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6893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给煤通道。具体说,是用来将煤粉送入锅炉燃烧室内的具有防堵塞功能的输送装置。尤其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下通道中。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锅炉制造行业都知道,循环流化床锅炉上配备的下煤通道输送装置主要包括呈竖向布置的落煤管,落煤管下方设置有呈倾斜布置的下煤管,落煤管下端与下煤管邻近上端处的上侧相连,使得落煤管与下煤管连通。下煤管上端有用于将进入下煤管内的粉煤吹散的风管,在安装状态所述风管上端与锅炉的送风机构相连,风管下端伸入下煤管内。下煤管下端连有落煤接口管。锅炉运行时,煤粉首先从落煤管上端进入并落在落煤管与下煤管相交的拐弯处,再借助风管和引风机将煤粉吹向下煤管的下端,最后通过落煤接口管,进入锅炉的燃烧室内。由于煤粉中含有10%以上的水分,当煤粉从落煤管上端下落到下煤管并输送到落煤接口管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结团现象,使得在落煤管与下煤管相交的拐弯处、和落煤接口管内,常常出现结团堵煤故障。一旦出现堵煤故障,轻者需要锅炉降低负荷运行,严重时,需停炉进行排堵。因此,采用上述下煤通道输送装置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无法实现满负荷运行,运行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采用这种装置,可避免结团堵煤故障,确保锅炉能满负荷运行,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上述问题,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包括呈竖向布置的落煤管,落煤管下方有呈倾斜布置的下煤管,落煤管下端与下煤管邻近上端处的上侧相连,使得落煤管与下煤管连通。下煤管上端有用于将进入下煤管内的粉煤吹散的风管,在安装状态下所述风管上端与锅炉送风机构相连,风管下端伸入下煤管内。下煤管下端连有落煤接口管。其特点是邻近下煤管上端的下侧管壁上有第一送风口,与第一送风口相应的管壁内侧一段有内夹层,该内夹层的上边和纵向两边均与下煤管的内侧面连接在一起,且内夹层与下煤管内侧面间有用于送风的第一间距。
[0006]其中;所述内夹层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内夹层的纵向两边均有与直径线平行的第一外折边,所述内夹层的邻近下煤管一端有与直径线垂直的第二外折边,所述内夹层的上边和纵向两边分别借助第二外折边和第一外折边与下煤管的内侧面连接在一起。所述内夹层下端的中心与落煤管下端相应的向下延伸线对应。
[0007]所述内夹层纵向两边间的夹角小于180度。
[000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落煤接口管的下侧管壁外侧有贯通其总长的外夹层,所述外夹层的上端和纵向两边均与落煤接口管的外侧面连接在一起,且外夹层与落煤接口管外侧面间有用于送风的第二间距;外夹层的上端有与所述第二间距连通的用于将煤粉播撒开来的第二送风口。
[0009]其中:所述外夹层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外夹层的纵向两边均有与直径线平行的第三外折边,所述外夹层的邻近下煤管一端有与直径线垂直的第四外折边,所述内夹层的上边和纵向两边分别借助第四外折边和第三外折边与下煤管的外侧面连接在一起。
[0010]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1]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在邻近下煤管上端的下侧管壁上设置有第一送风口,与第一送风口相应的管壁内侧一段设置有内夹层,该内夹层的上边和纵向两边均与下煤管的内侧面连在在一起,且内夹层与下煤管内侧面间有用于送风的第一间距。锅炉运行过程中,由给煤机送入落煤管内,落到落煤管下端与下煤管相接的拐弯处,通过由第一送风口、与第一送风口相应的管壁内侧一段上的内夹层、内夹层与下煤管内侧面间的第一间距构成的风道,在风道内的风会顺着下煤管向炉膛方向吹,在下煤管内表面的下侧形成一个横截面为弧形的气垫。落到此气垫上的煤粉在气垫的作用下,会朝着锅炉的燃烧室方向运动,从而杜绝了煤粉在拐弯处结团堵塞,确保了锅炉的满负荷运行,提高了锅炉的运行效率。
[0012]又由于在所述落煤接口管的下侧管壁外侧有贯通落煤接口管总长的外夹层,所述外夹层的上端和纵向两边均与落煤接口管的外侧面连接在一起,且外夹层与落煤接口管外侧面间有用于送风的第二间距。外夹层的上端有与所述第二间距连通的用于将煤粉播撒开来的第二送风口。从而,在落煤接口管的底部形成了又一股风。当煤粉进入落煤接口管内时,通过这股风,将煤粉播撒到锅炉的燃烧室内。杜绝了煤粉在落煤接口管内的结团堵煤现象,从而进一步确保了锅炉的满负荷运行,提高了锅炉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包括呈竖向布置的落煤管4,落煤管4下方设置有呈倾斜布置的下煤管7,落煤管4下端与下煤管7邻近上端处的上侧壁相连,使得落煤管4与下煤管7连通。下煤管7上端设置有用于将进入下煤管7内的粉煤吹散的风管3,安装状态下所述风管3上端通过管道与锅炉的送风机构相连,风管3下端伸入下煤管7内。下煤管7下端连有落煤接口管8。在邻近下煤管7上端的下侧管壁上加工有第一送风口 I,与第一送风口 I相应的管壁内侧一段设置有内夹层6,该内夹层6的上边和纵向两边均与下煤管7的内侧面焊接在一起,且内夹层6与下煤管7内侧面间留有用于送风的第一间距5。
[0017]所述内夹层6的横截面为弧形。内夹层6的纵向两边均有与直径线垂直的第一外折边13,所述内夹层6的邻近下煤管7 —端有与直径线平行的第二外折边2,所述内夹层6的上边和纵向两边分别借助第二外折边2和第一外折边13与下煤管7的内侧面连接在一起。
[0018]所述内夹层6下端的中心与落煤管7下端相应的向下延伸线对应。
[0019]所述内夹层6纵向两边间的夹角小于180度。
[0020]通过由第一送风口 1、与第一送风口 I相应的管壁内侧一段上的内夹层6、内夹层6与下煤管7内侧面间的第一间距5构成的风道,在风道内的风会顺着下煤管7向炉膛方向吹,在下煤管7内表面的下侧形成一个横截面为弧形的气垫。落到此气垫上的煤粉在气垫的作用下,会朝着锅炉的燃烧室9方向运动,从而杜绝了煤粉在拐弯处结团堵塞,确保了锅炉的满负荷运行,提高了锅炉的运行效率。
[0021]在所述落煤接口管8的下侧管壁外侧设置有贯通其总长的外夹层10,所述外夹层10的上端和纵向两边均与落煤接口管8的外侧面焊接在一起,且外夹层10与落煤接口管8外侧面间留有用于送风的第二间距15。外夹层10的上端留有与所述第二间距15连通的用于将煤粉播撒开来的第二送风口 12。
[0022]其中的外夹层10的横截面为弧形。
[0023]所述外夹层10的纵向两边均加工有与直径线平行的第三外折边14,所述外夹层10的邻近下煤管7 —端加工有与直径线垂直的第四外折边11,所述内夹层6的上边和纵向两边分别借助第四外折边11和第三外折边14与下煤管7的外侧面焊接在一起。
[0024]通过由外夹层10、外夹层10与落煤接口管8外侧面间的第二间距15、外夹层10的上端与第二间距15连通的第二送风口 12所构成的风道,在落煤接口管8的底部形成了又一股风。当煤粉进入落煤接口管8内时,通过这股风,将煤粉播撒到锅炉的燃烧室9内,杜绝了煤粉在落煤接口管8内的结团堵煤现象,进一步确保了锅炉的满负荷运行,提高了锅炉的运行效率。
【主权项】
1.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包括呈竖向布置的落煤管(4),落煤管(4)下方有呈倾斜布置的下煤管(7),落煤管(4)下端与下煤管(7)邻近上端处的上侧相连,使得落煤管(4)与下煤管(7)连通;下煤管(7)上端有用于将进入下煤管(7)内的粉煤吹散的风管(3),在安装状态下所述风管(3)上端与锅炉送风机构相连,风管(3)下端伸入下煤管(7)内;下煤管(7)下端连有落煤接口管(8);其特征在于邻近下煤管(7)上端的下侧管壁上有第一送风口(1),与第一送风口(I)相应的管壁内侧一段有内夹层(6),该内夹层的上边和纵向两边均与下煤管(7)的内侧面连接在一起,且内夹层(6)与下煤管(7)内侧面间有用于送风的第一间距(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层(6)的横截面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层(6)的纵向两边均有与直径线平行的第一外折边(13),所述内夹层(6)的邻近下煤管(7)—端有与直径线垂直的第二外折边(2),所述内夹层(6)的上边和纵向两边分别借助第二外折边(2)和第一外折边(13)与下煤管(7)的内侧面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层(6)下端的中心与落煤管(7)下端相应的向下延伸线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层(6)纵向两边间的夹角小于1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煤接口管(8)的下侧管壁外侧有贯通其总长的外夹层(10),所述外夹层(10)的上端和纵向两边均与落煤接口管(8)的外侧面连接在一起,且外夹层(10)与落煤接口管(8)外侧面间有用于送风的第二间距(15);外夹层(10)的上端有与所述第二间距(15)连通的用于将煤粉播撒开来的第二送风口(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层(10)的横截面为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层(10)的纵向两边均有与直径线平行的第三外折边(14),所述外夹层(10)的邻近下煤管(7) —端有与直径线垂直的第四外折边(11),所述内夹层(6)的上边和纵向两边分别借助第四外折边(11)和第三外折边(14)与下煤管(7)的外侧面连接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它包括呈竖向布置的落煤管,落煤管下方有呈倾斜布置的下煤管,落煤管下端与下煤管邻近上端处的上侧相连,使得落煤管与下煤管连通。下煤管上端有用于将进入下煤管内的粉煤吹散的风管,在安装状态下所述风管上端与锅炉送风机构相连,风管下端伸入下煤管内。下煤管下端连有落煤接口管。其特点是邻近下煤管上端的下侧管壁上有第一送风口,与第一送风口相应的管壁内侧一段有内夹层,该内夹层的上边和纵向两边均与下煤管的内侧面连接在一起,且内夹层与下煤管内侧面间有用于送风的第一间距。采用本实用新型,可避免结团堵煤故障,确保锅炉能满负荷运行,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上。
【IPC分类】F23C10-22
【公开号】CN204478036
【申请号】CN201420809519
【发明人】李健, 聂磊, 李中学
【申请人】无锡东马锅炉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