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2038发布日期:2020-11-20 09:30阅读:78来源:国知局
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通常有两类,一类为直接安装于机器上,另一类为在加料平台上使用。

图2a、图2b和图2c给出了一种直接安装于机器上的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其通常适用于小型机器,其包括料斗200、第一接管201、轴承式滑板202、两块l型压板203、料斗底板204、第二接管205、卸料斗206,料斗200的下料口与第一接管201的顶端焊接连接成一体,轴承式滑板202固定于第一接管201的底端上,料斗底板204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接管205的顶端上,第二接管205的底端用于与机器固定连接,两块l型压板203对称紧贴分布于料斗底板204的一端的两侧,且l型压板203的顶端与轴承式滑板202的底端固定连接,轴承式滑板202上安装有拉手207,卸料斗206安装于料斗底板204的另一端的底部上,料斗底板204的底部上安装有一个底板支架208。

图3a、图3b和图3c给出了一种在加料平台上使用的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其包括料斗300、第一接管301、轴承式滑板302、两块l型压板303、料斗底板304、第二接管305、卸料斗306,料斗300的下料口与第一接管301的顶端焊接连接成一体,轴承式滑板302固定于第一接管301的底端上,料斗底板304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接管305的顶端上,两块l型压板303对称紧贴分布于料斗底板304的一端的两侧,且l型压板303的顶端与轴承式滑板302的底端固定连接,轴承式滑板302上安装有拉手307,卸料斗306安装于料斗底板304的另一端的底部上,第二接管305的底端用于与机器固定连接,第二接管305穿过加料平台308。

上述两种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在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连通时实现下料,拉动拉手使轴承式滑板带着料斗在料斗底板上滑动,滑动过程中实现停料,在第一接管与卸料斗连通时实现排料。但是,这两种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轴承式滑板是带动整个料斗在料斗底板上滑动的,而料斗比较重,因此料斗底板会承受一定的载荷,从而会导致料斗底板发生形变,为解决该问题,可以通过减小料斗来限制料斗的重量,然而这样限制了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的应用场合;对于第一种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还可在料斗底板的底部上多加装几个底板支架,然而多个底板支架需占用较大的空间,在机器上方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容纳这些底板支架,显然是不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其能够根据不同需求选配不同大小的料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包括料斗和卸料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上而下竖直依次分布的第一接管、第二接管和第三接管、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接管的底端上的第一轴承式滑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的第二接管的底端上的第二轴承式滑动机构、与所述的第一轴承式滑动机构滑动配合的第一料斗底板、与所述的第二轴承式滑动机构滑动配合的第二料斗底板,所述的料斗的出料端固定于所述的第一接管的顶端上,所述的第一接管固定于水平加料平台上,所述的第一料斗底板水平布置且其第二端固定于所述的第二接管的顶端上,所述的第二料斗底板水平布置且其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的第三接管的顶端上,所述的卸料斗安装于所述的第二料斗底板的第二端的底部上,所述的第三接管的底端固定于机器上;正常落料时所述的第一接管、所述的第二接管、所述的第三接管依次连通;停料时所述的第一料斗底板堵住所述的第一接管的底端、所述的第二料斗底板堵住所述的第二接管的底端;所述的第二接管内的物料排料时所述的第一料斗底板堵住所述的第一接管的底端,所述的第二接管的底端与所述的卸料斗连通。

所述的第一料斗底板的第二端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的第一接管的底端与所述的第二接管的顶端;所述的第二料斗底板的第一端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的第二接管的底端与所述的第三接管的顶端;所述的第二料斗底板的第二端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的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的第二接管的底端与所述的卸料斗。在正常落料时第一接管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二接管连通,第二接管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三接管连通;第二接管内的物料在排料时第二接管通过第三通孔与卸料斗连通。

所述的第二轴承式滑动机构上安装有用于推动所述的第二接管自所述的第二料斗底板的第一端滑动至第二端或自所述的第二料斗底板的第二端滑动至第一端的拉手。利用拉手来推动第二接管,使第二接管在第二料斗底板上滑动,而第一料斗底板在第一轴承式滑动机构的作用下随第二接管运动。

所述的第一接管上安装有与所述的第一接管连通的放料管,所述的放料管位于水平加料平台的下方。在排料时料斗和第一接管内的物料通过放料管排出。

所述的第二料斗底板的底部上安装有用于承受载荷的底板支架,所述的底板支架的底端固定于机器上。底板支架的安装不仅防止了因底板支架的自身重量而一端下垂导致的形变,而且提高了第二料斗底板的承载量,由于第二接管相对料斗较轻,因此一般情况下设置一个底板支架即可,不会占用机器上方很多的空间。

所述的第一轴承式滑动机构由第一轴承式滑板和两块第一l型压板组成,所述的第一轴承式滑板固定于所述的第一接管的底端上,两块所述的第一l型压板对称固定于所述的第一轴承式滑板的底端两侧,所述的第一料斗底板在其宽度方向上被限制于两块所述的第一l型压板之间形成的第一滑动空间内。

所述的第一轴承式滑板具有用于减少所述的第一料斗底板运动时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的第一上轴承,所述的第一l型压板内安装有用于减少所述的第一料斗底板运动时下表面受到的摩擦力的第一下轴承。由于第二接管运动时是带动第一料斗底板运动的,因此第一料斗底板在第一滑动空间内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会受到摩擦力,因此第一上轴承和第一下轴承很好地减少了摩擦力。

所述的第二轴承式滑动机构由第二轴承式滑板和两块第二l型压板组成,所述的第二轴承式滑板固定于所述的第二接管的底端上,两块所述的第二l型压板对称固定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式滑板的底端两侧,所述的第二料斗底板在其宽度方向上被限制于两块所述的第二l型压板之间形成的第二滑动空间内。

所述的第二轴承式滑板具有用于减少所述的第二料斗底板运动时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的第二上轴承。由于第二料斗底板是固定不动的,只有第二接管在第二料斗底板上滑动,因此只需考虑第二料斗底板运动时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即可。

所述的第一料斗底板的第一端的顶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的第一料斗底板的第二端的顶部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的第二料斗底板的第一端的顶部上设置有第三限位件,所述的第二料斗底板的第二端的顶部上设置有第四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防止了第一料斗底板运动时脱出,第三限位件和第四限位件防止了第二接管运动时脱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该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停料或排料时推动第二接管,第二接管带动第一料斗底板运动,第一料斗底板在运动过程中堵住了第一接管的底端起到了密封作用,阻止了物料下落,从而使得料斗中的物料能够保留在第一料斗底板以上部分。

2)该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停料或排料时推动第二接管即可,而重量较大的料斗并未随第二接管的运动而移动,由水平加料平台承载,即水平加料平台承载了料斗的重力,因此解决了料斗大小、重量的限制问题,使得客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料斗的选配,此外第二料斗底板承受的载荷较小,从而避免了第二料斗底板发生较大形变;而第一料斗底板仅用于在停料或排料时堵住第一接管的底端,其承受的载荷基本不用考虑,因此不会发生形变。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在正常落料情况下的主视图;

图1b为图1a的左视图;

图1c为图1b的c-c向剖视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在排料情况下的主视图;

图1e为图1d的左视图;

图1f为图1e的d-d向剖视图;

图2a为现有的直接安装于机器上的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2b为图2a的左视图;

图2c为图2b的a-a向剖视图;

图3a为现有的在加料平台上使用的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3b为图3a的左视图;

图3c为图3b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注塑机轴承式下料装置,如图1a至图1f所示,其包括料斗100、卸料斗101、自上而下竖直依次分布的第一接管102、第二接管103和第三接管104、设置于第一接管102的底端上的第一轴承式滑动机构105、设置于第二接管103的底端上的第二轴承式滑动机构106、与第一轴承式滑动机构105滑动配合的第一料斗底板107、与第二轴承式滑动机构106滑动配合的第二料斗底板108,料斗100的出料端固定于第一接管102的顶端上,第一接管102固定于水平加料平台109上,第一料斗底板107水平布置且其第二端固定于第二接管103的顶端上,第二料斗底板108水平布置且其第一端固定于第三接管104的顶端上,卸料斗101安装于第二料斗底板108的第二端的底部上,第三接管104的底端固定于机器上;正常落料时第一接管102、第二接管103、第三接管104依次连通,这样料斗100中的物料就能落入机器中;停料时推动第二接管103自第二料斗底板108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滑动,第一料斗底板107堵住第一接管102的底端、第二料斗底板108堵住第二接管103的底端;第二接管103内的物料排料时第二接管103已滑动至第二料斗底板108的第二端,第一料斗底板107堵住第一接管102的底端,第二接管103的底端与卸料斗101连通。通过推动第二接管103使第二接管103自第二料斗底板108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滑动,可实现停料,为接下来一系列的操作提供了可能,如换料、添加色母混色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料斗底板107的第二端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26,第一通孔126连通第一接管102的底端与第二接管103的顶端;第二料斗底板108的第一端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27,第二通孔127连通第二接管103的底端与第三接管104的顶端;第二料斗底板108的第二端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28,第三通孔128连通第二接管103的底端与卸料斗101。在正常落料时第一接管102通过第一通孔126与第二接管103连通,第二接管103通过第二通孔127与第三接管104连通;第二接管103内的物料在排料时第二接管103通过第三通孔128与卸料斗10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式滑动机构105由第一轴承式滑板110和两块第一l型压板111组成,第一轴承式滑板110固定于第一接管102的底端上,两块第一l型压板111对称固定于第一轴承式滑板110的底端两侧,第一料斗底板107在其宽度方向上被限制于两块第一l型压板111之间形成的第一滑动空间112内,第一轴承式滑板110具有用于减少第一料斗底板107运动时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的第一上轴承113,第一l型压板111内安装有用于减少第一料斗底板107运动时下表面受到的摩擦力的第一下轴承114。由于第二接管103运动时是带动第一料斗底板107运动的,因此第一料斗底板107在第一滑动空间112内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会受到摩擦力,因此第一上轴承113和第一下轴承114很好地减少了摩擦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轴承式滑动机构106由第二轴承式滑板115和两块第二l型压板116组成,第二轴承式滑板115固定于第二接管103的底端上,两块第二l型压板116对称固定于第二轴承式滑板115的底端两侧,第二料斗底板108在其宽度方向上被限制于两块第二l型压板116之间形成的第二滑动空间117内,第二轴承式滑板115具有用于减少第二料斗底板108运动时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的第二上轴承118。由于第二料斗底板108是固定不动的,只有第二接管103在第二料斗底板108上滑动,因此只需考虑第二料斗底板108运动时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轴承式滑动机构106中的第二轴承式滑板115上安装有用于推动第二接管103自第二料斗底板108的第一端滑动至第二端或自第二料斗底板108的第二端滑动至第一端的拉手119。利用拉手119来推动第二接管103,使第二接管103在第二料斗底板108上滑动,而第一料斗底板107在第一轴承式滑动机构105的作用下随第二接管103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2上安装有与第一接管102连通的放料管120,放料管120位于水平加料平台109的下方。在排料时料斗100和第一接管102内的物料通过放料管120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料斗底板108的底部上安装有用于承受载荷的底板支架121,底板支架121的底端固定于机器上。由于第一接管102固定于水平加料平台109上,料斗100连接于第一接管102上,因此第一料斗底板107所需支撑力很小,不需要加装底板支架121进行支撑,且在加工时第一料斗底板107的厚度可小于第二料斗底板108的厚度;而第二料斗底板108受到一定的载荷,因此为避免第二料斗底板108悬空部分下垂变形,在第二料斗底板108的底部上加装底板支架121进行支撑,一般情况下设置一个底板支架121即可,不会占用机器上方很多的空间;底板支架121的安装同时防止了因底板支架121的自身重量而一端下垂导致的形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料斗底板107的第一端的顶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22,第一料斗底板107的第二端的顶部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123,第二料斗底板108的第一端的顶部上设置有第三限位件124,第二料斗底板108的第二端的顶部上设置有第四限位件125。第一限位件122和第二限位件123防止了第一料斗底板107运动时脱出,第三限位件124和第四限位件125防止了第二接管103运动时脱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