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翻新车辆轮胎外胎的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车辆轮胎外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1969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用于翻新车辆轮胎外胎的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车辆轮胎外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车辆轮胎的翻新。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而言,翻新操作在于将磨损的胎面从轮胎外胎去除,以便将其更换为新的胎面。
[0003]因此,对于重型货物车辆轮胎来说,磨损的胎面通过机械加工而被去除,从而在外胎的胎体上获得如下的表面状态,其利于被新胎面跟随的粘合胶层的沉积。
[0004]还已知的是,提供带有热熔层(该热熔层将胎面粘合至胎体)的轮胎。为了翻新的目的,该层被加热以使其软化,从而能够去除胎面。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更容易地去除胎面而不损坏轮胎的剩余部分。
[0006]为此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翻新车辆轮胎外胎的方法,其中将流体注入到外胎的胎面与胎面底层之间,以将它们隔开。
[0007]因此,该注入使得能够在胎面与胎体之间产生分离引发过程,而无需承受破坏胎体或甚至是胎面的风险。然后能够通过拉动胎面而容易地将它们分开。为此目的,只要能够施加足以将在胎面与胎体之间的接合部的密封破坏的流体包围结构或者流体压力,就能够在胎面与胎体之间实现切割。因此,胎体的整体性得到保留,从而使其能在良好条件下接收新的胎面。此外,由于胎面本身并未被损坏,如果其没有磨损或者适度磨损,则其可以被重复利用例如在另一胎体上。
[000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注入前,将外胎的层软化。
[0009]在该软化(该软化可以通过感应加热实现)之后,将流体注入到软化的层中。
[0010]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应用至外胎,该外胎包括位于胎面与底层之间并能够膨胀的层用以在外胎的壁中形成包围结构。
[0011 ] 有利地,所述流体是气体,特别是空气。
[0012]然而,所述流体能够提供为液体。
[0013]优选地,所述注入穿过胎面而进行。
[0014]有利地,注入注射装置穿入到外胎的壁的厚度中,所述注射装置随着其穿入而在其自由端孔口具有加压的流体。
[0015]因此,通过注射装置一旦穿透该壁就施加流体压力,确保当注射装置的尖端到达能够接收该流体的层的时候,开始流体的注入。因而,不必准确计算注射装置要透入的深度以及达到该深度后开始注入。因此这使得更容易地实施该方法。
[0016]有利地,进行注入从而形成流体包围结构,所述流体包围结构的宽度大于在外胎的主轴线方向上测量的胎面宽度的一半。
[0017]优选地,进行注入从而形成延伸至胎面的横向边缘的流体包围结构。
[0018]优选地,进行注入从而形成围绕外胎的主轴线延伸经过一整圈的流体包围结构。
[0019]通过这些不同的特征,流体不仅用于产生分离引发过程而且用于尽可能地将胎面与胎体分隔开,从而易于将它们完全分离。
[0020]有利地,该方法被应用至包括边缘胶的外胎,该边缘胶具有与边缘胶的其余部分相比厚度减小的区域,该区域与位于胎面与底层之间并能够膨胀的层对齐,用以形成在外胎的壁中的包围结构。
[0021]该引发过程能够更容易将用于分离所述胎面与胎体的工具插入。其还可以通过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使胶破裂而促进它们的分离。
[0022]优选地,在注入前,胎面与外胎的至少一个侧壁的接合部覆盖有不漏流体的层。
[0023]因此,避免了该胶在所述接合部处的破裂,用以促进产生延伸的包围结构(其使得甚至更容易地将胎面与胎体分离)。
[002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胎面磨损的程度为该胎面本身不适合用于再次在预定条件下滚动。
[0025]其为需要用新的胎面来更换磨损的胎面的情况。
[0026]可以设置为将该胎面破坏。
[0027]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胎面磨损的程度为该胎面本身适合用于再次在预定条件下滚动。
[0028]在此情况下,从胎体分离的胎面可以重复使用例如到另一个胎体上或以后使用到相同的胎体上。第一胎体可以接收不同类型的胎面。因此能够将用于冬季的胎面更换为用于夏季的胎面,反之亦然。
[0029]有利地,所述胎面安装在另一个轮胎外胎的胎体上。
[0030]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轮胎外胎,其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而被翻新。
[0031]最后,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轮胎外胎,其包括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应用到另一个轮胎外胎所得到的胎面。
【附图说明】
[0032]现在将参照所附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及其变体,在这些附图中:
[0033]-图1至图4以轮胎外胎的部分截面视图的形式显示了本发明方法的实施方式中的四个连续的步骤;
[0034]-图5和图6为显示了该方法的变体实施方案的类似于图1至图4的视图;以及
[0035]-图7和图8为显示了该方法的另一个变体实施方案的类似于图5和图6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将参考图1至图4来描述。此方法用于车轮轮胎外胎。所述车轮可为轻型车辆、多用途车辆、重型货车的车轮,或可替代性地为土木工程车辆的车轮。
[0037]外胎2包括胎体4和两个横向侧壁6,该胎体4的主要部分类似于圆柱体形状,所述两个横向侧壁6特别地在图5中可见。外胎还包括由胎体支撑在胎体的侧部上的胎面8,该胎面8距离外胎的主轴线10最远。胎面最初在其外部表面12上具有胎面花纹,但是这些胎面花纹根据胎面磨损的程度可能会部分地或完全消失。
[0038]外胎包括中间层14,该中间层14在相对于轴线10的径向方向上插置于胎体4与胎面8之间。在该情况下,该层是由热塑性材料(当其受热时能够变软)制成的层。此外,该层可以通过流体注入而膨胀,如下文将要看到的。在本示例中,层14横过胎面的整个宽度并围绕外胎的整个圆周延伸。
[0039]提供用于将加压的流体(其在所述情况下通过空气形成)注入的装置。这些装置特别地包括注射装置16 (其没有被详细地显示),该注射装置16以合适的方式连接至空气源和泵送装置以对注射装置中的空气加压。注射装置16在其自由端处具有孔口 18,加压的空气能够穿过该孔口 18逸出。注射装置例如为皮下注射针,该注射针的自由端为斜切的。
[0040]在该方法的第一步骤中,将层14例如通过对其加热而软化。为此,可以特别使用与外胎的金属元件协作的感应加热装置以便在其中产生热。
[0041]然后,参考图1,在注射装置与外胎接触之前,将注射装置中的压缩空气注入,然后空气穿过注射装置的自由端逸出。
[0042]参考图2,注射装置从胎面的外部面12穿入到外胎中,其在轴线10的方向穿过胎面的厚度并穿过胎体4的厚度。在孔口 18到达层14之前,胎面的橡胶阻挡该孔口并防止压缩空气的排出。
[0043]参考图3,只有当注射装置的尖端到达层14时,空气才能逸入至该层中并被注入至该层中。层14的膨胀产生气泡然后包围结构或袋状体防止注射装置16的尖端接触到胎体4,从而确保胎体4不会被损坏。在此阶段注射装置在径向方向的前进停止。包围结构20整体地形成在层14之内。胎面在包围结构上方延伸且胎体在包围结构的下方。因此,压缩空气穿过胎面而被注入至胎面与胎体之间以便将它们隔开。
[0044]参考图4,注入继续进行直到包围结构20已得到相当大的尺寸,例如得到的宽度为大于胎面在轴线10的方向上测量的宽度一半。
[0045]在没有显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