电机1-5-9的输出轴联接。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