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线缆缠绕盘的熔接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6350发布日期:2020-02-18 12:4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线缆缠绕盘的熔接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领域,特别指一种用于线盘制造的用于线缆缠绕盘的熔接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线盘是最早是用于电线电缆的机用成缆、周转等用途,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线盘的运用领域也逐渐扩大,但主要还是针对相应产品的包装容器来使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项配套产品,用于缠绕、存放线材、线缆等。随着塑料行业的发展,塑料的强度和硬度得到普遍提高,因此塑料线盘以其重量轻,强度大而逐渐成为主流线盘结构,现有的塑料线盘生产制造工艺包括三种:1、胶水粘结工艺,该生产工艺生产一种工字型塑料线盘,将整体的工字型塑料线盘分成两个部件进行生产,再将两个相同的部分粘结形成整体的工字型塑胶线盘,两个半工字型装置结构注塑成型后,将两者外壁涂上胶水,然后将两者相互插紧,并放在机器上压紧,受到胶水制约,该种工艺的塑胶材料必须采用abs或475等硬性塑胶材料,成本高,市场价格在15/斤左右;另外,该工艺操作复杂,需要投入大量人工,涂胶水工序需要1-2人,涂胶水后粘结工序需要1人,将粘结后的产品搬运至机器上压紧工序需要1人,压紧后还需要1人将压紧过程中溢出产品外壁上的胶水擦干净,因此该制造工艺的生产工艺流程长,生产效率低,平均需要1-5min做一个产品,且生产成本高,生产后的线盘承载能力不够;2、螺栓固定工艺,该生产工艺通过螺栓作为连接结构,将整体的工字型塑胶线盘分为三部分,进行单独生产,再将三部分通过螺栓连接形成整体的工字型塑胶线盘,三部分包括结构一致的线盘顶盖、线盘底盖,以及中间的pp管体;生产时,先将pp管体套在底盖上,再将多根螺栓从底盖下部向上插入pp管体内,多根螺栓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以限位pp管体,再将顶盖对准pp管体套好,使螺栓穿过顶盖,最后将螺母拧紧在螺栓上,该工艺流程存在的最大缺陷是工序较多,装配难度大,平均每个线盘的装配时间为3-8min;3、整体注塑成型,该工艺采用整体注塑成型工艺,通过设计一套完整的线盘模具,通过注塑机将整个线盘一次注塑成型到位,该生产工艺存在的最大缺陷是生产成本高,注塑设备的生产制造成本高,每个线盘的生产成本是采用螺栓固定工艺的3-5倍,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物理摩擦生热产生的热量熔化线盘与筒体的熔接部位,自动完成线盘的上线盘盖与筒体之间连接固定的用于线缆缠绕盘的熔接组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线缆缠绕盘的熔接组合装置,包括机台、上治具座、下治具座、上驱动组件及夹持组件及电控箱,其中,上述机台水平放置,机台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安装空间,电控箱设置于机台的侧部,并与上驱动组件及夹持组件连接,以便控制上驱动组件及夹持组件工作;上述下治具座水平设置在机台上,下治具座的上部设有有线盘座,线盘座由底部的下线盘盖及连接于其上的筒体一体化成型而成,筒体的上部设有熔接部位;上述上驱动组件设置在机台上,并位于下治具座的外侧,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朝下设置;上述上治具座水平连接于上驱动组件上,并与下治具座上下对应设置,上治具座及下治具座之间形成焊接空间,上治具座经上驱动组件驱动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及在水平面内旋转运动;上治具座的下部可拆卸地连接有上线盘盖,上线盘盖随上治具座同步运动,上线盘盖的下部设有熔接部位;上述夹持组件包括二套,两套夹持组件分别对应安装于上治具座下治具座之间的焊接空间的两侧,下治具座上设置的线盘座的筒体经夹持组件从两侧夹紧,以便限位、对齐及固定线盘座;上驱动组件驱动上治具座带动上线盘盖下降,使上线盘盖与线盘座的熔接部位相互接触,上驱动组件驱动上线盘盖旋转运动,使上线盘盖及线盘座的熔接部位相互摩擦生热而熔化,使上线盘盖及线盘座连接组合成一体的线盘。

优选地,所述的上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柱、升降气缸、定位台、升降座及旋转驱动电机,其中,上述支撑柱设置于机台上,并位于下治具座的后侧;上述定位台套设在支撑柱上,定位台的前侧水平延伸,形成支撑平台;上述升降气缸竖直设置在定位台的支撑平台上,且输出端穿过支撑平台朝下延伸;上述升降座设置于支撑平台下方,且与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升降气缸驱动升降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升降座的下部水平延伸至下治具座的上方,形成支撑平面;上述旋转驱动电机设置在升降座的支撑平面上,且随升降座升降运动,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朝下设置;上述上治具座水平连接在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旋转驱动电机驱动上治具座在水平面内旋转运动,并带动上治具座随着升降座升降运动。

优选地,所述的支撑柱的顶部设有支板,支板水平延伸至支撑柱的外侧;支板与支撑柱之间竖直设有至少二根导杆;导杆穿过上述定位台,且定位台沿导杆上下自由滑动;定位台沿支撑柱竖直滑动时,经导杆导向限位;支板与定位台之间竖直设置有丝杆,丝杆穿过定位台,并与定位台螺纹连接,旋转丝杆时,定位台沿支撑柱及导杆在竖直方向直线滑动,以便调节定位台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的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座、夹持气缸及夹具,其中,上述夹持座设置在机台上,并位于下治具座的侧部;上述夹持座包括竖板及水平板,竖板竖直设置在机台上,水平板水平连接于竖板的外侧,水平板上设有安装槽;上述夹持气缸水平设置在水平板的安装槽内,且输出端穿过竖板朝下治具座方向延伸;上述夹具连接于夹持气缸的输出端上,并经夹持气缸驱动朝下下做夹紧及松开的运动;夹具为弧形结构,其内侧壁形成弧形夹持面,弧形夹持面贴紧线盘座的筒体外壁夹紧线盘座。

一种用于线缆缠绕盘的熔接组合装置,所述的线盘包括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上线盘盖、筒体、下线盘盖为独立的配件,下线盘盖可拆卸地安装在下治具座上,筒体为筒状结构,筒体的上下部、下线盘盖的上部及上线盘盖的下部分别设有熔接部位;上述夹持组件从两侧夹紧固定筒体;上述下治具座的下部连接有下驱动组件,下驱动组件驱动下治具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并在水平面内旋转运动,使下治具座带动下线盘盖从下往上运动靠近筒体;上线盘盖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做水平旋转运动的同时,在升降气缸的驱动下随升降座从上方往下运动靠近筒体;下线盘盖及上线盘盖的熔接部位分别与筒体下部及上部的熔接部位接触时,下线盘盖及上线盘盖与筒体上部的熔接部位相互摩擦生热而熔化,使下线盘盖、上线盘盖及筒体融熔连接形成整体的线盘。

优选地,所述的下驱动组件设置于机台内的下安装空间a内;下驱动组件包括下支板、下驱动气缸、下升降座、下导杆、支杆及下旋转驱动电机,其中,上述下导杆包括至少二根,下导杆的上端竖直连接于机台的下安装空间a的顶壁上;上述下支板固定连接于下导杆的下端;上述下驱动气缸竖直设置于下支板的下部,且输出端穿过下支板向上延伸;上述下升降座设置于下支板的上方,并与下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下升降座经下驱动气缸驱动而升降运动;上述支杆包括至少二根,支杆的下端竖直连接在下升降座上,支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套设在下导杆上,并在下导杆上沿竖直方向自由滑动;下升降座升降运动时,通过支杆带动升降板同步运动,并通过下导杆导向限位;上述下旋转驱动电机连接于升降板的下部,且输出端穿过升降板及机台向上延伸;上述下治具座连接于下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并经下旋转驱动电机驱动而旋转运动,且同时在下驱动气缸的驱动下随下升降座做升降运动。

一种用于线缆缠绕盘的熔接组合装置,所述的线盘包括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上线盘盖、筒体、下线盘盖为独立的配件,筒体为筒状结构,筒体的上下部、上线盘的下部及下线盘盖的上部分别设有熔接部位;上述夹持组件从两侧夹紧固定筒体;上述下治具座的下部连接有下驱动组件,下驱动组件驱动下治具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并在水平面内旋转运动;上述上线盘盖可拆卸地固定在上治具座上,上述上治具座的上部连接于上驱动组件下端,上驱动组件驱动上治具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并在水平面内旋转运动;熔接时,上线盘盖在上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及下线盘盖在下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分别从上方及下方靠近筒体,且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的熔接部位分别与筒体上部及下部的熔接部位接触,上驱动组件及下驱动组件分别驱动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沿相反方向旋转,使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的熔接部位分别与筒体上部及下部的熔接部位相互摩擦生热而熔化,使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连接形成整体的线盘。

优选地,上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柱、升降气缸、升降架及旋转驱动电机,其中,上述支撑柱竖直设置于机台上,支撑柱的顶部水平设有支板;上述升降架包括下支撑板、支撑杆及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及上支撑板平行间隔设置,下支撑板及上支撑板分别可滑动地套设在支撑柱上;上述支撑杆竖直连接于下支撑板及上支撑板之间,形成整体的支撑架;上述升降气缸竖直设置在支板上,且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穿过支板向下延伸,并与上支撑板连接固定,以便驱动升降架整体升降运动;上述旋转驱动电机竖直设置在下支撑板上,且输出端穿过下支撑板向下延伸,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上治具座连接固定,以便驱动上治具座升降及旋转运动;上述下驱动组件包括下支板、下驱动气缸、下升降座、下导杆、支杆及下旋转驱动电机,其中,上述下导杆包括至少二根,下导杆的上端竖直连接于机台的下安装空间a的顶壁上;上述下支板固定连接于下导杆的下端;上述下驱动气缸竖直设置于下支板的下部,且输出端穿过下支板向上延伸;上述下升降座设置于下支板的上方,并与下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下升降座经下驱动气缸驱动而升降运动;上述支杆包括至少二根,支杆的下端竖直连接在下升降座上,支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套设在下导杆上,并在下导杆上沿竖直方向自由滑动;下升降座升降运动时,通过支杆带动升降板同步运动,并通过下导杆导向限位;上述下旋转驱动电机连接于升降板的下部,且输出端穿过升降板及机台向上延伸;上述下治具座连接于下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并经下旋转驱动电机驱动而旋转运动。

一种用于线缆缠绕盘的熔接组合装置,所述的线盘由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三个组件组合而成,筒体为筒状结构,筒体的上下部、上线盘的下部及下线盘盖的上部分别设有熔接部位;上述夹持组件从两侧夹紧固定筒体;下线盘盖可拆卸地设置在下治具座上;上述下治具座的下部连接有下驱动组件,下驱动组件驱动下治具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并在水平面内旋转运动;上线盘盖可拆卸地固定在上治具座上,上述上治具座的上部连接于上驱动组件下端,上驱动组件驱动上治具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并在水平面内旋转运动;熔接时,上线盘盖在上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及下线盘盖在下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分别从上方及下方靠近筒体,且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的熔接部位分别与筒体上部及下部的熔接部位接触,上驱动组件及下驱动组件分别驱动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沿相反方向旋转,使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的熔接部位分别与筒体上部及下部的熔接部位相互摩擦生热而熔化,使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连接形成整体的线盘。

优选地,所述的上驱动组件包括导杆、升降气缸、升降架及旋转驱动电机,其中,上述导杆包括至少二根,导杆竖直设置于机台上,导杆的顶部水平设有支板;上述升降架包括下支撑板、支撑杆及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及上支撑板平行间隔设置,下支撑板及上支撑板分别可滑动地套设在导杆上;上述支撑杆竖直连接于下支撑板及上支撑板之间,形成整体的支撑架;上述升降气缸竖直设置在支板上,且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穿过支板向下延伸,并与上支撑板连接固定,以便驱动升降架整体升降运动;上述旋转驱动电机竖直设置在下支撑板上,且输出端穿过下支撑板向下延伸,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上治具座连接固定,以便驱动上治具座升降及旋转运动;上述下驱动组件包括下支板、下驱动气缸、下升降座、下导杆、支杆及下旋转驱动电机,其中,上述下导杆包括至少二根,下导杆的上端竖直连接于机台的下安装空间a的顶壁上;上述下支板固定连接于下导杆的下端;上述下驱动气缸竖直设置于下支板的下部,且输出端穿过下支板向上延伸;上述下升降座设置于下支板的上方,并与下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下升降座经下驱动气缸驱动而升降运动;上述支杆包括至少二根,支杆的下端竖直连接在下升降座上,支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套设在下导杆上,并在下导杆上沿竖直方向自由滑动;下升降座升降运动时,通过支杆带动升降板同步运动,并通过下导杆导向限位;上述下旋转驱动电机连接于升降板的下部,且输出端穿过升降板及机台向上延伸;上述下治具座连接于下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并经下旋转驱动电机驱动而旋转运动。

一种用于线缆缠绕盘的熔接组合装置,包括机台、支撑柱、第三治具座、上驱动组件及夹持组件,其中,上述机台包括底座、滑轨及滑座;上述底座水平设置;上述滑轨包括二套,两套滑轨左右间隔设置于底座上;上述滑座包括二个,两滑座分别可滑动地嵌设在两套滑轨上,两滑座之间形成熔接空间;所述的滑座的外侧通过调节丝杆与底座连接,旋转调节丝杆,以调节两滑座之间的间距;上述上驱动组件包括二套,两上驱动组件分别设置于两滑座上;上驱动组件包括直线驱动气缸、直线滑座及旋转驱动电机;上述直线驱动气缸设置于滑座上,且输出端朝熔接空间方向设置;上述直线滑座设置在滑座上,且直线滑座套设在滑座上部设置的导向杆上,经导向杆导向限位;直线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直线滑座连接,并驱动直线滑座朝熔接空间方向直线运动;上述旋转驱动电机设置于直线滑座上,并随直线滑座直线运动,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熔接空间内,且固定连接有第三治具座,旋转驱动电机驱动第三治具座直线运动及旋转运动;上述支撑柱竖直设置,并位于底座的后侧,支撑柱上固定设有定位台,定位台的前侧延伸至熔接空间内;上述夹持组件包括活动座、夹紧气缸、固定夹具及活动夹具,其中,上述固定夹具设置在定位台延伸进熔接空间的部位,固定夹具的上部为夹持面,该夹持面为弧面状;上述活动座套设在支撑柱上,并位于定位台上方;上述夹紧气缸设置在活动座上,且输出端朝熔接空间方向设置;上述活动夹具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活动座上,另一端延伸至熔接空间内,并位于固定夹具的上方;夹紧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在活动夹具的后侧壁上,夹紧气缸驱动活动夹具绕活动座旋转运动,以便夹紧或松开线盘的筒体;上述线盘的筒体经固定夹具及活动夹具夹紧固定于熔接空间内;上述上线盘盖包括二块,两上线盘盖分别连接固定在两第三治具座上;两第三治具座分别在直线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带动两上线盘盖靠近线盘筒体的两端,同时两第三治具座在旋转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分别带动两上线盘盖沿相反方向旋转运动,使两上线盘盖与筒体两端相互摩擦生热而熔化,形成整体的线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改进型创新,设计了一种用于线缆缠绕盘的熔接组合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熔接原料为整体线盘的上线盘盖及一体注塑成型的线盘座,或者为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上线盘盖、线盘座、筒体、下线盘盖等由注塑工艺预先制造;再通过本实用新型将上线盘盖及线盘座,或者将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通过上治具座或下治具座相对固定后通过上驱动组件驱动上治具座及下治具座相对旋转运动,使上线盘盖与线盘座之间的熔接部位或者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与筒体的熔接部位之间由于高速摩擦产生的热量而熔化,并相互渗透、融合、凝固,融为一体,使上线盘盖与线盘座或者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与筒体熔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线盘结构。本实用新型替代了传统胶水粘结和螺栓固定工艺中的手工操作,利用物理学中摩擦生热原理,实现了将机械能转换为热能,从而达到了使熔接部位熔化以便粘结熔按部件的目的实现了线盘自动化生产,熔化后的流体塑料粘结牢固紧密,形成一体化结构,承载力可达300-1000kg;整套设备工作运行的时间短,电机运动至停止时间为0.7-1秒,相对于胶水粘结工艺和螺栓固定工艺的装配时间缩短了几十倍,且整个工艺一个工人即可操作完成,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以机台作为加工平台,机台的上部及下部内部分别为安装空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单套上驱动组件完成上线盘盖及线盘座的自动熔接;此时下治具座固定设置于机台上,待熔接的线盘座筒体与下线盘盖整体结构固定放置在下治具座上,设置于下治具座两侧的夹持组件通过夹持气缸驱动弧形结构的夹具从两侧夹持固定线盘座的筒体部位,以便在熔接过程中辅助下治具座限位固定线盘座,防止其位置偏移;本实用新型的上驱动组件设置于机台上部的安装空间内,上驱动组件的支撑柱固定设置于下治具座的后侧,支撑柱上竖直固定设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外可滑动地套设有定位台,升降气缸的顶部水平设有支板,升降气缸驱动定位台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为保证定位台升降运动时运动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支板与支撑柱之间插设有导杆,导杆沿竖直方向穿过定位台,并在定位台内自由滑动,定位台升降运动时经导杆导向限位,以保证定位台升降运动时位置精准性;另外,为避免定位台下降时冲击力过大,本实用新型在定位台上固定设置于丝杆,丝杆的上部穿过支板向上自由延伸,丝杆上套设的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定位台与支板上,在定位台向下运动时弹簧提供的拉伸力起到缓冲定位台向下冲击力的作用,防止压坏上线盘盖或线盘座。定位台前侧连接的升降座水平延伸至下治具座上方,升降座上竖直设有旋转驱动电机,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升降座向下延伸,并水平连接有上治具座,待熔接的上线盘盖固定连接于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上线盘盖与线盘座熔接时,升降气缸驱动定位台、旋转驱动电机及下治具带动上线盘盖整体向下运动,直至上线盘盖的熔接部位与线盘座的熔接部位对接接触后,旋转驱动电机驱动上线盘盖旋转运动,使上线盘盖与线盘座的熔接部位摩擦生热熔化,并粘结固定于一体,形成整体的线盘结构。

本实用新型机台下部内部预留的安装空间还可设置下驱动组件,下驱动组件的多根导杆竖直连接在机台安装空间顶壁上,导杆下端水平固定连接有下支板,下支板下部竖直连接有下驱动气缸,下驱动气缸的输出端穿过下支板向上延伸,并连接有下升降座,下驱动气缸驱动下升降座升降运动;下升降座的上部通过支杆连接有升降板,下升降座升降运动时,通过支杆带动升降板升降运动;升降板的下部竖直固定连接有下旋转驱动电机,下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升降板及机台向上延伸。在该种熔接设备中,下治具座固定连接于下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并经下旋转驱动电机驱动而旋转运动。通过该种设备进行熔接时,熔接原料为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其中,上线盘盖固定于上治具座上,下线盘盖固定于下治具座上,筒体则通过下治具座两侧的夹持组件夹持固定;熔接时,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分别经上驱动组件和下驱动组件驱动分别从上方及下方靠近筒体,旋转驱动电机及下旋转驱动电机分别驱动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沿相反方向旋转运动,使得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的熔接部位分别与筒体上部及下部的熔接部位相互熔接于一体,形成整体的线盘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线缆缠绕盘的熔接组合装置,包括机台1、上治具座10、下治具座17、上驱动组件及夹持组件及电控箱0,其中,上述机台1水平放置,机台1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安装空间,电控箱0设置于机台1的侧部,并与上驱动组件及夹持组件连接,以便控制上驱动组件及夹持组件工作;上述下治具座17水平设置在机台1上,下治具座17的上部设有有线盘座,线盘座由底部的下线盘盖及连接于其上的筒体一体化成型而成,筒体的上部设有熔接部位;上述上驱动组件设置在机台1上,并位于下治具座17的外侧,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朝下设置;上述上治具座10水平连接于上驱动组件上,并与下治具座17上下对应设置,上治具座10及下治具座17之间形成焊接空间,上治具座10经上驱动组件驱动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及在水平面内旋转运动;上治具座10的下部可拆卸地连接有上线盘盖,上线盘盖随上治具座10同步运动,上线盘盖的下部设有熔接部位;上述夹持组件包括二套,两套夹持组件分别对应安装于上治具座10下治具座17之间的焊接空间的两侧,下治具座17上设置的线盘座的筒体经夹持组件从两侧夹紧,以便限位、对齐及固定线盘座;上驱动组件驱动上治具座10带动上线盘盖下降,使上线盘盖与线盘座的熔接部位相互接触,上驱动组件驱动上线盘盖旋转运动,使上线盘盖及线盘座的熔接部位相互摩擦生热而熔化,使上线盘盖及线盘座连接组合成一体的线盘。

上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柱2、升降气缸3、定位台4、升降座8及旋转驱动电机9,其中,上述支撑柱2设置于机台1上,并位于下治具座17的后侧;上述定位台4套设在支撑柱2上,定位台4的前侧水平延伸,形成支撑平台;上述升降气缸3竖直设置在定位台4的支撑平台上,且输出端穿过支撑平台朝下延伸;上述升降座8设置于支撑平台下方,且与升降气缸3的输出端连接,升降气缸3驱动升降座8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升降座8的下部水平延伸至下治具座17的上方,形成支撑平面;上述旋转驱动电机9设置在升降座8的支撑平面上,且随升降座8升降运动,旋转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朝下设置;上述上治具座10水平连接在旋转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上,旋转驱动电机9驱动上治具座10在水平面内旋转运动,并带动上治具座10随着升降座8升降运动。

支撑柱2的顶部设有支板7,支板7水平延伸至支撑柱2的外侧;支板7与支撑柱2之间竖直设有至少二根导杆5;导杆5穿过上述定位台4,且定位台4沿导杆5上下自由滑动;定位台4沿支撑柱2竖直滑动时,经导杆5导向限位;支板7与定位台4之间竖直设置有丝杆6,丝杆6穿过定位台4,并与定位台4螺纹连接,旋转丝杆6时,定位台4沿支撑柱2及导杆5在竖直方向直线滑动,以便调节定位台4的高度。

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座18、夹持气缸19及夹具20,其中,上述夹持座18设置在机台1上,并位于下治具座17的侧部;上述夹持座18包括竖板及水平板,竖板竖直设置在机台1上,水平板水平连接于竖板的外侧,水平板上设有安装槽;上述夹持气缸19水平设置在水平板的安装槽内,且输出端穿过竖板朝下治具座17方向延伸;上述夹具20连接于夹持气缸19的输出端上,并经夹持气缸19驱动朝下下做夹紧及松开的运动;夹具20为弧形结构,其内侧壁形成弧形夹持面,弧形夹持面贴紧线盘座的筒体外壁夹紧线盘座。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线缆缠绕盘的熔接组合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熔接原料为整体线盘的上线盘盖及一体注塑成型的线盘座,或者为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上线盘盖、线盘座、筒体、下线盘盖等由注塑工艺预先制造;再通过本实用新型将上线盘盖及线盘座,或者将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通过上治具座或下治具座相对固定后通过上驱动组件驱动上治具座及下治具座相对旋转运动,使上线盘盖与线盘座之间的熔接部位或者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与筒体的熔接部位之间由于高速摩擦产生的热量而熔化,并相互渗透、融合、凝固,融为一体,使上线盘盖与线盘座或者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与筒体熔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线盘结构。本实用新型替代了传统胶水粘结和螺栓固定工艺中的手工操作,利用物理学中摩擦生热原理,实现了将机械能转换为热能,从而达到了使熔接部位熔化以便粘结熔按部件的目的实现了线盘自动化生产,熔化后的流体塑料粘结牢固紧密,形成一体化结构,承载力可达300-1000kg;整套设备工作运行的时间短,电机运动至停止时间为0.7-1秒,相对于胶水粘结工艺和螺栓固定工艺的装配时间缩短了几十倍,且整个工艺一个工人即可操作完成,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以机台作为加工平台,机台的上部及下部内部分别为安装空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单套上驱动组件完成上线盘盖及线盘座的自动熔接;此时下治具座固定设置于机台上,待熔接的线盘座筒体与下线盘盖整体结构固定放置在下治具座上,设置于下治具座两侧的夹持组件通过夹持气缸驱动弧形结构的夹具从两侧夹持固定线盘座的筒体部位,以便在熔接过程中辅助下治具座限位固定线盘座,防止其位置偏移;本实用新型的上驱动组件设置于机台上部的安装空间内,上驱动组件的支撑柱固定设置于下治具座的后侧,支撑柱上竖直固定设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外可滑动地套设有定位台,升降气缸的顶部水平设有支板,升降气缸驱动定位台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为保证定位台升降运动时运动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支板与支撑柱之间插设有导杆,导杆沿竖直方向穿过定位台,并在定位台内自由滑动,定位台升降运动时经导杆导向限位,以保证定位台升降运动时位置精准性;另外,为避免定位台下降时冲击力过大,本实用新型在定位台上固定设置于丝杆,丝杆的上部穿过支板向上自由延伸,丝杆上套设的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定位台与支板上,在定位台向下运动时弹簧提供的拉伸力起到缓冲定位台向下冲击力的作用,防止压坏上线盘盖或线盘座。定位台前侧连接的升降座水平延伸至下治具座上方,升降座上竖直设有旋转驱动电机,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升降座向下延伸,并水平连接有上治具座,待熔接的上线盘盖固定连接于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上线盘盖与线盘座熔接时,升降气缸驱动定位台、旋转驱动电机及下治具带动上线盘盖整体向下运动,直至上线盘盖的熔接部位与线盘座的熔接部位对接接触后,旋转驱动电机驱动上线盘盖旋转运动,使上线盘盖与线盘座的熔接部位摩擦生热熔化,并粘结固定于一体,形成整体的线盘结构。

实施例2:如图4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种用于线缆缠绕盘的熔接组合装置,所述的线盘包括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上线盘盖、筒体、下线盘盖为独立的配件,下线盘盖可拆卸地安装在下治具座17上,筒体为筒状结构,筒体的上下部、下线盘盖的上部及上线盘盖的下部分别设有熔接部位;上述夹持组件从两侧夹紧固定筒体;上述下治具座17的下部连接有下驱动组件,下驱动组件驱动下治具座17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并在水平面内旋转运动,使下治具座17带动下线盘盖从下往上运动靠近筒体;上线盘盖在驱动电机9的驱动下做水平旋转运动的同时,在升降气缸3的驱动下随升降座8从上方往下运动靠近筒体;下线盘盖及上线盘盖的熔接部位分别与筒体下部及上部的熔接部位接触时,下线盘盖及上线盘盖与筒体上部的熔接部位相互摩擦生热而熔化,使下线盘盖、上线盘盖及筒体融熔连接形成整体的线盘。

下驱动组件设置于机台1内的下安装空间a内;下驱动组件包括下支板11、下驱动气缸12、下升降座13、下导杆14、支杆15及下旋转驱动电机16,其中,上述下导杆14包括至少二根,下导杆14的上端竖直连接于机台1的下安装空间a的顶壁上;上述下支板11固定连接于下导杆14的下端;上述下驱动气缸12竖直设置于下支板11的下部,且输出端穿过下支板11向上延伸;上述下升降座13设置于下支板11的上方,并与下驱动气缸12的输出端连接,下升降座13经下驱动气缸12驱动而升降运动;上述支杆15包括至少二根,支杆15的下端竖直连接在下升降座13上,支杆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套设在下导杆14上,并在下导杆14上沿竖直方向自由滑动;下升降座13升降运动时,通过支杆15带动升降板同步运动,并通过下导杆14导向限位;上述下旋转驱动电机16连接于升降板的下部,且输出端穿过升降板及机台1向上延伸;上述下治具座17连接于下旋转驱动电机16的输出端上,并经下旋转驱动电机16驱动而旋转运动,且同时在下驱动气缸的驱动下随下升降座13做升降运动。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机台下部内部预留的安装空间设置下驱动组件,下驱动组件的多根导杆竖直连接在机台安装空间顶壁上,导杆下端水平固定连接有下支板,下支板下部竖直连接有下驱动气缸,下驱动气缸的输出端穿过下支板向上延伸,并连接有下升降座,下驱动气缸驱动下升降座升降运动;下升降座的上部通过支杆连接有升降板,下升降座升降运动时,通过支杆带动升降板升降运动;升降板的下部竖直固定连接有下旋转驱动电机,下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升降板及机台向上延伸。在该种熔接设备中,下治具座固定连接于下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并经下旋转驱动电机驱动而旋转运动。通过该种设备进行熔接时,熔接原料为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其中,上线盘盖固定于上治具座上,下线盘盖固定于下治具座上,筒体则通过下治具座两侧的夹持组件夹持固定;熔接时,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分别经上驱动组件和下驱动组件驱动分别从上方及下方靠近筒体,旋转驱动电机及下旋转驱动电机分别驱动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沿相反方向旋转运动,使得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的熔接部位分别与筒体上部及下部的熔接部位相互熔接于一体,形成整体的线盘结构。

实施例3:如图7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一种用于线缆缠绕盘的熔接组合装置,所述的线盘包括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上线盘盖、筒体、下线盘盖为独立的配件,筒体为筒状结构,筒体的上下部、上线盘的下部及下线盘盖的上部分别设有熔接部位;上述夹持组件从两侧夹紧固定筒体;上述下治具座17的下部连接有下驱动组件,下驱动组件驱动下治具座17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并在水平面内旋转运动;上述上线盘盖可拆卸地固定在上治具座10上,上述上治具座10的上部连接于上驱动组件下端,上驱动组件驱动上治具座10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并在水平面内旋转运动;熔接时,上线盘盖在上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及下线盘盖在下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分别从上方及下方靠近筒体,且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的熔接部位分别与筒体上部及下部的熔接部位接触,上驱动组件及下驱动组件分别驱动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沿相反方向旋转,使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的熔接部位分别与筒体上部及下部的熔接部位相互摩擦生热而熔化,使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连接形成整体的线盘。

上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柱2、升降气缸3、升降架及旋转驱动电机9,其中,上述支撑柱2竖直设置于机台1上,支撑柱2的顶部水平设有支板7;上述升降架包括下支撑板21、支撑杆22及上支撑板23,下支撑板21及上支撑板23平行间隔设置,下支撑板21及上支撑板23分别可滑动地套设在支撑柱2上;上述支撑杆22竖直连接于下支撑板21及上支撑板23之间,形成整体的支撑架;上述升降气缸3竖直设置在支板7上,且升降气缸3的输出端穿过支板7向下延伸,并与上支撑板23连接固定,以便驱动升降架整体升降运动;上述旋转驱动电机9竖直设置在下支撑板21上,且输出端穿过下支撑板21向下延伸,旋转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与上治具座10连接固定,以便驱动上治具座10升降及旋转运动;上述下驱动组件包括下支板11、下驱动气缸12、下升降座13、下导杆14、支杆15及下旋转驱动电机16,其中,上述下导杆14包括至少二根,下导杆14的上端竖直连接于机台1的下安装空间a的顶壁上;上述下支板11固定连接于下导杆14的下端;上述下驱动气缸12竖直设置于下支板11的下部,且输出端穿过下支板11向上延伸;上述下升降座13设置于下支板11的上方,并与下驱动气缸12的输出端连接,下升降座13经下驱动气缸12驱动而升降运动;上述支杆15包括至少二根,支杆15的下端竖直连接在下升降座13上,支杆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套设在下导杆14上,并在下导杆14上沿竖直方向自由滑动;下升降座13升降运动时,通过支杆15带动升降板同步运动,并通过下导杆14导向限位;上述下旋转驱动电机16连接于升降板的下部,且输出端穿过升降板及机台1向上延伸;上述下治具座17连接于下旋转驱动电机16的输出端上,并经下旋转驱动电机16驱动而旋转运动。

进一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相同,加工的线盘原料均包括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其中,筒体通过夹持组件夹紧固定,下线盘盖放置于下治具座上,并经下驱动组件驱动而升降及旋转运动,上线盘盖夹装固定在上治具座上,并经上驱动组件驱动而升降及旋转运动;熔接时,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分别从上部及下部靠近并接触筒体,上驱动组件及下驱动组件分别驱动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绕相反方向旋转运动,使得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分别与筒体上下两端熔接固定;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将升降气缸竖直设置在支撑柱顶部水平设置的支板上,支板下部设有升降架,升降架结构为整体升降部件,升降架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套设在支撑柱上,并通过升降气缸驱动而整体升降运动;本实施例的旋转驱动电机设置在升降架的下支撑板上,并随升降架升降运动。

实施例4:如图10至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一种用于线缆缠绕盘的熔接组合装置,所述的线盘由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三个组件组合而成,筒体为筒状结构,筒体的上下部、上线盘的下部及下线盘盖的上部分别设有熔接部位;上述夹持组件从两侧夹紧固定筒体;下线盘盖可拆卸地设置在下治具座17上;上述下治具座17的下部连接有下驱动组件,下驱动组件驱动下治具座17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并在水平面内旋转运动;上线盘盖可拆卸地固定在上治具座10上,上述上治具座10的上部连接于上驱动组件下端,上驱动组件驱动上治具座10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并在水平面内旋转运动;熔接时,上线盘盖在上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及下线盘盖在下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分别从上方及下方靠近筒体,且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的熔接部位分别与筒体上部及下部的熔接部位接触,上驱动组件及下驱动组件分别驱动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沿相反方向旋转,使上线盘盖及下线盘盖的熔接部位分别与筒体上部及下部的熔接部位相互摩擦生热而熔化,使上线盘盖、筒体及下线盘盖连接形成整体的线盘。

上驱动组件包括导杆5、升降气缸3、升降架及旋转驱动电机9,其中,上述导杆5包括至少二根,导杆5竖直设置于机台1上,导杆5的顶部水平设有支板7;上述升降架包括下支撑板21、支撑杆22及上支撑板23,下支撑板21及上支撑板23平行间隔设置,下支撑板21及上支撑板23分别可滑动地套设在导杆5上;上述支撑杆22竖直连接于下支撑板21及上支撑板23之间,形成整体的支撑架;上述升降气缸3竖直设置在支板7上,且升降气缸3的输出端穿过支板7向下延伸,并与上支撑板23连接固定,以便驱动升降架整体升降运动;上述旋转驱动电机9竖直设置在下支撑板21上,且输出端穿过下支撑板21向下延伸,旋转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与上治具座10连接固定,以便驱动上治具座10升降及旋转运动;上述下驱动组件包括下支板11、下驱动气缸12、下升降座13、下导杆14、支杆15及下旋转驱动电机16,其中,上述下导杆14包括至少二根,下导杆14的上端竖直连接于机台1的下安装空间a的顶壁上;上述下支板11固定连接于下导杆14的下端;上述下驱动气缸12竖直设置于下支板11的下部,且输出端穿过下支板11向上延伸;上述下升降座13设置于下支板11的上方,并与下驱动气缸12的输出端连接,下升降座13经下驱动气缸12驱动而升降运动;上述支杆15包括至少二根,支杆15的下端竖直连接在下升降座13上,支杆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套设在下导杆14上,并在下导杆14上沿竖直方向自由滑动;下升降座13升降运动时,通过支杆15带动升降板同步运动,并通过下导杆14导向限位;上述下旋转驱动电机16连接于升降板的下部,且输出端穿过升降板及机台1向上延伸;上述下治具座17连接于下旋转驱动电机16的输出端上,并经下旋转驱动电机16驱动而旋转运动。

进一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将支撑柱替换为导杆,升降架套设在导杆上,升降架沿导杆自由滑动,并经导杆导向限位。

实施例5,如图13至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一种用于线缆缠绕盘的熔接组合装置,包括机台1、支撑柱2第三治具座31、上驱动组件及夹持组件,其中,上述机台1包括底座、滑轨24及滑座25;上述底座水平设置;上述滑轨24包括二套,两套滑轨24左右间隔设置于底座上;上述滑座25包括二个,两滑座25分别可滑动地嵌设在两套滑轨24上,两滑座25之间形成熔接空间;所述的滑座25的外侧通过调节丝杆26与底座连接,旋转调节丝杆26,以调节两滑座25之间的间距;上述上驱动组件包括二套,两上驱动组件分别设置于两滑座25上;上驱动组件包括直线驱动气缸29、直线滑座28及旋转驱动电机30;上述直线驱动气缸29设置于滑座25上,且输出端朝熔接空间方向设置;上述直线滑座28设置在滑座25上,且直线滑座28套设在滑座25上部设置的导向杆27上,经导向杆27导向限位;直线驱动气缸29的输出端与直线滑座28连接,并驱动直线滑座28朝熔接空间方向直线运动;上述旋转驱动电机设置于直线滑座28上,并随直线滑座28直线运动,旋转驱动电机30的输出端延伸至熔接空间内,且固定连接有第三治具座31,旋转驱动电机30驱动第三治具座31直线运动及旋转运动;上述支撑柱2竖直设置,并位于底座的后侧,支撑柱2上固定设有定位台4,定位台4的前侧延伸至熔接空间内;上述夹持组件包括活动座32、夹紧气缸33、固定夹具34及活动夹具35,其中,上述固定夹具34设置在定位台4延伸进熔接空间的部位,固定夹具34的上部为夹持面,该夹持面为弧面状;上述活动座32套设在支撑柱2上,并位于定位台4上方;上述夹紧气缸33设置在活动座32上,且输出端朝熔接空间方向设置;上述活动夹具35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活动座32上,另一端延伸至熔接空间内,并位于固定夹具34的上方;夹紧气缸33的输出端连接在活动夹具35的后侧壁上,夹紧气缸33驱动活动夹具35绕活动座32旋转运动,以便夹紧或松开线盘的筒体;上述线盘的筒体经固定夹具34及活动夹具35夹紧固定于熔接空间内;上述上线盘盖包括二块,两上线盘盖分别连接固定在两第三治具座31上;两第三治具座31分别在直线驱动气缸29的驱动下带动两上线盘盖靠近线盘筒体的两端,同时两第三治具座31在旋转驱动电机30的驱动下分别带动两上线盘盖沿相反方向旋转运动,使两上线盘盖与筒体两端相互摩擦生热而熔化,形成整体的线盘。

进一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至实施例4相同之处在于线盘加工原料相同,均为两个线盘及一个筒体,且也包括上驱动组件、夹持组件;本实施例相比于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竖式熔接方式,采用的是卧式熔接,将两套上驱动组件沿左右方向间隔水平设置,两上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末分别通过治具座连接固定待熔接的上线盘盖;本实施例在两上驱动组件之间设置夹持组件,夹持组件通过夹紧气缸驱动而开合,以便将待熔接的筒体夹持固定在两治具座之间;熔接时,两治具座带动两上线盘盖分别从左侧及右侧靠近并贴紧筒体,并驱动两上线盘盖沿相反方向旋转运动,使得两上线盘盖分别熔接固定在筒体的两端,形成整体线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