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缩管安装用恒温式快速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490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缩管安装用恒温式快速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缩管安装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缩管安装用恒温式快速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热缩管是一种特制的聚烯烃材质热收缩套管,以其具有的绝缘防蚀、耐磨、防水密封等优点在各种线束、焊点、电感的绝缘保护,金属管、棒的防锈、防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市场前景,用于灯饰、LED引脚的包覆,及吉它、包装瓶口的包裹,是新一代的包装材料。在热缩管使用时,需要先加热后冷却,从而方便将其覆盖包裹在工件表面,目前市场上尚没有专门用于热缩管安装用的恒温加热装置,用普通的加热方式加热热缩管,容易导致热缩管加热不均匀,出现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热缩管安装用恒温式快速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热缩管安装用恒温式快速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柱,所述加热柱与稳压器相连接,所述稳压器与开关按钮相连接,所述开关按钮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蓄电池与充电接口相连接,所述加热柱由阳极接线柱、磁柱、阴极接线柱、电热器和均热涂层组成。

上述结构中,通过所述充电接口为所述蓄电池充电,通过所述蓄电池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作业提供电力支持,之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热的热缩管的长度,将所需数量的所述加热柱串联起来,并通过所述磁柱进行固定,并将热缩管套在所述加热柱外部,之后按动所述开关按钮,启动所述蓄电池为所述稳压器供电,并由所述阳极接线柱和所述阴极接线柱传输电力,通过所述电热器将电力转换为热能,并由所述均热涂层传输到热缩管内表面,从而进行快速、均匀的热缩管加热作业。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所述阳极接线柱与所述电热器电连接,所述阴极接线柱与所述电热器电连接,所述电热器与所述均热涂层粘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所述磁柱安装在所述加热柱的中心处。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每个本实用新型配置有至少四个所述加热柱。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所述加热柱与所述稳压器通过所述阳极接线柱和所述阴极接线柱电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所述稳压器与所述开关按钮电连接,所述开关按钮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充电接口电连接。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加热的长度,具有灵活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同时可以将热量进行均匀发散后传输到热缩管内表面,具有加热均匀、迅速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热缩管安装用恒温式快速加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热缩管安装用恒温式快速加热装置的所述加热柱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加热柱;2、稳压器;3、开关按钮;4、蓄电池;5、充电接口;101、阳极接线柱;102、磁柱;103、阴极接线柱;104、电热器;105、均热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热缩管安装用恒温式快速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柱1,加热柱1与稳压器2相连接,稳压器2与开关按钮3相连接,开关按钮3与蓄电池4相连接,蓄电池4与充电接口5相连接,加热柱1由阳极接线柱101、磁柱102、阴极接线柱103、电热器104和均热涂层105组成。

上述结构中,通过充电接口5为蓄电池4充电,通过蓄电池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作业提供电力支持,之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热的热缩管的长度,将所需数量的加热柱1串联起来,并通过磁柱102进行固定,并将热缩管套在加热柱1外部,之后按动开关按钮3,启动蓄电池4为稳压器2供电,并由阳极接线柱101和阴极接线柱103传输电力,通过电热器104将电力转换为热能,并由均热涂层105传输到热缩管内表面,从而进行快速、均匀的热缩管加热作业。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阳极接线柱101与电热器104电连接,阴极接线柱103与电热器104电连接,阳极接线柱101和阴极接线柱103 可以为电热器104接入电力,由电热器104将电能转换为热能,进行热缩管的加热作业,电热器104与均热涂层105粘接,均热涂层105可以热量均匀发散到热缩管内壁上,将磁柱102安装在加热柱1的中心处,磁柱102可以在多个加热柱1串联时为其提供固定功能,方便组装多个加热柱1,每个本实用新型配置有至少四个加热柱1,可以加热较长的热缩管,加热柱1与稳压器2通过阳极接线柱101和阴极接线柱103电连接,稳压器2可以为加热柱1提供稳定电压,稳压器2与开关按钮3电连接,开关按钮3可以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启动与关闭,开关按钮3与蓄电池4电连接,蓄电池4与充电接口5电连接,可以通过充电接口5为蓄电池4充电,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备用电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