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5362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施例七:
[014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制作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方法包括:
[0144]步骤SllO:形成第二部件;
[0145]步骤S120:将所述第二部件放入第一模具中,在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模具形成的凹槽内填充碳纤维;
[0146]步骤S130:将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合模,形成模具腔;
[0147]步骤S140:向所述模具腔内注入树脂及固化剂,并固化所述树脂形成第一部件;
[0148]其中,所述树脂及所述固化剂填充于所述碳纤维内的间隙中,并包裹在所述碳纤维的外表面;
[0149]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共同形成所述壳体。
[0150]在执行所述步骤SllO的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部件朝向所述第二部件的一侧形成燕尾槽结构;
[0151]其中,所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通过所述燕尾槽结构相连。
[0152]燕尾槽结构可分为内凹燕尾槽和外凸燕尾槽。当所述燕尾槽结构为内凹燕尾槽时,所述燕尾槽结构为所述第二部件在朝向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向背离所述第一部件方向凹陷所形成的凹槽结构;第一部件的部分延伸到所述内凹燕尾槽内,实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连接。当所述燕尾槽结构为外凸燕尾槽,则所述第二部件在朝向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向所述第一部件形成一个燕尾形的突起,所述突起锚入到所述第一部件内,实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连接。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可以采用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结合使用。
[0153]步骤SllO中的所述第二部件为主要由塑胶材料构成的塑胶部件;所述第二部件的整体可呈现口字型,且通常位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四周。如图2所示的第二部件110。
[0154]所述步骤S120中的所述的第一模具通常为下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作为模具组合的支撑部分。如图3所示,将已经制作完成的第二部件110放入所述第一模具120中后,所述第二部件110将与所述第一模具形成一个凹槽;形成所述凹槽的底部为所述第一模具120,形成所述凹槽的侧壁的为所述第二部件110。图3中所述的第二部件110为图1中AA剖视图。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第二部件110还可以是门框形等其他形状,当所述第二部件110为门框形时,形成所述凹槽的其中一个侧壁为所述第一模具的一个侧壁;所述凹槽的形成决定于所述第二部件110第一模具120的形状。
[0155]在所述步骤S130中向步骤S120中所形成的凹槽中填充碳纤维140,填充效果如图4所示。
[0156]如图5所示,在完成所述步骤S130之后,将所述第二模具130与所述第一模具120进行合模,由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形成模具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具腔内已经预先放置了第一部件以及位于第一部件内侧的碳纤维。所述第二模具通常又称为上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与所述第一模具120配合工作。
[0157]其中,所述第一模具120及第二模具130的至少其中之一可包括一个树脂及固化剂的注入口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120包括一个注入口 121 ;所述步骤S150中通过所述注入口 121向模具腔内注入树脂及固化剂。
[0158]将所述树脂及固化剂注入所述模具腔后的显示效果图如7所示,其中所述150指示的为固化在所述碳纤维140的间隙中并包裹在所述碳纤维140外表面的树脂。所述固化剂用于促使所述树脂固化。固化所述树脂的方式有多种,如高温固化和紫外线固化等方式。具体的所述碳纤维140的外表面为由碳纤维材料形成在所述凹槽内的碳纤维层的6个表面。
[0159]当完树脂固化完之后,就形成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120的所述壳体160,将第一模具120与第二模具130分开,使所述壳体160出模。
[0160]在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制作方法,在形成第二部件的同时制作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连接结构,再利用已成型的第二部件和所述燕尾槽结构来制作第一部件,在完成第一部件的同时,同步完成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连接。
[0161]通过所述燕尾槽连接,可以是在同一水平面内的卡和连接,还可是不同平面内的搭接,具体可根据连接稳定性要求等因素进行变更。
[0162]所述电子设备可为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尤其适用于手机、平板、手提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及CD机等移动电子设备。
[0163]实施例八:
[016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制作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方法包括:
[0165]步骤SllO:形成第二部件;
[0166]步骤S120:将所述第二部件放入第一模具中,在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模具形成的凹槽内填充碳纤维;
[0167]步骤S130:将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合模,形成模具腔;
[0168]步骤S140:向所述模具腔内注入树脂及固化剂,并固化所述树脂形成第一部件;
[0169]其中,所述树脂及所述固化剂填充于所述碳纤维内的间隙中,并包裹在所述碳纤维的外表面;
[0170]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共同形成所述壳体。
[0171]在执行所述步骤SllO的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部件朝向所述第二部件的一侧形成燕尾槽结构;
[0172]其中,所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通过所述燕尾槽结构相连。
[0173]燕尾槽结构可分为内凹燕尾槽和外凸燕尾槽。当所述燕尾槽结构为内凹燕尾槽时,所述燕尾槽结构为所述第二部件在朝向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向背离所述第一部件方向凹陷所形成的凹槽结构;第一部件的部分延伸到所述内凹燕尾槽内,实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连接。当所述燕尾槽结构为外凸燕尾槽,则所述第二部件在朝向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向所述第一部件形成一个燕尾形的突起,所述突起锚入到所述第一部件内,实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连接。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可以采用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结合使用。
[0174]在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制作方法,在形成第二部件的同时制作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连接结构,再利用已成型的第二部件和所述燕尾槽结构来制作第一部件,在完成第一部件的同时,同步完成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连接。
[0175]通过所述燕尾槽连接,可以是在同一水平面内的卡和连接,还可是不同平面内的搭接,具体可根据连接稳定性要求等因素进行变更。
[0176]本实施例相较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执行步骤S140的固化树脂之前,所述树脂及固化剂在I至5个大气压的压强下填充于所述碳纤维内的间隙,并包裹在所述碳纤维的外表面。I个标准大气压强度为1.013*105帕斯卡,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大气压强可为标准大气压,还可为制作所述壳体的当时当地的大气压强。使所述树脂及固化剂具体可在1.5个、3.8个或4.6个大气压强下填充所述碳纤维内的间隙并包裹在所述碳纤维的外表面。使用高于大气压的压力,能加速所述树脂均匀填充所述碳纤维的间隙且覆盖到所述碳纤维的外表面。
[0177]实施例九:
[017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制作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方法包括:
[0179]步骤SllO:形成第二部件;
[0180]步骤S120:将所述第二部件放入第一模具中,在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模具形成的凹槽内平铺碳纤维;
[0181]步骤S130:将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合模,形成模具腔;
[0182]步骤S140:向所述模具腔内注入树脂及固化剂,并固化所述树脂形成第一部件;
[0183]其中,所述树脂及所述固化剂填充于所述碳纤维内的间隙中,并包裹在所述碳纤维的外表面;
[0184]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共同形成所述壳体。
[0185]所述电子设备可为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尤其适用于手机、平板、手提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及CD机等移动电子设备。
[0186]步骤SllO中的所述第二部件为主要由塑胶材料构成的塑胶部件;所述第二部件的整体可呈现口字型,且通常位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四周。如图2所示的第二部件110。
[0187]所述步骤S120中的所述的第一模具通常为下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作为模具组合的支撑部分。如图3所示,将已经制作完成的第二部件110放入所述第一模具120中后,所述第二部件110将与所述第一模具形成一个凹槽;形成所述凹槽的底部为所述第一模具120,形成所述凹槽的侧壁的为所述第二部件110。图3中所述的第二部件110为图1中AA剖视图。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第二部件110还可以是门框形等其他形状,当所述第二部件110为门框形时,形成所述凹槽的其中一个侧壁为所述第一模具的一个侧壁;所述凹槽的形成决定于所述第二部件110第一模具120的形状。
[0188]在所述步骤S130中向步骤S120中所形成的凹槽中填充碳纤维140,填充效果如图4所示。
[0189]如图5所示,在完成所述步骤S130之后,将所述第二模具130与所述第一模具120进行合模,由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形成模具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具腔内已经预先放置了第一部件以及位于第一部件内侧的碳纤维。所述第二模具通常又称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