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盖以及包括其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1447发布日期:2019-12-14 00:2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火盖以及包括其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盖以及包括其的灶具。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灶具火盖通常具有直通的主火孔以及稳焰孔等结构。使用时,混合气体从主火孔向外喷出并点燃,由此形成火焰。但是目前的主火孔的直通结构使得主火孔在使用中非常容易被外部的脏污所堵塞。清理时主火孔的外部尚且容易清理,但内部很难清理干净。同时,现有的主火孔也容易产生回火火焰,进而导致反向燃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火盖的主火孔容易堵塞,难以清理干净,且容易产生回火导致反向燃烧的缺陷,提供一种火盖以及包括其的灶具。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火盖,其特点在于,所述火盖包括:

火盖本体;

主火孔,所述主火孔沿着所述火盖本体的外围壁面环绕设置,且所述主火孔包括内部火孔通道和外部火孔通道,所述内部火孔通道与所述外部火孔通道互相连通并形成z形的形状,所述内部火孔通道与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连通,所述外部火孔通道与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连通;

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形成并下陷于所述火盖本体的外围壁面上,且所述环形凹槽设置于所述主火孔的下方,其中,所述外部火孔通道的下端敞开并与所述环形凹槽的上端连通。

本方案的主火孔有两段组成,之间存在一个z字形拐角,所以主火孔靠近火盖本体的内部一段(内部火孔通道)不易堵塞,便于清洁火孔。

同时环形凹槽和主火孔形成的出火口是半封闭环形(外部火孔通道与环形凹槽的根部之间)加半敞开条形(外部火孔通道和环形凹槽的出口)结构,导致燃气流出后存在一个局部扩散动作,所以出火形式为外部火孔通道与环形凹槽的根部之间产生局部环形火焰,以及环形凹槽和外部火孔通道的出口一起形成的顶部锥形火焰。其中,环形火焰保住了锥形火焰的稳定燃烧。

此外,主火孔的z形的结构形式,通过曲折的路径加长了回火路径以及减小火焰反向燃烧的可能性。降低了回火发生的几率。

较佳地,所述环形凹槽的上表面相对于所述环形凹槽的上表面向外凸出。由此使得火盖的外部一段出口处存在一个阶梯式出口(出口上边突出于出口下边),进一步对主火孔起到遮挡作用,有益于防堵效果。

较佳地,所述火盖本体上形成有稳焰孔,所述稳焰孔连通于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稳焰孔环形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的下方。稳焰孔位于主火孔的出火口下方,既能加强正常燃烧时的主火焰强度(加强锥形火焰),也能保证主火焰的燃烧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火盖本体的外围壁面上形成有下陷的传火槽,所述传火槽环形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的下方,各所述稳焰孔的外端连通于所述传火槽。

较佳地,所述环形凹槽通过若干环形设置的连通槽与所述传火槽连通。

较佳地,所述连通槽以及所述稳焰孔的位置对应,其中,所述连通槽的上端朝向所述外部火孔通道的下方设置,所述连通槽的下端朝向所述稳焰孔设置。连通槽起到了连通稳焰孔的作用,保证从稳焰孔流出的气体能够达到主火孔与环形凹槽。

较佳地,所述连通槽包括上端部分以及下端部分,其中,所述上端部分沿着垂直方向延伸,所述下端部分向内并向下倾斜设置。

较佳地,所述上端部分向外敞开设置。敞开的上端部分一方面允许稳焰孔流出的气体向上流道,另外一方面也便于外部气体的混合。

较佳地,所述稳焰孔包括连通于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的内部稳焰通道以及连通于所述传火槽的外部稳焰通道,其中,所述外部稳焰通道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内部稳焰通道由内向外倾斜往上延伸。

较佳地,所述内部火孔通道与所述外部火孔通道均由内向外倾斜往上延伸。由此,主火孔喷出的火焰能够保证倾斜向上的趋势。

较佳地,所述火盖本体由上盖和底座合拢连接而成,其中,所述底座为环状结构,所述上盖的上端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上盖的下端插入于所述底座的内部。组合式的火盖本体结构可拆卸,便于清洁。

较佳地,所述内部火孔通道与所述外部火孔通道设置于所述上盖的上端,所述环形凹槽的上表面形成于所述上盖的上端的下表面,所述环形凹槽的下表面形成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由于外部火孔通道向下敞开,因此拆卸上盖之后,外部火孔通道的下方暴露出来,便于清洁堆积的污物。而内部火孔通道由于z形结构不容易堵塞,也不存在清洁的问题。

较佳地,所述稳焰孔包括连通于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的内部稳焰通道以及连通于所述传火槽的外部稳焰通道,其中,所述内部稳焰通道形成于所述上盖的下端,所述外部稳焰通道和所述传火槽形成于所述底座。通过将不同倾斜方向的内部稳焰通道以及外部稳焰通道分别在上盖和底座上加工,相比于直接加工曲折的稳焰孔更加方便。

较佳地,所述上盖的外围壁面向外凸出于所述底座的外围壁面,从而使得所述环形凹槽的上表面相对于所述环形凹槽的上表面向外凸出。

较佳地,所述环形凹槽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外部火孔通道的倾斜方向一致。由此可以保证环形凹槽和外部火孔通道的延伸方向一致性,由此能够聚集火焰,产生稳定向上的锥形火焰。

一种灶具,其特点在于,所述灶具包括所述火盖。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主火孔不易堵塞,便于清洁火孔。导致燃气流出后存在一个局部扩散动作,所以出火形式为外部火孔通道与环形凹槽的根部之间产生局部环形火焰,以及环形凹槽和外部火孔通道的出口一起形成的顶部锥形火焰。主火孔的z形的结构形式,通过曲折的路径加长了回火路径以及减小火焰反向燃烧的可能性。降低了回火发生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火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火盖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火盖,火盖主要包括火盖本体1以及设置于火盖本体1上的主火孔2。其中,火盖本体的整体形状为圆柱形状,实施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改变,适配于各种灶具之中。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火盖包括主火孔2,主火孔2沿着火盖本体1的外围壁面,具体来说,上盖11的外围壁面环绕设置,且主火孔2包括内部火孔通道21和外部火孔通道22,内部火孔通道21与外部火孔通道22互相连通并形成z形的形状,内部火孔通道21与火盖本体1的内侧连通,外部火孔通道22与火盖本体1的外侧连通。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火盖包括环形凹槽3,环形凹槽3形成并下陷于火盖本体1的外围壁面,具体来说,上盖11的外围壁面上。且环形凹槽3设置于主火孔2的下方,其中,外部火孔通道22的下端敞开并与环形凹槽3的上端连通。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火盖包括本实施例的的主火孔2有两段组成,之间存在一个z字形拐角,所以主火孔2靠近火盖本体1的内部一段(内部火孔通道21)不易堵塞,便于清洁火孔。

同时环形凹槽3和主火孔2形成的出火口是半封闭环形(外部火孔通道22与环形凹槽3的根部之间)加半敞开条形(外部火孔通道22和环形凹槽3的出口)结构,导致燃气流出后存在一个局部扩散动作,所以出火形式为外部火孔通道22与环形凹槽3的根部之间产生局部环形火焰,以及环形凹槽3和外部火孔通道22的出口一起形成的顶部锥形火焰。其中,环形火焰保住了锥形火焰的稳定燃烧。

此外,主火孔2的z形的结构形式,通过曲折的路径加长了回火路径以及减小火焰反向燃烧的可能性。降低了回火发生的几率。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环形凹槽3的上表面设置为相对于环形凹槽3的上表面向外凸出。由此使得火盖的外部一段出口处存在一个阶梯式出口(出口上边突出于出口下边),由此进一步对主火孔2起到遮挡作用,有益于防堵效果。其中,阶梯式的出口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例如可以通过增加额外的结构来延长环形凹槽3的上表面等。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上盖11的外围壁面111设置为向外凸出于底座12的外围壁面121,从而使得环形凹槽3的上表面相对于环形凹槽3的上表面向外凸出。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火盖本体1上形成有稳焰孔4,稳焰孔4连通于火盖本体1的内侧和外侧,稳焰孔4环形设置于环形凹槽3的下方。稳焰孔4位于主火孔2的出火口下方,既能加强正常燃烧时的主火焰强度(加强锥形火焰),也能保证主火焰的燃烧稳定性。

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的火盖本体1的外围壁面,具体来说,底座12的外围壁面121上上形成有下陷的传火槽5,传火槽5环形设置于环形凹槽3的下方,各稳焰孔4的外端连通于传火槽5。

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的环形凹槽3通过若干环形设置的连通槽6与传火槽5连通。本实施例中,连通槽6形成于传火槽5以及环形凹槽3之间的结构内,其数量和位置设置为与稳焰孔4一一对应。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连通槽6以及稳焰孔4的位置对应,其中,连通槽6的上端朝向外部火孔通道22的下方设置,连通槽6的下端朝向稳焰孔4设置。连通槽6起到了连通稳焰孔4的作用,保证从稳焰孔4流出的气体能够达到主火孔2与环形凹槽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连通槽6包括上端部分61以及下端部分62,其中,上端部分61沿着垂直方向延伸,下端部分62向内并向下倾斜设置。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上端部分61向外敞开设置。敞开的上端部分61一方面允许稳焰孔4流出的气体向上流道,另外一方面也便于外部气体的混合。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稳焰孔4包括连通于火盖本体1的内侧的内部稳焰通道41以及连通于传火槽5的外部稳焰通道42,其中,外部稳焰通道42水平方向延伸,内部稳焰通道41由内向外倾斜往上延伸。

本实施例中,内部火孔通道21与外部火孔通道22均由内向外倾斜往上延伸。由此,主火孔2喷出的火焰能够保证倾斜向上的趋势。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火盖本体1由上盖11和底座12合拢连接而成,其中,底座12为环状结构,上盖11的上端位于底座12的上方,上盖11的下端插入于底座12的内部。组合式的火盖本体1结构可拆卸,便于清洁。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内部火孔通道21与外部火孔通道22设置于上盖11的上端,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环形凹槽3的上表面形成于上盖11的上端的下表面,环形凹槽3的下表面形成于底座12的上表面。由于外部火孔通道22向下敞开,因此拆卸上盖11之后,外部火孔通道22的下方暴露出来,便于清洁堆积的污物。而内部火孔通道21由于z形结构不容易堵塞,也不存在清洁的问题。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稳焰孔4包括连通于火盖本体1的内侧的内部稳焰通道41以及连通于传火槽5的外部稳焰通道42,其中,内部稳焰通道41形成于上盖11的下端,外部稳焰通道42和传火槽5形成于底座12。通过将不同倾斜方向的内部稳焰通道41以及外部稳焰通道42分别在上盖11和底座12上加工,相比于直接加工曲折的稳焰孔4更加方便。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环形凹槽3的倾斜方向设置为与外部火孔通道22的倾斜方向一致。由此可以保证环形凹槽3和外部火孔通道22的延伸方向一致性,由此能够聚集火焰,产生稳定向上的锥形火焰。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灶具,其中,灶具包括如上所述的火盖。本实施例的火盖可以根据需求适配于各种现有灶具。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火孔不易堵塞,便于清洁火孔。导致燃气流出后存在一个局部扩散动作,所以出火形式为外部火孔通道与环形凹槽的根部之间产生局部环形火焰,以及环形凹槽和外部火孔通道的出口一起形成的顶部锥形火焰。主火孔的z形的结构形式,通过曲折的路径加长了回火路径以及减小火焰反向燃烧的可能性。降低了回火发生的几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