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控制阀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60545阅读:来源:国知局
22的贯通孔22a。由此,通过轴心导杆29对固定盘21和旋转盘22进行定位。
[0038]在旋转盘22上,形成有直径与弹簧26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圆弧状导块22b。在旋转盘22的安装完成后,沿着导块22b将弹簧26放置在旋转盘22上,进而从弹簧26的上方以朝向下方按压的方式安装动力传递盘27。另外,动力传递盘27由基座(carriage)部件34和连接部件35构成,并且,在基座部件34和连接部件35的中央位置处均开设有贯通孔。
[0039]在从弹簧26的上方朝向下方按压动力传递盘27时,使轴心导杆29穿过动力传递盘27的贯通孔。最后,在轴心导杆29的另一端安装防脱部30,从而完成部件单元20的组装。在图3中,防脱部30使用螺母,通过将轴心导杆29压入该螺母的孔中,从而防止各部件从轴心导杆29上脱落。
[0040]另外,连接部件35与电动机旋转轴11连接,从而与电动机的旋转相联动地进行旋转。另外,基座部件34通过凸轮34a与连接部件35连接,从而经由连接部件35而与电动机的旋转相联动地进行旋转。即,基座部件34与连接部件35相联动地进行旋转,从而将来自电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旋转盘22上。
[0041]在基座部件34的旋转盘22侧的面上设有动力传递部件28。另一方面,在旋转盘22的基座部件34侧的面上设有动力传递部件座22c。而且,动力传递部件28被嵌插在动力传递部件座22c中。由此,经由电动机旋转轴11从电动机传递至动力传递盘27的动力,进一步经由动力传递部件28传递至旋转盘2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来自电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旋转盘22的转矩传递轴由电动机旋转轴11和动力传递部件28这两个部件构成。
[0042]另外,在图3所示的结构例中,动力传递部件28设置于弹簧26的外侧。另一方面,在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例中,动力传递部件28设置于弹簧26的内侧。只要能够确保空间,动力传递部件28的位置既可以设置于弹簧26的内侧,也可以设置于弹簧26的外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动力传递部件28图示为圆柱状的部件,但是,动力传递部件28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
[0043]图4是表示将图3所示的部件单元20收容到主体10中的状态下的燃气控制阀100的剖视图。另外,在该图4中,对于与图1?图3中所示的构成元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元件赋予相同的符号。
[0044]如图4所示,旋转盘22的外径被构成为小于主体10的收容部12的内径。S卩,可以在收容部12的内壁面与旋转盘22的外侧面之间设置间隙。这是因为:固定盘21和旋转盘22的定位是通过轴心导杆29而进行,因而无需利用收容部12的内壁面对旋转盘22进行定位。
[0045]图5是将图4所示的燃气控制阀100的一部分抽出进行表示的图,其中,图5中的(a)表示将部件单元20安装到主体10中之前(利用螺钉固定之前)的状态,图5中的(b)表示将部件单元20安装到主体10中之后(利用螺钉固定之后)的状态。
[0046]如图5中的(a)所示,在将部件单元20安装到主体10中之前(利用螺钉固定之前),部件单元20与电动机旋转轴11未连接,从而电动机的驱动力未被传递至部件单元
20。在该状态下,通过防脱部30来承受弹簧26的负载。另外,动力传递部件28在动力传递部件座22c中仅插入至不会脱落程度的较浅的位置处。由此,从收容部12的底部至固定盘21中的第一直径盘部分21a为止的距离为LI。该距离LI是比收容部12的深度稍长程度的距离。
[0047]相对于此,如图5中的(b)所示,在将部件单元20安装到主体10中之后(利用螺钉固定之后),相对于图5中的(a)的状态,弹簧26变为稍微收缩的状态,部件单元20与电动机旋转轴11连接,从而得到所希望的作用力和动力传递路线。在该状态下,通过主体10来承受弹簧26的负载。另外,在防脱部30与连接部件35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在该部分中不会发生摩擦。另外,动力传递部件28在动力传递部件座22c中被插嵌至规定位置处。由此,从收容部12的底部至固定盘21中的第一直径盘部分21a为止的距离变为L2(L1 >L2)。
[0048]如以上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至少包括固定盘21、旋转盘22以及弹簧26的部件组构成为独立于主体10的部件单元20,并且通过将部件单元20收容到主体10的收容部12中而组装燃气控制阀100。部件单元20具备用于对固定盘21和旋转盘22进行定位的轴心导杆29、和用于将来自电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旋转盘22的动力传递部件28。
[0049]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与主体10分开独立地进行部件单元20的组装,因此,无需在主体10的收容部12内的狭小区域中进行作业,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构成部件单元20的部件组、即固定盘21、旋转盘22、弹簧26等的组装。
[0050]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在收容部12以外的其他宽敞的地方依次组装固定盘
21、旋转盘22以及弹簧26,而无需直接在主体10的收容部12中依次组装弹簧26、旋转盘22及固定盘21。即,能够先进行形成于固定盘21与旋转盘22之间的密接面25的组装,然后进行弹簧26的组装,依次组装各部件。而且,由于通过轴心导杆29对固定盘21与旋转盘22进行定位,因此,还能够防止组装时固定盘21与旋转盘22的位置发生错位。由此,能够以固定盘21和旋转盘22稳定的状态进行部件单元20的组装,从而能够减小在组装部件单元20时划伤密接面25的危险。
[0051]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将燃气控制阀100的组装分为组装部件单元20的前工序、和将组装好的部件单元20安装到主体10中的后工序而进行。因此,可以在前工序结束时单独对部件单元20进行检查。即使在此时发现漏气,也只要在主体10以外的其他地方重新组装部件单元20即可,而无需进行从主体10上拆除部件组这一复杂作业。因此,能够减少燃气控制阀100的组装工序中的返工损失。
[005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防脱部30使用螺母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防脱部也可以使用铆接销(pin caulking)40。
[0053]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将固定盘21的固定侧连通孔23形成为开口面积固定不变的贯通孔,而将旋转盘22的旋转侧连通孔24构成为能够控制燃气流量的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与此呈相反状态。即,也可以将旋转盘22的旋转侧连通孔形成为开口面积固定不变的贯通孔,而将固定盘21的固定侧连通孔构成为能够控制燃气流量的形状。
[0054]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均仅仅表示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一例,并不能据此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即,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要旨或其主要特征便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主权项】
1.一种燃气控制阀,其被构成为:旋转盘与设有固定侧连通孔的固定盘的底面即密接面紧密接触,通过使所述旋转盘进行旋转,使设置于所述旋转盘上的旋转侧连通孔对准所述固定侧连通孔而使燃气流入所述固定侧连通孔中,从而控制供给至燃气烧嘴的燃气量, 所述燃气控制阀的特征在于, 将至少包括所述旋转盘、所述固定盘以及对所述旋转盘施加朝向所述固定盘侧的作用力的弹簧的部件组构成为独立于主体的部件单元; 所述主体上设有收容所述部件单元的收容部; 所述部件单元具备用于对所述旋转盘和所述固定盘进行定位的轴心导杆、和用于将来自电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旋转盘的动力传递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控制阀被构成为: 所述轴心导杆竖立设置于所述固定盘的中央位置处, 在所述旋转盘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贯通孔, 通过使所述轴心导杆穿过所述贯通孔,从而对所述旋转盘和所述固定盘进行定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盘的外径被构成为小于所述收容部的内径。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的燃气控制阀,通过使旋转盘(22)的旋转侧连通孔(24)与固定盘(21)的固定侧连通孔(23)对准而使燃气流入固定侧连通孔(23)中,从而控制供给至燃气烧嘴的燃气量;在该燃气控制阀中,将包括固定盘(21)、旋转盘(22)以及弹簧(26)的部件组构成为独立于主体(10)的部件单元(20),从而能够容易地组装部件单元(20)和主体(10)。
【IPC分类】F23N1-00, F23K5-00
【公开号】CN104781607
【申请号】CN201380053830
【发明人】里宏一, 奥寺太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三国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1日
【公告号】EP2908052A1, WO2014061440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