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1843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装置,具体是一种外墙进、出风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大多数外墙进、出风百叶风口不具备室内安装功能,即使能室内安装,又无法解决通风导管外壁和外墙表层防水问题;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视,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在外墙预留了通风洞口,安装了外墙百叶风口,但是任然有部分房地产开发商没有预留孔洞,即使有部分房地产开发商预留了通风空洞时,为了施工方便,往往外墙百叶风口也放在后期安装,且以前建修的房屋绝大多数均未预留通风孔洞;若在外墙安装百叶风口就需要吊笼、升降机具等,产生的费用较高也不安全,很难满足客户的理想要求;一种实现室内安装的外墙百叶风口,安装方便,防水效果更佳,将会有很大的应用发展空间;因此设计一种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以实现外墙百叶风口具备室内安装功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包括遮挡片、弹簧、弹簧孔、通风斜百叶、通风导管、防水胶槽、注胶孔、安装挂钩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导管上设置弹簧安装孔、遮挡片轴孔、防水胶槽、注胶孔、通风斜百叶和安装挂钩孔;所述遮挡片上设置遮挡片轴、遮挡片行程限位片;所述通风导管、通风斜百叶、注胶孔、防水胶槽互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防水胶槽设在通风斜百叶内侧,环形凹入通风导管内。
[0006]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导管上设置数个遮挡片,在通风导管外口形成环形遮挡边。
[0007]进一步地,所述遮挡片上设置遮挡片轴和遮挡片行程限位片。
[0008]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导管上设置数个遮挡片轴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导管上设置数个弹簧安装孔,弹簧安装孔内置数个弹簧。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水胶槽设在通风斜百叶内侧,环状凹入通风导管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注胶孔设在通风导管内壁与防水胶槽底部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挂钩孔设在通风导管内壁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通风斜百叶设在通风导管外口,斜百叶下口有溢水孔。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通风导管上设置遮挡片、弹簧、弹簧安装孔、遮挡片轴孔、防水胶槽、注胶孔、通风斜百叶和安装挂钩孔;所述遮挡片上设置遮挡片轴、遮挡片行程限位片;通风导管、通风斜百叶、注胶孔、防水胶槽互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防水胶槽设在通风斜百叶内侧,环形凹入通风导管内,至少包括通风导管内、外壁防水;实现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在室内安装功能,提高其商业价值。
[0016]二、通风斜百叶在通风导管外口,可实现防雨水、鼠类、鸟类等进入室内。
[0017]三、通风导管内为空腔,可实现进入室内的空气和排出室外的空气的流量最大化。
[0018]四、外墙遮挡片环形设置于通风导管外口,可实现遮挡外墙孔洞和通风导管之间的间隙,同时实现注胶时密封胶不从外墙洞口渗漏。
[0019]五、弹簧安置于数个弹簧安装孔内,用外力将数个遮挡片压至紧贴通风导管外壁,将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经外墙孔洞推出外墙,至弹簧自行释放,可实现数个遮挡片在通风导管外口形成环形遮挡边。
[0020]六、遮挡片上设置的遮挡片轴,挂在通风导管上的遮挡片轴孔里,可实现遮挡片的旋转,同时遮挡片向外旋转时,遮挡片行程限位片卡在通风导管壁上,实现了遮挡片与通风导管外壁垂直。
[0021]七、防水胶槽在通风斜百叶内侧,U型环状凹入通风导管内,密封胶通过外力经注胶孔进入环状U型防水胶槽后与外墙孔洞表层充分接着,实现了通风导管外壁与外墙孔洞表层的密封,同时U型防水胶槽凹入通风导管内后形成了环状挡水边,同时实现了通风导管内、外壁防水。
[0022]八、注胶孔在通风导管内壁与防水胶槽底部连通,实现了密封胶经外力从注胶孔进入防水胶槽。
[0023]九、安装挂钩孔在通风导管内壁上,在安置外墙百叶风口或往防水胶槽注入密封胶时,用铁丝或其他牵引绳钩挂在安装挂钩孔上,实现了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的顺利安置和注入密封胶。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挡片和遮挡片轴、遮挡片行程限位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挡片用外力压制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挡片轴孔和弹簧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簧孔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示意图。
[0030]图中标记:1为注胶孔、2为安装挂钩孔、3为遮挡片、4为防水胶槽、5为弹簧、6为遮挡片轴孔、7为遮挡片轴、8为遮挡片行程限位片、9为过墙通风导管、10为通风斜百叶、11为溢水孔、12为弹簧孔、13为通风导管、14为环状注胶槽挡水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32]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包括通风斜百叶10、通风导管13、防水胶槽4、注胶孔1、安装挂钩孔2、遮挡片3、弹簧5、弹簧孔12、遮挡片轴孔6、遮挡片轴7、遮挡片行程限位片8。其特征在于:通风导管上设置通风斜百叶10、防水胶槽4、注胶孔1、安装挂钩2、弹簧孔12、遮挡片轴孔6 ;所述通风斜百叶10设置在通风导管13外口;所述防水胶槽4设置在通风斜百叶10后侧,同时U型环状凹入通风导管13内;所述注胶孔1设置在通风导管13内壁上与防水胶槽4底部连通;所述安装挂钩孔2设置在通风导管13内壁上;所述弹簧孔12设置在通风导管13外壁上;所述遮挡片轴孔6设置在通风导管13壁上;所述遮挡片3旋挂在遮挡片轴孔6上;所述弹簧5安装在弹簧孔12内;所述遮挡片轴7、遮挡片行程限位片8在遮挡片3上。
[0033]实施例1
[0034]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通风导管后段插入过墙通风导管内,粘接于过墙通风导管前端。
[0035]如图6所示,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通风导管13外径与过墙通风导管9内径一致,用铁丝或其他牵引绳钩挂在安装挂钩孔2上,将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通风导管13后段涂上胶水后,插入过墙通风导管9内粘接成一体;如图3所示,用外力将遮挡片3压至紧贴通风导管13外壁,再将该整体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置入相应的过墙孔洞内并推出外墙,至弹簧5自行释放遮挡片3形成环形遮挡边,再将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向室内拉至紧贴外墙,与外墙平面一致;用泡沫胶固定好过墙通风导管9,用铁丝或其他牵引绳固定好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后,用密封胶枪从注胶孔1注入密封胶至防水胶槽4内,至注胶槽4内的胶饱和。
[0036]实施例2
[0037]如图3所示,用铁丝或其他牵引绳钩挂在安装挂钩孔2上,用外力将遮挡片3压至紧贴通风导管13外壁,再将该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置入相应的过墙通风导管9内并推出外墙,至弹簧5自行释放遮挡片3形成环形遮挡边,再将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向室内拉至紧贴外墙,与外墙平面一致;用铁丝或其他牵引绳固定好外墙遮挡边百叶风口后,用密封胶枪从注胶孔1注入密封胶至防水胶槽4内,至注胶槽4内的胶饱和。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包括遮挡片、弹簧、弹簧孔、通风斜百叶、通风导管、防水胶槽、注胶孔、安装挂钩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导管上设置弹簧安装孔、遮挡片轴孔、防水胶槽、注胶孔、通风斜百叶和安装挂钩孔;所述遮挡片上设置遮挡片轴、遮挡片行程限位片;所述通风导管、通风斜百叶、注胶孔、防水胶槽互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防水胶槽设在通风斜百叶内侧,环形凹入通风导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导管上设置数个遮挡片,在通风导管外口形成环形遮挡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片上设置遮挡片轴和遮挡片行程限位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导管上设置数个遮挡片轴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导管上设置数个弹簧安装孔,弹簧安装孔内置数个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胶槽为U型环状,设在通风斜百叶内侧,环形凹入通风导管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孔设在通风导管内壁与防水胶槽底部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挂钩孔设在通风导管内壁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斜百叶设在通风导管外口,通风斜百叶下口有溢水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属于通风装置。该外墙注胶式遮挡边百叶风口,包括遮挡片、弹簧、弹簧孔、通风斜百叶、通风导管、防水胶槽、注胶孔、安装挂钩孔;所述通风导管上设置弹簧安装孔、遮挡片轴孔、防水胶槽、注胶孔、通风斜百叶和安装挂钩孔;所述遮挡片上设置遮挡片轴、遮挡片行程限位片;所述通风导管、通风斜百叶、注胶孔、防水胶槽互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防水胶槽设在通风斜百叶内侧,环形凹入通风导管内,至少包括通风导管内、外壁防水;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更紧凑,安装方便,通风、防水效果更佳。
【IPC分类】F24F13/14
【公开号】CN205102361
【申请号】CN201520224825
【发明人】陈启君
【申请人】陈启君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