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凝水导流型卧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2085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蒸汽、凝水导流型卧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设备,特别是适于在发电厂、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宾馆和化工系统中使用的蒸汽、凝水导流型卧式热交换器。
目前普遍使用的卧式热交换器,由于其各传热管在壳体内紧密排列成束,处于下部的传热管经常接收自上而下流落的汽凝水,使下部传热管上的水膜加子,严重影响着蒸汽对这些管子的放热;而且,位于内部的传热管难以接触蒸汽,甚至失去传热作用。所以,这种热交换器传热效果差,热能损耗高,其换热能力难以满足系统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蒸汽、凝水导流型卧式热交换器,它包括壳体和传热管束,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布置于进汽口下方的防冲板、分区设置有蒸汽通道的传热管束和通道内的导流板。它能够克服现有卧式热交换器的不足之处,不仅传热管束能与蒸汽充分接触,而且大大减少了管上水膜的覆盖厚度。所以,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传热效果好,热能损耗低,换热能力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蒸汽、凝水导流型卧式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和传热管束。在壳体进汽口下方设有一个带有槽、孔的防冲板。传热管束分区布置于壳体内,每区之间留有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蒸汽通道;在每个水平蒸汽通道内,均设置有一外侧下倾的导流平板。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防冲板为一弯曲板,其弯曲弧面所形成的圆与壳体的截面圆同心;防冲板在进汽口正中下方位置处开有一个长形通槽,而其它位置处均布有多个通孔。并且,正对于进汽口下方的传热管束的竖直分区通道不到达壳体的底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已有技术卧式热交换器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蒸汽、凝水导流型卧式热交换器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冲板的主、俯视图。
从图2和图3中看出,本实用新型蒸汽、凝水导流型卧式热交换器包括壳体1、传热管束2。在壳体1内进汽口下方设有一个带有槽、孔的弯曲防冲板3,其弯曲弧面所形成的圆与壳体1截面圆同心。防冲板3在进汽口正下方位置处开有一个长形通槽,而在其它部位均布有多个通孔。传热管束2是分区布置于壳体1内部的,在每个区之间均留有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蒸汽通道。并且在传热管束2各分区之间的每个水平通道内,均设置有一个外侧下倾的导流平板4。而正对着进汽口的竖直通道是不到达壳体1底部的,这样在壳体1最底部有一独立的分区传热管束。
本实用新型蒸汽、凝水导流型卧式热交换器在工作时,蒸汽由进汽口进入壳体1,部分蒸汽经过防冲板3的长形槽和多个均布孔可直达传热管束2中部。其它蒸汽可沿壳体1内壁经过竖直和水平的分区通道进入传热管束2内部,实现蒸汽与传热管束2的完全均匀接触。另外,蒸汽在传热管表面放热凝成的水流向每分区下面水平通道内的导流板4后沿壳体内壁下流,而不会浇到下部的传热管上,从而大大减少了下部传热管上水膜的形成。
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使用方便,有效强化了蒸汽卧式热交换器的传热性能,是适于大、中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电厂、宾馆、化工等单位使用的理想换热设备。
权利要求1.一种蒸汽、凝水导流型卧式热交换器,包括壳体(1)、传热管束(2),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内进汽口下方设有一个带有槽、孔的防冲板(3);传热管束(2)分区布置于壳体(1)内,每区之间留有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蒸汽通道;在每个水平蒸汽通道内,均设置有一外侧下倾的导流平板(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凝水导流型卧式热交换器,其特征是,防冲板(3)为一弯曲板,其弯曲弧面所形成的圆与壳体(1)的截面圆同心;防冲板(3)在进汽口正中下方位置处开有一个长形通槽,而其它位置处均布有多个通孔。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汽、凝水导流型卧式热交换器,其特征是,正对于进汽口下方的传热管束(2)的竖直分区通道不到达壳体(1)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热交换设备,尤其是适用于发电厂、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宾馆等部门使用的蒸汽、凝水导流型卧式热交换器。它包括壳体1和传热管束2。其主要特点是壳体1内进汽口下方设有一个带有槽、孔的防冲板3。传热管束2在壳体1内分区排列,每区之间留有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蒸汽通道。在每个水平通道内,均设置有一外侧下倾的导流平板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传热管束不仅能与蒸汽充分均匀接触,而且管上水膜厚度大大降低。从而使热交换器传热效果好,热能损耗低,换热能力显著提高。
文档编号F28D1/04GK2354096SQ9921976
公开日1999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1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1日
发明者董庆根, 王元昌, 陈世玉, 杜轶鲲, 孙云凤 申请人:济南市压力容器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