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7372发布日期:2018-08-08 08:53阅读:5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塑料瓶盖模具的出模结构。



背景技术:

塑料瓶是现代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包装容器,其配套使用的塑料瓶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有着极大的需求量。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塑料瓶盖的体积及壁厚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提升而逐渐减少,也成为一种实用性与美观性兼并的塑料产品。一个塑料瓶盖的成型周期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合模- 注塑- 成型- 冷却- 开模- 脱模顶出;传统注塑完成后瓶盖脱模时,采用如图1所示的斜顶10出模,由于斜顶10结构比较小,且易发生折断,满足不了多腔和高速高压的注塑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可以用于多腔,高速高压的模具上高速生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其具有与模具推板连接的主体,该主体为中空的涨收管体,主体内置入抽芯,抽芯具有延伸出主体的抽芯杆,抽芯杆固定在模板上;所述主体具有涨收端和固定端,抽芯由固定端插入涨收端并支撑涨收端涨开;注塑成型时,主体的涨收端支撑瓶盖成型并与瓶盖内扣挂接;出模时,抽芯远离涨收端,以致主体的涨收端收缩而与瓶盖内扣脱落。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体的涨收端具有三条轴向延伸的剖切槽,以致涨收端分成三块涨收体,剖切槽的末端止于靠近固定端的位置;抽芯具有径向外凸的导块,导块嵌设于剖切槽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体的固定端外径大于涨收端的外径。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开模时用推板带动主体往上推出,抽芯杆和抽芯是固定在模板上不动;此时主体往上推出,主体的涨收端随着抽芯的相对远离移动开始收缩,当主体推出一定距离后,涨收端缩水尺寸刚好可以脱落产品扣位,由此达到产品出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较好地提高瓶盖的加工质量,有效降低废品率,更加适合大批量、高速度、高质量的生产要求,可以用于多腔,高速高压的模具上高速生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2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阅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其具有与模具推板连接的主体1,该主体1为中空的涨收管体,主体1内置入抽芯2,抽芯2具有延伸出主体1的抽芯杆21,抽芯杆21固定在模板上。所述主体1具有涨收端11和固定端12,抽芯2由固定端12插入涨收端11并支撑涨收端11涨开。注塑成型时,主体1的涨收端11支撑瓶盖成型并与瓶盖内扣挂接;出模时,抽芯2远离涨收端11,以致主体1的涨收端11收缩而与瓶盖内扣脱落。

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的涨收端11具有三条轴向延伸的剖切槽13,以致涨收端11分成三块涨收体,剖切槽13的末端止于靠近固定端12的位置;抽芯2具有径向外凸的导块22,导块22嵌设于剖切槽13中,剖切槽13位于涨收端11部分是V字状,导块22朝向涨收端11的端头也设计为V字状。抽芯2置入主体1内时,导块22在剖切槽13中移动并具有相应撑开剖切槽13的作用,配合抽芯2支撑涨收端11涨开。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的固定端12外径大于涨收端11的外径,固定端12与涨收端11之间具有锥形段连接,该结构优化出模结构,使体积小巧,满足多腔模具组装使用,且使涨收端11获得极佳的涨收特性,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开模时,用推板带动主体1往上推出,抽芯杆21和抽芯2是固定在模板上不动;此时主体1往上推出,主体1的涨收端11随着抽芯2的相对远离移动开始收缩,当主体1推出一定距离后,涨收端11缩水尺寸刚好可以脱落产品3的扣位,由此达到产品3出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较好地提高瓶盖的加工质量,有效降低废品率,更加适合大批量、高速度、高质量的生产要求,可以用于多腔,高速高压的模具上高速生产。

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