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成型机的机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5506发布日期:2020-03-13 06:1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塑料制品成型机的机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塑料制品成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制品成型机的机架结构。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塑料制品主要指但并非绝对限于指中空塑料制品,中空塑料制品如各种塑料容器、码垛桶乃至托盘(托盘如cn102407967b、cn103253442a和cn102009774b),等等。

如业界所知,塑料制品成型机每成型一个产品便需进行一次开合模动作,对此可以参见cn101890772b(开、合模机构)、cn101890805b(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磁力合模装置)、cn102357948a(抱肘式开合模机构)、cn102848558b(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锁模装置)、cn103522528b(吹塑成型用的卧式合模机构)、cn103587109b(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锁模装置)和cn103538244b(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锁模装置结构),等等。

进而如业界所知,所要成型的塑料制品的体积越大,开合模机构的结构体系的油缸的行程也相应越大,并且在两个半模(即一对半模)合模到位后需由足够的锁模力对其锁定,以保证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否则有可能成型失败或在塑料制品上留下合模缝或飞边。对此可参见中国发明专利cn105909591b推荐的“塑料制品成型机的快速开合模油缸结构”。

通过对上述cn105909591b的说明书的阅读并且结合专业常识可知:在塑料制品成型机的机架的结构体系中包括有一对上拉杆和一对下拉杆,在一对上拉杆与一对下拉杆的左端之间设置有一左斜梁并且在该左斜梁上以卧置状态设置有一开合模作用缸(cn105909591b称的油缸),在一对上拉杆与一对下拉杆的右端之间设置有一右斜梁,左斜梁的下部与机架底座上的左斜梁导轨形成导轨副,右斜梁与机架底座上的右斜梁导轨形成导轨副,在对应于左斜梁的右侧设置有一左模架,该左模架的下部与机架下部的机架底座上的一对左模架导轨构成导轨副并且该左模架的左侧与前述的开合模作用缸的开合模作用缸柱连结,在对应于右斜梁的左侧设置有一右模架,该右模架的下部与机架下部的机架底座上的一对右模架导轨构成导轨副。在使用状态下,在左模架朝向右模架的一侧固定有一左半模,而在右模架朝向左模架的一侧固定有一右半模。由于左、右半模的具体的开合模过程可参见cn105909591b的说明第0040段,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通过对上述cn105909591b的说明书0040段的阅读可知:在一对上拉杆的左端和右端以及一对下拉杆的左端和右端各构成有拉杆外螺纹,在拉杆外螺纹上各旋配有拉杆螺母(拉杆螺母的数量共有八个),位于一对上拉杆以及一对下拉杆左端的拉杆螺母对应于左斜梁的左侧而对左斜梁限定,而位于一对上拉杆以及一对下拉杆右端的拉杆螺母对应于左斜梁的右侧而对右斜梁限定。在开合模过程中,前述拉杆螺母的受力毫无疑问是相当大的,从理论上讲拉杆螺母能满足对拉杆端部的锁紧要求。然而,由于包括上面的cn105909591b在内的已有技术中的旋配于拉杆端部的拉杆外螺纹上的拉杆螺母为普通的内螺纹螺母,因而这种拉杆螺母不能整体地发挥出对拉杆的锁紧效果。也就是说,已有技术中的普通的拉杆螺母在旋紧于拉杆端部的拉杆外螺纹后,应力较为集中,然而由于拉杆局部的受力峰值较高,因而对应于此处的拉杆螺母的螺牙极易受损,例如发生崩牙现象。拉杆螺母对一对上拉杆以及一对下拉杆的端部的锁紧效果的优劣会影响到开合模效果,并且最终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拉杆螺母的内螺纹与拉杆外螺纹之间产生优异的整体摩擦力而得以使拉杆螺母对拉杆的端部可靠锁定以保障良好的开合模效果的塑料制品成型机的机架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塑料制品成型机的机架结构,包括一对彼此前后平行的上拉杆和一对同样彼此前后平行的并且对应于一对上拉杆的下方的一对下拉杆,在一对上拉杆的左端和右端以及在一对下拉杆的左端和右端各构成有拉杆外螺纹,在对应于拉杆外螺纹的位置旋配有拉杆螺母,特征在于在所述拉杆螺母使用状态下朝向内的一端的拉杆螺母内端面上并且围绕拉杆螺母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凹陷于所述拉杆螺母内端面的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对应于该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的内侧的壁体构成为拉杆螺母受力内壁,而对应于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的外侧的壁体构成为拉杆螺母受力外壁,拉杆螺母的螺杆螺母内螺纹延伸至所述拉杆螺母受力内壁,拉杆螺母的外壁构成为圆形,在该外壁上并且围绕外壁的四周间隔开设有拉杆螺母操作槽,该拉杆螺母操作槽自拉杆螺母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拉杆螺母受力内壁上并且围绕拉杆螺母受力内壁的四周间隔开设有拉杆螺母受力内壁内螺纹膨胀槽,该拉杆螺母受力内壁内螺纹膨胀槽与所述的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相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拉杆螺母受力内壁内螺纹膨胀槽的深度比所述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浅。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的宽度为所述拉杆螺母的壁厚的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而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的深度为拉杆螺母的长度的五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拉杆螺母受力内壁内螺纹膨胀槽的深度为所述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拉杆螺母受力内壁内螺纹膨胀槽的形状呈u字形。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拉杆螺母受力内壁内螺纹膨胀槽的数量为三至八个,并且各两相邻的拉杆螺母受力内壁内螺纹膨胀槽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拉杆螺母操作槽的数量为三或六条并且各两相邻的拉杆螺母操作槽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拉杆螺母操作槽的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或梯形。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拉杆螺母使用状态下朝向内的一端的拉杆螺母内端面上并且围绕拉杆螺母的圆周方向开设了一凹陷于拉杆螺母内端面的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使对应于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的内侧的壁体构成为拉杆螺母受力内壁,而对应于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的外侧的壁体构成为拉杆螺母受力外壁,因而当拉杆螺母与一对上拉杆以及一对下拉杆的左右端的拉杆外螺纹旋配后,拉杆螺母内螺纹与拉杆外螺纹之间会产生优异的整体摩擦力,拉杆螺母能对一对上、下拉杆、的端部可靠锁定;由于通过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的膨胀产生优异的平面压紧力,因而拉杆螺母内螺纹与拉杆外螺纹之间的摩擦力得以增大至极致的程度,并且拉杆螺母内螺纹因与拉杆外螺纹全面配合而受力均匀,不会出现应力集中引起的崩牙情形,保障良好的开合模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暨应用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拉杆螺母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以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在图1中示出了一对彼此前后平行的上拉杆1和一对同样彼此前后平行的并且对应于一对上拉杆1的下方的一对下拉杆2,在一对上拉杆1的左端和右端以及在一对下拉杆2的左端和右端各构成有拉杆外螺纹,在对应于拉杆外螺纹的位置旋配有拉杆螺母3。

在图1中还示出了一左斜梁4和一右斜梁5,左斜梁4的上端置于前述的一对上拉杆1的左端,下端置于前述的一对下拉杆2的左端之间并且左斜梁4的底部与机架的结构体系的机架底座6上的左斜梁导轨61构成导轨副,右斜梁5的上端置于一对上拉杆1的右端之间,下端置于一对下拉杆2的右端之间并且右斜梁5的底部与机架的结构体系的机架底座6上的右斜梁导轨62构成导轨副。在左斜梁4上以卧置状态设置有开合模作用缸41,该开合模作用缸41的开合模作用缸柱411朝向右。在对应于左斜梁4的右侧设置有即固定有一左模架7,该左模架7的左侧与前述开合模作用缸柱411连结,即开合模作用缸柱411的末端与左模架7的左侧联结,左模架7的下部与机架底座6上的左模架导轨71构成导轨副。在对应于右斜梁5的左侧设置有即固定有一右模架8,该右模架8的下部与机架底座6上的右模架导轨81构成导轨副。在左模架7朝向右模架8的一侧即右侧固定有一左半模72,而在右模架8朝向左模架7的一侧即左侧固定有一右半模82,左、右半模72、82彼此对应并根据工艺要求是可以更换不同规格的。由于本段内容描述的结构是与cn105909591b基本相同的,差异在于开合模作用缸41的位置设置在了右边,又由于开合模过程在cn105909591b的说明书第0040段作了详细说明,因此申请人不再赘述。此外、左、右模架7、8的相向位移或彼此斥开可由联动机构保障,而联动机构的类似结构以及作用机理可参见cn101890772b,因而申请人同样不再展开说明。

请参见图2和图3,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拉杆螺母3使用状态下朝向内的一端(即为图2和图3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该左端与前述一对上拉杆1以及一对下拉杆2的右端相固定的一端,以下同)的拉杆螺母内端面31(图2、图3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端面)上并且围绕拉杆螺母3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凹陷于前述拉杆螺母内端面31的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311,对应于该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311的内侧的壁体构成为拉杆螺母受力内壁312,而对应于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311的外侧的壁体构成为拉杆螺母受力外壁313,拉杆螺母3的螺杆螺母内螺纹32延伸至前述拉杆螺母受力内壁312,拉杆螺母3的外壁构成为圆形,即构成为圆面体的形状,在该外壁上并且围绕外壁的四周间隔开设有拉杆螺母操作槽33,该拉杆螺母操作槽33自拉杆螺母3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例如从左端延伸至右端。

由图2和图3所示,在前述拉杆螺母受力内壁312上并且围绕拉杆螺母受力内壁312的四周间隔开设有拉杆螺母受力内壁内螺纹膨胀槽3121,该拉杆螺母受力内壁内螺纹膨胀槽3121与前述的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311相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拉杆螺母受力内壁内螺纹膨胀槽3121的深度比前述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311浅。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311的宽度为前述拉杆螺母3的壁厚的五分之一,但也可以是五分之二,而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311的深度为拉杆螺母3的长度的五分之一,但也可以是六分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拉杆螺母受力内壁内螺纹膨胀槽3121的深度为前述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311的二分之一,但也可以为三分之一,并且拉杆螺母受力内壁内螺纹膨胀槽3121的形状呈u字形。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拉杆螺母受力内壁内螺纹膨胀槽3121的数量优选为三至八个,较好地为四个至七个,最好为六个,并且各两相邻的拉杆螺母受力内壁内螺纹膨胀槽3121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前述拉杆螺母操作槽33的数量为三或六条并且各两相邻的拉杆螺母操作槽33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拉杆螺母操作槽33的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但也可以是梯形。

继续见图1至图3,合模时,前述的开合模作用缸41(采用油缸)工作,开合模作用缸柱411向缸体外伸展,即向右伸展,推动左模架7连同左半模向右移动,同时左斜梁4向左移动并通过一对上、下拉杆1、2带动右斜梁5连同右模架8以及右半模82向左移动,使左、右半模72、82合模,反之亦然。在前述过程中,拉杆螺母3具有十分优异的锁紧力,具体而言,由于对应于前述拉杆螺母受力内壁312的部位的螺纹因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311的存在,因而能使拉杆螺母3所受的力分摊到拉杆螺母3的中部以及右端的拉杆螺母内螺纹32,拉杆螺母3整体体现对拉杆外螺纹的理想的锁紧力,不会出现崩牙现象。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