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0931阅读:866来源:国知局
炉门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煤锅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炉门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供热装置,大多数锅炉都具有炉门。炉门是燃烧物的进出通道,传统的炉门都是在炉门内侧浇筑混凝土,并在炉门上设置门栓,主要起到加入燃烧物、观察炉内状况、搅拌、组织燃烧物掉落等作用。炉门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加入燃烧物的方便以及能源的消耗的高低。

现有技术中,由于混凝土的隔热效果差,炉门和炉口没有完全密封,在锅炉燃烧时,锅炉内的炉灰和热量很容易通过炉口与炉门之间的间隙到达锅炉外,导致热量损失严重,并且使炉门外表面的温度过高,炉门外的空气混浊,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并且,由于炉内的温度较高,浇筑在炉门上的混凝土很容易脱落,导致炉门无法承受炉内的高温而变形、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炉门结构,主要目的是将炉门密封,防止燃煤锅炉通过炉门将热量和有害气体散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炉门结构,包括:

第一部件,第一部件上具有炉口,第一部件用于固定在炉体上;第二部件,第二部件包括:密封部和支撑部,支撑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部件,密封部活动连接于支撑部,第二部件上还设有调节部和螺栓孔,调节部包括手柄和连接于手柄的螺栓杆,螺栓杆穿过螺栓孔顶在支撑部另一侧的密封部上,通过转动手柄能够推动密封部向远离支撑部的方向移动,密封部用于对炉口封堵;连接部,设置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用于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优选地,支撑部通过调节螺栓连接于密封部,其中,支撑部上设有调节螺孔,调节螺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调节螺栓的第一端穿过调节螺孔固定在密封部上,调节螺栓的第二端上设有卡接部,卡接部卡在调节螺孔上,使卡接部和密封部分别置于支撑部的两侧,支撑部与密封部之间具有间隙,调节螺栓能够在调节螺孔内沿轴向方向滑动。

优选地,卡接部为螺栓帽,螺栓帽与调节螺栓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螺栓帽与支撑部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套在调节螺栓上,使弹簧的一端顶在支撑部上,另一端顶在螺栓帽上。

优选地,调节螺栓、调节螺孔和弹簧作为调节部件,调节部件为多个。

优选地,密封部远离支撑部的一侧设有密封垫,密封垫用于夹持在密封部与第一部件之间。

优选地,密封垫的材料为具有弹性的耐火材料。

优选地,支撑部的一端具有豁口,连接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部件,当连接部转动至第一位置时,连接部的另一端卡接固定于豁口内。

优选地,转动部与螺栓孔作为转动部件,转动部件为多个。

优选地,隔热杆,隔热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密封部与炉口贴合的一侧;

挡火板,挡火板固定连接隔热杆的另一端,挡火板平行并靠近与密封部;

其中,隔热杆至少具有一个,用于固定挡火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炉门结构,包括:

第一部件,第一部件上具有炉口,第一部件用于固定在炉体上;第二部件,第二部件包括:密封部和支撑部,支撑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部件,密封部活动连接于支撑部,第二部件上还设有调节部和螺栓孔,调节部包括手柄和连接于手柄的螺栓杆,螺栓杆穿过螺栓孔顶在支撑部另一侧的密封部上,通过转动手柄能够推动密封部向远离支撑部的方向移动,密封部用于对炉口封堵;连接部,设置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用于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而现有技术中,都是在炉门上设置门栓,主要起到阻挡燃烧物掉落到锅炉外以及降低炉门的热量散发的作用,由于炉门和炉口没有完全密封,在锅炉燃烧时,锅炉内的炉灰和热量很容易通过炉口与炉门之间的间隙到达锅炉外,导致热量损失严重,并且使炉门外表面的温度过高,炉门外的空气混浊,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在本技术方案当中,第一部件转动连接支撑部,支撑部活动连接密封部,螺栓杆穿接螺栓孔顶在支撑部另一侧的密封部上,通过转动手柄能够推动密封部向远离支撑部的方向移动,密封部用于对炉口封堵,连接部设置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需要密封炉口时,将支撑部转动至连接部,连接部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转动调节部的手柄和螺栓杆,螺栓杆向远离支撑部的方向移动,使得密封部向炉口的方向移动,继续转动手柄和螺栓杆,直至密封部与炉口完全贴合为止,进而达到了将炉口密封,防止燃煤锅炉通过炉口将热量和有害气体散出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炉门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炉门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炉门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炉门结构,包括:第一部件1,第一部件1上具有炉口11,第一部件1用于固定在炉体上;第二部件2,第二部件2包括:密封部22和支撑部21,支撑部2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部件1,密封部22活动连接于支撑部21,第二部件2上还设有调节部211和螺栓孔212,调节部211包括手柄2111和连接于手柄2111的螺栓杆2112,螺栓杆2112穿过螺栓孔212顶在支撑部21另一侧的密封部22上,通过转动手柄2111能够推动密封部22向远离支撑部21的方向移动,密封部22用于对炉口11封堵;连接部4,设置于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之间,用于连接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部件1转动连接支撑部21,支撑部21活动连接密封部22,螺栓杆2112穿接螺栓孔212顶在支撑部21另一侧的密封部22上,通过转动手柄2111能够推动密封部22向远离支撑部21的方向移动,密封部22用于对炉口11封堵,连接部4设置于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之间,需要密封炉口11时,将支撑部21转动至连接部4,连接部4连接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转动调节部211的手柄2111和螺栓杆2112,螺栓杆2112向远离支撑部21的方向移动,使得密封部22向炉口11的方向移动,继续转动手柄2111和螺栓杆2112,直至密封部22与炉口11完全贴合为止,进而达到了将炉口11密封,防止燃煤锅炉通过炉口11将热量和有害气体散出的技术效果。

上述炉口11可以是圆形或者长方形,炉口11的作用是进料或者观察炉内情况,第一部件1转动连接支撑部21,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是销轴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密封部22活动连接支撑部21,活动连接可以是滑动连接或者销轴连接,只要可以使密封部22向靠近或者远离支撑部21的方向运动即可;第二部件2上设置有调节部211和螺栓孔212,调节部211的螺栓杆2112与螺栓孔212螺纹连接,螺栓杆2112穿过螺栓孔212顶接在密封部22上,当调节部211为一个时,螺栓杆2112和手柄2111顶接与密封部22的中心位置,通过转动手柄2111进而转动螺栓杆2112,使支撑部21与密封部22之间的间隔增大,使得密封部22向炉口11的方向移动;密封部22的面积大于炉口11的面积才能将炉口11封堵,连接部4的作用是连接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部21通过调节螺栓5连接于密封部22,其中,支撑部21上设有调节螺孔6,调节螺栓5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调节螺栓5的第一端穿过调节螺孔6固定在密封部22上,调节螺栓5的第二端上设有卡接部51,卡接部51卡在调节螺孔6上,使卡接部51和密封部22分别置于支撑部21的两侧,支撑部21与密封部22之间具有间隙,调节螺栓5能够在调节螺孔6内沿轴向方向滑动。支撑部21与密封部22通过调节螺栓5连接,在支撑部21上设置有调节螺孔6,调节螺栓5穿过调节螺孔6固定在密封部22上,调节螺栓5的第二端设置有卡接部51,卡接部51设置在远离密封部22的支撑部21的一侧,卡接部51的作用是控制密封部22与支撑部21之间的间隙,使密封部22与支撑部21之间的间隙不会过大,调节螺栓5可以在调节螺孔6内沿轴向方向滑动,通过调节螺栓5的转动使得密封部22与支撑部21之间的间隙大小可以控制。当密封部22需要远离炉口11,将炉口11打开时,炉内的压力和炉外的压力之间会形成压力差,导致炉门打开困难,通过转动调节螺栓5,将密封部22与支撑部21之间的间隙缩小,密封部22便会远离炉口11,在支撑部21上设置调节螺栓5和调节螺孔6,用于控制密封部22与支撑部21之间的间隙,进而达到了使炉口11与炉门易于打开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卡接部51为螺栓帽52,螺栓帽52与调节螺栓5为一体成型结构。卡接部51为螺栓帽52,并且螺栓帽52与调节螺栓5为一体成型结构,增大了调节螺栓5的抗拉强度,延长了调节螺栓5的使用寿命,调节螺栓5与螺栓帽52可以是钢制或者其他的抗拉强度高的耐火金属。

进一步的,螺栓帽52与支撑部21之间设有弹簧7,弹簧7套在调节螺栓5上,使弹簧7的一端顶在支撑部21上,另一端顶在螺栓帽52上。在螺栓帽52与支撑部21之间设置弹簧7,弹簧7套在调节螺栓5上,当需要密封炉门时,转动调节螺栓5,挤压弹簧7,缩小螺栓帽52与支撑部21之间的距离,当需要打开密封的炉门时,反向转动调节螺栓5,使弹簧7恢复,弹簧7两端的力分别作用在螺栓帽52和支撑部21上,螺栓帽52与支撑部21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密封部22在弹簧7和调节螺栓5的作用下朝着支撑部21的方向运动,缩小了密封部22与支撑部21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密封部22远离炉口11,进一步达到了使炉口11与炉门更易于打开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调节螺栓5、调节螺孔6和弹簧7作为调节部件,调节部件为多个。在支撑部21上均匀的设置多个调节部件,增加支撑部21与密封部22之间稳定性,当密封部22过重,密封部22只通过一个调节部件连接支撑部21,密封部22的重量会导致调节部件形变,进而导致密封部22无法密封炉口11,在支撑部21上均匀设置多个调节部件,使多个调节部件支撑密封部22,进而达到了防止密封部22过重导致调节部件形变的技术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密封部22远离支撑部21的一侧设有密封垫221,密封垫221用于夹持在密封部22与第一部件1之间。在密封部22远离支撑部21的一侧设置密封垫221,也就是说,在密封部22与炉口11贴合的一侧设置密封垫221,密封垫221与炉口11贴合一侧的面积要大于炉口11的面积,密封垫221的作用是进一步增加密封部22对炉口11的密封性,进而达到了将炉口11密封,防止燃煤锅炉通过炉口11将热量和有害气体散出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密封垫221为具有弹性形变的耐火材料。首先密封垫221必须为耐火材料,密封垫221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需要保证密封垫221不会在高温状态下变软或者融化,其次密封垫221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特性,在密封部22受到调节部211挤压时,密封部22会挤压密封垫221朝着炉口11的方向运动,当密封垫221与炉口11贴合时,密封垫221产生弹性形变,与金属的炉口11完全贴合,使炉口11完全密封,进一步达到了密封炉口11的作用,进而达到了防止燃煤锅炉通过炉门将热量和有害气体散出的技术效果。

具体在实施前述炉门结构的技术方案时,如图2所示,支撑部21的一端具有豁口8,连接部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部件1,当连接部4转动至第一位置41时,连接部4的另一端卡接固定于豁口8内。第二部件2中的支撑部21与第一部件1之间通过连接部4连接,在支撑部21的一端设置豁口8,连接部4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部件1,连接部4的另一端卡入豁口8中,从而实现了第二部件2与第一件之间的连接。但是第二部件2与第一部件1之间通过连接部4连接的方式还有很多,只要可以使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之间相对固定的连接方式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用新型人发现,当第二部件2的质量较大时,支撑部21与第一部件1之间转动连接的方式会导致转动连接处弯曲,从而无法使密封部22贴合并密封炉口11,为了使质量较大的第二部件2也可以将炉口11密封的很好,如图3所示,上述的炉门结构中,将支撑部21与第一部件1的连接方式改为通过连接部4连接,即支撑部21的另一端具有豁口8,连接部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部件1,当连接部4转动至第一位置41时,连接部4的另一端卡接固定于豁口8内。这样的修改使得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之间的连接更牢固,进而保证密封部22完全密封炉口11,达到防止燃煤锅炉通过炉口11将热量和有害气体散出的技术效果。

具体在实施前述炉门结构的技术方案时,转动部与螺栓孔212作为转动部件,转动部件为多个。在支撑部21上设置多个转动部件,增加密封部22的密封性,当只有一个转动部件顶接与密封部22的中心位置时,密封部22的四周与炉口11之间无法紧密贴合,在支撑部21上均匀设置多个转动部件,使多个转动部件顶接与密封部22,可以同时调节转动部件,增加密封部22各个位置与炉口11的贴合程度,进而达到了防止密封部22过重导致调节部211件形变的技术效果。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增加隔热杆9和挡火板10,隔热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密封部22与炉口11贴合的一侧;挡火板10固定连接隔热杆9的另一端,挡火板10平行并靠近与密封部22;其中,隔热杆9至少具有一个,用于固定挡火板10。挡火板10与密封部22平行,挡火板10靠近密封部22一侧的面积略小于炉口11的面积,不能影响炉口11的闭合和打开,挡火板10的材料可以是耐火材料或者钢铁,隔热杆9用于固定和支撑挡火板10,隔热杆9至少具有一个,挡火板10的作用是隔离锅炉内燃烧物或者明火直接接触密封部22,防止密封部22过热,进而达到了降低热量损耗的技术效果。

根据以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锅炉连接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在锅炉燃烧时,锅炉内的炉灰和热量很容易通过炉口11与炉门之间的间隙到达锅炉外,导致热量损失严重,现有技术中,都是在炉门上设置门栓,主要起到阻挡燃烧物掉落到锅炉外的作用,但是炉门和炉口没有完全密封,在锅炉燃烧时,锅炉内的炉灰和热量很容易通过炉口与炉门之间的间隙到达锅炉外,导致热量损失严重,在本技术方案当中,第一部件1转动连接支撑部21,支撑部21活动连接密封部22,螺栓杆2112穿接螺栓孔212顶在支撑部21另一侧的密封部22上,通过转动手柄2111能够推动密封部22向远离支撑部21的方向移动,密封部22用于对炉口11封堵,连接部4设置于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之间,需要密封炉口11时,将支撑部21转动至连接部4,连接部4连接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转动调节部211的手柄2111和螺栓杆2112,螺栓杆2112向远离支撑部21的方向移动,使得密封部22向炉口11的方向移动,继续转动手柄2111和螺栓杆2112,直至密封部22与炉口11完全贴合为止,进而达到了将炉口11密封,防止燃煤锅炉通过炉口11将热量和有害气体散出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