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的垫圈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01618发布日期:2021-02-02 14: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管的垫圈制造方法,用于管的垫圈插入中空体形状的壳体内部从而防止管内流动的流体漏到外部,所述垫圈(100)的主体作为中空体形状,包括:外周部(110),其以管为基准位于外部;左右侧面(120、130),其在所述外周部(110)的左右侧两端向下部方向形成;内周部(140),其在所述左右侧面(120、130)向着中心部设置,所述内周部(140)设置有缝隙(1),从而分别区分为左右侧内周部(141、142),流体通过所述缝隙(1)出入,在由外部模具(3100)和内部模具(3200)形成的模具(3000)内注入熔融橡胶,从而制造所述用于管的垫圈,所述外周部(110)以中心部为基准而对称,向着中心部在左右侧直径变小,且分别形成有左右侧倾斜面,在所述外周部(110)内部壁面,向下部方向形成有左右侧凸出坎(111、112),所述左右侧凸出坎(111、112)的末端分别与内周部(140)的内部壁面接触,所述模具(3000)包括外部模具(3100)和内部模具(3200),所述外部模具(3100)和内部模具(3200)之间的空间成为芯,并且向所述外部模具(3100)和内部模具(3200)之间的空间的芯注入熔融的橡胶,所述外部模具(3100)包括上部外部模具(3110)、中心部外部模具(3120)、下部外部模具(3130),如果将所述外部模具(3100)的上部外部模具(3110)、中心部外部模具(3120)、下部外部模具(3130)结合,则形成为在内部设置有空间部的圆柱形状,所述上部外部模具(3110)设置为圆板形状,在下面形成有上部槽(3111),所述上部槽(3111)有阶梯差地设置,在所述上部外部模具(3110)的下面有阶梯差地形成的上部槽(3111)称为第一上部槽(3111-1)、第二上部槽(3111-2),所述第一上部槽(3111-1)的直径设置为比第二上部槽(3111-2)的直径大,在所述上部外部模具(3110)的下面形成的槽称为第一上部槽(3111-1),在所述第一上部槽(3111-1)形成的槽称为第二上部槽(3111-2),所述第一上部槽(3111-1)凹陷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上部槽(3111-2)内部以相互对称的形式设置有一对上部挂坎(3112),所述上部挂坎(3112)设置为半圆形状,所述中心部外部模具(3120)设置为环形,中心部外部模具(3120)的内周缘向中心部以直径变小的形式凸出,所述下部外部模具(3130)设置为圆板形状,在上面设置有下部槽(3131),所述下部槽(3131)有阶梯差地设置,在所述下部外部模具(3130)的上面有阶梯差地形成的下部槽(3131)称为第一下部槽(3131-1)、第二下部槽(3131-2),所述第一下部槽(3131-1)的直径设置为比第二下部槽(3131-2)的直径大,在所述下部外部模具(3130)的下面形成的槽称为第一下部槽(3131-1),在所述第一下部槽(3131-1)形成的槽称为第二下部槽(3131-2),所述第一下部槽(3131-1)凹陷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下部槽(3131-2)内部以相互对称的形式设置有一对下部挂坎(3132),所述下部挂坎(3132)设置为半圆形状。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