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活动底部和水平连接平面的模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37619阅读:来源:国知局
见,保留区21在上部即空腔17 —侧,由与空腔17相对的周边横向表面形成的锪窝24界定。该锪窝24基本在水平平面(即与轴线X垂直)中围绕开口 20垂直延伸。
[0053]根据附图中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保留区21具有在锪窝24的延长部中轴向延伸的镗孔25。根据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模具12具有在锪孔24与镗孔25之间连接处的接合倒圆角26。
[0054]模具底部16安装为可相对壁14在排出位置与进入位置之间轴向移动,在排出位置,模具底部16与开口 20分离,在进入位置,模具底部16嵌入在保留区21中,堵塞开口20。模具底部的活动性的目的是可以在成型过程中,过度拉伸容器2的底部6,在称为装盒的操作过程中,原来在排出位置的模具底部16向它的进入位置移动。为此,模具底部16例如安装在气动或液压千斤顶(未出示)上。
[0055]在作为示例给出的附图所示的构型中,容器2的颈部5向上,模具底部16的排出位置相当于低位,它的进入位置相当于高位。
[0056]模具底部16具有上表面27,处于模具底部16的高位的上表面通过堵塞开口而关闭空腔17,因此完成容器2成型时材料贴靠的型腔。
[0057]首先,上表面27在容器2的底座8的型腔限定底座表面28。底座表面28围绕轴线X并垂直于轴线X (即水平地)、与开口 20垂直相对地、并在由开口界定的周边内周向地延伸。
[0058]其次,上表面27在穹顶9的型腔限定中心突销29。中心突销29从底座表面28开始在底座表面内轴向突起延伸。在模具底部16的高位,突销29向空腔17内完全突起超过开口 20。
[0059]第三,上表面27限定在底座表面28的延长部中径向延伸到底座表面外的边周表面30。因此,边周表面30在开口 20界定的边周外与锪窝24垂直相对地延伸。边周表面30与锪窝24平行,并水平延伸,即在垂直于中心轴线X的平面中延伸。
[0060]当模具底部16处于高位时(图2-4),边周表面30和锪窝24共同限定一边周连接平面31。由于锪窝24和边周表面30的方向,连接平面31基本垂直于轴线X水平延伸。
[0061]在模具底部16的高位,在连接平面31处,模具底部16与模具12的壁14之间不一定实施接触。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实际上,在模具底部16的高位,在连接平面31处存在空隙。该空隙有通风的功能,目的是可以在成型结束时排出圈闭在容器2与模具12之间的空气。这样可以正确地形成底座8,尤其是在它与主体4的下端7结合处。否则,可能在该连接处存在气泡,这会使底座8变形,至少可能减小宽度,破环容器2的稳定性。
[0062]在模具底部16的高位,连接平面31处限定的空隙优选约为零点一毫米。该值小于吹制结束时容器2的材料厚度,这至少避免(或限制)吹制结束当模具底部处于高位时材料的蠕变。
[0063]因此,如附图中所示,模具底部16设有柱形裙部32,裙部从与上表面27相反的一侧轴向延伸,以便在模具底部16的高位位于镗孔25中。裙部32的外径小于镗孔25的内径,使得裙部32与镗孔25之间设有大约零点几毫米的功能间隙。
[0064]另外,有利地在裙部32与上表面27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倒角33。如图3所示,在模具底部16的高位,倒角33与连接倒圆角相面对。因此,吹制容器2时,从空腔17排出的空气流在模具底部16处有更好的通道。
[0065]根据图中所示实施方式,模具底部16另外包括从裙部32突出径向延伸到与上表面27相对的模具底部16下端的环箍34。在模具底部16的高位,该环箍34将位于镗孔25外的侧壁14中形成的互补凹槽35中。环箍34和凹槽35共同形成曲折通道,当容器2成型时,该曲折通道可以使从空腔17排出的空气流径向偏移,同时减小空气的压力,有利于更好地排出空气。
[0066]上面描述的模具12具有以下优点。
[0067]首先,模具底部16与模具壁14之间的连接平面31的水平性避免在容器2的底部6上形成有害于容器2的稳定性的轴向突起毛刺。但是在底座8的径向延长部分中可能存在环箍或者一个或几个在水平平面中延伸的附件形式的毛刺36。但是该径向毛刺36对容器2的稳定性无害。
[0068]第二,在存在这类毛刺36的假设中,毛刺的厚度(等于连接平面31的厚度)足够小,以使容器2的最终使用者几乎感觉不到,有利于使用者感觉到的质量。
[0069]第三,连接平面31的水平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由于容器2的成型结束时流到空腔17外的材料在该平面中形成的可能毛刺36的厚度。因此,在底座8上提取的(因此可以看作是浪费的)材料量最少,有利于底座8的良好形态和结构刚性。
[0070]第四,由于位于开口 20附近的连接平面31与设在镗孔25与裙部32之间的功能间隙分开,使最小化该功能间隙变得无用。因此可以选择精度较小但更坚固的引导千斤顶,有利于模具12更好的可靠性。由于模具12的壁14与模具底部16之间的空气膨胀,还可以更好地排出空腔中存在的空气。
[0071]容器2的制造方法如下:
[0072]杆13缩回,从将预热预型件的3引入打开模具12开始。则模具底部16处于低位。模具12关闭,然后杆13向模具底部16的方向移动,直至在底部贴靠这样拉伸的预型件3的材料,其间将预吹制加压(约为5-7巴)气体(一般为空气)注入到预型件3中。
[0073]当杆13到达模具底部16并贴靠材料时,模具底部16始终处于它的低位。预吹制压力不足以使材料紧密贴靠模具12的壁14 ;为此,需要在形成中的容器2中注入气体(一般为空气),吹制压力大于预吹压力(实际应用中吹制压力约为20-30巴)。
[0074]优选在吹制操作过程中启动模具底部16上升,使底部6的材料轻微过拉伸,有利于分子的方向和材料从型腔附着在模具底部16的上表面27上。
[0075]唇部22在它的棱边23处形成的角度A的锐角特征限制材料在锪窝24处的径向蠕变,材料具有经受保持在由开口 20界定的周边内的轴向膨胀的趋势。在材料流动到开口20的周边外的假设中,该材料的量很少,并在模具底部16的高位,在连接平面31处形成具有小厚度和小径向延伸部分的毛刺36,如图4所示。
[0076]当希望实现热固定时,临时保持这样形成的容器2中的吹制压力,以使容器保持与加热的壁14接触,以便通过增加它的结晶度保证材料的热固定,因此增加容器热充填时容器2的机械强度。
[0077]然后,使模具底部上升期间(通过容器2的底部6的材料)保持贴靠模具底部16的杆13缩回,容器2的内部处于自由空气下,并将容器2排出,然后重复下一容器的周期。
【主权项】
1.一种用于从毛坯(3)来制造容器(2)的模具(12),容器具有主体(4)和底部(6),底部设有从主体的下端(7)开始基本垂直于主体(4)延伸的边周底座(8),该模具(12)包括; 一壁(14),其具有内表面(15),内表面确定容器(2)的主体(4)的型腔并界定空腔(17),该内表面(15)在下端由开口(20)结束,壁(14)在空腔(17)以外限定通过开口(20)通向空腔(17)的空心保留区(21); 一模具底部(16),其在排出位置与进入位置之间相对壁(14)活动,在排出位置,模具底部(16)与开口(20)分开,在进入位置,模具底部(16)嵌入在空心保留区(21)中,模具底部具有上表面(27),上表面限定底座表面(28),底座表面确定容器(2)的边周底座(8)并与开口(20)垂直相对地延伸, 该模具的特征在于: 一壁(14)具有锪窝(24),锪窝从上面界定空心保留区(21),并基本垂直于中心轴线(X)围绕开口(20)直线延伸; 一模具底部(16)的上表面(27)限定边周表面(30),该边周表面与锪窝(24)垂直相对地围绕底座表面在底座表面(28)的延长部分中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12),其特征在于,模具(12)的壁(14)具有向内突起延伸并具有限定开口 (20)的棱边(23)的唇部(22) 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12),其特征在于,唇部(22)在横截面上在棱边(23)处形成锐角A。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12),其特征在于,空心保留区(21)由在锪窝(24)的延长部分中轴向延伸的镗孔(25)侧向界定。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12),其特征在于,在模具底部(16)的进入位置,锪窝(24)与边周表面(30)之间存在空隙。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12),其特征在于,空心保留区(21)具有在锪窝(24)的延长部分中轴向延伸的镗孔(25),并且模具底部(16)设有从与上表面(27)相反一侧轴向延伸的裙部(32),在模具底部(16)的进入位置,该裙部(32)容置于镗孔(25)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12),其特征在于,裙部(32)与镗孔(25)之间设有功能间隙。8.—种从毛坯(3)来制造容器(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一将毛坯引入到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12)中,模具底部(16)处于排出位置; 一通过将加压气体注入毛坯(3)中来吹制容器; 一吹制过程中,使模具底部(16)向其进入位置移动。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从毛坯(3)制造容器(2)的模具(12),容器具有设有底座(8)的底部(6),该模具(12)包括:-壁(14),其界定空腔(17)并且在空腔(17)以外限定通过开口(20)通向空腔(17)的空心保留区(21);-模具底部(16),其相对壁(14)活动,具有上表面(27),上表面限定底座表面(28),底座表面确定容器(2)的底座(8)的型腔。该模具中:-壁(14)具有锪窝(24),锪窝从上面界定空心保留区(21),并基本垂直地于中心轴线(X)围绕开口(20)直线延伸;-上表面(27)限定与锪窝(24)垂直相对地的边周表面(30)。
【IPC分类】B29C49/12, B29C49/48
【公开号】CN105189084
【申请号】CN201480016241
【发明人】C·吉东
【申请人】西德尔合作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4年4月8日
【公告号】EP2986436A1, WO2014170577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