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电两用的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1057发布日期:2018-09-25 19:28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油电两用的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俗称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现有的蒸汽发生器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形成较厚的水垢,而蒸汽发生器内空间狭窄,不易去除蒸汽发生器内的水垢,容易造成管道堵塞、效率不高等问题,而且一般蒸汽发生器是用电或者用油,一旦停电或者油用完时蒸汽发生器就不得不停止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电两用的蒸汽发生器,能够自动去除蒸汽发生器内的水垢,并可以油电两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电两用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内设空腔的锅炉体,所述锅炉体上端连通有进气口、进水口和出汽口,所述锅炉体的上端中心处还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电机,所述锅炉体底部设有用于电加热的多圈电热丝,所述锅炉体内设有用于油加热的燃烧装置,所述锅炉体下端中心设有出水口,所述锅炉体内部设有用于清除所述空腔内壁的水垢的除水垢装置,所述除水垢装置可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绕所述电机的转轴轴线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除水垢装置可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绕所述电机的转轴轴线转动,能够自动去除蒸汽发生器内的水垢;锅炉体底部设有电热丝,锅炉体底部还设有燃烧器,可以油电两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传热管、固定连接于所述锅炉体底部的燃烧器和设于所述锅炉体一旁的油箱,所述燃烧器的底部设有进油端,所述进油端通过输油管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燃烧室罩设于所述燃烧器顶部,所述燃烧室用于燃烧油气产生热量,所述传热管呈螺旋状且其底部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油箱的油供给燃烧器,燃烧器内的喷嘴将油喷出形成油雾,在燃烧室内燃烧,热量经传热管将锅炉体内的水加热。

进一步,所述锅炉体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一侧设有烟囱,所述烟囱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传热管的顶部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风机将传热管内的低温废气抽走,通过烟囱排出。

进一步,所述除水垢装置包括旋转框架和多个滚珠,所述旋转框架为圆筒框架结构,所述旋转框架包括分别水平设置的上圆环和下圆环,所述上圆环和所述下圆环之间沿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竖直板,每个所述竖直板的顶端与所述上圆环的外圆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竖直板的底端与所述下圆环的外圆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竖直板的靠近所述锅炉体内壁的一侧均开设有竖直滚槽,所述下圆环上沿径向对称设有两个水平板,每个所述水平板的底部均开设有水平滚槽,多个所述滚珠嵌设于所述竖直滚槽或水平滚槽内,当所述旋转框架绕所述电机的所述转轴轴线转动时,每个所述滚珠的外圆周均与所述锅炉体内壁抵接并可在对应的所述竖直滚槽或水平滚槽内滚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所述旋转框架绕所述电机的所述转轴轴线转动时,每个所述滚珠的外圆周均与所述锅炉体内壁抵接并可在对应的所述竖直滚槽或水平滚槽内滚动,滚珠的碾压和摩擦可以将锅炉体内壁的水垢去除。

进一步,所述旋转框架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电机的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连接轴实现电机带动旋转框架转动。

进一步,多个所述滚珠沿所述竖直滚槽或水平滚槽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滚珠为硬质钢珠。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滚珠均匀间隔设置除垢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竖直滚槽设有四个。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个竖直滚槽间隔设置除垢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多圈所述电热丝环状均匀分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油电两用的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油电两用的蒸汽发生器的底部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油电两用的蒸汽发生器的旋转框架和滚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一种油电两用的蒸汽发生器的旋转框架的底部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一种油电两用的蒸汽发生器的顶部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锅炉体;2、进气口;3、进水口;4、出汽口;5、电热丝;6、出水口;7、旋转框架;8、滚珠;9、竖直板;10、竖直滚槽;11、电机;12、水平板;13、水平滚槽;14、连接轴;15、烟囱;16、油箱;17、输油管;18、燃烧器;19、燃烧室;20、传热管;22、风机;23、进油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电两用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内设空腔的锅炉体1,所述锅炉体1上端连通有进气口2、进水口3和出汽口4,所述锅炉体1的上端中心处还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电机11,所述锅炉体1底部设有用于电加热的多圈电热丝5,所述锅炉体1内设有用于油加热的燃烧装置,所述锅炉体1下端中心设有出水口6,所述锅炉体1内部设有用于清除所述空腔内壁的水垢的除水垢装置,所述除水垢装置可在所述电机11的带动下绕所述电机11的转轴轴线转动。

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19、传热管20、固定连接于所述锅炉体1底部的燃烧器18和设于所述锅炉体1一旁的油箱16,所述燃烧器18的底部设有进油端23,所述进油端23通过输油管17与所述油箱16连通,所述燃烧室19罩设于所述燃烧器18顶部,所述燃烧室19用于燃烧油气产生热量,所述传热管20呈螺旋状且其底部与所述燃烧室19连通。燃烧器18内设有喷嘴,喷嘴将油喷出形成油雾,在燃烧室19内燃烧。

所述锅炉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机22,所述风机22的一侧设有烟囱15,所述烟囱15与所述风机22的出风口连通,所述风机22的进风口与所述传热管20的顶部连通。

所述除水垢装置包括旋转框架7和多个滚珠8,所述旋转框架7为圆筒框架结构,所述旋转框架7包括分别水平设置的上圆环和下圆环,所述上圆环和所述下圆环之间沿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竖直板9,每个所述竖直板9的顶端与所述上圆环的外圆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竖直板9的底端与所述下圆环的外圆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竖直板9的靠近所述锅炉体1内壁的一侧均开设有竖直滚槽10,所述下圆环上沿径向对称设有两个水平板12,每个所述水平板12的底部均开设有水平滚槽13,多个所述滚珠8嵌设于所述竖直滚槽10或水平滚槽13内,当所述旋转框架7绕所述电机11的所述转轴轴线转动时,每个所述滚珠8的外圆周均与所述锅炉体1内壁抵接并可在对应的所述竖直滚槽10或水平滚槽13内滚动。

所述旋转框架7通过连接轴14与所述电机11的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滚珠8沿所述竖直滚槽10或水平滚槽13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滚珠8为硬质钢珠。

所述竖直滚槽10设有四个。

多圈所述电热丝5环状均匀分布。

工作原理:

一、产生蒸汽过程

锅炉体1通过进气口2引入平衡内外压差的空气;锅炉体1通过进水口3通入产生蒸汽的水,水经过加热产生蒸汽;锅炉体1通过出汽口4将发生的蒸汽送出;用过的废水通过出水口6排出,出水口6下端设有内螺纹,通过内螺纹连接水阀,通过水阀控制废水的排出。

(1)电加热:电热丝5通电发热使得锅炉体1内的水加热并形成蒸汽;

(2)油加热:油箱16的油供给燃烧器18,燃烧器18内的喷嘴将油喷出形成油雾,在燃烧室19内燃烧,热量经传热管20将锅炉体1内的水加热并形成蒸汽,风机22将传热管20内的低温废气抽走,通过烟囱15排出。。

二、除水垢过程

当该电加热的蒸汽发生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其锅炉体1内壁除水垢,其具体操作如下:启动电机11,电机11带动旋转框架7转动,多个滚珠8随着旋转框架7一起转动并在对应的竖直滚槽10或水平滚槽13内滚动,该过程中,滚珠8对锅炉体1内壁的水垢进行碾压和摩擦,进而使得水垢从锅炉体1内壁上脱离,最终从出水口6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