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分流板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76887发布日期:2022-05-26 12:0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分流板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2.近些年来,随着注塑成型技术的发展,热流道技术广泛地运用在注塑模具当中。热流道是指在注塑模具当中使用的,将融化的塑料粒子注入到模具的型腔中的加热组件系统。热流道模具是将传统式模具或三板式模具的浇道与流道经过加热,于每一成形时即不需要取出流道和浇道的一种崭新构造。由于热流道模具比传统模具成形周期短,而且更节约原料,所以在当今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涉及到电子、汽车、医疗、日用品、玩具、包装、建筑、办公设备等多个领域。
3.不过在不同的使用场景当中,对热流道模具的要求多少有有些区别,在部分使用场景当中,会要求热流道模具的厚度做薄,但是由于普通的热流道模具当中所使用到的加热管的截面尺寸通常比较大,一般会大于6mm
×
6mm,采用外加热方式时,为了保证加热管和流道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分流板的厚度通常会比较厚,一般不小于35mm,因此,在一些要求做薄的模具当中,就无法设计使用普通的流道分流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分流板加热结构,以适用于要求做薄的热流道模具。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分流板加热结构,包括分流板与加热丝,所述分流板设置在热流道模具的内部,分流板的内部开设有流道,外侧设置有加热空腔,所述加热丝缠绕在所述加热空腔当中并贴近所述分流板的外壁面,加热丝的接头延伸引出到热流道模具的外部。
7.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的底部设置有热咀,所述热咀的内部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热咀的顶部与分流板之间通过螺纹相互连接。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热咀顶部与分流板之间部分重叠,降低对热流道模具厚度的影响,有利于热流道模具的做薄。
8.进一步的,所述热咀的外周侧缠绕有电加热圈,所述电加热圈的接头延伸引出到热流道模具的外部。
9.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设置在热流道模具的面板与支撑板当中,所述面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上方,面板底部开设有上安装槽,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下安装槽,所述分流板设置在上安装槽与下安装槽之间,且上下两端与面板以及支撑板之间均设置有隔热垫块,所述分流板的外侧壁面与上安装槽、下安装槽之间相互配合形成所述加热空腔。
10.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的浇口套,所述面板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圈,所述浇口套的顶部穿入安装孔当中并与所述定位圈相对应。进行注塑时,在定位圈的定位作用下,融化的原材料可以准确
通过浇口套,经由流道输出至热咀当中。
11.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丝通过所述浇口套与隔热垫块缠绕在所述分流板的顶部。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厚度小于40mm,所述加热丝的截面尺寸为2.2mm
×
4.4mm。当支撑板的厚度小于40mm时,优选使用截面尺寸为2.2mm
×
4.4mm的加热丝进行加热。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利用截面尺寸较小的加热丝代替加热管对流道进行加热,加热丝直接缠绕在分流板的外侧,能够有效加热流道,同时比较节省空间,有利于减小热流道模具的厚度,适用于要求做薄的热流道模具。
15.2、热咀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在分流板底部,能够将热咀顶部与分流板部分重叠,进一步缩小分流板与热咀在热流道厚度上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将热流道模具做薄。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当中a-a向结构剖切示意图。
18.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分流板;2、流道;3、加热空腔;4、加热丝;5、热咀;6、电加热圈;7、螺纹连接处;8、面板;9、上安装槽;10、支撑板;11、下安装槽;12、隔热垫块;13、浇口套;14、安装孔;15、定位圈。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0.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分流板加热结构,包括分流板1与加热丝4,分流板1设置在热流道模具的内部,分流板1的内部开设有流道2,外侧设置有加热空腔3,加热丝4缠绕在加热空腔3当中并贴近分流板1的外壁面,加热丝4的接头延伸引出到热流道模具的外部。
21.分流板1的底部设置有热咀5,热咀5的内部与流道2相连通,热咀5的顶部与分流板1之间通过螺纹相互连接。热咀5的外周侧缠绕有电加热圈6,电加热圈6的接头延伸引出到热流道模具的外部。
22.分流板1设置在热流道模具的面板8与支撑板10当中,面板8设置在支撑板10的上方,面板8底部开设有上安装槽9,支撑板10的顶部开设有下安装槽11,分流板1设置在上安装槽9与下安装槽11之间,且上下两端与面板8以及支撑板10之间均设置有隔热垫块12,分流板1的外侧壁面与上安装槽9、下安装槽11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加热空腔3。分流板1的顶部设置有与流道2相连通的浇口套13,面板8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14,安装孔14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圈15,浇口套13的顶部穿入安装孔14当中并与定位圈15相对应。加热丝4通过浇口套13与隔热垫块12缠绕在分流板1的顶部。支撑板10的厚度小于40mm时,优选使用截面尺寸为2.2mm
×
4.4mm的加热丝4进行加热。
23.该分流板加热结构设置在热流道模具当中,通过使用截面尺寸较小的加热丝4代替比较占用空间的加热管对分流板1进行加热,加热丝4直接缠绕在加热空腔3当中并贴近分流板1的外壁面,在对流道2进行有效加热的同时,尽量缩小分流板1的厚度,分流板1与加热丝4对热流道模具厚度空间的占用程度较小,有利于热流道模具的做薄,分流板1底部的
热咀5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之后,热咀5顶部与分流板1之间的螺纹连接处7相互重叠,能够进一步减小对热流道模具厚度的需求,减薄热流道模具厚度的效果更佳,能够适用于要求做薄的热流道模具。
24.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分流板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板与加热丝,所述分流板设置在热流道模具的内部,分流板的内部开设有流道,外侧设置有加热空腔,所述加热丝缠绕在所述加热空腔当中并贴近所述分流板的外壁面,加热丝的接头延伸引出到热流道模具的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分流板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的底部设置有热咀,所述热咀的内部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热咀的顶部与分流板之间通过螺纹相互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分流板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咀的外周侧缠绕有电加热圈,所述电加热圈的接头延伸引出到热流道模具的外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分流板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设置在热流道模具的面板与支撑板当中,所述面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上方,面板底部开设有上安装槽,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下安装槽,所述分流板设置在上安装槽与下安装槽之间,且上下两端与面板以及支撑板之间均设置有隔热垫块,所述分流板的外侧壁面与上安装槽、下安装槽之间相互配合形成所述加热空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分流板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的浇口套,所述面板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圈,所述浇口套的顶部穿入安装孔当中并与所述定位圈相对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分流板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通过所述浇口套与隔热垫块缠绕在所述分流板的顶部。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分流板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小于40mm,所述加热丝的截面尺寸为2.2mm
×
4.4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分流板加热结构,包括分流板与加热丝,所述分流板设置在热流道模具的内部,分流板的内部开设有流道,外侧设置有加热空腔,所述加热丝缠绕在所述加热空腔当中并贴近所述分流板的外壁面,加热丝的接头延伸引出到热流道模具的外部。本实用新型利用截面尺寸较小的加热丝代替加热管对流道进行加热,加热丝直接缠绕在分流板的外侧,能够有效加热流道,同时比较节省在热流道模具内部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减小热流道模具的厚度,适用于要求做薄的热流道模具。适用于要求做薄的热流道模具。适用于要求做薄的热流道模具。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博诺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