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0900发布日期:2020-04-28 21:42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吹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吹风领域,特别是一种吹风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颗粒在加工时涉及多个步骤,其中包括有冷却和除水,除水是由于在冷却过程中需要用到水浸泡冷却,所以塑料取出后往往还粘附这大量的水分,一般先经过震动除水,然后通过风机鼓风除水,但是,由于在风机鼓出的风基本上是过于集中,所以其作用的面积较小,对于多根塑料条进行吹风除水时往往效果不好,例如在制作改性pc材料时,若风机除水效果不好,在进入到下一个步骤切粒时,改性pc材料会带有较多残留水分,这会使改性pc材料塑料颗粒中水分过量,进而导致最终的烘干效果和烘干时间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吹风装置,使得风机的吹风分散,吹风面积大。

其技术方案如下:

吹风装置,包括导风体,所述导风体设置有导风部、腔体和进风口,所述腔体设置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进风口相联通,所述腔体内设置有隔层,所述隔层将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隔开,隔层上开设有多条通槽,所述通槽环绕着隔层中部设置,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隔层中部相对,所述导风部内部设置有多块导风壁,所述导风壁分隔出多个导风口,所述导风口上下贯通,所述导风口的进风端与所述腔体的第二端相联通。

所述通槽以所述隔层中部为起点,向外扩散。

所述通槽向外扩散一侧延伸至所述腔体侧壁。

所述通槽任意一段上,靠近所述隔层一侧为第一宽度,靠近所述腔体侧壁一侧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宽度。

所述隔层与所述进风口的垂直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隔层向外延伸,任意一点距离所述隔层中心的直线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隔层上有任意的第一点和第二点,所述第一点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二点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

所述导风部的上端开口较下端开口大,所述导风部的下端与所述腔体的第二端部联通。

所述导风口的上端开口较下端开口大,且位于所述导风部同一横截面上不同的所述导风口,宽度尺寸大小差为自身宽度尺寸大小的10%以下。

还包括挡风板,所述导风部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导风挡风板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还包括弹性环,所述弹性环套设在所述进风口的侧壁外侧上,所述弹性环为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制成。

所述进风口侧壁的外侧尺寸逐渐增大,且与所述腔体的相连接的位置达到最大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第三……”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导风体设置有导风部、腔体和进风口,而且将进风口与腔体的第一端联通,将导风部的与腔体的第二端联通,风机鼓风通过进风口进入到腔体内,而腔体内设置有隔层,风先遇到隔层,受到阻挡,然后四散开,再从通槽穿过,此时,风已经分散开,然后穿过通槽的风顺着导风部壁之间的导风口上吹出,由于导风口有多个所以分散后的风均匀地进入到导风口,再通过导风口吹出,因此,风吹出时比较分散,而且吹风面积也随着增大了。所以在加工改性pc材料时,将吹风区域增大了,水分附着少,有利于改性pc材料的加工速率提升。

2、隔层的中心与进风口是相对的,所以风从进风口进入后,遇到隔层被打散,然后沿着隔层的中心向外分散,与通槽的设置方式相匹配,风经过通槽向第二端方向移动,该设置有利于风的流向,也降低对风的阻挡。

3、将通槽设置到腔体的侧壁,所以通槽的区域增大,对风的阻挡也就变低,有利于降低风损。

4、由于隔层从中心的位置向外逐渐扩大,所以在保证到隔层的强度后将通槽的宽度由隔层的中心向外逐渐扩大,进一步地降低风损。

5、所述隔层与所述进风口的垂直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隔层向外延伸,任意一点距离所述隔层中心的直线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隔层上有任意的第一点和第二点,所述第一点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二点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该设置即为,以隔层中心最靠近进风口,然后距离隔层中心的位置越远,其距离进风口的距离越远,所以使得隔层的外形呈现出漏斗形,该形状改变风的方向最少,但是又能均匀分散风,因为改变风的方向最小,所以风损也就越小,充分利用风机鼓出的风。

6、导风部的上端开口较下端开口大,所以风经过导风部后吹出也就使得吹风的面积有所增大。

7、将导风口的宽度大下控制,而且控制使得每个导风口的大小差距为10%以下,控制风经过导风口后风速是相同的,作用面积是相同的,所以有利于提高风干的效率。

8、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同的吹风面积,通过在导风部顶部安装有安装槽,再将导风板安装上,利用挡风板将导风部进行部分封闭,进而实现控制导风部的吹风面积。

9、将吹风装置安装在风机的出口处时,由于存在一定的安装间隙,会导致风的泄漏,所以通过弹性环起到密封作用。

10、采用该设置可以方便安装进风机的鼓风的出口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体安装上挡风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开挡风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体底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体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导风体;11、导风部;111、导风壁;112、导风口;12、腔体;121、第一端;122、第二端;123、隔层;124、通槽;13、进风口;20、挡风板;30、弹性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吹风装置,包括导风体10,所述导风体10设置有导风部11、腔体12和进风口13,所述腔体12设置有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所述第一端121与所述进风口13相联通,所述腔体12内设置有隔层123,所述隔层123将所述第一端121和所述第二端122隔开,隔层123上开设有多条通槽124,所述通槽124环绕着隔层123中部设置,所述进风口13与所述隔层123中部相对,所述导风部11内部设置有多块导风壁111,所述导风壁111分隔出多个导风口112,所述导风口112上下贯通,所述导风口112的进风端与所述腔体12的第二端122相联通。

导风体10设置有导风部11、腔体12和进风口13,而且将进风口13与腔体12的第一端121联通,将导风部11的与腔体12的第二端122联通,风机鼓风通过进风口13进入到腔体12内,而腔体12内设置有隔层123,风先遇到隔层123,受到阻挡,然后四散开,再从通槽124穿过,此时,风已经分散开,然后穿过通槽124的风顺着导风部11壁之间的导风口112上吹出,由于导风口112有多个所以分散后的风均匀地进入到导风口112,再通过导风口112吹出,因此,风吹出时比较分散,而且吹风面积也随着增大了。所以在加工改性pc材料时,将吹风区域增大了,水分附着少,有利于改性pc材料的加工速率的提升。

如图4所示,所述通槽124以所述隔层123中部为起点,向外扩散。隔层123的中心与进风口13是相对的,所以风从进风口13进入后,遇到隔层123被打散,然后沿着隔层123的中心向外分散,与通槽124的设置方式相匹配,风经过通槽124向第二端122方向移动,该设置有利于风的流向,也降低对风的阻挡。

所述通槽124向外扩散一侧延伸至所述腔体12侧壁。将通槽124设置到腔体12的侧壁,所以通槽124的区域增大,对风的阻挡也就变低,有利于降低风损。

如图4所示,所述通槽124任意一段上,靠近所述隔层123一侧为第一宽度,靠近所述腔体12侧壁一侧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宽度。由于隔层123从中心的位置向外逐渐扩大,所以在保证到隔层123的强度后将通槽124的宽度由隔层123的中心向外逐渐扩大,进一步地降低风损。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隔层123与所述进风口13的垂直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隔层123向外延伸,任意一点距离所述隔层123中心的直线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隔层123上有任意的第一点和第二点,所述第一点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二点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该设置即为,以隔层123中心最靠近进风口13,然后距离隔层123中心的位置越远,其距离进风口13的距离越远,所以使得隔层123的外形呈现出漏斗形,该形状改变风的方向最少,但是又能均匀分散风,因为改变风的方向最小,所以风损也就越小,充分利用风机鼓出的风。

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导风部11的上端开口较下端开口大,所述导风部11的下端与所述腔体12的第二端122部联通。导风部11的上端开口较下端开口大,所以风经过导风部11后吹出也就使得吹风的面积有所增大。

如图5所示,所述导风口112的上端开口较下端开口大,且位于所述导风部11同一横截面上不同的所述导风口112,宽度尺寸大小差为自身宽度尺寸大小的10%以下。将导风口112的宽度大下控制,而且控制使得每个导风口112的大小差距为10%以下,控制风经过导风口112后风速是相同的,作用面积是相同的,所以有利于提高风干的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吹风装置还包括挡风板20,所述导风部1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导风挡风板20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同的吹风面积,通过在导风部11顶部安装有安装槽,再将导风板安装上,利用挡风板20将导风部11进行部分封闭,进而实现控制导风部11的吹风面积。

如图3和图5所示,吹风装置还包括弹性环30,所述弹性环30套设在所述进风口13的侧壁外侧上,所述弹性件为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制成。将吹风装置安装在风机的出口处时,由于存在一定的安装间隙,会导致风的泄漏,所以通过弹性环30起到密封作用。

如图5所示,所述进风口13侧壁的外侧尺寸逐渐增大,且与所述腔体12的相连接的位置达到最大尺寸。采用该设置可以方便安装进风机的鼓风的出口位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