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横向分模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1029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横向分模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可横向分模式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模具是一种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它由几组零件部分构成,这个组合内有成型模腔。注塑时,模具装夹在注塑机上,熔融塑料被注入成型模腔内,并在腔内冷却定型,然后上下模分开,经由顶出系统将制品从模腔顶出离开模具,最后模具再闭合进行下一次注塑,整个注塑过程是循环进行的。

传统的塑料模具均为通过上下模分离的方式实现上下开模进而完成取料过程。但是,上下分模式的模具在对侧壁具有倒扣的工件进行开模取料时则显得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横向分模式模具,通过模板的上下分离结合模仁的横向分离,方便对侧壁具有倒扣的工件的取料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横向分模式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堆叠设置的顶板、上模板、下模板、模脚、面板、垫板以及底板,所述垫板上设置有贯穿面板的顶针,所述上模板内部设置有上模仁,所述下模板内设置有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所述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的下端设置有下模座,所述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的外侧面均设置有斜滑块,所述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的内侧面均设置有相对应的半圆形轮廓,所述半圆形轮廓的壁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的半圆形轮廓内设置有镶块,所述镶块外壁与半圆形轮廓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斜滑块靠近半圆形轮廓的一侧斜面上设置有T字形的滑轨,所述第一下模仁与第二下模仁远离半圆形轮廓的一侧设置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顶针从下至上依次贯穿面板、下模板、下模座以及镶块,所述顶板通过螺钉贯穿上模板并与上模仁连接,所述上模板通过螺钉与斜滑块上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可横向分模式模具,通过两个模板的上下分离,使两个斜滑块带动两个模仁进行横向分离,以方便对侧壁具有倒扣的工件的取料操作,避免工件在取料时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横向分模式模具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横向分模式模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横向分模式模具的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图2以及图3,一种可横向分模式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堆叠设置的顶板1、上模板2、下模板3、模脚4、面板5、垫板6以及底板8,所述垫板6上设置有贯穿面板5的顶针7,所述上模板2内部设置有上模仁9,所述下模板3内设置有第一下模仁10和第二下模仁11,所述第一下模仁10和第二下模仁11的下端设置有下模座12,所述第一下模仁10和第二下模仁11的外侧面均设置有斜滑块16,所述第一下模仁10和第二下模仁11的内侧面均设置有相对应的半圆形轮廓14,所述半圆形轮廓14的壁面上设置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用于形成工件侧壁的倒扣,所述第一下模仁10和第二下模仁11的半圆形轮廓14内设置有镶块13,所述镶块13外壁与半圆形轮廓14留有间隙,用于注塑工件产品。

所述斜滑块16靠近半圆形轮廓14的一侧斜面上设置有T字形的滑轨17,所述第一下模仁10与第二下模仁11远离半圆形轮廓14的一侧设置有与滑轨17相配合的滑槽18。

所述顶针7从下至上依次贯穿面板5、下模板3、下模座12以及镶块13,所述顶板1通过螺钉贯穿上模板2并与上模仁9连接,所述上模板2通过螺钉与斜滑块16上端连接。

所述上模仁9、第一下模仁10和第二下模仁11的半圆形轮廓14、镶块13共同构成工件的型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完成注塑后进行开模动作时,首先进行上下分模,即注塑机拉扯顶板1与底板8分离,顶板1带动上模板2、上模仁9以及两个斜滑块16一并运动,斜滑块16的滑轨17在第一下模仁10与第二下模仁11的滑槽18中移动,由于滑轨17与滑槽18相对于上下分模的方向呈倾斜状设置,因此在斜滑块16移动的过程中,第一下模仁10与第二下模仁11左右分离,实现横向分模,以利于侧壁具有倒扣的工件的顶出,然后垫板6带动顶针7移动,顶出工件产品。

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