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930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广泛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物料干燥,尤其适用于厌氧、有毒有害、需要回收熔媒的物料干燥。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公所周知的流化态干燥装置均为开路操作,即热气体在使用后直接对外排放。其结构由加热过滤器、流化床、除尘器和风机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物料由流化床一端的加料口加入流化床内,置于床内孔板上,热气体由下而上穿过孔板和物料层将物料加热干燥,干燥后的物料经流化床另一端排料口排出床体。由于热气体使用后直接对外排放,因此存在以下缺点1、热气体中含有的溶媒蒸发气不能回收;2、含有溶媒气的热气体直接对外排放,污染环境,不利环保;3、厌氧或含易燃易爆溶媒的物料干燥时不易保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能回收溶媒、利于环保的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器、除尘器、风机、加热过滤器以及连接管路,所述的干燥器的热气体进口与加热过滤器的热气体出口相连接,加热过滤器的气体进口与风机出口相连;干燥器的热气体出口与除尘器进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尘器出口与冷凝器的热气体进口相连,冷凝器的冷气体出口与风机进口相连,冷凝器的溶媒出口与溶媒贮罐相连。湿物料由流化床一端定量或一次性加入流化床,热气体进入流化床由下而上穿过物料层,迫使物料向出口端移动同时将物料加热干燥,干物料经另端排料口排出床外。热气体温度降低,湿度增加,由除尘器除尘、再经冷凝器去湿、经加热过滤器加热升温后进入流化床循环使用,这样形成流化床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热气体中的溶媒气在冷凝器中冷凝后进入溶媒贮罐回收。
本实用新型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所述的风机进口通过自动阀与氮气贮罐相连。当系统中采用氮气保护时,氮气贮罐中的氮气通过自动阀向系统自动补给。
与现有开路式流态化干燥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热气体中含有的溶媒蒸发气可以回收;2、含有溶媒气的热气体不对外排放,保护环境,利于环保;3、厌氧或含易燃易爆溶媒的物料干燥时易于保护。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式流化床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振动式流化床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为固定式流化床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由固定式流化床1、除尘器2、冷凝器3、溶媒贮罐4、氮气贮罐5、自动阀6、风机7、加热过滤器8以及连接管路组成。所述的固定式流化床1热气体进口与加热过滤器8的热气体出口相连接,加热过滤器8的气体进口与风机7出口相连;固定式流化床1的热气体出口与除尘器2进口相连,除尘器2出口与冷凝器3的热气体进口相连,冷凝器3的冷气体出口与风机7进口相连,冷凝器3的溶媒出口与溶媒贮罐4相连,氮气贮罐5通过自动阀6与风机7进口相连。
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振动流化床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1为振动流化床,振动电机9驱使床体振动,利于床体中物料的流化和移动。其余装置及实施方式同固定式流化床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器(1)、除尘器(2)、风机(7)、加热过滤器(8)以及连接管路,所述的干燥器(1)的热气体进口与加热过滤器(8)的热气体出口相连接,加热过滤器(8)的气体进口与风机(7)出口相连;干燥器(1)的热气体出口与除尘器(2)进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尘器(2)出口与冷凝器(3)的热气体进口相连,冷凝器(3)的冷气体出口与风机(7)进口相连,冷凝器(3)的溶媒出口与溶媒贮罐(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7)进口通过自动阀(6)与氮气贮罐(5)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器(1)为固定式流化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器(1)为振动式流化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闭路循环流态化干燥装置,广泛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物料干燥。包括干燥器(1)、除尘器(2)、风机(7)、加热过滤器(8)以及连接管路,所述的干燥器(1)的热气体进口与加热过滤器(8)的热气体出口相连接,加热过滤器(8)的气体进口与风机(7)出口相连;干燥器(1)的热气体出口与除尘器(2)进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尘器(2)出口与冷凝器(3)的热气体进口相连,冷凝器(3)的冷气体出口与风机(7)进口相连,冷凝器(3)的溶媒出口与溶媒贮罐(4)相连。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能回收溶媒、利于环保。
文档编号F26B21/02GK2826329SQ200520076519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7日
发明者吕江强 申请人:吕江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