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塑加工用可循环使用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35185发布日期:2021-04-09 20:45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塑加工用可循环使用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橡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塑加工用可循环使用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展,橡塑制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橡塑制品在生产加工时需要对产品进行冷却,传统的橡塑制品冷却单一的采用水浸式冷却,橡塑制品上的热量直接传递至冷却水中,冷却水温升过快,增加冷却水循环散热的功耗,冷却效率较低。

专利号为cn2018205528385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橡塑制品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包括传送带支架a、冷却箱、散热扇和机箱,机箱内部左侧中上部横向固定有传送带支架a,机箱内部左侧上部设置有喷水头,机箱上端面左侧设置有排汽口,集水斗中部下方所在的机箱底部位置处安装有水泵,集水斗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吹气头,水泵所在的机箱位置处右侧设置有气泵,机箱内部右侧底部固定有水冷箱,水冷箱内部斜向固定有传送带支架b,机箱内部右上方安装有冷却水泵,机箱上端面右侧固定有冷却箱。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塑料条挤出后在冷却工作中,容易粘粘在一起,进而影响产品质量且降低冷却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去水机构配合冷却机构,将冷却后的橡塑条上多余的水排出,再利用风干机构对橡塑条表面的水吹干,进而实现最大程度的对橡塑条降温工作,并及时将冷却介质水在橡塑条输出后进行收集,从而最大的利用了水资源,避免其在风干工作中被消耗,同时利用风干机构将橡塑条区分晾干,从而解决了塑料条挤出后在冷却工作中,容易粘粘在一起,进而影响产品质量且降低冷却效果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橡塑加工用可循环使用的冷却装置,包括:

挤出机构,所述挤出机构包括挤出机以及设置在所述挤出机输出端的第一传输组件,所述挤出机挤出的橡塑条沿着所述第一传输组件传输方向向后传输;

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水箱、沿着所述水箱长度方向设置且安装在所述水箱上的传输轨道以及滑动设置在所述传输轨道上的中转组件,所述中转组件配合传输中的橡塑条增加橡塑条停留在空中的时间,所述水箱的输出方向设置有第三导向组件;

去水机构,所述去水机构位于所述冷却机构的后方,其包括与所述冷却机构同步传动的驱动组件、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下圆周往复摆动的摆动组件以及在所述驱动组件作用下水平往复移动的捋平组件;

压直机构,所述压直机构设置在所述水箱的后方,其包括第二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组件上的压平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组件输出端的第一导向组件;

风干机构,所述风干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下方的第三传输组件、沿着所述第三传输组件传输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的勾料组件以及套设置在所述勾料组件外的鼓风组件;以及

输出机构,所述输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风干机构输出端的第四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四传输组件上方的第二导向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传输组件输出端的收集箱;

所述第三导向组件、第二传输组件以及第三传输组件下方均设置集水箱。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输组件以及第四传输组件均为皮带传输单元,且均倾斜向上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第二导向组件以及第三导向组件均包括第一支架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且沿着所述第一支架宽度方向设置的转动轴。

作为优选,所述中转组件包括无杆气缸、安装在所述无杆气缸上的支座、安装在所述支座上的旋转气缸以及与所述旋转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的搭接轴;

所述传输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座a以及限位座b,且限位座a以及限位座b上均安装有距离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传输组件包括:

传送件,所述传送件上的传输皮带为镂空结构设置,所述传输皮带由水平部以及抬升部组成,所述水平部以及抬升部之间通过限位杆进行导向限位;以及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传送件的输入端,其包括两组钢管,两组所述钢管之间形成传输皮带的传输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压平组件设置两组且沿着所述传送件长度方向设置,其包括第二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压辊,所述压辊通过弹性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与所述橡塑条的上表面贴合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传输组件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链轮链条单元;

所述链轮链条单元沿其传输方向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勾料组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链轮链条单元上;

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两端横卧在所述底座上;

安装轴,所述安装轴沿所述支撑轴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且贯穿于所述支撑轴内;

顶针,所述顶针设置在所述安装轴的上端;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轴的底端固定连接;

伸缩单元a,所述伸缩单元a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轴固定连接;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下端且其传动端为球形结构设置;以及

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设置在所述鼓风组件上且与所述导向杆匹配设置,该导向轨道包括水平部以及与所述水平部圆滑过渡连接的下滑部。

作为优选,所述鼓风组件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沿着所述外壳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的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外壳的输出端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与所述无杆气缸固定连接的第一传动齿条、与所述第一传动齿条啮合设置且转动设置在安装架上的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同轴且同步传动的第一传动锥齿、与所述第一传动锥齿啮合且转动设置在安装架上的第二传动锥齿以及与所述第二传动锥齿同轴且同步传动的第二传动齿轮;以及

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同轴且同步传动的第三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二传动齿条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齿条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伸缩单元c,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齿轮比配合设置且该第三传动齿轮为四分之一齿结构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摆动组件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的首尾两端均设置有圆环;

圆筒,所述圆筒横卧设置且两端上分别开设有环槽,所述圆环卡合匹配滑动设置于所述环槽内,所述圆筒轴心沿其直径方向开设有一字槽且该一字槽与橡塑条匹配设置,所述圆筒贯穿均匀开设有若干组的出水通道;

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与所述圆筒同轴且固定连接;

双向齿条,所述双向齿条通过伸缩单元b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该双向齿条下端与所述弧形齿条啮合设置;以及

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该主动齿轮与所述双向齿条的上端啮合设置,所述主动齿轮为四分之一齿结构设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同轴且同步传动。

作为又优选,所述捋平组件包括:

捋直块,所述捋直块设置两组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橡塑条两侧,该捋直块上开设有凹字槽且该凹字槽与所述橡塑条的厚度匹配设置;

限位轨道,所述限位轨道设置两组,所述捋直块分别对应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轨道内;以及

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捋直块上端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二传动齿条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去水机构配合冷却机构,将冷却后的橡塑条上多余的水排出,再利用风干机构对橡塑条表面的水吹干,进而实现最大程度的对橡塑条降温工作,并及时将冷却介质水在橡塑条输出后进行收集,从而最大的利用了水资源,避免其在风干工作中被消耗,同时利用风干机构将橡塑条区分晾干,整个工序连续进行且自动化程度高;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冷却机构配合橡塑条,采用浸入式冷却方法,将软的橡塑条直接浸入水箱内进行冷却工作,再利用中转组件使得在后一端待冷却的橡塑条停留在空间的时间增大,进而使得前一段正在冷却中的塑料条能平缓的在水箱内延长前行,其冷却效果好的同时密炼机输出的橡塑条速度快,输出的橡塑条与正在冷却中的橡塑条不易在水箱内粘粘在一起,导致橡塑条的质量降低;另一方面减少了水箱沿橡塑条传输方向的长度,降低了整个设备在车间的占地;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勾料组件的顶针配合第一导向组件的转轴,进而顶针接住橡塑条并将其刺破,从而使得的等长的橡塑条依次挂在勾料组件上,再利用第三传输组件配合勾料组件,使得传输过程中橡塑条完成烘干后,顶针在导向轨道的作用下自动释放橡塑条,橡塑条输出,整个工作挂料稳定,不易滑动且起到对橡塑条的自动传输以及释放工作。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的优点,尤其适用于橡塑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橡塑加工用可循环使用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橡塑加工用可循环使用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集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压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冷却机构的传动状态示意图。

图8为压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风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去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去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去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3为去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4为去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5为去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16为风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7为风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8为风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9为风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橡塑加工用可循环使用的冷却装置,包括:

挤出机构1,所述挤出机构1包括挤出机11以及设置在所述挤出机11输出端的第一传输组件12,所述挤出机11挤出的橡塑条10沿着所述第一传输组件12传输方向向后传输;

冷却机构2,所述冷却机构2包括水箱21、沿着所述水箱21长度方向设置且安装在所述水箱21上的传输轨道22以及滑动设置在所述传输轨道22上的中转组件23,所述中转组件23配合传输中的橡塑条10增加橡塑条10停留在空中的时间,所述水箱21的输出方向设置有第三导向组件24;

去水机构7,所述去水机构7位于所述冷却机构2的后方,其包括与所述冷却机构2同步传动的驱动组件71、在所述驱动组件71驱动下圆周往复摆动的摆动组件72以及在所述驱动组件71作用下水平往复移动的捋平组件73;

压直机构3,所述压直机构3设置在所述水箱21的后方,其包括第二传输组件31、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组件31上的压平组件3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组件31输出端的第一导向组件33;

风干机构4,所述风干机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组件33下方的第三传输组件41、沿着所述第三传输组件41传输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的勾料组件42以及套设置在所述勾料组件42外的鼓风组件43;以及

输出机构5,所述输出机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风干机构4输出端的第四传输组件51、设置在所述第四传输组件51上方的第二导向组件5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传输组件51输出端的收集箱5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去水机构7配合冷却机构2,将冷却后的橡塑条10上多余的水排出,再利用风干机构4对橡塑条10表面的水吹干,进而实现最大程度的对橡塑条10降温工作,并及时将冷却介质水在橡塑条10输出后进行收集,从而最大的利用了水资源,避免其在风干工作中被消耗,同时利用风干机构4将橡塑条10区分晾干,整个工序连续进行且自动化程度高。

另外,通过设置冷却机构2配合橡塑条10,采用浸入式冷却方法,将软的橡塑条10直接浸入水箱21内进行冷却工作,再利用中转组件23使得在后一端待冷却的橡塑条10停留在空间的时间增大,进而使得前一段正在冷却中的塑料条10能平缓的在水箱21内延长前行,其冷却效果好的同时密炼机11输出的橡塑条10速度快,输出的橡塑条10与正在冷却中的橡塑条10不易在水箱内粘粘在一起,导致橡塑条10的质量降低;另一方面减少了水箱21沿橡塑条10传输方向的长度,降低了整个设备在车间的占地。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传输组件12以及第四传输组件51均为皮带传输单元,且均倾斜向上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组件12以及第四传输组件51均倾斜向上设置,其目的在于,在减少占地空间的同时增加塑料条10输出进入水箱之前的停留时间,在空气中起到预冷却工作。

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导向组件33、第二导向组件52以及第三导向组件24均包括第一支架331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331上且沿着所述第一支架331宽度方向设置的转动轴33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导向组件33、第二导向组件52以及第三导向组件24,使得冷却后的塑料条10在转动轴332的作用下传输至去水机构7上,起到对输出的塑料条10支撑以及导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向组件33上的转动轴332的两端与弹性单元接触设置,弹性单元安装在第一支架的腰槽里。

进一步,如图6至图7所示,所述中转组件23包括无杆气缸231、安装在所述无杆气缸231上的支座232、安装在所述支座232上的旋转气缸233以及与所述旋转气缸233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的搭接轴234;

所述传输轨道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座a221以及限位座b222,且限位座a221以及限位座b222上均安装有距离传感器223。

详细的说,无杆气缸231沿着传输轨道22往复运动,当无杆气缸231滑动至限位座b222时,限位座b222上的距离传感器驱动搭接轴234转动至水平状态,进而当一整条塑料条10落入水箱内后,搭接轴234转动至塑料条10下方,将塑料条10在空中搭乘在空中一段时间;当无杆气缸231滑动至限位座a221时,限位座a221上的距离传感器驱动搭接轴234转动至竖直状态,进而释放了在空中停留的塑料条,其落入水箱内进行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座a221以及限位座b222起到对杆气缸231的限位工作,同时在限位时,利用距离传感器驱动旋转气缸233自动启动及复位。

进一步,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传输组件31包括:

传送件311,所述传送件311上的传输皮带为镂空结构设置,所述传输皮带由水平部312以及抬升部313组成,所述水平部312以及抬升部313之间通过限位杆314进行导向限位;以及

限位件315,所述限位件315设置在所述传送件311的输入端,其包括两组钢管316,两组所述钢管316之间形成传输皮带的传输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传输组件31,另一方面利用传输空间起到对输出后的橡塑条10的限位,使得压平组件32能准确的对橡塑条10进行压直,进一步将塑料条10上表面的水以及塑料条10与镂空传输皮带之间的多余的水排出,进而将多余水分进行再次收集;另外,利用抬升部313再次将橡塑条10上的水排出。

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压平组件32设置两组且沿着所述传送件311长度方向设置,其包括第二支架321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321上的压辊322,所述压辊322通过弹性单元323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321上且与所述橡塑条10的上表面贴合设置。

进一步,如图16至图19所示,所述第三传输组件41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链轮链条单元411;

所述链轮链条单元411沿其传输方向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

进一步,如图16所示,所述勾料组件42包括:

底座421,所述底座421设置在所述链轮链条单元411上;

支撑轴422,所述支撑轴422的两端横卧在所述底座421上;

安装轴423,所述安装轴423沿所述支撑轴422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且贯穿于所述支撑轴422内;

顶针424,所述顶针424设置在所述安装轴423的上端;

支撑板425,所述支撑板425与所述安装轴423的底端固定连接;

伸缩单元a426,所述伸缩单元a426一端与所述支撑板425的上端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轴422固定连接;

导向杆427,所述导向杆427设置在所述支撑板425下端且其传动端为球形结构设置;以及

导向轨道428,所述导向轨道428设置在所述鼓风组件43上且与所述导向杆427匹配设置,该导向轨道428包括平送部401以及与所述平送部401圆滑过渡连接的下滑部40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勾料组件42的顶针424配合第一导向组件33,进而顶针424接住橡塑条10并将其刺破,从而使得的等长的橡塑条10依次挂在勾料组件42上,再利用第三传输组件41配合勾料组件42,使得传输过程中橡塑条10完成烘干后,顶针424在导向轨道428的作用下自动释放橡塑条10,橡塑条10输出,整个工作挂料稳定,不易滑动且起到对橡塑条10的自动传输以及释放工作。

详细的说,顶针424转动至第一导向组件33的转动轴332,顶针424刺住橡塑条10,并将其向后传输,传输过程中,橡塑条10完成吹干工作,再后导向轨道428驱动导向杆427逐渐下滑,导向杆427通过支撑板425驱动顶针424下落脱离橡塑条10。

进一步,如图9所示,所述鼓风组件43包括外壳43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431上且沿着所述外壳431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的鼓风机432,所述鼓风机432的出风口433朝向所述外壳431的输出端倾斜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鼓风组件43的鼓风机432的出风口433朝向所述外壳431的输出端倾斜设置,提高风口与橡塑条1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橡塑条10表面的水的快速风干效果。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第三导向组件24、第二传输组件31以及第三传输组件41下方均设置集水箱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集水箱6对水进行收集工作。

实施例二

如图10至图15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进一步,如图10至图15所示,所述驱动组件71包括:

第一传动件711,所述第一传动件711包括与所述无杆气缸231固定连接的第一传动齿条7111、与所述第一传动齿条7111啮合设置且转动设置在安装架7112上的第一传动齿轮7113、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113同轴且同步传动的第一传动锥齿7114、与所述第一传动锥齿7114啮合且转动设置在安装架7112上的第二传动锥齿7115以及与所述第二传动锥齿7115同轴且同步传动的第二传动齿轮7116;以及

第二传动件712,所述第二传动件712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113同轴且同步传动的第三传动齿轮7121、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7121啮合设置的第二传动齿条7122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齿条7122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安装架7112上的伸缩单元c7123,所述第三传动齿轮7121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113齿轮比配合设置且该第三传动齿轮7121为四分之一齿结构设置。

进一步,如图13所示,所述摆动组件72包括:

机架721,所述机架721的首尾两端均设置有圆环722;

圆筒723,所述圆筒723横卧设置且两端上分别开设有环槽724,所述圆环722卡合匹配滑动设置于所述环槽724内,所述圆筒723轴心沿其直径方向开设有一字槽725且该一字槽725与橡塑条10匹配设置,所述圆筒723贯穿均匀开设有若干组的出水通道720;

弧形齿条726,所述弧形齿条726与所述圆筒723同轴且固定连接;

双向齿条727,所述双向齿条727通过伸缩单元b729安装在所述机架721上且该双向齿条727下端与所述弧形齿条726啮合设置;以及

主动齿轮728,所述主动齿轮728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721上且该主动齿轮728与所述双向齿条727的上端啮合设置,所述主动齿轮728为四分之一齿结构设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7116与所述主动齿轮728同轴且同步传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驱动组件71的第一传动件711配合摆动组件72,利用往复移动的中转组件23在传动过程中,同步驱动摆动组件72往复摆动,摆动过程中将完成浸入式冷却的橡塑条10上的多余水分在摆动状态下高频率甩出,一方面,利于后期鼓风吹干,降低鼓风能量损耗的同时将水资源尽量收集,设备绿色且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节省额外动力输出,降低生产成本。

详细的说,无杆气缸231移动时,驱动第一传动齿条7111移动,第一传动齿条7111带动第一传动齿轮7113转动,转动的第一传动齿轮7113带动第一传动锥齿7114转动,转动的第一传动锥齿7114带动第二传动锥齿7115转动,转动的第二传动锥齿7115再带动第二传动齿轮7116转动,第二传动齿轮7116再驱动同轴设置的主动齿轮728转动,主动齿轮728与双向齿条727啮合时,双向齿条727驱动弧形齿条726带动圆筒723转动一定角度,主动齿轮728与双向齿条727非啮合时,双向齿条727复位驱动弧形齿条726带动圆筒723反向转动一定角度,圆筒723在往复摆动过程中,塑料条10上的多余水分在摆动过程中通过出水通道720向外排出。

进一步,如图14所示,所述捋平组件73包括:

捋直块731,所述捋直块731设置两组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橡塑条10两侧,该捋直块731上开设有凹字槽732且该凹字槽732与所述橡塑条10的厚度匹配设置;

限位轨道733,所述限位轨道733设置两组,所述捋直块731分别对应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轨道733内;以及

连接架734,所述连接架73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捋直块731上端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二传动齿条712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驱动组件71的第二传动件712配合捋平组件73,利用往复移动的中转组件23在传动过程中,同步驱动捋直块731自动往复移动,一方面,甩水工作的橡塑条10两边容易翘气,捋直块731朝向压直机构3移动时,捋直块731对橡塑条10压紧固定,进而利于压直机构3对其进行压直工作;捋直块731朝向冷却机构2移动时,起到对橡塑条10两边的捋直工作,同时将橡塑条10上两边对余且未及时排除落入在橡塑条10两边的水刮回至去水机构7进行甩水工作;另一方面,节省额外动力输出,降低生产成本。

详细的说,第一传动齿轮7113带动第三传动齿轮7121转动,转动的第三传动齿轮7121带动第二传动齿条7122往复移动,移动过程中的第二传动齿条7122带动连接架734移动,连接架734带动捋直块731沿着限位轨道733往复移动,捋直块731朝向压直机构3移动时,捋直块731对橡塑条10压紧固定;捋直块731朝向冷却机构2移动时,对橡塑条10两边的捋直工作。

工作过程:

首先密炼机11挤出的橡塑条10沿着所述第一传输组件12传输方向向后传输;

再后,橡塑条10进入水箱后,进行冷却工作,待水箱内的橡塑条10冷却后,无杆气缸231沿着传输轨道22往复运动,当无杆气缸231滑动至限位座b222时,限位座b222上的距离传感器驱动搭接轴234转动至水平状态,进而当一整条塑料条10落入水箱内后,搭接轴234转动至塑料条10下方,将塑料条10在空中搭乘在空中一段时间;当无杆气缸231滑动至限位座a221时,限位座a221上的距离传感器驱动搭接轴234转动至竖直状态,进而释放了在空中停留的塑料条,其落入水箱内进行冷却;

然后,完成冷却后的橡塑条10通过第三导向组件24进入摆动组件72,无杆气缸231移动时,驱动第一传动齿条7111移动,第一传动齿条7111带动第一传动齿轮7113转动,转动的第一传动齿轮7113带动第一传动锥齿7114转动,转动的第一传动锥齿7114带动第二传动锥齿7115转动,转动的第二传动锥齿7115再带动第二传动齿轮7116转动,第二传动齿轮7116再驱动同轴设置的主动齿轮728转动,主动齿轮728与双向齿条727啮合时,双向齿条727驱动弧形齿条727带动圆筒723转动一定角度,主动齿轮728与双向齿条727非啮合时,双向齿条727复位驱动弧形齿条727带动圆筒723反向转动一定角度,圆筒723在往复摆动过程中,塑料条10上的多余水分在摆动过程中通过出水通道720向外排出;

接着,塑料条10输出后进入第二传输组件31,第一传动齿轮7113带动第三传动齿轮7121转动,转动的第三传动齿轮7121带动第二传动齿条7122往复移动,移动过程中的第二传动齿条7122带动连接架734移动,连接架734带动捋直块731沿着限位轨道733往复移动,捋直块731朝向压直机构3移动时,捋直块731对橡塑条10压紧固定;捋直块731朝向冷却机构2移动时,对橡塑条10两边的捋直工作;

再后,压辊322完成对第二传输组件31上的橡塑条10的压平工作,橡塑条10压平后自动输出;

紧接着,顶针424转动至第一导向组件33的转动轴332,顶针424刺住橡塑条10,并将其向后传输,传输过程中,橡塑条10完成吹干工作,再后导向轨道428驱动导向杆427逐渐下滑,导向杆427通过支撑板425驱动顶针424下落脱离橡塑条10;

最后,橡塑条10通过第四传输组件51输出,直至通过第二导向组件52进入收集箱53进行收集工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