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993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包括接收器、散热片组、模组箱体,接收器的背面与散热片组连接,接收器和散热片组的中心点处于同一直线,散热片组由多块散热片中空平行连接组成,其中空间距为50-70mm,所述模组箱体一侧壁设置凹向箱体内部的凹槽,该凹槽形成一个横截面为“[”形的自然风通道,所述接收器和散热片组设置在模组箱体的凹槽上。本发明通过自然风通道的结构,当箱体侧壁的风从左右或侧面吹来时,自然风通道的凹槽会加快风流动速度后经过散热片组与风接触达到快速相互交换散热,解决了太阳能散热系统普遍散热不易,生产不易,成本过高,重量过重的问题,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且散热体系箱体轻,生产成本低。
【专利说明】一种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散热装置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O
【背景技术】
[0002]在拥有先进科技水平的今天,许多高科技产品都需要配有散热装置,来为其高耗能的发热体降温,目前,市场上的高倍聚光发电设备大多以菲涅尔聚光设计为主,利用透镜将阳光进行聚焦。由于菲涅尔透镜采用亚克力材料,其光效利用率低,而在散热方面,因配合该透镜光路原理导致需要在聚光模组箱体底部外置一个铝型材散热器使得整个设备的箱体笨重。此外,太阳能接收器与铝型材散热器中间需填加导热填充物,使得散热大受影响,造成生产不易,成本过高,重量过重,因此已难以满足高倍聚光使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解决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器散热不易、光电转换率低、箱体过高,成本高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包括接收器、散热片组、模组箱体,所述接收器的背面与散热片组连接,所述接收器和散热片组的中心点处于同一直线,所述散热片组由多块散热片中空平行连接组成,其中空间距不大于0.5mm,所述模组箱体一侧壁设置凹向箱体内部的凹槽,该凹槽形成一个横截面为“[”形的自然风通道,所述接收器和散热片组设置在模组箱体的凹槽上。
[000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形成的横截面为“[”形的自然风通道的模组箱体凹槽,其凹槽的底部为一斜面,其凹槽高度为50-70mm。
[000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凹槽底部斜面与水平方向成40° -50°角。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散热片组包括4-8块散热片。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片组中,散热片与片之间的宽度一致,散热片与片之间的长度相差50mm。
[0009]具体地,所述接收器的基板材质为铝合金金属材质。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片的材质为铝合金金属材质。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片表面经过微纳米陶磁散热涂料烤漆处理。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片组的散热片厚度为0.5-lmm。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片组的散热片上四边设有八个孔位,各块散热片与接收器按照孔位相互连接。
[0014]本发明针对目前太阳能散热系统普遍散热不易,生产不易,成本过高,重量过重的问题,利用模组箱体一侧壁设置的凹槽形成一个自然风通道,当箱体侧壁的风由上、下、左、右四方流动时,自然风通道会加快风流动速度后,使散热片组与风接触达到快速相互交换散热,实现迅速降低太阳能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且散热体系箱体轻,生产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发明中A部的爆炸图。
[0018]图3为本发明中模组箱体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发明中模组箱体侧壁的侧视图。
[0020]其中,600、模组箱体侧壁凹槽,601、模组箱体侧壁1,602、模组箱体侧壁2,603、模组箱体侧壁3,701、接收器,702、散热片1,703、散热片2,704、散热片3,705、散热片4,706、
自然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根据图1-4所示,本发明一种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包括接收器、散热片组、模组箱体,所述接收器的背面与散热片组连接,所述接收器和散热片组的中心点处于同一直线,所述散热片组由多块散热片中空平行连接组成,其中空平均间距不大于0.5mm,所述模组箱体一侧壁设置凹向箱体内部的凹槽,该凹槽形成一个横截面为“[”形的自然风通道,所述接收器和散热片组设置在模组箱体的凹槽上。
[0023]在本实施例中,横截面为“[”形的自然风通道的模组箱体凹槽,其凹槽的底部为一斜面,且凹槽底部斜面与水平方向成50°角,其凹槽的高度为60mm。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凹槽底部斜面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可以在40° -50°角之间,其凹槽高度可以为50-70mm。散热片组在本实施例中包括4块散热片,根据具体的需要,散热片的数量可以为
4-8块,散热片与片之间的宽度一致,散热片与片之间的长度相差50_,其材质为铝合金金属材质,表面经过微纳米陶磁散热涂料烤漆处理,厚度约1_,四边设有八个孔位,各块散热片与接收器按照孔位相互连接,接收器的基板材质为铝合金金属材质。
[0024]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电池产生电能时,电能和热能均传到本发明的接收器,接收器将电能导向外部储蓄电池或是逆变器,同时将太阳光的热量由接收器底部导向散热片组;本发明中散热片组由多块散热片中空平行连接组成,从而达到多块散热片平均传导散热片的热量增加散热效率的效果,散热片组在自然风通道的下方,即自然风在散热片组上方50-70mm的高度上流动,当风由自然风通道的左、右或侧面吹来时,自然风通道形成一个风流,将设置在通道底部的散热片组散发出来的热量迅速带走。自然风通道的凹槽加快风的流动速度,经过散热片组与风接触达到热量快速相互交换,从而实现散热效果。[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器、散热片组、模组箱体,所述接收器的背面与散热片组连接,所述接收器和散热片组的中心点处于同一直线,所述散热片组由多块散热片中空平行连接组成,其中空间距不大于0.5_,所述模组箱体一侧壁设置凹向箱体内部的凹槽,该凹槽形成一个横截面为“[”形的自然风通道,所述接收器和散热片组设置在模组箱体的凹槽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的横截面为“[”形的自然风通道的模组箱体凹槽,其凹槽的底部为一斜面,其凹槽高度为50-70mmo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底部斜面与水平方向成40° -50°角。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片组包括4-8块散热片。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组中,散热片与片之间的宽度一致,散热片与片之间的长度相差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材质为铝合金金属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表面经过微纳米陶磁散热涂料烤漆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组的散热片厚度为0.5-lmm。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边侧型高倍聚光太阳能散热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组的散热片上四边设有八个孔位,各块散热片与接收器按照孔位相互连接。
【文档编号】F28F21/08GK103547131SQ201310541054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5日
【发明者】王国祥, 王纪盛, 刘兰兰 申请人:深圳市昂特尔太阳能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