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雾片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80974发布日期:2018-08-28 23:31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雾片,尤其涉及一种防雾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雾气在镜片或玻璃上的形成对个人的视线妨碍很大。为了消除雾气,现有技术中也设计了多种方案制作防雾片。雾气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通过防雾片的特性,水滴会均匀的分布在防雾片表面,形成的超薄的水膜不会被戴镜者发现,这就确保水分在自然蒸发前,不会由于镜片表面产生的雾气看到的事物变形或视觉对比度下降的情况。但是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放雾效果都是通过在片材表面喷涂防雾液体来实现,而没有通过材质的改良来实现放雾效果的技术方案。申请人在此方面进行了突破,并于2015年申请了专利号为201510168211.0的发明专利《一种防雾片》。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雾片,包括基材层、金属塑料片层、反光微粒、装饰薄膜、消光薄膜、硅油层,所述的基材层通过pbt材料与pet材料相共混且在其中添加催化剂、阻燃剂与抗氧化剂制成,在基材层表面依次一体式设置有金属塑料片层、反光微粒、装饰薄膜、消光薄膜与硅油层,所述的硅油层通过设置在卷取装置上方的硅油喷涂系统完成。本发明的有益条件在于:阻燃耐高温、抗氧化、生产成本低、硅油喷涂表面不易刮花、卷取部粘贴。

但是在申请过程中,由于技术方案公开的不充分,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实施该技术方案。尤其是基材层表面各种功能性层,相互之间性能各不相同,无法简单的相互覆盖重叠。对此,申请人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公开防雾片的改良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就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雾片的制备方法,通过专用的制备工艺确保防雾片中各种成分相互匹配密切,最终生产出符合标准的高质量防雾片。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会由于温度的变化导致防雾效果下降。

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一种防雾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材选择:基于不同防雾片类型,选择不同基材;基材选择完毕后放入在封闭容器中熔成液态,所述封闭容器通过连接管连接到三辊挤压机;

步骤2:配置添加液:根据基材的种类配置相应的防雾添加液;

步骤3:对添加液进行电晕处理:电晕处理使防雾添加液分子结构重新排列,产生更多的极性部位,有利于后期的结合;

步骤4:通过七段热处理将电晕处理后的添加液混合到基材中,所述七段热处理包括:第一段温控:基材成为液态后,其初始温度并不能直接匹配防雾添加液,此时需要加压降温,使得液态基材温度低于防雾添加液的沸点;

恒温液体混合:将电晕处理过的防雾添加液混合到液态基材中;

加温半融;由于在防雾添加液混合到液态基材中的过程中,环境压力已经发生变化无法控制,因此需要加温,保证基材在液态状况下,减少防雾液的挥发;

降温糊化:当结合充分后,开始降温,此时基材会逐渐凝固,需要进行搅拌,使得整个混合物呈糊状;

再次加温变成全液态:确保基材和防雾液完全结合后,此时加温防雾液也不会挥发,再进行加温使其变成液态,便于后期的加工;

液态保温,在高温下进行液态保温,稳定混合液体的化学状况,此时温度通常设置为290摄氏度;

注入模具:将混合液注入到模具中;

所述七段热处理在连接管内完成,注入模具时脱离连接管;

步骤5:将步骤4处理完毕的成品通过三辊挤压机挤压成型:此过程设置在真空度为-99ka的环境中,三辊挤压机中的压光辊温度为30摄氏度,定辊温度为35摄氏度,定型辊温度为40摄氏度;

防雾片片材制备完成。

优选的,所述封闭容器内设有两个对称的仓体,每个仓体上均设有一个开口,其中一个仓的开口连接在进料口上,此时,该仓为进料静置仓;另一个仓的开口连接到连接管道形成真空熔化仓;两个仓的功能在工作时轮流互换。轮流互换过程中需要转动封闭容器,以便于将开口和对应的口对接。这样的结构具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两个仓体交替使用提高效率,同时仓体自身带有旋转的效果,能避免仓体内溶液沉淀。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分为七段,每段的容量为五倍于三辊挤压机挤压出的单片体积。由于需要预留一些冗余的体积,因此这个体积不能过小,同时考虑到设备占地的问题,这个体积也不能过大,本发明中选择的是最优方案。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每一段的长度相等,设置为30-40厘米,两段之间设有电控的阀门。这样的结构便于安装和运输。

优选的,防雾片混合液体通过气泵从连接管的一段进入到另一段,这个转移工作是从最后一段开始依次进行的,每段转移耗费的时间在30秒之内。因此在整个制备过程中,防雾片混合液体是行进、停止、行进、停止交替进行。

优选的,所述基材为透明度高的a-pet材料或pet-g改性材料。这两种是较为成熟的现有材料。

优选的,所述基材制备完成后在其表面温度降至室温前在其表面镀上pe静电膜。这样在制备完毕后,贴膜防止防雾片表面磨损影响防雾效果。

本发明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最终获得透明的防雾片。本发明所述的防雾片和现有在表面镀有防雾层的防雾片不同,是通过材质本身的防雾性能进行防雾。本发明制得的防雾片的透光率高于89%,雾度低于1.5%。即便考虑到老化,在3年内能维持这样的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雾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材选择:基于不同防雾片类型,选择不同基材;基材选择完毕后放入在封闭容器中熔成液态,所述封闭容器通过连接管连接到三辊挤压机;

步骤2:配置添加液:根据基材的种类配置相应的防雾添加液;

步骤3:对添加液进行电晕处理:电晕处理使防雾添加液分子结构重新排列,产生更多的极性部位,有利于后期的结合;

步骤4:通过七段热处理将电晕处理后的添加液混合到基材中,所述七段热处理包括:第一段温控:基材成为液态后,其初始温度并不能直接匹配防雾添加液,此时需要加压降温,使得液态基材温度低于防雾添加液的沸点;

恒温液体混合:将电晕处理过的防雾添加液混合到液态基材中;加温半融;由于在防雾添加液混合到液态基材中的过程中,环境压力已经发生变化无法控制,因此需要加温,保证基材在液态状况下,减少防雾液的挥发;

降温糊化:当结合充分后,开始降温,此时基材会逐渐凝固,需要进行搅拌,使得整个混合物呈糊状;

再次加温变成全液态:确保基材和防雾液完全结合后,此时加温防雾液也不会挥发,再进行加温使其变成液态,便于后期的加工;液态保温,在高温下进行液态保温,稳定混合液体的化学状况,此时温度通常设置为290摄氏度;

注入模具:将混合液注入到模具中;

所述七段热处理在连接管内完成,注入模具时脱离连接管;

步骤5:将步骤4处理完毕的成品通过三辊挤压机挤压成型:此过程设置在真空度为-99ka的环境中,三辊挤压机中的压光辊温度为30摄氏度,定辊温度为35摄氏度,定型辊温度为40摄氏度;

防雾片片材制备完成。

在制备过程中,为此工艺流程还设置了新的设备,其中所述封闭容器内设有两个对称的仓体,每个仓体上均设有一个开口,其中一个仓的开口连接在进料口上,此时,该仓为进料静置仓;另一个仓的开口连接到连接管道形成真空熔化仓;两个仓的功能在工作时轮流互换。所述连接管分为七段,每段的容量为五倍于三辊挤压机挤压出的单片体积。所述连接管每一段的长度相等,设置为30-40厘米,两段之间设有电控的阀门。防雾片混合液体通过气泵从连接管的一段进入到另一段,这个转移工作是从最后一段开始依次进行的,每段转移耗费的时间在30秒之内。

虽然防雾片的基本材质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有所涉及,但是优选的基材为透明度高的a-pet材料或pet-g改性材料。所述基材制备完成后在其表面温度降至室温前在其表面镀上pe静电膜。

通过本发明制备的一片防雾片大致的大小为680x660mm,重量在0.1公斤。透光度能达到90%,雾度最低可以达到0.7%。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防雾片裁切为合适大小进一步进行加工。

本发明确保防雾片在3年能的性能。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是因为表面摩擦的关系导致防雾片表面粗糙从而使防雾性能下降,可以通过激光切割的方法切除防雾片表面刮花的一层,回复防雾片的性能。

本发明虽然立足于防雾片,但是也涵盖类似的产品。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亦涵盖用于这些类似产品上的生产工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