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6770发布日期:2018-09-01 04:20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属于背光源胶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背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模片、背板和胶框组成,其中,胶框是采用模具注塑而成。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120372347.0的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上横向设置有上矩形注塑模具,所述上矩形注塑模具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LED灯的凸槽,所述下模板上横向设置有下矩形注塑模具,所述下矩形注塑模具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LED灯的凸槽,所述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通过横向设置模具,但是该现有技术在对模具进行注塑时,将会产生较大的缓冲力,在缓冲力的作用下,容易将磨具压坏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以解决的现有技术在对模具进行注塑时,将会产生较大的缓冲力,在缓冲力的作用下,容易将磨具压坏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进料桶、嵌合板、保护窗、注塑模具、急停开关、箱体、压片、控制箱、脚垫、通气孔、支撑板、机箱、发动机、调节器、显示屏、报警灯、注料器,所述进料桶与嵌合板连接,所述保护窗安装于支撑板两侧,所述注塑模具底端与支撑板上端相贴合,所述控制箱通过压片与支撑板连接,所述控制箱内部设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上端设有显示屏,所述报警灯安装于控制箱上端,所述箱体后端设有机箱,所述机箱与发动机电连接,所述通气孔安装于机箱前端,所述注料器嵌入安装于嵌合板内,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入料口、凸模、上模垫板、镶件、下模垫板、弹簧、下座板、顶件器、导柱、导套、上座板,所述入料口安装于上座板内部,所述凸模嵌入安装于上座板两侧,所述上模垫板上端与上座板下端相贴合,所述镶件嵌入安装于上模垫板两侧,所述镶件嵌入安装于下模垫板两侧,所述下模垫板下端与弹簧上端相贴合,所述弹簧下端设有下座板,所述下座板与顶件器连接,所述导柱嵌入安装于导套内,所述导套上端与上座板下端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注塑模具前端设有急停开关,所述箱体下端设有脚垫。

进一步地,所述急停开关下端与支撑板上端相贴合,所述箱体上端与支撑板下端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下座板底端与与支撑板上端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下座板长20cm,宽15cm,高4cm。

进一步地,所述下座板为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下座板由不锈钢制成,具有防生锈的效果。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结构上设有一种注塑模具,首先将注料器探入入料口内,将上座板下压,凸模定位上座板,导套通过导柱随之下降,从而有效的起到支撑的作用,然后上座板带着上模垫板通过镶件下压至下模垫板,通过弹簧反作用力紧密贴合压至顶件器,对下模垫板起到缓冲的作用,下座板对导柱定位,最后注入塑料成型,从而能够有效的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的防止注塑时的缓冲力将磨具压坏掉。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料桶-1、嵌合板-2、保护窗-3、注塑模具-4、急停开关-5、箱体-6、压片-7、控制箱-8、脚垫-9、通气孔-10、支撑板-11、机箱-12、发动机-13、调节器-14、显示屏-15、报警灯-16、注料器-17、入料口-401、凸模-402、上模垫板-403、镶件-404、下模垫板-405、弹簧-406、下座板-407、顶件器-408、导柱-409、导套-410、上座板-4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进料桶1、嵌合板2、保护窗3、注塑模具4、急停开关5、箱体6、压片7、控制箱8、脚垫9、通气孔10、支撑板11、机箱12、发动机13、调节器14、显示屏15、报警灯16、注料器17,所述进料桶1与嵌合板2连接,所述保护窗3安装于支撑板11两侧,所述注塑模具4底端与支撑板11上端相贴合,所述控制箱8通过压片7与支撑板11连接,所述控制箱8内部设有调节器14,所述调节器14上端设有显示屏15,所述报警灯16安装于控制箱8上端,所述箱体6后端设有机箱12,所述机箱12与发动机13电连接,所述通气孔10安装于机箱12前端,所述注料器17嵌入安装于嵌合板2内,所述注塑模具4包括入料口401、凸模402、上模垫板403、镶件404、下模垫板405、弹簧406、下座板407、顶件器408、导柱409、导套410、上座板411,所述入料口401安装于上座板411内部,所述凸模402嵌入安装于上座板411两侧,所述上模垫板403上端与上座板411下端相贴合,所述镶件404嵌入安装于上模垫板403两侧,所述镶件404嵌入安装于下模垫板405两侧,所述下模垫板405下端与弹簧406上端相贴合,所述弹簧406下端设有下座板407,所述下座板407与顶件器408连接,所述导柱409嵌入安装于导套410内,所述导套410上端与上座板411下端相贴合,所述注塑模具4前端设有急停开关5,所述箱体6下端设有脚垫9,所述急停开关5下端与支撑板11上端相贴合,所述箱体6上端与支撑板11下端相贴合,所述下座板407底端与与支撑板11上端相贴合,所述下座板407长20cm,宽15cm,高4cm,所述下座板407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下座板407由不锈钢制成,具有防生锈的效果。

本专利所说的一种注塑模具4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所述弹簧406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

在进行使用一种注塑模具4时,首先将注料器17探入入料口401内,将上座板411下压,凸模402定位上座板411,导套410通过导柱409随之下降,从而有效的起到支撑的作用,然后上座板411带着上模垫板403通过镶件404下压至下模垫板405,通过弹簧406反作用力紧密贴合压至顶件器408,对下模垫板405起到缓冲的作用,下座板407对导柱409定位,最后注入塑料成型。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在对模具进行注塑时,将会产生较大的缓冲力,在缓冲力的作用下,容易将磨具压坏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设有一种注塑模具,首先将注料器探入入料口内,将上座板下压,凸模定位上座板,导套通过导柱随之下降,从而有效的起到支撑的作用,然后上座板带着上模垫板通过镶件下压至下模垫板,通过弹簧反作用力紧密贴合压至顶件器,对下模垫板起到缓冲的作用,下座板对导柱定位,最后注入塑料成型,从而能够有效的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的防止注塑时的缓冲力将磨具压坏掉,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注塑模具4包括入料口401、凸模402、上模垫板403、镶件404、下模垫板405、弹簧406、下座板407、顶件器408、导柱409、导套410、上座板411,所述入料口401安装于上座板411内部,所述凸模402嵌入安装于上座板411两侧,所述上模垫板403上端与上座板411下端相贴合,所述镶件404嵌入安装于上模垫板403两侧,所述镶件404嵌入安装于下模垫板405两侧,所述下模垫板405下端与弹簧406上端相贴合,所述弹簧406下端设有下座板407,所述下座板407与顶件器408连接,所述导柱409嵌入安装于导套410内,所述导套410上端与上座板411下端相贴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