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095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凝式二次热交换器结构和生产工艺复杂,使用时,其U管弯曲部分常出现漏水现象,而且,所述冷凝式二次热交换器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积炭现象,导致难以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工艺简单、避免了因管壁太薄引起的漏水现象且排污方便的热交换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换热腔室;多个导流板,所述多个导流板间隔布置在所述换热腔室内以形成迂回水道,其中,每个所述导流板上均具有多个导烟管,所述多个导烟管均贯通所述壳体的顶面和底面;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分别与所述换热腔室连通;工艺孔,所述工艺孔设在所述壳体上;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与工艺孔可拆卸地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多个导水板在换热腔室内间隔出迂回水道,水流有进水管输入并由出水管输出,且在换热腔室内与导烟管进行热交换。由此,在较小体积的换热腔室间隔形成迂回水道,使水流能沿迂回水道流动并与沿途的导烟管换热,提高了换热腔室的空间利用率,增加了水流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时间,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同时,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塞,可用于对换热腔室进行排污。此外,该热交换器取消了传统技术的U管结构,避免了传统技术技术中因U管弯曲部位变薄而引起的漏水现象,提高了热交换器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热交换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前后间隔地设在所述壳体的右侧壁上,所述工艺孔设在所述右侧壁上且介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所述进水管的输入端邻近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出水管的输出端邻近所述壳体的顶面。所述导烟管为圆管状导烟管。每个所述导流板上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导烟管,所述多个导烟管的表面与对应的所述导流板相配合形成波纹。所述壳体、多个导流板和多个导烟管均由铝材一体成型。所述壳体、多个导流板和多个导烟管表面均具有防腐层。所述工艺孔上形成有卡槽,所述密封塞上形成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卡钩,所述密封塞卡扣在所述工艺孔上。[0015]所述工艺孔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密封塞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工艺孔螺纹连接。所述工艺孔包括两个,所述密封塞包括与所述两个工艺孔对应的两个。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中卸下密封塞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的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沿图1中的线B-B的剖面示意图;和图3a是沿图1a中的线C-C的剖面示意图。其中,100 :热交换器;10 :壳体;11 :换热腔室;101 :迂回水道;102 :工艺孔;20 导流板;21 :导烟管;31 :进水管;32 :出水管;40 :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
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如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100包括壳体10、多个导流板20、进水管31、出水管32和密封塞40。具体地说,壳体10内具有换热腔室11并形成有用于热交换的迂回水道101。也就是说,多个导流板20间隔布置形成迂回水道101,迂回水道如图1所示。具体地说,参照图1,多个导流板20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且相邻的导热板20分别与换热腔室1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相连,水流可沿多个导流板20间隔形成有弯曲的水道流动。其中,每个导流板20上均具有多个导烟管21,水流流动过程中会与经过的导烟管进行热量交换。多个导烟管21均贯通壳体10的顶面(即如图2或3所示的上面)和底面(即如图2或3所示的下面)。进水管31和出水管32设在壳体10上且分别与换热腔室11连通。在壳体10上设有工艺孔102。密封塞40与所述工艺孔可拆卸地相连,用于打开和封闭工艺孔102。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交换器,多个导流板20在换热腔室11内间隔出迂回水道101,水流由进水管31输入并由出水管32输出,且在换热腔室11内与导烟管21进行热交换。由此,在较小体积的换热腔室11形成迂回水道101,使水流能沿迂回水道101流动并与沿途的导烟管21换热,提高了换热腔室11的空间利用率,增加了水流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时间,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同时,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塞,可用于对换热腔室进行排污。此外,该热交换器取消了传统技术的U管结构,避免了传统技术技术中因U管弯曲部位变薄而引起的漏水现象,提高了热交换器的合格率和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生
产效率。如图1所示,壳体10的换热腔室11内设有五块导流板20,形成路程较长的迂回水道101,由进水管31输入的水会沿迂回水道101流动并与每个导烟管21进行热交换,热交换面积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水管31和出水管32前后(即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间隔地设在壳体10的右侧壁(即如图1所示的右侧壁)上。工艺孔102介于进水管31和出水管32之间。如图1所示的热交换器,在工艺孔102处具有大体呈漏斗形的区域,进入该区域的水流较缓,水在换热腔室11内流动时,容易在在工艺孔102附近堆积杂质,例如多余的防腐材料等。在此处设置工艺孔102便于对换热腔室11内的杂质进行清理。进水管31和出水管32以及工艺孔102设在壳体10的右侧壁,便于热交换器的安装和维护。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水管31的输入端邻近壳体10的底面,出水管32的输出端邻近壳体10的顶面。由此,进水管31输入的水装满整个换热腔室11后再有出水管32排出,增加了水流的热交换时间,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且提高了换热腔室11的空间利用率。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导烟管21为圆管状导烟管。由此,便于加热和排烟。同时,对于相同体积的多边形管状导烟管,圆管状导烟管具有换热面积大等特点,进一步的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面积。同时圆管状导烟管使水流平缓,提高了热交换器工作的稳定性。导烟管21还可以是多边形管状导烟管或椭圆形管状导烟管等,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导流板20和形成在其上的多个导烟管21的侧壁配合形成波纹。例如,如附图1所示,位于换热腔室11内最上面的导流板20(a)上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导烟管21,多个导烟管21的下表面与导流板20 (a)相配合形成波纹。同样地,紧邻导流板20 (a)的导流板20(b)的上侧面形成有波纹。且位于导流板20(a)下侧的波纹的波谷与位于导流板20(b)上侧的波纹的波峰交错布置,用于在导流板20 (a)和20 (b)之间形成波纹形的水流通道。此外,任意两个相邻的导流板20之间均形成有波纹形的水流通道,且导流板20与换热腔室11的侧壁之间也形成有波纹形的水流通道。这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由此,进一步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有利地,壳体10、多个导流板20和多个导烟管21均由铝材一体成型。由此,生产工艺简单,降低了热交换器的生产成本。避免了焊接成型容易发生的虚焊等现象,提高了热交换器的合格率和工作稳定性。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安装。有利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0、多个导流板20和多个导烟管21的表面均具有防腐层。由此,避免水及其中的杂质侵蚀热交换器,提高了热交换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产品的维护成本,方便用户使用。同时生产过程中多余的防腐材料可由工艺孔102排出换热腔室11,简化了热交换器的生产工艺。此外,工艺孔102上形成有卡槽(未示出),密封塞40上形成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卡钩(未示出),所述密封槽卡扣在工艺孔102上。由此,密封塞40与工艺孔102卡接,便于安装和拆卸,提高了装配效率。对于上述工艺孔102与卡槽的安装,还可以具有其它的方式,例如采用螺纹连接等。具体地说,当密封塞40与工艺孔102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时,可以使工艺孔102上形成有内螺纹,密封塞40上形成有与工艺孔102上形成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由此,装配方便,同时使密封塞40和工艺孔102配合稳定,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在图1及图1a示出的实施例中,工艺孔102包括两个,密封塞40包括与两个工艺孔102对应的两个。由此,进一步的便于清理换热腔室11内的杂质。如图1所示,壳体10内设有五块导流板20,五块导流板20间隔换热腔室11形成迂回水道101。每块导流板上均间隔有多个导烟管21,进水管31临近壳体10的前边沿(即如图1所示的上边沿)的下端,出水管32临近壳体10的后边沿(及如图1所示的下边沿)的上端。进水管31输入的水沿迂回水道101在整个换热腔室11内流动,并与每个出水管32均进行热交换。进水管31继续向换热腔室11内输入水,使换热腔室11内水位上升,此时,换热腔室11内的水继续与导烟管21进行热交换。当水位上升至出水管32处时,换热完成的水由出水管32排出,提供给用户使用。由此,增加了水流的换热时间和换热面积,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方便用户使用。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权利要求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换热腔室; 多个导流板,所述多个导流板间隔布置在所述换热腔室内以形成迂回水道,其中,每个所述导流板上均具有多个导烟管,所述多个导烟管均贯通所述壳体的顶面和底面; 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分别与所述换热腔室连通; 工艺孔,所述工艺孔设在所述壳体上; 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与工艺孔可拆卸地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前后间隔地设在所述壳体的右侧壁上,所述工艺孔设在所述右侧壁上且介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输入端邻近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出水管的输出端邻近所述壳体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烟管为圆管状导烟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流板上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导烟管,所述多个导烟管的表面与对应的所述导流板相配合形成波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多个导流板和多个导烟管均由铝材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多个导流板和多个导烟管表面均具有防腐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孔上形成有卡槽,所述密封塞上形成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卡钩,所述密封塞卡扣在所述工艺孔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孔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密封塞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工艺孔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孔包括两个,所述密封塞包括与所述两个工艺孔对应的两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多个导流板、进水管、出水管、工艺孔和密封塞。具体地,所述壳体内具有换热腔室;所述多个导流板前后间隔布置在所述换热腔室内以形成迂回水道,其中,每个所述导流板上均具有多个导烟管,所述多个导烟管均贯通所述壳体的顶面和底面;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分别与所述换热腔室连通;所述工艺孔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密封塞与工艺孔可拆卸地相连以打开和封闭所述工艺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提高了换热腔室的空间利用率,增加了水流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时间,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同时,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塞,可用于对换热腔室进行排污。
文档编号F28D7/16GK202885608SQ20122047996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李成明, 梁国荣, 肖芳 申请人: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