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EVA二次发泡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8673发布日期:2018-09-08 00:5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eva发泡机械领域,涉及一种新型eva二次发泡成型机。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eva二次发泡机,多个站位发泡机构中由于相邻的加热作业站位与冷却作业站位之间间隔有一定的距离,这种情况会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焊接机架时不易保证中心距离,第二,整机占地面积大,第三,耗费的金属材料较多,加工成本变高,第四,机架重量沉。

另外,目前普遍使用的多站式eva发泡机中为每个冷却作业站位分别安装了一套水槽和排水,这种多个独立水槽安装方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会存在占地面积大、作业环境脏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eva二次发泡成型机,本发明具有结构更紧凑、有效地减少整机的占地面积、机架更牢固、降低了加工成本、减轻了机架重量、明显改善作业环境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每单元四站为具体实施例,提供如下具体技术措施:一种新型eva二次发泡成型机,它是由底架、机架、两个单站位加热发泡机构、两个单站位冷却机构、水槽机构、控制按钮、电控箱、后安全门、液压站组成,其特征在于,

底架平置于水平承重面上,底架之上立置有机架,机架是由下梁、上梁以及十根矩形管通过焊接围合而成;

十根矩形管以五组方式左右平行排列,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组矩形管、第二组矩形管、第三组矩形管、第四组矩形管、第五组矩形管,每组矩形管均是由前后两根矩形管平行排列而成;

第一组矩形管与第二组矩形管之间的区域作为第一站位加热发泡机构的安装区域,第二组矩形管与第三组矩形管之间的区域作为第一站位冷却机构的安装区域,第三组矩形管与第四组矩形管之间的区域作为第二站位加热发泡机构的安装区域,第四组矩形管与第五组矩形管之间的区域作为第二站位冷却机构的安装区域;

第一站位加热发泡机构与第一站位冷却机构共用第二组矩形管,第一站位冷却机构与第二站位加热发泡机构共用第三组矩形管,第二站位加热发泡机构与第二站位冷却机构共用第四组矩形管;

第二组矩形管、第三组矩形管、第四组矩形管使机架结构受力更稳定;

第一站位加热发泡机构、第一站位冷却机构、第二站位加热发泡机构、第二站位冷却机构作为一个单元,该单元的左侧安装有液压站,在液压站的上方安装有电控箱,该单元的前侧还安装有水槽机构;

液压站通过管道连通至每个单站位加热发泡机构以及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中的主油缸;

其中,每个单站位加热发泡机构均是由第一油缸、柱塞一、下隔热板、活动梁一、下加热板、分层装置一、中加热板、上加热板、上梁一、上隔热板、加热管道组成,第一油缸的柱塞一朝上,第一油缸安装于下梁一的中心,下梁一的侧面与矩形管的腰部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上梁一平行于下梁一的正上方,上梁一的侧面与矩形管的顶部通过焊接实现紧固;

柱塞一的顶部顶置于活动梁一的底面中部,活动梁一的顶面紧固有下加热板,下加热板与活动梁一之间夹合有下隔热板;

中加热板底面的四角区域设置有分层装置一,每个分层装置一均呈纵向四棱柱结构,分层装置一焊接于矩形管上,中加热板通过分层装置一悬置于下加热板的正上方;

上加热板紧固于上梁一的底面,上加热板与上梁一之间夹合有上隔热板,上加热板平行于中加热板的正上方,上加热板、中加热板、下加热板以上、中、下平行的方式组合形成一站模具加热机构;

加热管道从上梁一的上方向下延伸并且与上加热板、中加热板、下加热板分别进行连接;

一站模具加热机构能同时对上下层两套模具进行加热,中加热板与上加热板之间能夹合并加热上层模具,中加热板与下加热板之间能夹合并加热下层模具;

第一油缸控制柱塞一向上顶推活动梁一,活动梁一的上行同时带动下加热板和下层模具的上移,下层模具在上移过程中能向上顶推中加热板和上层模具同步上移直至上层模具的顶面顶置于上加热板的底面,上加热板固定不动,下加热板在第一油缸的作用下能做主动上下移动,处于分层装置一上方的中加热板能做被动上下移动;

其中,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均是由第二油缸、柱塞二、活动梁二、下冷却板、分层装置二、中冷却板、上冷却板、上梁二、冷却管道组成,第二油缸的柱塞二朝上,第二油缸安装于下梁二的中心,下梁二的侧面与矩形管的腰部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上梁二平行于下梁二的正上方,上梁二的侧面与矩形管的顶部通过焊接实现紧固;

柱塞二的顶部顶置于活动梁二的底面中部,活动梁二的顶面紧固有下冷却板;

中冷却板底面的四角区域设置有分层装置二,每个分层装置二均呈纵向四棱柱结构,分层装置二焊接于矩形管上,中冷却板通过分层装置二悬置于下冷却板的正上方;

上冷却板紧固于上梁二的底面,上冷却板平行于中冷却板的正上方,上冷却板、中冷却板、下冷却板以上、中、下平行的方式组合形成一站模具冷却机构;

冷却管道从上梁二的上方向下延伸并且与上冷却板、中冷却板、下冷却板分别进行连接;

一站模具冷却机构能同时对上下层两套模具进行冷却,中冷却板与上冷却板之间能夹合并冷却上层模具,中冷却板与下冷却板之间能夹合并冷却下层模具;

第二油缸控制柱塞二向上顶推活动梁二,活动梁二的上行同时带动下冷却板和下层模具的上移,下层模具在上移过程中能向上顶推中冷却板和上层模具同步上移直至上层模具的顶面顶置于上冷却板的底面,上冷却板固定不动,下冷却板在第二油缸的作用下能做主动上下移动,处于分层装置二上方的中冷却板能做被动上下移动;

其中,水槽机构包括支撑槽钢、长方体型槽板、横移小推车、后挡水槽、后挡水板,冷却管道通过水管支架架设于单站位冷却机构的顶端,冷却管道对应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的工位设置分支接口和分流管道,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前侧的操作窗口下方安装有落水口;

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前侧的操作窗口下方还水平焊接有支撑槽钢,支撑槽钢的上方平置有一块长方体型槽板;

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的后侧安装有后挡水槽,后挡水槽的顶部立置有后挡水板;

长方体型槽板是由不锈钢板折形焊接而成,长方体型槽板的后侧面对应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切割有接水孔,接水孔能与落水口对应衔接,长方体型槽板的槽底右侧焊接有一个排水管,该排水管作为总出水口;

长方体型槽板的前后两槽沿作为横移小推车的运行导轨;

横移小推车下端的前侧和后侧通过轮轴各自活动套接有左右两个滚轮,滚轮能沿着长方体型槽板的前后两槽沿来回滚动;

横移小推车作为作业小平台,横移小推车设置有高低两级作业小平台;

水流经plc控制电磁阀分别进入上冷却板、中冷却板、下冷却板内,上冷却板、中冷却板、下冷却板将上层模具和下层模具进行冷却作业后,冷却水由落水口通过接水孔进入长方体型槽板内并最终通过总出水口排走;

两个单站位冷却机构共用同一个长方体型槽板,两个单站位加热发泡机构、两个单站位冷却机构共用同一个横移小推车;

每个单站位加热发泡机构、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的前侧均安装有控制按钮,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的两侧设置有侧面挡水钣金;

电控箱通过线路分别与每个单站位加热发泡机构以及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前侧的控制按钮连接,电控箱连接并控制液压站的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具有结构更紧凑、有效地减少整机的占地面积、机架更牢固、降低了加工成本、减轻了机架重量、明显改善作业环境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组合连接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剖面图;

图4为图1中b-b方向剖面图。

图中:1-底架、2-机架、31-第一油缸、32-第二油缸、41-柱塞一、42-柱塞二、51-下梁一、52-下梁二、8-后挡水槽、9-后挡水板、101-活动梁一、102-活动梁二、11-下隔热板、12-下冷却板、131-分层装置一、132-分层装置二、14-中冷却板、15-上冷却板、16-上隔热板、171-上梁一、172-上梁二、18-加热管道、19-冷却管道、20-水管支架、21-电磁阀、22-横移小推车、23-长方体型槽板、24-支撑槽钢、25-落水口、26-总出水口、28-上加热板、29-中加热板、30-下加热板、d32-液压站、33-电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新型eva二次发泡成型机,它是由底架1、机架2、两个单站位加热发泡机构、两个单站位冷却机构、水槽机构、控制按钮、电控箱33、后安全门、液压站d32组成,其特征在于,

底架1平置于水平承重面上,底架1之上立置有机架2,机架2是由下梁、上梁以及十根矩形管通过焊接围合而成;

十根矩形管以五组方式左右平行排列,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组矩形管、第二组矩形管、第三组矩形管、第四组矩形管、第五组矩形管,每组矩形管均是由前后两根矩形管平行排列而成;

第一组矩形管与第二组矩形管之间的区域作为第一站位加热发泡机构的安装区域,第二组矩形管与第三组矩形管之间的区域作为第一站位冷却机构的安装区域,第三组矩形管与第四组矩形管之间的区域作为第二站位加热发泡机构的安装区域,第四组矩形管与第五组矩形管之间的区域作为第二站位冷却机构的安装区域;

第一站位加热发泡机构与第一站位冷却机构共用第二组矩形管,第一站位冷却机构与第二站位加热发泡机构共用第三组矩形管,第二站位加热发泡机构与第二站位冷却机构共用第四组矩形管;

第二组矩形管、第三组矩形管、第四组矩形管使机架2结构受力更稳定;

第一站位加热发泡机构、第一站位冷却机构、第二站位加热发泡机构、第二站位冷却机构作为一个单元,该单元的左侧安装有液压站d32,在液压站d32的上方安装有电控箱33,该单元的前侧还安装有水槽机构;

液压站d32通过管道连通至每个单站位加热发泡机构以及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中的主油缸;

其中,每个单站位加热发泡机构均是由第一油缸31、柱塞一41、下隔热板11、活动梁一101、下加热板30、分层装置一131、中加热板29、上加热板28、上梁一171、上隔热板16、加热管道18组成,第一油缸31的柱塞一41朝上,第一油缸31安装于下梁一51的中心,下梁一51的侧面与矩形管的腰部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上梁一171平行于下梁一51的正上方,上梁一171的侧面与矩形管的顶部通过焊接实现紧固;

柱塞一41的顶部顶置于活动梁一101的底面中部,活动梁一101的顶面紧固有下加热板30,下加热板30与活动梁一101之间夹合有下隔热板11;

中加热板29底面的四角区域设置有分层装置一131,每个分层装置一131均呈纵向四棱柱结构,分层装置一131焊接于矩形管上,中加热板29通过分层装置一131悬置于下加热板30的正上方;

上加热板28紧固于上梁一171的底面,上加热板28与上梁一171之间夹合有上隔热板16,上加热板28平行于中加热板29的正上方,上加热板28、中加热板29、下加热板30以上、中、下平行的方式组合形成一站模具加热机构;

加热管道18从上梁一171的上方向下延伸并且与上加热板28、中加热板29、下加热板30分别进行连接;

一站模具加热机构能同时对上下层两套模具进行加热,中加热板29与上加热板28之间能夹合并加热上层模具,中加热板29与下加热板30之间能夹合并加热下层模具;

第一油缸31控制柱塞一41向上顶推活动梁一101,活动梁一101的上行同时带动下加热板30和下层模具的上移,下层模具在上移过程中能向上顶推中加热板29和上层模具同步上移直至上层模具的顶面顶置于上加热板28的底面,上加热板28固定不动,下加热板30在第一油缸31的作用下能做主动上下移动,处于分层装置一131上方的中加热板29能做被动上下移动;

其中,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均是由第二油缸32、柱塞二42、活动梁二102、下冷却板12、分层装置二132、中冷却板14、上冷却板15、上梁二172、冷却管道19组成,第二油缸32的柱塞二42朝上,第二油缸32安装于下梁二52的中心,下梁二52的侧面与矩形管的腰部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上梁二172平行于下梁二52的正上方;

柱塞二42的顶部顶置于活动梁二102的底面中部,活动梁二102的顶面紧固有下冷却板12;

中冷却板14底面的四角区域设置有分层装置二132,每个分层装置二132均呈纵向四棱柱结构,分层装置二132焊接于矩形管上,中冷却板14通过分层装置二132悬置于下冷却板12的正上方;

上冷却板15紧固于上梁二172的底面,上冷却板15平行于中冷却板14的正上方,上冷却板15、中冷却板14、下冷却板12以上、中、下平行的方式组合形成一站模具冷却机构;

冷却管道19从上梁二172的上方向下延伸并且与上冷却板15、中冷却板14、下冷却板12分别进行连接;

一站模具冷却机构能同时对上下层两套模具进行冷却,中冷却板14与上冷却板15之间能夹合并冷却上层模具,中冷却板14与下冷却板12之间能夹合并冷却下层模具;

第二油缸32控制柱塞二42向上顶推活动梁二102,活动梁二102的上行同时带动下冷却板12和下层模具的上移,下层模具在上移过程中能向上顶推中冷却板14和上层模具同步上移直至上层模具的顶面顶置于上冷却板15的底面,上冷却板15固定不动,下冷却板12在第二油缸32的作用下能做主动上下移动,处于分层装置二132上方的中冷却板14能做被动上下移动;

其中,水槽机构包括支撑槽钢24、长方体型槽板23、横移小推车22、后挡水槽8、后挡水板9,冷却管道19通过水管支架20架设于单站位冷却机构的顶端,冷却管道19对应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的工位设置分支接口和分流管道,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前侧的操作窗口下方安装有落水口25;

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前侧的操作窗口下方还水平焊接有支撑槽钢24,支撑槽钢24的上方平置有一块长方体型槽板23;

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的后侧安装有后挡水槽8,后挡水槽8的顶部立置有后挡水板9;

长方体型槽板23是由不锈钢板折形焊接而成,长方体型槽板23的后侧面对应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切割有接水孔,接水孔能与落水口25对应衔接,长方体型槽板23的槽底右侧焊接有一个排水管,该排水管作为总出水口26;

长方体型槽板23的前后两槽沿作为横移小推车22的运行导轨;

横移小推车22下端的前侧和后侧通过轮轴各自活动套接有左右两个滚轮,滚轮能沿着长方体型槽板23的前后两槽沿来回滚动;

横移小推车22作为作业小平台,横移小推车22设置有高低两级作业小平台;

水流经plc控制电磁阀21分别进入上冷却板15、中冷却板14、下冷却板12内,上冷却板15、中冷却板14、下冷却板12将上层模具和下层模具进行冷却作业后,冷却水由落水口25通过接水孔进入长方体型槽板23内并最终通过总出水口26排走;

两个单站位冷却机构共用同一个长方体型槽板23,两个单站位加热发泡机构、两个单站位冷却机构共用同一个横移小推车22;

每个单站位加热发泡机构、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的前侧均安装有控制按钮,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的两侧设置有侧面挡水钣金;

电控箱33通过线路分别与每个单站位加热发泡机构以及每个单站位冷却机构前侧的控制按钮连接,电控箱33连接并控制液压站d32的运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