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6901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通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U型惯性分离器。
技术背景
[0002]U型惯性分离器具有热惯性小,阻力低,制造简单,布置方便的优点,还可以直接布置在炉膛出口处,让高温物料直接返回炉内,使得炉膛上部空间的颗粒浓度增加进而进一步改善燃烧状况。
[0003]U型惯性分离器常被用作燃烧后的初级除尘,通常由布置在烟气流道上几列分离体组成。每列分离体由许多U形阻挡件构成,利用阻挡件纵横交错的排列形成喷射区和分离区。烟气进入分离器后,通过喷射区的加速气流在经过分离区时,由于阻挡件的存在气流迅速拐弯进入下一个加速区,颗粒则因为惯性较大脱离了主气流而被分离出来,在重力及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沉降到收集板上被收集。阻挡件的形状和排列使分离器内的流场相当复杂,其流体动力特性决定着分离器的能耗、分离效率和磨损等,进而影响整个锅炉系统的能耗、循环倍率和燃烧效率。
[0004]U型惯性分离器对于中小颗粒的收集效率普遍不高,是在于小颗粒被气流的夹带程度高,小颗粒很难从主流气流中脱离。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颗粒进入分立元件内部之后,很容易被气流二次夹带,再次回到气流中,因而难以被收集。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U型惯性分离器对中小颗粒除尘效率普遍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鳍形片的新型U型惯性分离器。
[000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带有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包括阻挡元件、气流甬道和收集区;
[0008]所述的气流甬道内正对来流方向设置多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多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固定在气流甬道的底部的收集区上,各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交错排列,后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正对前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的空隙处,U型分离阻挡元件之间的横纵间距比为1:1;
[0009]所述的气流甬道入口的长宽值分别为a、b,气流甬道的长度为c ;
[0010]所述的单个U型分离阻挡元件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正对气流甬道入口侧开放,两块鳍形片设置在U型分离阻挡元件的入口处,与U型分离阻挡元件内壁形成一个30-60°的鳍形片夹角;U型分离阻挡元件的边长为d,d=0.08a,高度为b。
[0011]所述的第一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距离气流甬道入口的距离为0.4c。
[0012]所述的两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之间的距离为d。
[0013]所述的鳍形片长度为l/4d。
[0014]所述的鳍形片夹角为35°。
[0015]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实用新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通过对于带有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发现增加鳍形片对于U型惯性分离器压降的影响作用可以忽略。同时增加鳍形片对于U型惯性分离器内部的气流形态有很大影响。首先,带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的U型分离阻挡元件内部湍流强度明显低于不带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且在U型分离阻挡元件入口处,带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的气流速度下降更快。其次,带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在鳍形片与U型分离阻挡元件内壁之间会形成一个滞止区,在这个滞止区内,流体速度十分接近于零,湍流强度很低,并且粒子浓度高于U型分离阻挡元件内的其他部分,粒子进入滞止区后很难从滞止区内逃逸出来,减少了被二次夹带的机会,因此更容易被捕集。除此之外,鳍形片的存在改变了 U型分离阻挡元件内部涡的结构。带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在U型分离阻挡元件内部会形成对个小涡,抑制了大涡的形成,减少了湍流耗散,使得粒子在挡板元件内部停留时间更长,也更容易被收集。
[0017]说明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图;
[0019]图2为带鳍形片分离元件局部放大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图3所示,一种带有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包括阻挡元件、气流甬道和收集区;
[0023]气流甬道内正对来流方向设置多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多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固定在气流甬道的底部的收集区上,各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交错排列,后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正对前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的空隙处,U型分离阻挡元件之间的横纵间距比为1:1 ;其中气流甬道入口的长宽值分别为0.5m、lm,气流甬道的长度为Im ;
[0024]如图2所示,所述的单个U型分离阻挡元件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正对气流甬道入口侧开放,两块鳍形片设置在U型分离阻挡元件的入口处,鳍形片长度为1cm,鳍形片与U型分离阻挡元件内壁形成一个35°的鳍形片夹角;U型分离阻挡元件的边长为4cm,高度为lm,第一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距离气流甬道入口的距离为0.4m,任意两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之间的距离为4cm ;
[0025]通过对一种带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与不带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的性能比较发现,在来流速度为4m/s的工况下,带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对于颗粒直径范围在60~220 ym范围的颗粒的收集效率比不带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提高了 8~13% ;在来流速度为10m/S的工况下,分离效率仍有4%的提高。
【主权项】
1.一种带有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包括阻挡元件、气流甬道和收集区;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甬道内正对来流方向设置多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多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固定在气流甬道的底部的收集区上,各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交错排列,后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正对前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的空隙处,U型分离阻挡元件之间的横纵间距比为 1:1 ; 所述的气流甬道入口的长宽值分别为a、b,气流甬道的长度为C ; 所述的单个U型分离阻挡元件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正对气流甬道入口侧开放,两块鳍形片设置在U型分离阻挡元件的入口处,鳍形片与U型分离阻挡元件内壁形成一个30-60°的鳍形片夹角;U型分离阻挡元件的边长为d,d=0.08a,高度为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距离气流甬道入口的距离为0.4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两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之间的距离为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鳍形片长度为l/4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鳍形片与U型分离阻挡元件内壁的夹角为3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鳍形片的U型惯性分离器,现有的U型惯性分离器对于中小颗粒的收集效率普遍不高,本实用新型包括阻挡元件、气流甬道和收集区;所述的气流甬道内正对来流方向设置多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多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固定在气流甬道的底部的收集区上,各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交错排列,后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正对前排U型分离阻挡元件的空隙处,U型分离阻挡元件之间的横纵间距比为1:1;本实用新型对于中小颗粒的收集效率高。
【IPC分类】F23J15-02
【公开号】CN204478117
【申请号】CN201520049297
【发明人】周小颖, 窦华书, 陈小平, 魏义坤, 刘琳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