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导风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1117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空调导风叶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特别涉及空调导风叶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如图8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空调导风叶的结构示意图,空调导风叶的两端设有圆柱形的凸点,该凸点用于将空调导风叶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空调风口的两侧,以使空调导风叶能够在空调的风口处摆动。

上述的空调导风叶通常由注塑模具一次注塑成型,而凸点部分往往是借助侧抽机构来完成,侧抽机构一般包括斜导柱、滑移连接于斜导柱上的滑块及连接于滑块侧面的成形块,其中斜导柱固定于定模上,成形块的侧面开设有适应于凸点形状的圆柱形凹腔。当模具在进行合模的过程中,滑块能够在斜导柱的引导下相对于动模进行水平移动,从而驱动成形块复位。在注塑的过程中,熔融的塑料圆柱形的凹腔内,以形成圆柱形的凸点。在进行开模的过程中,滑块又能在斜导柱的引导作用下驱动成形块抽出,以使成形块离开成型的塑料件。

然而在实际注塑过程中,常常会有部分塑料杂质或者废料残留在凹腔当中,若不及时清除,容易造成凹腔堵塞,进而产生注塑不良、排气不顺甚至塑料件烧焦等现象。可若在每次开模后都对凹腔内的杂质进行清理,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凹腔位于注塑模具内较为偏僻的位置,清理起来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导风叶注塑模具,在开模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将凹腔内的杂质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空调导风叶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定模、设置于定模和动模之间的成形块以及用于驱动成形块运动的侧抽机构,所述成形块的成形面上设置有凹腔,所述侧抽机构包括固定于定模的斜导柱和滑移连接于动模上的滑块,所述滑块滑移套设于斜导柱上,所述成形块固定于滑块的成形面,所述定模上固定有用于限定斜导柱位置的斜顶座;

所述成形块内贯穿有连通于凹腔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长度方向与凹腔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贯穿孔内滑移穿设有顶针,所述滑块上设有用于驱动顶针在贯穿孔内滑移以使顶针的端部超出凹腔底面的驱动机构。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驱动机构能够驱动顶针在贯穿孔内滑移,并使顶针的端部超出凹腔的底面,从而能够将凹腔内废料或杂质排出,避免凹腔堵塞。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斜顶座上靠近滑块的端面并位于滑块上远离成形块一侧的抵接块、设置于滑块上远离成形块的一侧并与斜导柱的倾斜方向一致的第一斜切面、设置于抵接块上靠近滑块的一侧并与第一斜切面相互贴合的第二斜切面、沿着贯穿孔的长度方向贯穿于滑块内并与贯穿孔相连通的滑移孔、滑移穿设于滑移孔内并与顶针固定的滑杆以及开设于第二斜切面上的引导槽;

所述滑杆靠近顶针的一端与贯穿孔上远离凹腔的一端保持有滑移间隙,所述滑杆远离顶针的一端延伸至超出滑移孔的开口并抵接于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与滑杆相互抵接的端面呈竖直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滑杆与引导槽之间的抵接配合使得顶针能够随着模具的开模自动沿着贯穿孔进行滑移,以及时将凹腔内的杂质排出,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滑杆的外周面于靠近顶针的位置固定套设有限位环,所述滑移孔上靠近顶针的一端延伸有连通于贯穿孔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底部设有端部抵接于限位环以驱动限位环远离贯穿孔的弹性件。

采用上述方案,当顶针将凹腔内的废料或者杂质排出后,弹性件能够自动驱使顶针复位,以使滑杆的端部能够始终抵接于引导槽上,以方便顶针重复动作。

作为优选,所述滑移孔的内壁于靠近抵接块的位置环设有套设于滑杆的第一抵接环,所述滑杆的外周面于靠近抵接块的位置环设有用于抵接第一抵接环的第二抵接环,所述第一抵接环与第二抵接环保持有滑移间隙。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抵接环与第二抵接环的相互抵接能够避免弹性件将滑杆从滑移孔内弹出,从而防止滑杆脱离滑块。

作为优选,所述滑杆靠近引导槽的一端突出有球头。

采用上述方案,球头能够减小滑杆的端部与引导槽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从而使滑杆与引导槽之间的滑移配合更加顺畅。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的上端面开设有连通于滑移孔的观察孔。

采用上述方案,观察孔便于观察滑移孔内的杂质情况,同时能够直接通过观察孔清理滑移孔内的杂质。

作为优选,所述引导槽的下端延伸有开设于第二斜切面上的复位槽,所述复位槽的底面向着远离滑块的方向倾斜并与第一斜切面之间形成角度。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顶针在排除凹腔内的废料后能够随着开模的持续进行,使得引导槽不再抵接于滑杆的端部,使弹性件能够自动复位,进而避免弹性件长期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延长了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驱动机构能够驱动顶针在贯穿孔内滑移,并使顶针的端部超出凹腔的底面,从而能够将凹腔内废料或杂质排出,避免凹腔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所示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3所示B-B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C-C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图6所示D-D的剖视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空调导风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模;2、定模;3、成形块;4、凹腔;5、斜导柱;6、滑块;7、斜顶座;8、贯穿孔;9、顶针;10、抵接块;13、滑移孔;14、滑杆;15、引导槽;16、限位环;17、限位孔;18、弹性件;19、第一抵接环;20、第二抵接环;21、球头;22、观察孔;23、复位槽;24、空调导风叶;25、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8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空调导风叶24的结构示意图,空调导风叶24的两端设有圆柱形的凸点25,该凸点25用于将空调导风叶24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空调风口的两侧,以使空调导风叶24能够在空调的风口处摆动。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空调导风叶注塑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动模1、定模2、设置于定模2和动模1之间的成形块3以及用于驱动成形块3运动的侧抽机构,定模2与动模1分别呈上下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侧抽机构包括固定于定模2的斜导柱5和滑移连接于动模1上的滑块6,滑块6滑移套设于斜导柱5上,即滑块6能够沿着斜导柱5进行滑移。

为了便于表述,将滑块6上朝向塑料件的侧面定义为滑块6的成形面,将成形块3上朝向塑料件的侧面定义为成形块3的成形面。

如图3所示,成形块3固定于滑块6的成形面,定模2上固定有用于限定斜导柱5位置的斜顶座7。成形块3的成形面上设置有凹腔4,该凹腔4呈圆柱状,以适应空调导风叶24上凸点25的形状。

如图5所示,成形块3内贯穿有连通于凹腔4的贯穿孔8,即贯穿孔8的一端延伸至凹腔4的底面并与凹腔4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成形块3的另一侧面,且贯穿孔8的长度方向与凹腔4的长度方向一致。贯穿孔8内滑移穿设有顶针9,顶针9的外径等于或者略小于贯穿孔8的内径,使得顶针9能够平稳顺畅地在贯穿孔8内滑移伸缩。

如图5所示,滑块6上设有用于驱动顶针9在贯穿孔8内滑移以使顶针9的端部超出凹腔4底面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斜顶座7上靠近滑块6的端面并位于滑块6上远离成形块3一侧的抵接块10、设置于滑块6上远离成形块3的一侧并与斜导柱5的倾斜方向一致的第一斜切面、设置于抵接块10上靠近滑块6的一侧并与第一斜切面相互贴合的第二斜切面、沿着贯穿孔8的长度方向贯穿于滑块6内并与贯穿孔8相连通的滑移孔13、滑移穿设于滑移孔13内并与顶针9固定的滑杆14以及开设于第二斜切面上的引导槽15。

其中第一斜切面与第二斜切面相互平行,且由于第一斜切面的倾斜方向与斜导柱5的倾斜方向一致,使得滑块6在沿斜导柱5滑移的过程中,第一斜切面能够始终与第二斜切面保持相互抵接的状态。

如图5所示,滑移孔13与贯穿孔8呈同心设置,且滑移孔13的直径大于贯穿孔8的直径,滑杆14靠近顶针9的一端与顶针9的端部固定,并与贯穿孔8上远离凹腔4的一端保持有滑移间隙,使得滑杆14能够带动顶针9在贯穿孔8进行滑移。

如图5所示,滑杆14的外周面于靠近顶针9的位置固定套设有限位环16,限位环16的外径小于滑移孔13的直径,使得限位环16的外侧壁不会与滑移孔13的内壁相抵触,进而滑杆14能够顺利在滑移孔13内滑移。滑移孔13上靠近顶针9的一端延伸有连通于贯穿孔8的限位孔17,该限位孔17开设于成形块3上,其与滑移孔13及贯穿孔8全都呈同心设置,且限位孔17的直径大于贯穿孔8的直径同时小于滑移孔13的直径。

如图5所示,滑杆14远离顶针9的一端延伸至超出滑移孔13的开口并抵接于引导槽15,引导槽15与滑杆14相互抵接的端面呈竖直设置。

如图5所示,限位孔17的底部设有端部抵接于限位环16以驱动限位环16远离贯穿孔8的弹性件18,弹性件18优选为压簧,其套设于顶针9上,且两端分别抵接于限位环16的端面及限位孔17的底面。当压簧处于伸开状态时,其能驱动限位环16远离贯穿孔8,从而使滑杆14远离顶针9的一端伸出第一斜切面,以抵接于引导槽15的端面,同时通过滑杆14驱动顶针9的活动端与凹腔4的底面相平齐。滑杆14靠近引导槽15的一端突出有球头21,以减小滑杆14的端部与引导槽15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使滑杆14的端部在引导槽15上滑移时能够更加顺畅。

如图5所示,滑移孔13的内壁于靠近抵接块10的位置环设有套设于滑杆14的第一抵接环19,滑杆14滑移穿设于第一抵接环19内,且第一抵接环19的内径与滑杆14的外径一致,使得滑杆14能够平稳地在第一抵接环19内滑移,而不会发生晃动。滑杆14的外周面于靠近抵接块10的位置环设有用于抵接第一抵接环19的第二抵接环20,第一抵接环19与第二抵接环20保持有滑移间隙,且第二抵接环20的外径小于滑移孔13的内径,使得第二抵接环20能够在滑移孔13内滑移,同时滑杆14无法离开滑移孔13。

如图6所示,引导槽15的下端延伸有开设于第二斜切面上的复位槽23,复位槽23的底面向着远离滑块6的方向倾斜并与第一斜切面之间形成角度。滑块6的上端面开设有连通于滑移孔13的观察孔22。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在进行合模的过程中,动模1竖直向上移动,以靠近定模2,滑块6及成形块3都位于动模1上,随着动模1一起上升,由于斜导柱5的上端通过斜顶座7固定于定模2上,使得滑块6能够在斜导柱5的引导作用下相对于动模1发生横向移动,使滑块6能够驱动成形块3复位,以形成型腔,以进行注塑。

滑块6在沿第二斜切面上升的过程中,其运动轨迹能够分解为竖直向上与水平方向上的平移,且该水平方向的平移朝着远离引导槽15的方向。由于弹性件18的弹力作用,滑杆14上的球头21能够始终抵接于引导槽15的端面,且由于引导槽15的端面呈竖直设置,当滑杆14随着滑块6上升的过程中,其实际横向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滑块6会相对于抵接块10发生横向平移,从而使滑杆14相对于滑块6伸出第一斜切面,以使滑杆14驱动顶针9的端部收缩,以与凹腔4的底面平齐,使得注入凹腔4内的熔融塑料能够形成空调导风叶24的凸点25。

当注塑结束后,在进行开模的过程中,动模1远离定模2,使得滑块6在斜导柱5的引导下相对于动模1进行远离塑料件的平移,以将成形块3抽出。此时,滑杆14在滑块6的带动下沿着引导槽15的端面竖直向下移动,在水平方向上,滑块6向着靠近引导槽15的方向移动,使得引导槽15的抵接面能够将滑杆14的端部顶进滑移孔13,从而通过滑杆14驱动顶针9伸出,以使顶针9的端部超出凹腔4的底面,从而排出残留在凹腔4内的废料及杂质。同时弹性件18在限位环16的抵压下被压缩,进而发生弹性形变,以便下次合模时将滑杆14及顶针9复位。该状态如图7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