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3827发布日期:2021-05-25 12:24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扇罩是汽车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通常车风扇罩是采用注塑模具制作成型,现有技术中,在注塑模具合模时,容易造成上端的子模移动,造成不紧固的问题,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提供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包括多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多个衔接杆,所述衔接杆底面通过调节机构设置于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顶面两侧,且所述调节机构对称挖设于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顶面两侧,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顶面对称挖设有通口,位于上端的所述安装座底面中部设置有子模,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顶面中部设置有母模,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内腔挖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腔设置有带动机构。

进一步而言,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滑道与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道对称挖设于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顶面两侧,所述第一滑道内腔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

进一步而言,所述通口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调节机构之间。

进一步而言,所述带动机构包括顶板、弹簧、施压板、连接杆、第二滑块与第二滑道,所述顶板设置于放置槽内腔顶面,且顶板输入端与母模底面为固定连接,所述顶板底面通过弹簧连接有施压板,所述施压板底面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第二滑块,且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于第二滑块与施压板,所述连接件分别设置于施压板底面与第二滑块顶面,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于第二滑道中,且所述第二滑道挖设于放置槽内腔底面。

进一步而言,所述弹簧对称设置于顶板底面两侧,且所述弹簧输出端与施压板顶面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滑块顶面通过带动杆连接于衔接杆底面中部,且所述衔接杆输出面设置有固定杆,且所述固定杆输出面设置有防滑纹理。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设置的带动机构与其内部包括的部件,子模通过外部升降,并与母模冲压时,将力传输至顶板,顶板通过弹簧将力传输至施压板,施压板通过连接杆下压,连接杆通过连接件并通过第二滑块向外侧移动,并在第二滑道内,通过弹簧,第二滑块带动顶部连接的部件回弹,并带动第二滑块与卡扣槽相卡扣连接,第二滑块上的卡扣块与卡扣槽相卡合,使得上端的衔接杆通过调节机构移动,并带动固定杆卡合至子模两端,很好的在合模时让子模固定并限位,使得合模时更为紧密,提高了工作效率。

2、设置的调节机构与其内部包括的部件,在带动机构带着衔接杆移动时,很好的提供辅助滑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下端安装座顶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第二滑道示意图;

图中标号:1、安装座;2、衔接杆;3、调节机构;4、通口;5、放置槽;6、带动机构;7、第一滑道;8、第一滑块;9、顶板;10、弹簧;11、施压板;12、连接杆;13、第二滑块;14、第二滑道;15、带动杆;16、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包括多个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之间设置有多个衔接杆2,所述衔接杆2底面通过调节机构3设置于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1顶面两侧,且所述调节机构3对称挖设于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1顶面两侧,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1顶面对称挖设有通口4,所述通口4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调节机构3之间,位于上端的所述安装座1底面中部设置有子模,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1顶面中部设置有母模,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1内腔挖设有放置槽5,所述放置槽5内腔设置有带动机构6。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第一滑道7与第一滑块8,所述第一滑道7对称挖设于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1顶面两侧,所述第一滑道7内腔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8。

具体的,如图1与图3所示,所述带动机构6包括顶板9、弹簧10、施压板11、连接杆12、第二滑块13与第二滑道14,所述顶板9设置于放置槽5内腔顶面,且顶板9输入端与母模底面为固定连接,所述顶板9底面通过弹簧10连接有施压板11,所述施压板11底面通过连接杆12连接有第二滑块13,且所述连接杆12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于第二滑块13与施压板11,所述连接件分别设置于施压板11底面与第二滑块13顶面,所述第二滑块13滑动设置于第二滑道14中,且所述第二滑道14挖设于放置槽5内腔底面,所述弹簧10对称设置于顶板9底面两侧,且所述弹簧10输出端与施压板11顶面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13顶面通过带动杆15连接于衔接杆2底面中部,且所述衔接杆2输出面设置有固定杆16,且所述固定杆16输出面设置有防滑纹理。

综上所述,所述固定杆16输出面通过调节机构3带动,卡合与子模两侧,所述带动杆15通过通口4连接于衔接杆2底面中部,所述连接件两端与其连接的部件为转轴连接,且所述第二滑道14内腔一侧设置有卡扣槽,所述第二滑块13上设置有卡扣块,且所述卡扣槽与卡扣块相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子模通过外部升降,并与母模冲压时,将力传输至顶板9,顶板9通过弹簧10将力传输至施压板11,施压板11通过连接杆12下压,连接杆12通过连接件并通过第二滑块13向外侧移动,并在第二滑道14内,通过弹簧10,第二滑块13带动顶部连接的部件回弹,并带动第二滑块13与卡扣槽相卡扣连接,第二滑块13上的卡扣块与卡扣槽相卡合,使得上端的衔接杆2通过调节机构3移动(第二滑块13通过带动杆15带着衔接杆2移动),并带动固定杆16卡合至子模两端,很好的在合模时让子模固定并限位。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包括多个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之间设置有多个衔接杆(2),所述衔接杆(2)底面通过调节机构(3)设置于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1)顶面两侧,且所述调节机构(3)对称挖设于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1)顶面两侧,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1)顶面对称挖设有通口(4),位于上端的所述安装座(1)底面中部设置有子模,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1)顶面中部设置有母模,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1)内腔挖设有放置槽(5),所述放置槽(5)内腔设置有带动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第一滑道(7)与第一滑块(8),所述第一滑道(7)对称挖设于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1)顶面两侧,所述第一滑道(7)内腔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口(4)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调节机构(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机构(6)包括顶板(9)、弹簧(10)、施压板(11)、连接杆(12)、第二滑块(13)与第二滑道(14),所述顶板(9)设置于放置槽(5)内腔顶面,且顶板(9)输入端与母模底面为固定连接,所述顶板(9)底面通过弹簧(10)连接有施压板(11),所述施压板(11)底面通过连接杆(12)连接有第二滑块(13),且所述连接杆(12)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于第二滑块(13)与施压板(11),所述连接件分别设置于施压板(11)底面与第二滑块(13)顶面,所述第二滑块(13)滑动设置于第二滑道(14)中,且所述第二滑道(14)挖设于放置槽(5)内腔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0)对称设置于顶板(9)底面两侧,且所述弹簧(10)输出端与施压板(11)顶面为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13)顶面通过带动杆(15)连接于衔接杆(2)底面中部,且所述衔接杆(2)输出面设置有固定杆(16),且所述固定杆(16)输出面设置有防滑纹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风扇罩用注塑模具,包括多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多个衔接杆,所述衔接杆底面通过调节机构设置于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顶面两侧,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顶面对称挖设有通口,位于上端的所述安装座底面中部设置有子模,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顶面中部设置有母模,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滑道与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道对称挖设于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顶面两侧,所述第一滑道内腔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位于下端的所述安装座内腔挖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腔设置有带动机构,很好的在合模时让子模固定并限位,使得合模时更为紧密,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乔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诗润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0
技术公布日:2021.0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