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锅筒横置式高效余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1322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双锅筒横置式高效余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锅炉,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双锅筒横置式高效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通常热源为气介质的余热锅炉多采用卧式单烟道或多烟道布置,锅炉的过热器、对流管束、省煤器等部件分散布置,受热面一般为光管结构;其除尘主要依据烟道内的飞灰自然沉降,效果较差,且易形成烟气局部短路,降低受热面的传热效率,并且结构庞大、复杂、占地面积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双锅筒横置式高效余热锅炉,本锅炉采用上下双锅筒结构,对流管束通过胀接形式把上锅筒与下锅筒连通,省煤器采用膜式结构,由水冷膜式壁组成两级烟尘分离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双锅筒横置式高效余热锅炉,包括基础、前炉墙、上锅筒和下锅筒,上锅筒和下锅筒通过对流管束相通,前炉墙内部设置有过热器,所述的前炉墙上靠近下锅筒处开设有进烟口,左侧炉墙上靠近上锅筒处开设有出烟口,在上锅筒和下锅筒之间设置有蒸发受热面烟道,对流管束布置在蒸发受热面烟道内;蒸发受热面烟道前侧设有炉膛烟道、后侧设有尾部受热面烟道;过热器布置在炉膛烟道内,省煤器布置在尾部受热面烟道内;下锅筒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级烟尘分离装置和二级烟尘分离装置。

所述的蒸发受热面烟道、炉膛烟道、尾部受热面烟道均由膜式壁烟道隔墙组成。

所述的蒸发受热面烟道由中前膜式壁烟道隔墙和中后膜式壁烟道隔墙组成;炉膛烟道由前膜式壁烟道隔墙和中前膜式壁烟道隔墙组成;尾部受热面烟道由中后膜式壁烟道隔墙和后膜式壁烟道隔墙组成。

所述的一级烟尘分离装置由下锅筒、前膜式壁烟道隔墙和中前膜式壁烟道隔墙组成,二级烟尘分离装置由下锅筒、中后膜式壁烟道隔墙和后膜式壁烟道隔墙组成。

所述的对流管束通过胀接形式连接于上锅筒和下锅筒之间,垂直顺列布置于蒸发受热面烟道内,采用烟气四次折流板中间折流以提高烟气流速并形成横向冲刷。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后,由于对流管束采用烟气四次折流板中间折流以提高烟气流速并形成横向冲刷,提高了对流管束的传热能力,同时采用W型烟道、双锅筒横置布置,在W型烟道的下部构成一级烟尘分离装置和二级烟尘分离装置,受热面具有既传热又隔烟的多功能性。尾部烟道中的省煤器采用膜式结构,增加了省煤器换热面积。由于对流管束通过胀接形式把上锅筒和下锅筒连通,工质在对流管束、上锅筒及上锅筒三者之间靠密度差形成可靠的自然循环,不需要配置下降管和导汽管。这样,本余热锅炉能够达到高效传热、两级炉内烟尘分离的功能,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和高效、环保、节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1-2所示,一种新型双锅筒横置式高效余热锅炉,锅炉主体安放在混凝土基础(1)上,进烟口(2)开设在前炉墙(5)的靠近下锅筒(4)处,烟气从进烟口(2)进入锅炉主体,由前膜式壁烟道隔墙(7)和中前膜式壁烟道隔墙(9)组成的炉膛烟道(6)的下方由下锅筒(4)、前膜式壁烟道隔墙(7)和中前膜式壁烟道隔墙(9)组成的一级烟尘分离装置(3),烟气通过一级烟尘分离装置(3)后转向90 º向上通过炉膛烟道(6),飞灰由于惯性落入一级烟尘分离装置(3)底部,过热器(8)布置在炉膛烟道(6)内。烟气向上通过过热器(8)后转向90 º向后进入蒸发受热面烟道(11),蒸发受热面烟道(11)由中前膜式壁烟道隔墙(9)和中后膜式壁烟道隔墙(14)组成。烟气在对流管束(12)底部水平出口通过由尾部受热面烟道(16)的下方由下锅筒(4)、中后膜式壁烟道隔墙(14)和后膜式壁烟道隔墙(17)组成的二级烟尘分离装置(18)折向90 º向上进入尾部受热面烟道(16),烟气通过二级烟尘分离装置(18)后,飞灰由于惯性落入二级烟尘分离装置(18)底部,然后定期清理出炉外。尾部受热面烟道(16)由中后膜式壁烟道隔墙(14)和后膜式壁烟道隔墙(17)组成,省煤器(15)布置在尾部受热面烟道(16)内。烟气向上通过省煤器(15)后通过出烟口(13)排出炉外。

为使过热器的出口蒸汽达到额定出口参数,所述的过热器由喷水减温器集箱、过热器蛇形管、进口集箱和出口集箱组成。过热器蛇形管悬吊于炉膛烟道内。为提高烟气对省煤器的冲刷,所述的省煤器由锅炉鳍片管弯成蛇形结构吊挂在支撑钢架上,横向错列布置于尾部受热面烟道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