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气补风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79652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气补风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煤气补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煤气炉是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种坎具;由于我国使用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碳氧化合物,如果烧饭时不通风缺氧的话,燃气就不能正常燃烧,化合物中的碳成分就会析出游离碳,积集在锅底就变成污垢。污垢不仅有碍坎具美观,对煮食环境造成污染,还严重影响日后热能的正常传递,白白浪费燃气,煤气现有煤气灶燃气燃烧时空气不足燃烧不充分,易造成灶眼的积碳堵塞,并造成煤气浪费和空气污染,并给使用者带不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一种煤气补风装置,煤气燃烧时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抽取空气和出风口进行空气喷射,实现对燃烧中的煤气进行补风使其充分燃烧之目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煤气补风装置由环形耐高温管、进风口、焊接封口、出风口组成;在环形耐高温管内壁设有12个斜45°出风口,环形耐高温管外壁设有焊接封口、进风口 ;即为一种煤气补风装置。
[0005]进一步,所述的环形耐高温管一面切一个长5cm宽度为管1/3厚度的切口,将切口的一端用焊接方式密封即焊接封口,未封闭的一端为进风口 ;在未切口的一面按表盘式健在12个小孔,与环形耐高温管中心面呈45°的内壁上按表盘式用M5钻头钻12个小孔,即为出风口。
[0006]进一步,当煤气燃烧时,自然形成向上的空气流,空气流由进风口进入环形耐高温管,因为环形耐高温管另一端封闭,促使空气只能由12个出风口排出,出风口是M5小孔,进风口为大孔,这就形成高压力差,这样出风口形成了喷射,出风口设置为45°,这样风会吹在燃烧点与灶具接触面上,使煤气充分燃烧,其又不会吹灭火焰,灶具底部碳凝结自然就减少了。
[0007]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煤气燃烧时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抽取空气和出风口进行空气喷射,充分利用了空气中对流的方式,达到对燃烧中的煤气进行补风使其充分燃烧之效果,减少空气污染,减少了积碳的产生;产品采用耐高温材料使用寿命长,中空管钻孔方式生产,生产工艺简便,安装简单,使用性能显著;经过测试本产品补风效果优良,节能效果明显,节省燃气可达到15%。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0009]附图为一种煤气补风装置示意图。
[0010]图中:1、环形耐高温管,2、出风口,3、焊接封口,4、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1]由附图所示,一种煤气补风装置包括:环形耐高温管1、出风口 2、焊接封口 3、进风口 4组成;在环形耐高温管I内壁设有12个斜45°出风口 3、环形耐高温管I外壁设有焊接封口 3、进风口 4 ;即为一种煤气补风装置。
[0012]进一步,在环形耐高温管I 一面切一个长5cm宽度为管1/3厚度的切口,将切口的一端用焊接方式密封即焊接封口 3,未封闭的一端为进风口 4 ;在未切口的一面按表盘式健在12个小孔,与环形耐高温管中心面呈45°的内壁上按表盘式用M5钻头钻12个小孔,即为出风口 2。
[0013]进一步,当煤气燃烧时,自然形成向上的空气流,空气流由进风口进入环形耐高温管1,因为环形耐高温管I另一端封闭,促使空气只能由12个出风口 2排出,出风口 2是M5小孔,进风口 4为大孔,这就形成高压力差,这样出风口形成了喷射,出风口 4设置为45°,这样风会吹在燃烧点与灶具接触面上,使煤气充分燃烧,其又不会吹灭火焰,灶具底部碳凝结自然就减少了。
[0014]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煤气补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煤气补风装置由环形耐高温管、进风口、焊接封口、出风口组成,在环形耐高温管内壁设有12个斜45°出风口,环形耐高温管外壁设有焊接封口、进风口 ;在环形耐高温管一面切一个长5cm宽度为管1/3厚度的切口,将切口的一端用焊接方式密封即焊接封口,未封闭的一端为进风口 ;在未切口的一面按表盘式健在12个小孔,与环形耐高温管中心面呈45°的内壁上按表盘式用M5钻头钻12个小孔,即为出风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气补风装置由环形耐高温管、进风口、焊接封口、出风口组成;采用煤气补风装置,煤气燃烧时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抽取空气和出风口进行空气喷射,充分利用了空气中对流的方式,达到对燃烧中的煤气进行补风使其充分燃烧之效果,减少空气污染,减少了积碳的产生;产品采用耐高温材料使用寿命长,中空管钻孔方式生产,生产工艺简便,安装简单,使用性能显著;经过测试本产品补风效果优良,节能效果明显,节省燃气可达到15%。
【IPC分类】F23D14-46
【公开号】CN204388062
【申请号】CN201420758946
【发明人】李晓静
【申请人】李晓静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