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程可调节的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1915发布日期:2020-04-28 21:47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程可调节的油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行程可调节的油缸。



背景技术:

阀针式热流道系统中阀针的运动主要是驱动缸进行驱动,为达到在曲面、或异形面产品、或模仁面的阀针能够保证一直保持同一方向性,为了达到缸体阀针联动及活塞止转目的。

通常来说,阀针式热流道系统中的所采用的驱动缸为油缸,该油缸是装配在分流板上进行固定,同时装设在油缸活塞的阀针是突伸入分流板中,然后顶入热嘴内部流道,最后在热嘴的出胶口处进行断胶的。然而,由于加工精度问题,有时候阀针的长度会比阀针所插入的断胶的孔的深度长几毫米,这就会导致每次油缸驱动阀针动作时,阀针会撞到产品甚至会撞到分流板或者热嘴的内侧壁,从而导致热嘴内表面被撞击变形,或导致阀针表面被撞击磨损乃至折断,或导致阀针套和分流板会损坏。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目前的阀针式热流道系统在使用前会进行调试,也就是若阀针的长度过长了,调试者需要把油缸以及阀针拆下后,通过垫片或者更换阀针的方式进行调整,这种方式的调试效率无疑是非常低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行程可调节的油缸,能够在不拆下油缸以及阀针的前提下,调整阀针的位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行程可调节的油缸,包括缸体、活塞、阀针、调节板以及用于装配在分流板的底座,所述活塞杆活动设置于所述缸体内,所述阀针装设于所述活塞,所述阀针突伸出所述底座并用于插入分流板内,所述调节板设置有至少两根导柱,所述缸体设置有与导柱配合的导孔,导柱穿过导孔后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调节板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丝,所述调节螺丝连接于所述缸体。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丝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方向相反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所述调节孔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缸体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一端用于装配在分流板,所述底座的另一端设置有冷却板,导柱穿过所述冷却板后固定于所述底座;冷却板连接有用于与外界水源构成冷却回路的进水管和出水管。

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设置有数量与导柱数量相同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冷却板设置有数量与第一定位孔数量相同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连通,导柱设置有定位柱;当定位柱装配于第一定位孔时,导柱装配于第二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设置有外接螺丝,所述外接螺丝用于与分流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设置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内设置有限位孔,阀针装配于所述限位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缸体的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油管和出油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调节板、导柱以及调节螺丝,通过拧动调节螺丝来让缸体能够顺着导柱进行移动,进而带动装设于缸体的活塞的阀针也能够进行移动,从而实现了在不拆卸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调整阀针插入分流板的深度,提升了调试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分流板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螺丝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5位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柱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缸体,2—活塞,3—阀针,4—调节板,5—底座,6—导柱,7—调节螺丝,8—冷却板,9—分流板,11—进油管,12—出油管,13—凹孔,41—调节孔,51—第一定位孔,52—外接螺丝,53—限位套,54—限位孔,61—定位柱,71—第一外螺纹,72—第二外螺纹,81—进水管,82—出水管,83—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行程可调节的油缸,包括缸体1、活塞2、阀针3、调节板4以及用于装配在分流板9的底座5,所述活塞2杆活动设置于所述缸体1内,所述阀针3装设于所述活塞2,所述阀针3突伸出所述底座5并用于插入分流板9内,所述调节板4设置有至少两根导柱6,所述缸体1设置有与导柱6配合的导孔,导柱6穿过导孔后固定于所述底座5,所述调节板4设置有调节孔41,所述调节孔41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丝7,所述调节螺丝7连接于所述缸体1。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螺丝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方向相反的第一外螺纹71和第二外螺纹72,所述调节孔41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外螺纹71配合的第一内螺纹(图中未标注),所述缸体1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二外螺纹72配合的第二内螺纹(图中未标注),该第二内螺纹具体是设置在缸体1顶部的一个凹孔13内。

如图2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安装至分流板9时,先把底座5抵触并固定于分流板9,然后对阀针3进行调试,即通过油缸驱动阀针3插入分流板9中,查看阀针3是否过长而与分流板9的内壁抵顶;若阀针3过长,则拧动调节螺丝7让调节螺丝7往退出调节孔41的方向移动,此时由于调节螺丝7同时与缸体1螺纹连接,且第一外螺纹71和第二外螺纹72两者的方向相反,因此在调节螺丝7移动的过程中,同时会带动缸体1往靠近调节螺丝7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装设于缸体1的活塞2的阀针3也往着靠近调节螺丝7的方向移动,达到了调整阀针3以使得阀针3远离分流板9的效果,此时通过缸体1驱动阀针3插入分流板9,阀针3也不会与分流板9的内壁发生抵顶,实现了在不拆卸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完成了调整的效果,提升了调试的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5的一端用于装配在分流板9,所述底座5的另一端设置有冷却板8,该冷却板8位于分流板9和缸体1之间,导柱6穿过所述冷却板8后固定于所述底座5;冷却板8连接有用于与外界水源构成冷却回路的进水管81和出水管82。通过冷却板8的设置,能够实时对阀针3进行冷却降温,保证了阀针3不会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变形。

具体的,所述底座5设置有数量与导柱6数量相同的第一定位孔51,所述冷却板8设置有数量与第一定位孔51数量相同的第二定位孔83,所述第一定位孔51与所述第二定位孔83连通,导柱6设置有定位柱61;当定位柱61装配于第一定位孔51时,导柱6装配于第二定位孔83。通过第一定位孔51与定位柱61的配合,实现了定位效果,便于提升组装本实用新型的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5设置有外接螺丝52,所述外接螺丝52用于与分流板9连接。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5设置有限位套53,所述限位套53内设置有限位孔54,阀针3装配于所述限位孔54内,用于保证本实用新型驱动阀针3移动时,阀针3必然是沿着直线移动而不会发生偏移。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缸体1的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油管11和出油管12,该进油管11和12与缸体1、活塞2配合的关系,是目前非常成熟的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