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同转式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4891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同转式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特别指人造板生产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同转式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人造板生产传统的干燥设备,主要使用滚筒干燥机、转子式干燥机、管道式干燥机,或者还要配置热风炉、换热器等设备,各种形式的干燥设备其特点各有千秋,主要的共同缺陷是干燥效率低下,生产能力调幅狭窄,规模稍大,要使用多台设备并联设计,结构复杂,热介质损失大,能耗极高,易着火,安全性差。使用的热载体主要是水蒸汽、导热油,由此,必须设计一个蒸汽锅炉,分别用以供应热压、制胶、干燥等相应的用能生产单元,这种常规的供热方式,明显分散,占用场地庞大,热损失点基多,特别是可利用的多处高温烟气被外力排至大气,能源浪费,污染环境,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提供一种高效传热,高质干燥,安全稳定的新型同转式干燥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可旋转转筒的外壁设有齿轮、托圈等传动装置,转筒内设有加热管束,加热管束用管板和支撑板支承在转筒内,管板两端设有集热室和导热管,转筒两端用支撑梁和悬吊臂连接管板,管板的圆周上固定有端板,支撑梁和悬吊臂外侧通过支撑脚设置端罩,转筒内壁上设有导向推进抄板。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被干燥物料从入料口进入转筒后,随设计在转筒内壁的导向推进抄板及加热管束上不停地交替分布、运动,并处于悬浮状态,由于转筒、管束都处于转动之中,加大、加快了物料之间及与加热面之间的交替接触机率,强化了传热系数,粗料、细料(锯屑)能够相互分散,互相传热,不论是水分的高低,刨花的大小,是木质,还是非木质原料都可以同机、同时混合干燥,且效果良好。本实用新型既不同于现有的混合式滚筒干燥机,又不同于轴转筒不转的转子式干燥机,而是创造性地采用了外壳的转筒与内部的加热管束同时运转的复式转动的形式。这一运动形式的改变,极大提高了传热效率、干燥效果和安全生产线,极大地提高了干燥生产能力,干燥物料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2是图1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在可旋转转筒(1)的外壁设有齿轮、托圈等传动装置,转筒(1)内设有加热管束(3、4),加热管束(3、4)用管板(6)和支撑板(5)支承在转筒(1)内,管板(6)两端设有集热室(7)和导热管(8),转筒(1)两端用支撑梁(10)和悬吊臂(9)连接管板(6),管板(6)的圆周上固定有端板(11),支撑梁(10)和悬吊臂(9)外侧通过支撑脚(20)设置端罩(12),转筒(1)内壁上设有导向推进抄板(2)。
本实用新型由传热、干燥、传动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传热部分由导热管(8)、集热室(7)、加热管束(3)、管板(6)组成。干燥部分由转筒(1)、导向推进抄板(2)、支撑梁(10)、悬吊臂(9)、端罩(12)、端板(11)、入料口(13)、排湿口(15)、出料口(14)组成。传动部分由齿轮(18、19)、托圈(16)、托辊(17)、电机及减速机组成。
本实用新型机体外壳是一横卧式金属圆筒形,圆筒形内腔圆周壁上焊制有一定角度的导向物料的抄板,抄板各自独立,成规律性分布排列,过圆筒抄板往中心(径向)是加热管束,加热管束之间留有不同间隙空间,以利被干燥物料穿行、流通。加热管束贯穿圆筒两端,其两端部各有一块固定加热管束的管板(6),管板为圆形,加热管呈圆周排列贯通焊接在管板上,加热管束中心有一较大的中心加热管(4),同样贯穿两管板的圆中心并焊接,加热管束径向设计有支撑板(5),加热管束与两管板紧密连接,组成一整体。两端的加热管板与圆筒两端以悬臂连接,组成了干燥设备的主体。管板两端外侧各与集热室连接,并连通随机转动的导热管,转动的导热管与固定的导热管相连之处以密封形式配合,与集热室、加热管束结合一起,共同组成热介质的流经通道。转筒内的加热管束比圆筒略长,其长出部分由设计的固定端罩罩住,转筒、管束两端在固定端罩内转动,一端在固定端罩上部或侧设计入料口,一端在固定端罩下部或侧部设计出料口,上部设计排湿口,两端部的端板焊接在加热管板的圆周上,与设备同机运转。
本实用新型圆筒外圆周上设计一个传动齿轮,与圆筒固定连接,齿轮两侧各设计一个托圈,固定焊接在圆筒外壁上,以支承设备,齿轮与传动小齿轮啮合,托圈置于机座的托辊上。由此,组成了同转干燥设备的传动系统。同转式干燥机在生产中,除两端的端罩及入料口、出料口、排湿口固定外,其圆筒、加热管束、集热室、导热管、齿轮、托圈各部分均处于回转运动中,并可灵活调控转速,物料在机内翻滚、悬浮、抄作,迅速把水分汽化而干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热介质从固定的导热管进入转动导热管(8)、汇入集热室(7),然后加热导热管束(3),以导热的传热方式,将热能传导给被干燥物料,进行热交换,物料由入料口(13)进入旋转的干燥转筒(1)内,由导向推进抄板(2)逐步向出料口(14)方向推进。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将物料均匀,呈悬浮状态一一撒向加热管束(3),在与加热管接触过程中,由于物质的重度不同,则以不同的速度、角度、方向,在甚多的管壁上及管之间的间隙中不断碰撞、交流、混合、滑动、转动,到达转筒内下壁后又及时不断地被抄板及转筒内壁分散,提升撒动到加热管束上,周而复始,至出料口(14)时,物料水分已被汽化、物料已达到干燥质量标准,进入后续工序,在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汽,由排湿口(15)排出,热介质在干燥过程中大量放热后,还具有较高温度的余热,并设计了余热利用装置,进一步强化物料的干燥,热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真正做到了热尽其用。在干燥过程中,转筒与转筒内的加热管束(3)都处于运转状态,由电磁调速电机经减速机通过大、小齿轮(18、19)将动力传递给干燥设备,焊接在转筒外壁圆周上的托圈(16),起支承作用的托辊门,使干燥机连续转动,正常生产。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同转式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可旋转转筒(1)的外壁设有齿轮、托圈等传动装置,转筒(1)内设有加热管束(3、4),加热管束(3、4)用管板(6)和支撑板(5)支承在转筒(1)内,管板(6)两端设有集热室(7)和导热管(8),转筒(1)两端用支撑梁(10)和悬吊臂(9)连接管板(6),管板(6)的圆周上固定有端板(11),支撑梁(10)和悬吊臂(9)外侧通过支撑脚(20)设置端罩(12),转筒(1)内壁上设有导向推进抄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同转式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齿轮(18、19)、托圈(16)、托辊(17),其中齿轮(18)设在转筒(1)外壁上,齿轮(19)与齿轮(18)啮合,托圈(16)亦设在转筒外壁,托辊(17)托住托圈(16)和转筒(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同转式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罩(12)上还设有入料口(13)、排湿口(15)和出料口(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特别指人造板生产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同转式干燥设备。本实用新型在可旋转转筒的外壁设有齿轮、托圈等传动装置,转筒内设有加热管束,加热管束用管板和支撑板支承在转筒内,管板两端设有集热室和导热管,转筒两端用支撑梁和悬吊臂连接管板,管板的圆周上固定有端板,支撑梁和悬吊臂外侧通过支撑脚设置端罩,转筒内壁上设有导向推进抄板。本实用新型既不同于现有的混合式滚筒干燥机,又不同于轴转筒不转的转子式干燥机,而是创造性地采用了外壳的转筒与内部的加热管束同时运转的复式转动的形式。这一运动形式的改变,极大提高了传热效率、干燥效果和安全生产线,极大地提高了干燥生产能力,干燥物料质量。
文档编号F26B11/00GK2729607SQ20042006872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4日
发明者陈和平 申请人:陈和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