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近端挤出喷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0909发布日期:2018-09-14 22:4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近端挤出喷头结构。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又被称为“快速成型技术”,其原理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技术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无需机械加工就能直接从计算机设计的三维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物体,从而极大的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到制造业。3D打印技术根据其成型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激光立体印刷术(SLA)、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熔融沉积造型技术(FDM)等。FDM快速成型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的本质区别是无激光系统,因此成本最低,同时,也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3D打印技术。

FDM成型技术是将固态的低熔点丝状材料加热到半熔融状态,在逐层堆积。因此打印喷头的出料质量对3D打印的效果起着重要影响,在其整个加工过程中,出丝速度和出丝的均匀程度是决定3D打印精度和表面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市面上很多的3D打印机制造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股市场秩序,一味地降低成本,同时,现有的技术人员很少有针对3D打印机喷头进行研究和现有技术的不成熟。所以导致了很多3D打印机在打印的工程中难以保证其出丝速度和出料的均匀度,针对这种状况,3D打印机急需一种送丝简单、精准程度高、便于维修的喷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近端挤出喷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新型近端挤出喷头结构,包括散热风扇罩、挤出电机、挤出喷嘴和冷却风扇罩,所述散热风扇罩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主体,所述散热风扇罩侧边设置有空气流动栅格,所述散热风扇主体侧边设置有挤出机构,所述挤出机构下方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固定装配栓,所述连接架侧边设置有散热块,所述挤出机构内部设置有挤出电机,所述挤出电机与挤出轮相连接,所述挤出轮与从动轮相连接,所述挤出轮和所述从动轮设置在送丝槽的侧边,所述送丝槽外部设置有装配腔,所述冷却风扇罩内部设置有冷却电机,所述冷却电机顶部设置有冷却风扇主体,所述挤出喷嘴上方设置有弹性管,所述弹性管两侧设置有加热模块,所述弹性管上方设置有喉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罩与所述散热风扇主体之间还设置有内支撑机架,所述散热风扇罩的侧边设置有空气流动栅格,所述散热风扇罩与所述内支撑机架铆接,所述内支撑机架与所述散热风扇主体通过螺栓拧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出电机与所述挤出轮传动连接,所述挤出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丝料传动连接,所述挤出电机与所述挤出机构通过螺栓固定装配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电机与所述冷却风扇主体键连接,所述冷却风扇罩、所述冷却风扇主体和所述冷却电机的数量均为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挤出喷嘴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与所述散热块通过所述固定装配栓装配连接,所述固定装配栓的数量为四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喉管与所述挤出喷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喉管与所述送丝槽通过管道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喉管包裹连接,所述弹性管与所述挤出喷嘴弹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管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出喷嘴由外壁、导流管、聚流罩、喷头和限位滚珠组成,所述限位滚珠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与所述外壁固定嵌套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与所述聚流罩密封连接,所述聚流罩与所述喷头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主动散热系统,可以保证所述挤出电机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散热良好,从而提高了模型精度,同时取消了送丝弹簧,采用直接送丝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和模型的精度,同时,降低了所述挤出机构的维修成本和维修难度,同时双冷却模块设计,提高了冷却效率,所述挤出喷嘴的安装和维修的难度较低,同时保证了加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近端挤出喷头结构的主视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近端挤出喷头结构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近端挤出喷头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近端挤出喷头结构的挤出喷嘴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散热风扇罩;2、内支撑机架;3、挤出电机;4、挤出轮;5、从动轮;6、挤出机构;7、散热风扇主体;8、连接架;9、固定装配栓;10、喉管;11、加热模块;12、挤出喷嘴;13、冷却风扇罩;14、冷却风扇主体;15、散热块;16、空气流动栅格;17、装配腔;18、送丝槽;19、冷却电机;20、弹性管;1201、外壁;1202、导流管;1203、聚流罩;1204、喷头;1205、限位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新型近端挤出喷头结构,包括散热风扇罩1、挤出电机3、挤出喷嘴12和冷却风扇罩13,所述散热风扇罩1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主体7,所述散热风扇罩1侧边设置有空气流动栅格16,所述散热风扇主体7侧边设置有挤出机构6,所述挤出机构6下方设置有连接架8,所述连接架8上设置有固定装配栓9,所述连接架8侧边设置有散热块15,所述挤出机构6内部设置有挤出电机3,所述挤出电机3与挤出轮4相连接,所述挤出轮4与从动轮5相连接,所述挤出轮4和所述从动轮5设置在送丝槽18的侧边,所述送丝槽18外部设置有装配腔17,所述冷却风扇罩13内部设置有冷却电机19,所述冷却电机19顶部设置有冷却风扇主体14,所述挤出喷嘴12上方设置有弹性管20,所述弹性管20两侧设置有加热模块11,所述弹性管20上方设置有喉管10。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罩1与所述散热风扇主体7之间还设置有内支撑机架2,所述散热风扇罩1的侧边设置有空气流动栅格16,所述散热风扇罩1与所述内支撑机架2铆接,所述内支撑机架2与所述散热风扇主体7通过螺栓拧接,所述散热风扇罩1可以带动空气流动,并由所述空气流动栅格16将热空气送出,为所述挤出电机(3)提供散热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出电机3与所述挤出轮4传动连接,所述挤出轮4与所述从动轮5通过丝料传动连接,所述挤出电机3与所述挤出机构6通过螺栓固定装配连接,所述挤出电机3可以带动所述挤出轮4转动,从而带动丝料进行进给。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电机19与所述冷却风扇主体14键连接,所述冷却风扇罩13、所述冷却风扇主体14和所述冷却电机19的数量均为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挤出喷嘴12的两侧,所述冷却电机19可以带动所述冷却风扇主体14转动,为完成打印的成品进行散热冷却处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8与所述散热块15通过所述固定装配栓9装配连接,所述固定装配栓9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散热块15可以为所述挤出电机(3)提供散热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喉管10与所述挤出喷嘴12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喉管10与所述送丝槽18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挤出喷嘴12可以导出熔融的打印材料,用于打印作业。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模块11与所述喉管10包裹连接,所述弹性管20与所述挤出喷嘴12弹性连接,所述加热模块11可以加热丝料,将其熔融,以便进行打印作业。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管20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实用性更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出喷嘴12由外壁1201、导流管1202、聚流罩1203、喷头1204和限位滚珠1205组成,所述限位滚珠1205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流管1202,所述导流管1202与与所述外壁1201固定嵌套连接,所述限位滚珠1205可以为所述导流管1202提供固定、限位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1202与所述聚流罩1203密封连接,所述聚流罩1203与所述喷头1204密封连接,所述聚流罩1203可以将所述导流管1202中的熔融打印材料进行汇聚,并由所述喷头1204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主动散热系统,可以保证所述挤出电机3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散热良好,从而提高了模型精度,同时取消了送丝弹簧,采用直接送丝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和模型的精度,同时,降低了所述挤出机构6的维修成本和维修难度,同时双冷却模块设计,提高了冷却效率,所述挤出喷嘴12的安装和维修的难度较低,同时保证了加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所需位置,并调节所述弹性管20的长度,将所述挤出喷嘴12对准待打印的部位,之后通过所述装配腔17将所述送丝槽18与外部送丝设备相连接,在所述挤出机构6的控制下,所述挤出电机3带动所述挤出轮4转动,从而带动丝料运动,丝料送入所述喉管10中,由所述加热模块11对丝料进行加热融化处理,融化后的打印原料通过所述挤出喷嘴12喷涂到打印槽中,完成打印作业,在打印过程中,所述散热风扇主体7对所述挤出机构6进行散热处理,从而保证所述挤出电机3的温度保持在适宜温度,保证所述挤出电机3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完成打印之后,所述冷却电机19带动所述冷却风扇主体14转动,由两侧的所述冷却风扇主体14对打印成品进行冷却处理,从而提高打印的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