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燃烧机中的导风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340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瓦斯燃烧机中的导风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特别是一种瓦斯燃烧机中的导风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瓦斯燃烧机中的导风板与燃烧机壳体的壳体底板为垂直设置,且,导风板上的通孔排均是等距排列。缺点在于,上述结构设计不合理,不利于出焰的形成。在此结构下,若是空气量较少(还未到不足),一般会出现火焰飘动,并且炉内有黑色碳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导风板设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瓦斯燃烧机中的导风板结构。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瓦斯燃烧机中的导风板结构,包含有,

燃烧机壳体,其具有壳体端板、壳体侧板及壳体底板,所述壳体端板、所述壳体侧板及所述壳体底板共同界定出壳体容置空间,所述壳体端板上具有第一结合孔,所述壳体侧板上具有第二结合孔;

导风板本体,其处于所述壳体容置空间内,所述导风板本体具有本体斜板、上固定翻边及侧固定翻边,所述本体斜板相对于所述壳体端板且所述本体斜板倾斜于所述壳体底板,所述本体斜板上具有多排通孔且所述多排通孔中相邻两排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变大,所述上固定翻边自所述本体斜板的顶缘始向外延伸,所述上固定翻边上具有第一被结合孔,所述侧固定翻边自所述本体斜板的侧缘始向外延伸,所述侧固定翻边上具有第二被结合孔;

藉由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结合孔及所述第一被结合孔,所述本体斜板与所述壳体端板相固定地结合;

藉由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结合孔及所述第二被结合孔,所述本体斜板与所述壳体侧板相固定地结合。

作为瓦斯燃烧机中的导风板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通孔的排数为6个,每排的通孔数量为12个。

作为瓦斯燃烧机中的导风板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本体斜板为双层复合板,外层为耐火泥材质,内层为金属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改变本体斜板的设置角度及通孔间距,设计合理,保证火焰呈束状,炉内无味及无碳末。此外,本体斜板用耐火泥材质,耐温1000℃上,最高1700℃,一定程度上,保证本体斜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分解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组合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和图2,图中示出的是瓦斯燃烧机中的导风板结构。该导风板结构主要由燃烧机壳体、导风板本体等部件组成。

所述燃烧机壳体具有壳体端板11、壳体侧板12及壳体底板13。所述壳体端板11、所述壳体侧板12及所述壳体底板13共同界定出壳体容置空间。所述壳体端板11上具有第一结合孔。所述壳体侧板12上具有第二结合孔。

所述导风板本体处于所述壳体容置空间内。所述导风板本体具有本体斜板21、上固定翻边22及侧固定翻边23。所述本体斜板21相对于所述壳体端板11且所述本体斜板21倾斜于所述壳体底板13。所述本体斜板21上具有多排通孔210且所述多排通孔210中相邻两排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变大(等比例增大)。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10的排数为6个,每排的通孔210数量为12个。

改变所述本体斜板21的设置角度及所述通孔210间距,设计合理,保证火焰呈束状,炉内无味及无碳末。

所述上固定翻边22自所述本体斜板21的顶缘始向外延伸。所述上固定翻边22上具有第一被结合孔。所述侧固定翻边23自所述本体斜板21的侧缘始向外延伸。所述侧固定翻边23上具有第二被结合孔。

藉由第一连接件3穿过所述第一结合孔及所述第一被结合孔,所述本体斜板21与所述壳体端板11相固定地结合。

藉由第二连接件4穿过所述第二结合孔及所述第二被结合孔,所述本体斜板21与所述壳体侧板12相固定地结合。

所述本体斜板21为双层复合板,外层(指的是图中可以看见的那面)为耐火泥材质,内层(指的是图中可以看不见的那面)为金属材质。本体斜板21用耐火泥材质,耐温1000℃上,最高1700℃,一定程度上,保证本体斜板21的使用寿命。

以上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