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08678发布日期:2021-03-19 10:4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化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



背景技术:

橡胶是继石油、铁矿石和有色金属等工业原料之后的第四大战略资源,伴随着汽车使用量的快速增加,废旧轮胎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多,大量的废旧轮胎的堆积不仅易于滋生蚊虫而且会引发火灾,对人类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对废旧橡胶塑化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现有的橡胶塑化过程中,塑化效果较差,并且操作工作复杂,需要较多的人员之间协同作业,容易造成窝工,工作效率低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对废旧橡胶进行塑化,无需多人多步进行,一人操作即可完成,避免窝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实用性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包括箱体、隔板、输送通道、第一电机、第一变速器、粉碎刀和合页,箱体中部设置有内腔,箱体前端设置有控制器,箱体顶端设置有第一投料口和第二投料口,隔板位于箱体内腔底部,隔板中部设置有输出口,输出口与输送通道连通,输送通道左端设置有输送装置,第一电机和第一变速器均安装在箱体顶端,第一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电机右部输出端与第一变速器左部输入端连接,第一变速器右部输出端与粉碎刀左端连接,粉碎刀位于第一投料口中并与之可旋转连接,箱体内腔设置有混合装置,箱体前端设置有检修门,检修门通过合页与箱体前端可旋转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其中混合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变速器、防护罩、第一转轴、第一齿轮、第二转轴、第二齿轮、轴承和搅拌叶,第二电机和第二变速器均安装在箱体左端,第二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电机顶部输出端与第二变速器底部输入端连接,防护罩位于内腔左壁,第一转轴贯穿第一齿轮并在防护罩内部可旋转连接,第二变速器右部输出端与第一转轴左端连接,第二转轴贯穿第二齿轮并在防护罩内可旋转连接,第一齿轮两端分别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防护罩右端设置有轴承,第二齿轮右端同心穿过轴承内圈与搅拌叶左端连接,搅拌叶位于内腔中。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其中输送装置包括第三电机、第三变速器和输送叶,第三电机和第三变速器均安装在内腔底端,第三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三电机右部输出端与第三变速器左部输入端连接,输送叶在输送通道内并与之可旋转连接,第三变速器右部输出端穿过输送通道左端与输送叶左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第二电机底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右端与箱体左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还包括螺杆和垫块,箱体底端设置有多组调节块,调节块底端设置有螺纹孔,螺杆顶端与调节块底端螺纹孔配合连接,螺杆底端与垫块顶端可旋转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检修门前端设置有通风网,通风网与内腔底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将垫块设置成减震垫。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将隔板设置成倾斜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操作人员将废旧橡胶通过第一投料口投入至内腔中,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右端输出动力,通过第一变速器带动粉碎刀转动,通过第二投料口投入适量的增韧剂,将废旧橡胶进行捣碎落至内腔中,之后在混合装置的作用下,对废旧橡胶进行塑化,塑化完成的橡胶在输送装置的作用下从输送通道右端输出,通过设置以上装置,可对废旧橡胶进行塑化,无需多人多步进行,一人操作即可完成,避免窝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粉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箱体;2、控制器;3、第一投料口;4第二投料口;5、隔板;6、输送通道;7、第一电机;8、第一变速器;9、粉碎刀;10、检修门;11、合页;12、第二电机;13、第二变速器;14、防护罩;15、第一转轴;16、第一齿轮;17、第二转轴;18、第二齿轮;19、轴承;20、搅拌叶;21、第三电机;22、第三变速器;23、输送叶;24、支撑板;25、调节块;26、螺杆;27、垫块;28、通风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包括箱体1、隔板5、输送通道6、第一电机7、第一变速器8、粉碎刀9和合页11,箱体1中部设置有内腔,箱体1前端设置有控制器2,箱体1顶端设置有第一投料口3和第二投料口4,隔板5位于箱体1内腔底部,隔板5中部设置有输出口,输出口与输送通道6连通,输送通道6左端设置有输送装置,第一电机7和第一变速器8均安装在箱体1顶端,第一电机7与控制器2电连接,第一电机7右部输出端与第一变速器8左部输入端连接,第一变速器8右部输出端与粉碎刀9左端连接,粉碎刀9位于第一投料口3中并与之可旋转连接,箱体1内腔设置有混合装置,箱体1前端设置有检修门10,检修门10通过合页11与箱体1前端可旋转连接;操作人员将废旧橡胶通过第一投料口3投入至内腔中,通过控制器2启动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右端输出动力,通过第一变速器8带动粉碎刀9转动,通过第二投料口4投入适量的增韧剂,将废旧橡胶进行捣碎落至内腔中,之后在混合装置的作用下,对废旧橡胶进行塑化,塑化完成的橡胶在输送装置的作用下从输送通道6右端输出,通过设置以上装置,可对废旧橡胶进行塑化,无需多人多步进行,一人操作即可完成,避免窝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其中混合装置包括第二电机12、第二变速器13、防护罩14、第一转轴15、第一齿轮16、第二转轴17、第二齿轮18、轴承19和搅拌叶20,第二电机12和第二变速器13均安装在箱体1左端,第二电机12与控制器2电连接,第二电机12顶部输出端与第二变速器13底部输入端连接,防护罩14位于内腔左壁,第一转轴15贯穿第一齿轮16并在防护罩14内部可旋转连接,第二变速器13右部输出端与第一转轴15左端连接,第二转轴17贯穿第二齿轮18并在防护罩14内可旋转连接,第一齿轮16两端分别与第二齿轮18啮合连接,防护罩14右端设置有轴承19,第二齿轮18右端同心穿过轴承19内圈与搅拌叶20左端连接,搅拌叶20位于内腔中;通过控制器2启动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12顶端输出动力,通过第二变速器13带动第一齿轮16转动,在啮合作用下,带动两组搅拌叶20转动,对内腔的废旧橡胶和增韧剂进行混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其中输送装置包括第三电机21、第三变速器22和输送叶23,第三电机21和第三变速器22均安装在内腔底端,第三电机21与控制器2电连接,第三电机21右部输出端与第三变速器22左部输入端连接,输送叶23在输送通道6内并与之可旋转连接,第三变速器22右部输出端穿过输送通道6左端与输送叶23左端连接;启动第三电机21,第三电机21右端输出动力,通过第三变速器22带动输送叶23转动,将通过输出口落至输送通道6中部的物料输送至下一道工序,提高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第二电机12底端设置有支撑板24,支撑板24右端与箱体1左端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板24,可为第二电机12提供支撑力,提高了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还包括螺杆26和垫块27,箱体1底端设置有多组调节块25,调节块25底端设置有螺纹孔,螺杆26顶端与调节块25底端螺纹孔配合连接,螺杆26底端与垫块27顶端可旋转连接;装置运转时需要处于水平状态,拧动螺杆26可调节调节块25的高度,从而使装置处于水平状态,提高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检修门10前端设置有通风网28,通风网28与内腔底部连通;通过设置通风网28,可为内腔底部与外界连通,为电气元件进行适当散热,延长装置使用寿命,提高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将垫块27设置成减震垫;装置运转时会产生振动,通过将垫块27设置成减震垫,可吸收部分装置产生的振动,延长装置使用寿命,提高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将隔板5设置成倾斜状;通过将隔板5设置成倾斜状,可便于物料顺利通过出料口进入输送通道6中,提高输出效率,提高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其在工作时,首先操作人员将装置就位后拧动螺杆26可调节调节块25的高度,从而使装置处于水平状态,之后将废旧橡胶通过第一投料口3投入至内腔中,通过控制器2启动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右端输出动力,通过第一变速器8带动粉碎刀9转动,通过第二投料口4投入适量的增韧剂,将废旧橡胶进行捣碎落至内腔中,之后通过控制器2启动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12顶端输出动力,通过第二变速器13带动第一齿轮16转动,在啮合作用下,带动两组搅拌叶20转动,对内腔的废旧橡胶和增韧剂进行混合,启动第三电机21,第三电机21右端输出动力,通过第三变速器22带动输送叶23转动,将通过输出口落至输送通道6中部的物料输送至下一道工序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废旧橡塑料塑化增韧机的控制器、电机和变速器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