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帐篷的橡筋圈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_2

文档序号:9739273阅读:来源:国知局
钩113在所述缺口与所述冲压通道所限定的轨迹内左右移动。第三驱动装置112驱动拉钩113在位于所述缺口的左侧的初始位置与位于所述冲压通道右侧的终止位置间可切换。第三驱动装置112可以为直线电机、直线气缸或直线油缸。
[002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帐篷的橡筋圈的生产设备在生产橡筋圈时,送片器将不锈钢带输送到所述冲压通道的上表面上,第二驱动装置104驱动冲压头105向下,在冲压头105,第一冲压块106,第二冲压块107的共同作用下,冲裁为不锈钢片,并在所述冲压通道内形成U形不锈钢片。冲压头105朝着预冲压位置行进,将U形不锈钢片放置在所述咬合模上。与此同时,送线器110将橡筋绳输送至第一接线块109和所述第二接线块处,使橡筋绳段的第一端被第一接线块109承接并使橡筋绳段的第二端被所述第二接线块承接。第三驱动装置112驱动拉钩113拉着橡筋绳段的中部,从左到右运动。由于橡筋绳段的第一端被第一接线块109承接并使橡筋绳段的第二端被所述第二接线块承接,因此,拉钩113在运动过程中,橡筋绳段会被拉伸直至其最大倔强系数。此时,被拉伸的橡筋绳段靠近其开口端的一部分正好落在U形不锈钢片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咬合板102和第二咬合板103互相咬合。由此,就完成了一个橡筋圈的生产。
[002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帐篷的橡筋圈的生产设备,在进行扣合前,先用拉钩使橡筋绳段进行拉伸,避免了因拉伸而是橡筋绳从结扣片中脱落的风险。
[003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帐篷的橡筋圈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提供橡筋绳段和结扣片。
[0031]即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将橡筋绳裁剪为符合规格的橡筋绳段,将诸如不锈钢带的原料,裁剪为不锈钢结扣片。
[0032]第二,如图9所示,使橡筋绳段对折以形成U形橡筋绳段200。有利地,在使橡筋绳段对折时,使橡筋绳段的两端对齐。
[0033]第三,将U形橡筋绳段200的开口端201和封闭端202中的一个固定,并拉动U型橡筋绳段200的开口端201和封闭端202中的另一个,使U形橡筋绳段200进行拉伸。
[0034]例如,将U形橡筋绳段200的开口端201固定,并拉动U型橡筋绳段200的封闭端202,使U形橡筋绳段200进行拉伸。
[0035]有利地,依照橡筋绳段的倔强系数对U形橡筋绳段进行拉伸。即,根据橡筋绳段的倔强系数,得到该橡筋绳的拉伸极限。在对U形橡筋绳段进行拉伸,实际拉伸量要小于等于上述拉伸极限,防止橡筋绳在拉伸过程中被拉断。
[0036]第四,使不锈钢结扣片将U形橡筋绳的开口端扣合。
[003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帐篷的橡筋圈的生产方法,在进行扣合前,先使橡筋绳段进行拉伸,避免了因拉伸而是橡筋绳从结扣片中脱落的风险。
[0038]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帐篷的橡筋圈的生产方法所生产的橡筋圈,将使用过程中的拉伸量提前用到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结扣片对橡筋绳的扣合更为紧密。实验表明,用这种方法生产的橡筋圈在实验中能承受超过500N的拉力,远高于产品的行业标准要求(350N以上的拉力)。
[003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44]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帐篷的橡筋圈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第一咬合板、第二咬合板、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所述第一咬合板可枢转地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扭簧分别与所述机架和所述第一咬合板的连接端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咬合板的自由端常向上抬起,所述第二咬合板可枢转地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扭簧分别与所述机架和所述第二咬合板的连接端相连以使所述第二咬合板的自由端常向上抬起,所述第一咬合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咬合板的自由端相对设置以构成咬合模;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在所述机架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咬合板和所述第二咬合板相连,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向下运动以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咬合板和所述第二咬合板时,所述第一咬合板和所述第二咬合板互相咬合,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一咬合板和所述第二咬合板分别在所述第一扭簧和所述第二扭簧的作用下复原; 第二驱动装置、冲压头、第一冲压块和第二冲压块,所述第一冲压块设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咬合板的自由端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冲压块设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咬合板的自由端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冲压块和所述第二冲压块形成位于所述咬合模的正上方的冲压通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冲压头相连以驱动所述冲压头在所述冲压通道所限定的轨迹内上下运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使得所述冲压头在远离所述咬合模的初始位置和靠近所述咬合模的冲压位置间可切换; 用于将不锈钢带输送到所述冲压通道上表面的送片器,所述送片器设在所述咬合模的正后方; 第一接线块、第二接线块、送线器和裁切刀,所述第一接线块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接线块设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接线块的前侧,所述送线器设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接线块的前侧,所述裁切刀设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接线块和所述送线器之间,所述裁切刀用于将所述送线器输送出的橡筋绳裁切成橡筋绳段,所述橡筋绳段的第一端被所述第一接线块承接且所述橡筋绳段的第二端被所述第二接线块承接以使所述橡筋绳段的径向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使所述橡筋绳段位于所述咬合模左侧,所述第一接线块和所述第二接线块相对设置以形成位于所述冲压通道左侧的缺口; 第三驱动装置和拉钩,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拉钩相连,以驱动所述拉钩在所述缺口与所述冲压通道所限定的轨迹内左右移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拉钩在位于所述缺口的左侧的初始位置与位于所述冲压通道右侧的终止位置间可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帐篷的橡筋圈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均为直线电机、直线气缸或直线油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帐篷的橡筋圈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刀由第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四驱动装置为直线电机、直线气缸或直线油缸。4.一种用于帐篷的橡筋圈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橡筋绳段和结扣片; 使橡筋绳段对折以形成U形橡筋绳段; 将U形橡筋绳段的开口端和封闭端中的一个固定,并拉动U型橡筋绳段的开口端和封闭端中的另一个,使U形橡筋绳段进行拉伸; 使结扣片将U形橡筋绳的开口端扣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帐篷的橡筋圈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橡筋绳段对折时,使橡筋绳段的两端对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帐篷的橡筋圈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依照橡筋绳段的倔强系数对U形橡筋绳段进行拉伸。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帐篷的橡筋圈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所述用于帐篷的橡筋圈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橡筋绳段和结扣片;使橡筋绳段对折以形成U形橡筋绳段;将U形橡筋绳段的开口端和封闭端中的一个固定,并拉动U型橡筋绳段的开口端和封闭端中的另一个,使U形橡筋绳段进行拉伸;使结扣片将U形橡筋绳的开口端扣合。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帐篷的橡筋圈的生产方法,在进行扣合前,先使橡筋绳段进行拉伸,避免了因拉伸而是橡筋绳从结扣片中脱落的风险。
【IPC分类】B29C65/56
【公开号】CN105500697
【申请号】CN201510864980
【发明人】徐洪, 姚汤伟, 俞奇宽, 徐科杰, 王志强, 王挺
【申请人】浙江师范大学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