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具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1424发布日期:2019-12-14 00:2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灶具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灶具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灶具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内环火盖和燃气管道,燃烧器本体内设置有燃气腔室,燃气管道连通于燃烧器本体内的燃气腔室,内环火盖盖设于燃烧器本体上,内环火盖上设置有一圈火孔,该火孔提供一圈内环火焰,内环火焰通过设置于燃气管道上的阀门进行调节,但内环火焰的调节范围小,若对较大锅具加热,内环火焰的加热范围小,加热速度慢,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如何对锅具底部的中部区域进行快速加热成为了研发设计人员的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灶具燃烧器的内环火焰调节范围小的缺陷,提供一种灶具燃烧器。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灶具燃烧器,其包括燃烧器内环,所述燃烧器内环包括燃烧器本体和第一燃气管道和第二燃气管道,所述燃烧器本体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燃气腔室和第二燃气腔室,所述第一燃气管道连接于所述燃烧器本体并连通于所述第一燃气腔室,所述第二燃气管道连接于所述燃烧器本体并连通于所述第二燃气腔室。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燃烧器本体内设置有两个独立的燃气腔室,每一燃气腔室与一个燃气管道连通,以用于灶具燃烧器的内环火焰加热,因此,可以将内环火力调节比增大为常规内环火盖的两倍,扩大了燃烧器内环的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比例,提高了灶具燃烧器的加热效率。同时,设置两级独立的燃气通道,可以实现更可靠的点火和保火,也可以实现不同的负荷组合,以满足更宽广的应用场景,燃气腔室采用一体化设置,结构简单,外观简洁,便于用户使用、清洁。

较佳地,所述燃烧器本体上设置有同轴的内管和外管且上部敞开,所述燃烧器内环还包括内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为适配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圆柱形,所述内环火盖的下部敞开并盖设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上表面,所述内管和所述内环火盖围成的腔室为第一燃气腔室,所述内管、所述外管之间的环状间隙和所述内环火盖围成的腔室为所述第二燃气腔室。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内管与外管套设,并且内环火盖盖在内管和外管的上表面,内环火盖将内管和外管密封成两个独立的燃气腔室,便于节省安装空间,同时,将其置于灶具燃烧器的中部,形成灶具燃烧器的内环,使灶具燃烧器内环具有独立的两级火焰,其结构紧凑,便于布设燃烧器内环的部件。

较佳地,所述内环火盖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火孔,所述火孔包括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所述第一火孔连通于所述第一燃气腔室,所述第一火孔以所述第一燃气腔室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所述第一火孔的方向沿远离所述内环火盖的方向倾斜向上;所述第二火孔连通于所述第二燃气腔室,所述第二火孔以所述第二燃气腔室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所述第二火孔的方向沿远离所述内环火盖的方向倾斜向上,所述第二火孔位于所述第一火孔的下方。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能够提供独立的两级火焰,便于用户根据需要调整不同的内环火力,提高灶具燃烧器内环的加热面积。同时,将火孔倾斜向上,可加长火舌的长度,以进一步扩大火焰的加热面积,提高加热效果。第二火孔设置在第一火孔的下方,避免两级火孔交叉,影响加热火焰。

较佳地,所述燃烧器本体内还设置有第三燃气腔室,所述灶具燃烧器还包括第三燃气管道,所述第三燃气管道连接于所述燃烧器本体并连通于所述第三燃气腔室,所述第三燃气腔室与所述第一燃气腔室和所述第二燃气腔室均相互独立,并且所述第三燃气腔室套设于所述第一燃气腔室和所述第二燃气腔室的外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三燃气腔室和第三燃气管道构成灶具燃烧器的外环,第三燃气腔室套设在第一燃气腔室和第二燃气腔室的外部,并且相互之间独立,因此,该灶具燃烧器能够提供独立的内环火焰和外环火焰,便于根据需要选择调节不同的内环火力和外环火力,扩大了灶具燃烧器的适应性。

较佳地,所述燃烧器本体的上端的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向外凸起的凸台,所述凸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连通于所述第三燃气腔室;所述灶具燃烧器还包括外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的下部适配于所述燃烧器本体,所述外环火盖盖设于所述燃烧器本体的上表面,所述外环火盖内设置有下端开口的多个燃气通道,所述燃气通道通过所述凸台上的凹槽连通于所述第三燃气腔室。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凸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与外环火盖的燃气通道配合用于通燃气,使火盖上的火孔通过燃气通道与第三燃气腔室连通。

较佳地,任意相邻的所述凸台之间形成补风口,所述外环火盖内还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补风通道,所述补风通道与所述燃气通道间隔设置,所述补风通道的下端开口位于所述补风口的上方。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设置补风通道,便于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之间的氧气能够快速得到补充,提高灶具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将补风口设置在外环火盖的下端,并且位于相邻的凸台之间,因燃烧后的气体向上快速流走形成负压区,可使内环和外环之间的氧气快速得到补充。同时,该补风口采用隐蔽设计,使灶具燃烧器更简洁、美观。

较佳地,所述外环火盖的下端的内壁面上还环切有多个条状开口,所述外环火盖和所述内环火盖之间的区域通过所述条状开口连通于所述补风通道,以形成二次补风通道。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燃烧器内环具有两级独立的火焰,因此在内环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除了通过外环火盖上的补风通道进行补风外,还可通过下端的多个条状开口对燃烧器内环快速补入大量的空气,因此,燃烧器内环通过两次补风,使燃烧器内环燃烧充分,提高燃烧器内环的燃烧效率。

较佳地,所述外环火盖的顶面具有内圈和外圈,所述补风通道的上端开口位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所述内圈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火孔,所述第三火孔连通于所述第三燃气腔室,所述第三火孔以所述第三燃气腔室为中心呈圆环状排列,每一所述第三火孔的方向向上斜切于所述第三燃气腔室的周向方向。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三火孔形成外环火盖的内圈火焰,第三火孔采用斜切布置,使火焰分布均匀形成自稳焰,提高加热效率。同时,将火孔倾斜向上设置,可加长火舌的长度,以进一步扩大火焰的加热面积,提高加热效果。

较佳地,所述外圈的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火孔,所述第四火孔连通于所述第三燃气腔室,所述第四火孔以所述第三燃气腔室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所述第四火孔的方向沿远离所述外环火盖的方向倾斜向上。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四火孔形成外环火盖的外圈火焰,因此,该灶具燃烧器具有四级加热火焰,提高灶具燃烧器的加热面积,同时,将火孔倾斜向上设置,可加长火舌的长度,以进一步扩大火焰的加热面积,提高加热效果。

较佳地,所述外环火盖的上表面设置有环状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方向由所述外环火盖的上表面至中心的方向向下倾斜。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倾斜部可将锅具的溢液快速导流,避免溢液堵塞火孔,提高灶具燃烧器的安全性。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在燃烧器本体内设置有两个独立的燃气腔室,每一燃气腔室与一个燃气管道连通,以用于灶具燃烧器的内环火焰加热,因此,可以将内环火力调节比增大为常规内环火盖的两倍,扩大了燃烧器内环的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比例,提高了灶具燃烧器的加热效率。燃烧器内环设置两级独立的燃气通道,可以实现更可靠的点火和保火,也可以实现不同的负荷组合,以满足更宽广的应用场景,燃气腔室采用一体化设置,结构简单,外观简洁,便于用户使用、清洁灶具燃烧器。

同时,该燃烧器本体还具有第三燃气腔室,可提供两圈外环火焰,结合内环火盖的两圈火焰,使本发明的灶具燃烧器具备四圈加热火焰,加热面积更大,火力更强,加热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灶具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燃烧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外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燃烧器本体1

内管11

外管12

第一燃气腔室13

第二燃气腔室14

第三燃气腔室15

凸台16

凹槽161

补风口17

第一燃气管道2

第二燃气管道3

第三燃气管道4

内环火盖5

第一火孔51

第二火孔52

外环火盖6

燃气通道61

补风通道62

条状开口63

内圈64

第三火孔641

外圈65

第四火孔651

倾斜部66

二次补风通道6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灶具燃烧器,该灶具燃烧器包括有燃烧器内环,燃烧器内环包括燃烧器本体1和第一燃气管道2和第二燃气管道3,燃烧器本体1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燃气腔室13和第二燃气腔室14,第一燃气管道连接于燃烧器本体1并连通于第一燃气腔室13,第二燃气管道3连接于燃烧器本体1并连通于第二燃气腔室14。

在本实施例中,在燃烧器本体1内设置有两个独立的燃气腔室,每一燃气腔室与一个燃气管道连通,以用于灶具燃烧器的内环火焰加热,因此,可以将内环火力调节比增大为常规内环火盖5的两倍,扩大了燃烧器内环的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比例。同时,设置两级独立的燃气通道,可以实现更可靠的点火和保火,也可以实现不同的负荷组合,以满足更宽广的应用场景,燃气腔室采用一体化设置,结构简单,外观简洁,便于用户使用和清洁。

其中,在燃烧器本体1上设置有同轴的内管11和外管12,并且内管11和外管12的上部敞开,燃烧器内环还包括内环火盖5,内环火盖5为适配于内管11和外管12的圆柱形,内环火盖5的下部敞开并盖设于内管11和外管12的上表面,内管11和内环火盖5围成的腔室为第一燃气腔室13,内管11、外管12之间的环状间隙和内环火盖5围成的腔室为第二燃气腔室14。

在本实施例中,将内管11与外管12套设,并且内环火盖5盖在内管11和外管12的上表面,内环火盖5将内管11和外管12密封成两个独立的燃气腔室,便于节省安装空间,同时,将其置于灶具燃烧器的中部,形成灶具燃烧器的内环,使灶具燃烧器内环具有独立的两级火焰,其结构紧凑,便于布设燃烧器内环的部件。

另外,在内环火盖5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火孔,火孔包括第一火孔51和第二火孔52,第一火孔51连通于第一燃气腔室13,第一火孔51以第一燃气腔室13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第一火孔51的方向沿远离内环火盖5的方向倾斜向上;第二火孔52连通于第二燃气腔室14,第二火孔52以第二燃气腔室14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第二火孔52的方向沿远离内环火盖5的方向倾斜向上,第二火孔52位于第一火孔51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火孔51和第二火孔52能够提供独立的两级火焰,便于用户根据需要调整不同的内环火力,提高灶具燃烧器内环的加热面积。同时,将火孔倾斜向上,可加长火舌的长度,以进一步扩大火焰的加热面积,提高加热效果。第二火孔52设置在第一火孔51的下方,避免两级火孔交叉,影响加热火焰。

在此基础上,在燃烧器本体1内还设置有第三燃气腔室15,灶具燃烧器还包括第三燃气管道4,第三燃气管道4连接于燃烧器本体1并连通于第三燃气腔室15,第三燃气腔室15与第一燃气腔室13和第二燃气腔室14均相互独立,并且第三燃气腔室15套设于第一燃气腔室13和第二燃气腔室14的外部。第三燃气腔室15和第三燃气管道4构成灶具燃烧器的外环,第三燃气腔室15套设在第一燃气腔室13和第二燃气腔室14的外部,并且相互之间独立,因此该灶具燃烧器能够提供独立的内环火焰和外环火焰,便于根据需要选择调节不同的内环火力和外环火力,扩大了灶具燃烧器的适应性。

另外,在燃烧器本体1的上端的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向外凸起的凸台16,凸台16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161,凹槽161连通于第三燃气腔室15;灶具燃烧器还包括外环火盖6,外环火盖6的下部适配于燃烧器本体1,外环火盖6盖设于燃烧器本体1的上表面,外环火盖6内设置有下端开口的多个燃气通道61,燃气通道61通过凸台16上的凹槽161连通于第三燃气腔室15。该凹槽161与外环火盖6的燃气通道61配合用于通燃气,使火盖上的火孔通过燃气通道61与第三燃气腔室15连通。

为了使灶具燃烧器的上表面的空气快速得到补充,在外环火盖6内还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补风通道62(参见图5),补风通道62与燃气通道61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凸台16之间形成补风口17,补风通道62的下端开口位于补风口17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补风通道62,便于内环火盖5和外环火盖6之间的氧气能够快速得到补充,提高灶具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将补风口17设置在外环火盖6的下端,并且位于相邻的凸台16之间,因燃烧后的气体向上快速流走形成负压,可使内环火盖5和外环火盖6之间的氧气快速得到补充。同时,该补风口17采用隐蔽设计,使灶具燃烧器更简洁、美观。

为了进一步提高补风效果,在外环火盖6的下端的内壁面上还环切有多个条状开口63,外环火盖6和内环火盖5之间的区域通过条状开口63连通于补风通道62,以形成二次补风通道67。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器内环具有两级独立的火焰,因此在内环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除了通过外环火盖6上的补风通道62进行补风外,还可通过下端的多个条状开口63对燃烧器内环快速补入大量的空气,因此,燃烧器内环通过两次补风,使燃烧器内环燃烧充分,提高燃烧器内环的燃烧效率。

其中,外环火盖6的顶面具有内圈64和外圈65,补风通道62的上端开口位于内圈64和外圈65之间,内圈64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火孔641,第三火孔641连通于第三燃气腔室15,第三火孔641以第三燃气腔室15为中心呈圆环状排列,每一第三火孔641的方向向上斜切于第三燃气腔室15的周向方向。第三火孔641形成外环火盖6的内圈火焰,第三火孔641采用斜切布置,使火焰分布均匀形成自稳焰,提高加热效率。同时,将火孔倾斜向上设置,可加长火舌的长度,以进一步扩大火焰的加热面积,提高加热效果。

其中,外环火盖6的外圈65的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火孔651,第四火孔651连通于第三燃气腔室15,第四火孔651以第三燃气腔室15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第四火孔651的方向沿远离外环火盖6的方向倾斜向上。第四火孔651形成外环火盖6的外圈火焰,因此,该灶具燃烧器具有四级加热火焰,提高灶具燃烧器的加热面积,同时,将第四火孔651倾斜向上设置,可加长火舌的长度,以进一步扩大火焰的加热面积,提高加热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外环火盖6的上表面设置有环状的倾斜部66,倾斜部66的方向由外环火盖6的上表面至中心的方向向下倾斜。倾斜部66可将锅具的溢液快速导流,避免溢液堵塞火孔,提高灶具燃烧器的安全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