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热管式蒸汽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8400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热管式蒸汽锅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热管式蒸汽锅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很多锅炉由于种种原因,如结构设计不合理、辅机配套不协调、可用煤种与设计不符、运行操作不当等,都会造成蒸汽锅炉出力不足、热效率低下和输出参数不合格等问题,结果是能源消耗量过大,甚至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蒸汽锅炉设计效率为72%--80%,实际运行效率只有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个百分点。这些中小蒸汽锅炉中90%都是燃煤锅炉,节能潜力很大。另一方面,蒸汽锅炉实际运行中负荷常随用汽、用热负荷变化在较大范围内波动,造成很多蒸汽锅炉长期在低负荷下运行。

由于现有的蒸汽锅炉在使用时,由于耗能大,产生的蒸汽小,导致能源的消耗大,能够利用的能效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充分利用热能提高效率的蒸汽锅炉;此外,水箱内的水在长期加热后水量递减,而达到一定水位时需往水箱内注水,一旦注水,水箱内水的温度骤降,加热到蒸发仍需一端时间,由此存在一端加热时间的间歇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充分利用热能并提高效率并解决水箱内存在的间歇时间的的新型热管式蒸汽锅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热管式蒸汽锅炉,包括炉体,该炉体的上开有蒸汽出口、注水口、空气进口以及燃料进口,所述炉体通过蒸汽出口与热空气管线外接有气化筒,该炉体通过燃料进口外接有燃料源,所述炉体通过注水口外接有水泵,所述炉体内壁上盘绕设置有热水管,该炉体内还设有水箱以及设置在炉体底部中央的燃烧室,所述热水管的一端与注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水箱连通,所述水箱与蒸汽出口连通,所述燃烧室内设有燃烧轮、点火器,所述燃烧轮分别与空气进口以及燃料进口接通。

进一步地,所述气化筒内部设置有热风轮,从而加块水箱内蒸汽到气化筒的输送率,同时,也防止水箱内因集聚大量蒸汽导致水箱内气压上升,避免发生爆炸。

进一步地,所述气化筒的底部通过管道与热水管连通,且该管道连接气化筒端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管道上还设置有逆止阀,使得气化筒壁上存在的液化的水从水管流入热水管,并防止热水管内倒灌入气化筒。

进一步地,所述气化筒与热水管之间连接的管道的倾斜角度范围为1°-80°,从而达到便于液态水流入热水管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内设有水位监测器和压力检测器,从而实时检测水箱内水位和气压变化,避免出现水箱干烧以及水箱因气压过高发生爆炸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上还开有排污口,该排污口与热水管的末端连通,从而达到方便对水箱内污垢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内壁与热水管之间设置有耐高温的隔热层,从而达到防止炉体内温度传到炉体表面,避免影响锅炉工作环境以及防止烫伤工作人员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炉体内螺旋盘设热水管并与水箱连接的结构配合水箱底部的燃烧室加热工作来达到增大受热面积,充分利用热能,同时热水管内水进入水箱后已经吸收了一定的热量,继续加热便可以汽化呈蒸汽输送到气化筒中,加快了汽化进行,提高了效率,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符合市场需求,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热管式蒸汽锅炉,包括炉体1,该炉体 1的上开有蒸汽出口2、注水口3、空气进口4以及燃料进口5,所述炉体1通过蒸汽出口2与热空气管线外接有气化筒6,同时,为了加快气化筒6的输送率,所述气化筒6内设置有热风轮14,所述炉体1 通过燃料进口5外接有燃料源7,所述炉体1通过注水口3外接有水泵8,从而达到为锅炉输送水源的目的,所述炉体1内壁上盘绕设置有热水管9,并且,为了将气化筒6内壁上因温度差液化的水重新利用起来,所述气化筒6的底部通过管道15与热水管9连通,且该管道15连接气化筒6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该管道15的倾斜角度范围为1°-80°,从而便于液化的水能顺利的流会热水管9内,所述管道 15上还设置有逆止阀16,并防止热水管9内倒灌入气化筒6,该炉体1内还设有水箱10以及设置在炉体1底部中央的燃烧室11,所述热水管9的一端与注水口3连通,另一端与水箱10连通,所述水箱 10与蒸汽出口2连通,所述燃烧室11内设有燃烧轮12、点火器13,所述燃烧轮12分别与空气进口4以及燃料进口5接通,所述水箱10 内设有水位监测器17和压力检测器18,从而实时检测水箱10内水位和气压变化,避免出现水箱10干烧以及水箱10因气压过高发生爆炸的情况,另外,由于水箱10长期处于工作状态,水箱10内很容易集聚水垢,为了方便清洗水箱10,所述炉体1上还开有排污口19,该排污口19与热水管9的末端连通,从而达到方便对水箱10内污垢进行清洗,同时,所述炉体1内壁与热水管9之间设置有耐高温的隔热层20,从而达到防止炉体1内温度传到炉体1表面,避免影响锅炉工作环境以及防止烫伤工作人员的目的。

工作时,水泵7工作将水依次抽送至热水管9、水箱10,当水箱 10内的水位监测器17监测到水箱10内水量足时,水泵7停止水抽送工作,同时,燃烧室11的燃烧轮12在点火器13点火后,空气从底端进入燃烧室11内助燃,从而对热水管9以及水箱10进行加热工作,水箱10内的水不断受热蒸发成蒸汽,蒸汽在热风轮14的作用下进入气化筒9进行输送工作,与此同时,气化筒6壁上因温差导致部分蒸汽液化成液态水并充气化筒9底部管道流回到热水管9,当水位检测器17检测到水箱10内水量不足时,水泵7继续工作进行输送水,热水管9内的水在水泵7的推动下进入水箱10,此时,原来热水管9 内的水因在热水管9内与水箱10一同加热已经拥有一定的温度,继续在燃烧室11的加热的时间缩短,由此,解决了蒸汽输送时的间歇性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炉体内螺旋盘设热水管并与水箱连接的结构配合水箱底部的燃烧室加热工作来达到增大受热面积,充分利用热能,同时热水管内水进入水箱后已经吸收了一定的热量,继续加热便可以汽化呈蒸汽输送到气化筒中,加快了汽化进行,提高了效率,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符合市场需求,适合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