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炬塔式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0812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炬塔式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设备,特别指一种适用于沼气处理的火炬塔式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不同领域产生的沼气除采集利用外,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只能排空处理,但沼气直接排空对空气和周围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燃烧设备厂家设计出了一些高空放散燃烧和塔体内式燃烧的装置,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这两种燃烧装置都存在燃烧不完全、冒黑烟、塔顶有明火、不安全、雨天易熄火、自身需要助燃风机能耗大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内燃引射且燃烧充分的火炬塔式燃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包括燃烧器和塔体的燃烧装置,燃烧器设置在塔体底部,其中:所述的燃烧器为双筒体结构,燃气和助燃空气由该双筒体底部分别引入塔体;所述双筒体外部还设置有引射窗引入助燃空气参与塔内燃烧;所述的塔体为立式结构,由至少二节火炬塔筒体拼接而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燃烧器双筒结构包括设置在内部通助燃空气的内筒,和套设在内筒外通燃气的外筒,其中所述内筒底端为助燃空气进口,内筒顶端出口正对塔体内;所述外筒下部一侧设置燃气进口,外筒顶部罩设导流盘,导流盘下方外筒壁上还设置有稳焰盘。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盘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周边的导流板,和设置在底板底面的连接块,其中所述连接块与外筒出口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底板与外筒端口间隔有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稳焰盘通过支撑块固定于外筒筒壁上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引射窗设于双筒体外部、与塔体内部贯通,且该引射窗为可调整角度的百叶窗式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塔体由至少二节火炬塔筒体法兰拼装而成,且顶层火炬塔筒体的顶端设置有火炬塔防风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燃烧器还包括有位于双筒体上方的点火器,和安装在塔体外壁的操作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外筒底部开有防止积水的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整个燃烧过程在塔体的底部完成,顶部不会有黑烟和明火冒出,环保。另外,气体通道上有导流盘遮盖,加上火炬塔顶端加装防风帽,所以风雨天也不会影响火炬的正常使用,不易熄火。本燃烧装置不需要配备助燃风机,通过引射结构抽入助燃空气,大大节约了自身的能耗,既节能又环保,顶部无明火,生产更安全,燃烧效率达到98%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燃烧器双筒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该燃烧装置包括有引射窗1、外筒2、内筒3、稳焰盘4、支撑块4-1、导流盘5、导流板5-1、底板5-2、连接块5-3、火炬塔筒体6、法兰7、火炬塔防风帽8、点火器9、操作盒10、燃气进口11、排水孔12。

如图1所示,由引射窗1、外筒2、内筒3、稳焰盘4、导流盘5、点火器9等组成的燃烧器主要部件通过支撑件设置在火炬塔筒体6底部。燃烧器为双筒体结构,内筒3为助燃空气通道,外筒2为燃气通道,顶端配有导流盘5,导流盘5下方安装有稳焰盘4。当气体通过燃气通道进入筒内沿导流盘5向四周喷射扩散,燃气在压力作用下对四周的空气产生引射力,将助燃空气从火炬塔底部的百叶窗式引射窗1引进燃烧室内,一部分助燃空气通过燃烧器的中心内筒与燃气混合,另一部分助燃空气通过稳焰盘孔与燃气混合。引射窗1引射的同时,由于百叶窗叶片安装有一定的旋转角度,使得燃气点燃后会产生旋流的效果,增强燃烧器对助燃空气的引射力,保证了燃烧器在没有助燃风机给风的情况下也能充分燃烧。

如图2所示,由导流板5-1、底板5-2和连接块5-3组成的导流盘5,其导流板5-1设置在底板5-2周边,连接块5-3设置在底板5-2底面,整个导流盘5通过连接块5-3与外筒2出口端固定连接,且底板5-2与外筒2端口间的间隔为燃气通道。如图2所示,稳焰盘4通过支撑块4-1固定在外筒2的上部,与导流盘5配合导流。

工作过程:当气体通过一定的压力从燃气进口进入外筒燃气通道向上通过导流盘和稳焰盘中间横向喷射。内筒空气通道内的助燃空气通过塔内抽力向上通过导流盘向四周扩散与燃气混合。底座周围的通风百叶引射窗的空气通过塔内引射力切向进入塔内,产生旋流作用,与塔内的气体再次进行掺混。点火后,气体在塔体内边走边燃烧,向上至火炬防风帽区域基本燃烧完毕,对空实现无害排放。火炬防风帽与火炬塔筒体间有导流通道,当有风时,不会直接吹入塔体内部,保证燃烧稳定。导流盘罩在外筒燃气通道上方,下雨时雨水不会进入燃气通道内,确保不会发生断火、熄火现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