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成型燃料气化燃烧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159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物质成型燃料气化燃烧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机械进料 装置,燃烧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生物成型燃料气化燃烧锅炉。
技术背景
目前公知的生物质锅炉,以燃烧生物质散料为主,由于其密度 低挥发含量高,热解速度快,难以解决配风量与燃烧速度一致的问题 造成热效率低,灰尘多、冒黑烟,燃料的运输和存放不方便。现阶段 出现的生物质颗粒燃料锅炉,部分克服上述缺点,但由于是人工投料, 投料量和投料间隔时间靠人工把握,送风量也靠人工调节,造成了进 燃料量和配风量不能完全同步,使热效率降低,不能完全控制黑烟排 放,工人劳动强度大,这些缺陷防碍了生物质能的利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已有的技术的缺点,提供 一种使用方便、节能高效、利于环境的连续均匀供料、合理配风、燃 烧彻底的生物质成型燃料气化燃烧锅炉。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予以实现在同一电动减速机的带动 下,圆盘分料器将成型燃料定量地落入螺旋送料器进口,通过螺旋进 料器推进锅炉炉膛内,在高温下着火燃烧。由电动鼓风机产生地高压 风,经过炉体夹套内的风量分配管被分配成二次风和燃料进口防烟风 幕风。通过二次风口,给燃料提供高速扰动的空气,通过风幕口,阻
止炉内烟气经螺旋进料口外逸。受烟囱负压的作用,燃烧产生的火焰 和高温烟气,与锅炉炉胆辐射换热后向炉烘四周扩散,进入螺纹烟管 强化换热后从烟囱排出。成型燃料在固定炉排上燃烧,受后来燃料的 推动,燃烬时已被推到固定炉排边沿,灰分从固定炉排落下。
由于电动减速机和电动鼓风机由同一变频控制器控制,控制信号 由在锅炉本体上的温度(或压力)传感器提供,这样依据锅炉的温度 (或压力)变化,可连续准确地对进料量和配风量进行自动调节,使 锅炉运行处于最佳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方便,采用自动化控制,司 炉人员只需把成型燃料放入料斗中,其它工作自动完成。2、节能高 效,进料的连续和合理的配风量使其热效率高,生物质可再生能源利 用,节约大量煤、气、油等一次性能源。3、利于环境,无黑烟、少 灰分,生物质燃料含硫分极少。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纵剖视图
图4是图1的横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烟囱,2、温度(或压力)传感器,3、变频控制器,4、锅炉 本体,5、电动鼓风机,6、料斗,7、圆盘分料器,8、螺旋送料器,9、电动减速机,10、螺纹烟管,11、炉烘,12、炉胆,13、 二次风 口, 14、风量分配管,15、风幕口, 16、炉膛,17、炉体夹套,18、 固定炉排。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案参照附图,料斗6中放入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在电 动减机9的带动下,圆盘分料器7将成型燃料定量地落入螺旋送料器 8内,螺旋送料器8再将成型燃料推入炉膛16内,成型燃料在高温 下着火燃烧,电动鼓风机5产生的高压风通过在炉体夹套17内的风 量分配管被均匀地分配成二次风和防烟风幕风,通过二次风口 13送 出,给燃烧提供高速扰动的空气。通过风幕口 15送出,阻止炉膛内 的烟气从螺旋送料器8出口处逸出,成型燃料在炉膛中产生的火焰和 高温烟气在烟囱1负压的作用下,与炉胆12辐射换热后,向炉烘ll 四周扩散,进入螺旋烟管IO强化传热后,从烟囱1出口排放。成型 燃料在固定炉排18上燃烧后受后来燃料的推动,燃烬时已被推到固 定炉排18边沿,灰分从固定炉排18间隙中落下,由锅炉本体4上的 温度(或压力)传感器2提供的信号,通过变频控制器3控制调节电 动减速机9和电动鼓风机5的转速,使其向炉膛器16提供适量的成 型燃料和配风量。
权利要求1、一种生物质成型燃料气化燃烧锅炉,由燃烧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炉体,机械进料装置和锅炉本体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炉体夹套(17)内设置有风量分配管(14),所述的进料装置设置有圆盘分料器(7)和螺旋送料器(8),所述的锅炉本体(4)带有炉烘(1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质成型燃料气化燃烧锅炉,其特征 是所述风量分配管(14)进口与电动鼓风(5)相连,出口分别与二 次风口 (13)和风幕口 (15)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质成型燃料气化燃烧锅炉,其特征 是所述的圆盘分料器(7)和螺旋送料器(8)由同一个电动减速机(9) 带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质成型燃料气化燃烧锅炉,其特征 是所述的炉烘(11)为耐火材料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成型燃料气化燃烧锅炉,主要由燃烧生物质燃料的炉体,机械进料装置和锅炉本体组成,所述炉体夹套内设置有风量分配管,所述机械进料装置有圆盘分料器和螺旋送料器,所述锅炉本体带有炉烘。具有使用方便、节能高效、利于环境等优点。
文档编号F23N1/02GK201074829SQ20072006339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31日
发明者杨松年 申请人:杨松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